中复神鹰评级需求高景气,小丝束领导者扩张产能精准卡位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30日    作者: xn2oyhja    栏目:个股研报

股票代码 :688295
股票简称 :中复神鹰
报告名称 :需求高景气,小丝束领导者扩张产能精准卡位
评级 :买入
行业:化纤行业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中复神鹰(688295

证券研究报告
2022 05 29

投资评级
需求高景气,小丝束领导者扩张产能精准卡位行业基础化工/化学纤维
6 个月评级买入(首次评级)
国内小丝束碳纤维领导企业,技术不断突破夯实护城河
公司于 2012 年自主突破干喷湿纺千吨 T700 级产业化技术,后实现 T800 级,T1000
当前价格31.53
目标价格
级工程化生产,是国内小丝束碳纤维先行者及领导企业。21 年公司产能 1.15 万吨,基本数据
24 年随着西宁基地顺利建成将成为年产 2.77 万吨小丝束生产商,并规划 2030产能达 10 万吨;另建设 T1100 级及 T800 级预浸料试验线,拓展高强及航空应用 产品,高价值航空航天级量产后将带来更大利润弹性。大丝束领域,公司已与东华 大学及北化常州院合作研发 48K 技术,有望提束降本,进一步扩展风电叶片市场。
全球供需格局良好,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全球来看,21 年小丝束需求约为 6.66 万吨,随着下游不断高景气,25 年后供给将 持续短缺,30 年缺口或达 7.3 万吨,各大厂商积极布局扩产,但主要集中于大丝束,
A 股总股本(百万股) 900.00
流通 A 股股本(百万股) 68.84
A 股总市值(百万元) 28,377.00
流通 A 股市值(百万元) 2,170.65
每股净资产() 4.59
资产负债率(%) 43.06
一年内最高/最低() 37.11/26.06
小丝束扩产计划较少。国内来看,我国碳纤维需求由 2015 年的 1.7 万吨增长至 2021作者
年的 6.2 万吨,CAGR+24.3%,国产占比由 15%提升至 45%,国产化空间仍广阔。中 复神鹰小丝束产量居国内首位,且民用小丝束由公司主导,随着下游不断高景气,特别是国内氢能计划的推进,需求望不断提升,保障公司 2030 年产能规划落地。
下游多领域需求不断高景气,压力容器高景气或延续至 35 年
相对于国外以航空航天为主的应用结构,当前国内主要集中在风电叶片等,航空航 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较大空间。国内小丝束需求主要来自于:1)碳/碳复材受 益于光伏装机容量攀升,预计 2025 年光伏领域碳纤维需求量达到 8353 吨,21-25 CAGR+25%2)压力容器需求受益于燃料电池车大范围推广,25/35 年规划保
鲍荣富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120003 baorongfu@tfzq.com
唐婕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70001 tjie@tfzq.com
王涛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1010001 wangtaoa@tfzq.com
朱晓辰联系人
zhuxiaochen@tfzq.com
有量为 5/100 万辆,对应 25/35 年需求有望达 3672/54362 吨,21-25 CAGR+82%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价格是其他 倍,长期来看,若 顺利量产,将带股价走势
3 3 CR929 动碳纤维复材需求 3000-5000/年。
产能释放和下游拓展可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下游国产替代的增强和需求的增长,随着公司产能释放预计 22-24 年净利 5.45/8.37/12.13 亿元,21-24 CAGR+63%,考虑到公司为小丝束领域目前国内 领导者,有望通过技术迭代赶超国际碳纤维巨头东丽,30 年计划 10 万吨产能,近 4 倍空间或将带来营收利润大增,下游需求众多且持续高景气,供给端竞争对手扩 产计划较少,供需格局较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中复神鹰沪深300
-1%
-13%-17%-21%-25%-29% 2021-052021-09 2022-01
-5%
-9%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
风险提示:碳纤维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相关报告

业产能扩张超预期,短期内股价波动风险,假设存在偏差导致市场空间测算结果有 偏差。

财务数据和估值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532.31 1,173.44 2,205.93 3,213.41 4,384.23
增长率(%) 28.24 120.44 87.99 45.67 36.44
EBITDA(百万元) 254.52 443.49 903.46 1,335.91 1,865.66
净利润(百万元) 85.23 278.72 544.86 836.70 1,213.25
增长率(%) 225.92 227.01 95.49 53.56 45.01
EPS(/) 0.09 0.31 0.61 0.93 1.35
市盈率(P/E) 354.59 108.43 55.47 36.12 24.91
市净率(P/B) 31.59 24.47 6.63 5.60 4.57
市销率(P/S) 56.78 25.76 13.70 9.40 6.89
EV/EBITDA 0.00 0.00 33.08 22.65 15.70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内容目录
1. 公司简介:国内碳纤维领导企业,掌握碳纤维生产全流程核心技术 ................................ 5 1.1. 突破干喷湿纺关键技术,实现不同类别高性能碳纤维全覆盖 ....................................... 5 1.2. 专注小丝束碳纤维,近年侧重发展碳/碳复材及航空航天领域 ..................................... 6 1.3. 财务分析 ............................................................................................................................................ 9 2. 生产工艺:采用一步法+干喷湿纺,达国内领先水平......................................................... 11 2.1. 碳纤维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聚合,纺丝及碳化 ................................................................ 11 2.2. 公司技术领先,把控高品质碳纤维赛道 .............................................................................. 12 3. 需求: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应用领域百花齐放 .................................................................... 13 3.1. 国内碳纤维需求放量,中国市场未来可期 .......................................................................... 13 3.2. 下游应用广泛,大小丝束各有所长 ....................................................................................... 14 3.3. 短期:光伏氢能发展打开小丝束空间,大丝束风电叶片渗透率或逐步提升 ......... 16 3.3.1. 小丝束:伴随光伏扩容,碳/碳复合材料具备较强应用潜力............................ 16 3.3.2. 小丝束:氢燃料汽车带动碳纤维需求快速释放,景气度或持续至 35 .... 18 3.3.3. 大丝束: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下,碳纤维渗透率有望提升 ............................. 22 3.4. 长期:航空航天领域亟待突破,大飞机有望带动需求提升 ......................................... 26 4. 供给:东丽为行业龙头,高端化及成本优势或为核心竞争力 ........................................... 29 4.1. 国内销量/产能比较低,关键技术仍需加强 ........................................................................ 29 4.2. 全球来看,大小丝束东丽产能均为业内第一 ..................................................................... 30 4.3. 国内来看,公司小丝束领域产量领先,积极扩产夯实护城河 ..................................... 31 4.4. 全球来看,小丝束公告扩产企业较少,供需格局良好 .................................................. 33 5. 盈利预测与估值探讨 .................................................................................................................. 34 6. 风险提示 ....................................................................................................................................... 36

图表目录
1:发展历程 ................................................................................................................................................. 5 2:中复神鹰股权结构图(截至 2022 3 31 日) .................................................................. 5 3:公司获得奖项 ........................................................................................................................................ 6 4:东丽公司碳纤维产品及型号 ............................................................................................................ 6 5:公司碳纤维产品 ................................................................................................................................... 8 6:公司发展规划 ........................................................................................................................................ 9 72018-2021H1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占比 .................................................................................. 9 82018-2021 年营收与净利润(亿元) ......................................................................................... 10 92018-2021 年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 .............................................................................................. 10 102018-2021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与资产周转率 ......................................................................... 10 112018-2021 年公司 ROE ................................................................................................................. 10 122018-2021 年公司各项费用率 ..................................................................................................... 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132018-2021 年公司收现比及付现比 .......................................................................................... 10 14PAN 基碳纤维制造流程 ................................................................................................................ 12 15:中国碳纤维国产需求量及占比 ................................................................................................... 14 16:全球和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及增速 .............................................................................................. 14 172017-2021 年不同模量碳纤维需求占比 ................................................................................. 14 182017-2021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拆分(吨) ............................................................................ 14 192019 年小丝束应用领域 ............................................................................................................... 15 202019 年大丝束应用领域 ............................................................................................................... 15 212021 年全球碳纤维下游应用量占比 ........................................................................................ 15 222021 年全球碳纤维下游应用产值占比.................................................................................... 15 232021 年国内/全球碳纤维需求-应用对比(单位:千吨) ............................................... 16 24:光伏领域中的碳/碳复合材料产品类别 ................................................................................... 16 25:碳/碳热场单晶硅拉制炉结构图 ................................................................................................. 16 262011-2025 年预计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加速 ............................................................................ 17 272011-2025 年我国新增装机预测 ............................................................................................... 17 282016-2021 年压力容器碳纤维需求量及增速(单位:吨) ............................................ 19 29IV 型气瓶结构 ................................................................................................................................... 19 30:压力容器类型.................................................................................................................................... 20 31:丰田 Mirai 燃料电池汽车构造 ..................................................................................................... 20 32:压力容器碳纤维需求测算(吨) .............................................................................................. 22 33:拉挤成型工艺的一般流程 ............................................................................................................ 22 34:三种成型工艺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90°拉伸) ..................................... 23 35:三种成型工艺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拉伸) ....................................... 23 36:三种成型工艺下层间剪切强度平均值 ..................................................................................... 23 37:三种成型工艺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碳纤维体积含量 ......................................................... 23 38:风电叶片材料构成 .......................................................................................................................... 23 39:风电机组成本构成 .......................................................................................................................... 24 40:风电叶片成本拆分 .......................................................................................................................... 24 41: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明显 ............................................................................................................ 24 422010-2020 我国海上及路上风电机组平均装机容量 .......................................................... 24 43: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 25 44: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 25 45:东丽碳纤维业务发展历程 ............................................................................................................ 27 46:东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占比 .......................................................................................... 27 47:波音商用机交付量和东丽应用于航空领域碳纤维复材营收同比增速对比 ................ 27 48:波音系列材料占比 .......................................................................................................................... 28 492021 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及扩产计划-制造商(万吨) ................................................. 29 502021 中国碳纤维原丝及碳纤维运行产能-制造商(吨) ................................................. 29 512020 年主要小丝束厂家产能对比 ............................................................................................. 30 522020 年主要大丝束厂家产能对比 ............................................................................................. 30 53:全世界碳纤维厂家的业务模式 ................................................................................................... 3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542020 年国内碳纤维市场占有率 ................................................................................................. 32 55:中复神鹰技术路线,下游应用及产能图谱 ............................................................................ 33

1:碳纤维按照丝束分类 .......................................................................................................................... 6 2:国内碳纤维分类及与东丽对应型号 .............................................................................................. 7 3:公司产品 ................................................................................................................................................. 7 4:公司产线分布 ........................................................................................................................................ 8 5:两步法工艺和一步法工艺对比 ...................................................................................................... 11 6:湿纺工艺和干喷湿纺工艺对比 ...................................................................................................... 11 7:国内主要碳纤维企业工艺及主营业务情况 .............................................................................. 12 8:中复神鹰单吨碳丝生产指标 .......................................................................................................... 13 9:原辅料单耗对比 ................................................................................................................................. 13 10: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及性能要求 .............................................................................................. 14 11:碳/碳复合材料和石墨材料性能对比 ........................................................................................ 17 12:不同细分场景下碳/碳复合材料对石墨的替代情况 ............................................................ 17 13:全球光伏领域碳/碳复材市场空间测算 ................................................................................... 18 14:碳/碳复材市场碳纤维需求(单位:吨) ............................................................................... 18 152021 年全球碳纤维在压力容器领域需求构成 ...................................................................... 19 16:高压储氢气瓶种类 .......................................................................................................................... 19 17:各国储氢气瓶技术研究情况 ........................................................................................................ 21 18: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气瓶国内碳纤维用量测算 ....................................................................... 21 19:各类纤维性能和价格对比 ............................................................................................................ 24 20SNL 100-00 型风电叶片将主梁改用碳纤维后的重量变化............................................... 25 21:风电叶片碳纤维市场规模测算 ................................................................................................... 26 22:东丽碳纤维在国防和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和代表性产品 ................................................ 26 23:东丽不同型号碳纤维在波音飞机上的应用 ............................................................................ 27 24:国外部分军用飞机复合材料用量 .............................................................................................. 28 25:国内部分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用量情况 ..................................................................................... 29 26:国内小丝束碳纤维主要生产企业 .............................................................................................. 31 272020 年碳纤维产量及销量数据 ................................................................................................. 31 28:国内其他厂商主要扩产情况 ........................................................................................................ 32 29:中复神鹰新增产能及应用领域 ................................................................................................... 33 30:小丝束供需平衡表(单位:吨) .............................................................................................. 34 31:关键项目预测.................................................................................................................................... 34 32:吨成本测算(万元/吨) ............................................................................................................... 34 33:毛利率和费用率预测 ...................................................................................................................... 35 34:可比公司估值表 ............................................................................................................................... 3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4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1.公司简介:国内碳纤维领导企业,掌握碳纤维生产全流程核心 技术

1.1.突破干喷湿纺关键技术,实现不同类别高性能碳纤维全覆盖

率先实现干喷湿纺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自主化,国内碳纤维的领导企业。中复神鹰 前身神鹰新材料成立于 2006 年,开始从事碳纤维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07 年公司 产业化生产的第一批碳纤维成功下线,2008 年公司建成千吨 SYT35(T300 级)碳纤维生 产线并稳定生产,至 2012 年公司主要从事湿法 T300 碳纤维的生产和销售;2009 年公司 开始进行更先进的干喷湿纺碳纤维技术攻关,2012 年公司自主突破干喷湿纺千吨级 SYT49(T700 级)碳纤维产业化技术,此后逐步实现了 SYT55(T800 级)、SYT65(T1000 级,QZ6026)等产品的工程化生产。2020 年公司进行股份制改制,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 公司成立,2022 年 4 月公司于科创板上市。

1: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第一大股东中国建材集团持股 43.52%。中国建材集团通过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中国 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控制中复神鹰 43.52%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复神鹰 有 3 家全资子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和销售,中复神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下游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发,江苏中复神鹰碳 纤维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并未实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2:中复神鹰股权结构图(截至 2022 3 31 日)

资料来源:wind,公司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根据招股书,公司已取得 67 项授权 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26 项,以主要起草单位身份 2 次参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国家标 准的制定,1 次参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行业标准的制定。公司的核心技术多次荣 获国家和行业奖项,2016 年,公司“千吨级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自主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5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装备”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进步一等奖。2018 年公司“干喷湿纺千吨级高 /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国内 碳纤维领域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企业。2020 年,公司“百吨级超高强度碳纤维工程化关键 技术”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 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

3:公司获得奖项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1.2.专注小丝束碳纤维,近年侧重发展碳/碳复材及航空航天领域

在应用领域,将碳纤维按照丝束和性能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丝束方面,碳纤维按纤维数量 不同可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一般将丝束数量小于 24K 的碳纤维称为小丝束(1K 代表一 束碳纤维中有 1000 根丝),24K 以上的为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对应的也可区分为小丝束 碳纤维原丝和大丝束碳纤维原丝。

1:碳纤维按照丝束分类

纤维类型丝束数量应用领域价格
小丝束24K 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较高
体育休闲用品
大丝束24K 工业领域一般

资料来源:吉林碳谷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碳纤维性能通常按照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进行分类。目前行业内一般采用东丽各类型产 品对应强度和模量对于产品标准的制定,国内碳纤维行业分类标准也参考于此。日本东丽 是世界生产小丝束碳纤维最大的企业。主要产品有 T 系列,M 系列及 PX35 系列,T 代表 高强度,M 代表高模量,两类为小丝束(24K 以下)产品,PX35 系列为旗下卓尔泰克公司 生产型号,为大丝束(50K)产品。

4:东丽公司碳纤维产品及型号

资料来源:东丽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6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2:国内碳纤维分类及与东丽对应型号

按力学性能分类拉伸强度(Gpa拉伸模量国家标准牌号日本东丽牌号
Gpa
高强型3.5-5.0 220-260 GQ3522 T300
GQ4522 T700
高强中模型4.5-7.5 260-350 QZ5526 T800
QZ6026 T1000
高模型3.0-3.5 350-400 GM3040 M40
高强高模型3.5 以上350 以上QM4035 M40J
QM4040 M46J
QM4045 M50J
QM4050 M55J
QM4055 M60J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光威复材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对外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小丝束碳纤维。主要产品型号包括 SYT45SYT45SSYT49SSYT55SSYT65 SYM40 等,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碳/碳复合 材料、交通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SYT45SSYT49SYT49S 属于 T700 级碳纤维,SYT55S 属于 T800 级碳纤维,SYT65 属于 T1000 级碳纤维,SYM40 属于 M40 级碳纤维,实现了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各类型碳纤维的品种覆盖。

3:公司产品

型号与日本东丽产品与国家标准型规格强度模量应用领域
型号比较号比较
SYM30 拉伸强度与 T700SQZ4526 12K 4900 290 体育休闲,平面织物、多轴向织物、预浸料、拉
相当,拉伸模量优挤、缠绕、塑料改性等

T700S

SYM40 拉伸强度高于QM4035 12K 4700 375 体育休闲,平面织物、多轴向织物、预浸料、拉
M40J,拉伸模量与挤、缠绕、塑料改性等
SYT45 M40J 相当GQ3522 3K 4000 230 平面织物、预浸料、加热材料、汽车改装件及 3C
拉伸强度高于
T300 产品等
SYT45S 拉伸强度大幅高GQ4522 12K/24K 4500 230 12K:建筑补强、体育休闲、平面编织物、多轴向
T300 织物、预浸料、拉挤、缠绕、塑料改性等
24K:风电叶片、平面织物、多轴向织物、预浸料、
SYT49S 拉伸强度与拉伸GQ4522 12K/24K 4900 230 拉挤、缠绕、塑料改性等
12K: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碳/碳复合材料、高压
模量与 T700S容器、建筑补强、体育休闲、平面织物、多轴向
织物、预浸料、拉挤、缠绕、塑料改性等

24K:高压容器、平面织物、多轴向织物、预浸料、

拉挤、缠绕、塑料改性等

SYT55S 拉伸强度略高于QZ5526 12K 5900 295 航空航天、高压容器、体育休闲、平面编织物、
T800S,拉伸模量多轴向织物、预浸料、拉挤、缠绕、塑料改性等
T800S 相当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招股说明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7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5:公司碳纤维产品

SYT45 3KSYT45S 12KSYT45S 24KSYT49S 12K
SYT49S 24KSYT55S 12KSYM30 12KSYM40 12K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现有 2 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江苏连云港及青海西宁。截至 20 年公司产能 3500 吨,均来自连云港生产基地。西宁基地 19 年规划产能 2 万吨(后增加至 2.4 万吨),其中项目 一期产能 1 万吨,于 2022 3 月份全部建成。二期规划产能 1.4 万吨,建设周期 21 9 -23 12 月。

除西宁项目外,为解决国产碳纤维及其制品在国产大飞机及航空领域应用等问题,公司于 连云港建设航空航天 T1100 级试验线(200 吨)及上海建设 T800 级航空预浸料项目(航 空预浸料 100 m 2/年,高模预浸料 200 m 2/年)。上海基地位于航空产业园,靠近航 空应用端,减少运输成本(由于碳纤维预浸料需在-18 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不超过 6 个月),及时把握客户需求。

4:公司产线分布

位置公司主体产品设计产能2020 年产能产能预计(吨/年)
江苏中复神鹰(吨/年)(吨/年)2021 2022 2023 2024
碳纤维-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T1100200 - 8000 200 200
连云港
青海神鹰西宁T70010000 - 10000 10000 10000
预浸料西宁12K/24K 为主14000 - 2000 14000 14000
11500
碳纤维产能合计3500 15500 27700 27700
T800 级航空300(万
上海神鹰上海- 300(万300(万
预浸料m 2/年)m 2/年)m 2/年)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25 年目标大概率完成,期待 30 10 万吨产能布局。根据公司产线规划情况,25 年前建 成西宁基地及满足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规划将完成,展望 2030 年,公司计划建成 10 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其中连云港基地规划扩产 2.5 万吨,若 30 年规划如期完成,产 能有望较我们预计 24 年的 2.77 万吨产能将翻近两番。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8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6:公司发展规划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产品侧重发展碳/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领域。碳/碳复合材料及航空航天领域 2021H1收占比 22.44%(相比 20+10.86pct,下同)及 13.98%+5.87pct)。应用于交通建设和 体育休闲领域的产品占比逐渐下降,但应用于体育休闲领域的产品占比仍然保持较高水平,2021H1 27.10%。碳/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为 T700 级及以上碳纤维的主要应用 领域,结合公司扩产规划,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在此领域的占比或逐渐提升。

72018-2021H1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占比

100%其他
80%
60%
交通建设
碳/碳复合材料 压力容器
40%体育休闲
20%风电叶片
航空航天
0%
2018201920202021H1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1.3.财务分析

公司 2021 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增长。2021 年中复神鹰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 11.73 亿 /2.79 亿,同比增长 120.44%/227.01%。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9 年业绩扭亏为盈,此 后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 200%。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逐年上升,2021 年分别为 41.62% 23.75%。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高主要受益于:12019-2020 年主要原材料丙烯 腈的市场价格降幅较大,22019-2021 年因为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国内下游客户对碳纤 维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碳纤维产品平均单价提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9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82018-2021 年营收与净利润(亿元) 92018-2021 年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
15.00300%50%

40%

10.002020200%30%20202021
5.00100%20%
10%
0.000%
0%
-10%20182019
201820192021
-5.00营收同比-100%-20%净利率
营收净利润净利润同比毛利率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 ROE 水平持续增长,近三年资产负债率大幅增长,资产周转率保持稳定。因为随着 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并且随着西宁碳纤维项目的建设,公 司资本支出有所增加,2020 年和 2021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大幅增长,2021 年达到 66.83%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保持稳定,维持在 30%~40%。公司 ROE 水平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净 利润的持续增长。

102018-2021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与资产周转率 112018-2021 年公司 ROE
80% 60% 40% 20% 0%30%20202021
20%
10%
0%
20182019
2018201920202021-10%
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20%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费用控制良好,除研发费用率外均逐渐降低,主要是因为公司营收持续增长,规模效 应的体现,2021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为 0.34%/10.08%/2.26%;研发 费用率稳中有升,表明公司逐渐加大研发投入,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5.04%。公司收 现比与付现比逐渐增长,2021 年均接近 100%,主要是因为公司流动资金充裕,并调整了 信用政策,对主要客户采用先款后货的销售模式,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

122018-2021 年公司各项费用率 132018-2021 年公司收现比及付现比
20% 15% 10% 5%
0%
150%
100%
50%
0%
2018201920202021
研发费用率销售费用率2018201920202021
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收现比付现比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0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2.生产工艺:采用一步法+干喷湿纺,达国内领先水平

2.1.碳纤维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聚合,纺丝及碳化

聚合制备 PAN 溶液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是丙烯腈采用均相聚合后直接用于原丝 制备;两步法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所得粉体经水洗、干燥后再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溶剂中制备纺丝溶液,其中 DMAc 链转移常数较大,不适宜溶 液聚合方式制备高分子量、高转化率的聚合体,DMSO 基本无毒,是理想溶剂。一步法可 控性好,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 PAN 原丝,但转化率低;两步法速率快,转化率高,获得 原液聚合物平均分子量和浓度较高,但工序复杂,对 PAN 粉末的干燥耗能较大。

5:两步法工艺和一步法工艺对比

两步法一步法
工艺简介采用水相聚合得到 PAN 固体粉末,进行粉碎、烘干采用均相聚合,反应物和产物均溶于溶剂,产物经脱单
等,再进行溶解产生原液脱泡后可直接用于 PAN 原丝制备
工艺流程图
反应速率较快较慢
转化率较高较低
产物相对分子上限较高上限较低

质量

体系粘度较低较高
溶剂DMSODMFDMAC DMSODMFDMACNaSCNZnCl2

资料来源:吉林碳谷招股书,《碳纤维用 PAN 聚合物的水相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王晓红,天风证券研究所

纺丝工艺目前主要采用湿纺和干喷湿纺。湿纺是指喷丝板浸在凝固浴里,纺丝原液经喷丝 孔喷出后直接进入凝固浴进行溶剂萃取、相分离等形成丝条的方法。干喷湿纺法通过将喷 丝板抬出凝固浴一段距离,单纤维内部纺丝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先经过空气层,再进入凝 固浴成丝的方法。湿法纺丝纺丝速度较低,碳纤维表面沟槽明显,与树脂基的复合性能优 越,适用于航天航空器结构材料的使用,东丽在 T300 之后仍然研发了湿法高性能碳纤维(如 T800H),以针对航天航空器的设计需求;干喷湿纺纺丝速度快,生产纤维缺陷大量 减少,生产出的原丝更符合碳纤维对于原丝的要求。

6:湿纺工艺和干喷湿纺工艺对比

湿纺工艺干喷湿纺工艺
工艺简介喷丝板浸在凝固浴里,纺丝原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喷丝板离凝固浴有一段空气层,内部纺丝液经喷丝孔喷
直接进入凝固浴进行成丝出后,先经过空气层,再进入凝固浴成丝
工艺示意图
聚合原液粘度较高较低
聚合原液平均
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 50~150m/min 一般为 200~400m/min
纺丝速度
拉伸强度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 300/分干湿法纺丝工艺》张大勇,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1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原丝碳化主要分为预氧化,碳化及石墨化三个过程。原丝碳化是将原丝放入氧化炉中在 200 300℃下预氧化,后放入碳化炉中进行碳化,碳化过程分为低温碳化(300-800℃)和 高温碳化(800-1600℃),若制备高模量碳纤维,还需经过高温石墨化(2000-3000℃),最终制成碳纤维。原丝到碳纤维生产全过程中,预氧化时间占比较高。由于氧化炉及碳化 炉需保持高温条件,故除原材料成本外,能源消耗为主要成本。

14PAN 基碳纤维制造流程

注:碳化时间根据工艺先进性不同或有时间差异,图中所指为大致数据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新材料在线,天风证券研究所

2.2.公司技术领先,把控高品质碳纤维赛道

目前阶段大丝束更适合两步法湿纺工艺,小丝束一般采用一步法干喷湿纺工艺。大丝束对 碳纤维的性能要求较低,纺丝阶段适合工艺简单的湿纺,聚合阶段两步法的反应速度快,转化率更高,更益于与湿纺工艺结合。小丝束对碳纤维性能要求较高,在纺丝阶段适合采 用干湿法,聚合阶段一步法的制备的纺丝原液粘度较高,更易满足干湿法要求。

7:国内主要碳纤维企业工艺及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工艺路线溶剂纺丝工艺
东丽一步法DMSO 溶剂湿纺/干喷湿纺
帝人- ZnCI2 水溶剂湿纺
三菱- DMF 湿纺/干喷湿纺
光威复材一步法DMSO 溶剂湿纺/干喷湿纺
恒神股份一步法DMSO 溶剂湿纺/干喷湿纺
中复神鹰一步法DMSO 溶剂干喷湿纺
中简科技一步法DMSO 溶剂湿纺/干喷湿纺
吉林碳谷两步法DMAc 纺丝溶剂湿纺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吉林碳谷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中复神鹰碳纤维生产采用 DMSO+一步法+干喷湿纺工艺,工艺达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国 际领先(东丽)的干喷湿纺工艺纺丝速度 700m/min,碳化单线 4000/年。公司工艺国 3 内领先,在聚合阶段,公司研发了干喷湿纺纺丝原液聚合物配方和制备技术和大容量 60m 专用聚合釜和匹配聚合工艺,实现了单套 5000/ PAN 原液的稳定化均质化制备;在 干喷湿纺纺丝工艺阶段,公司研发了干喷湿纺凝固成型核心技术、高压蒸汽高倍牵伸技术 和多纺位均质纺丝技术,成功实现了高取向、低缺陷高品质 PAN 原丝的高效制备,纺丝速 度达到 400m/min;在预氧化、碳化工艺阶段,研发了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高效预氧化 技术、快速碳化技术,高强型碳纤维和中模型碳纤维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单线规模 达到 2000/年(12K)。公司西宁基地项目,主要生产指标较连云港项目更优,除自身 工艺提升外,我们认为更有产能提升规模效应增强带来的部分单耗下降。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2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8:中复神鹰单吨碳丝生产指标

项目单位中复神鹰(西宁 1.4 万吨)中复神鹰(连云港)恒神吉化
丙烯腈kg/t-原丝1021.4 1030.0 (4300t 线) 1092 1030
丙烯酸甲酯kg/t-原丝/ / 12.48 /
DMSO (新购)kg/t-原丝73.49 127.52 (4300t 线)112 70
2.01 (2000t 线)/2.06 2.1/2.00 2.05
原丝t-原丝/t-CF 2.03 (1800t 线)
m 3/t-CF (3000t 线)/ / 53.85
工艺软水/
工艺脱盐水m 3/t-CF 30.88 66.89 (1800t 线) 65.14 13.5
综合能耗t ce/t-CF 21.13 20.27 (1800t 线) 21.04 21.45
m 3/t-CF 146.97 203.1 214.3
吨产品耗水量191.1 (1800t 线)

资料来源:公司环评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综合能耗方面,中复神鹰(西宁 1.4 万吨)较其他产线较高,而吨耗水量较低。原辅料单 耗方面,我们测算中复神鹰(西宁 1.4 万吨)较其他产线有较强成本优势。以自身对比来 看,公司西宁基地相比于连云港基地在丙烯腈和 DMSO 两个主要原材料上可以节约成本 1242/吨,占单位生产成本的 1.6%,约提升毛利率 0.7pct与其他公司对比来看,单吨 碳丝消耗丙烯腈数量最少,溶剂损耗近乎追平吉化。总金额来看,相比同为小丝束生产企 业的恒神股份降低 1920/吨,优势更加明显。

其中我们假设:

碳纤维单位生产成本约 7.9 万元/吨、售价 18 万元/吨;

恒神股份每吨碳丝按最低测算,即 2 吨原丝生产 1 吨碳丝;

丙烯腈价格 1.17 万元/吨、DMSO 价格 1.18 万元/吨。

9:原辅料单耗对比

单吨碳丝消耗(kg/t中复神鹰(西宁)相比以下产线降本(元/吨)
中复神鹰(西宁 1.4中复神鹰(连云港)恒神吉化中复神鹰(连云港)恒神吉化

万吨)

丙烯腈2093.9 2090.9 2184.0 2111.5 -34.7 1054.5 206.3
DMSO (新购)150.7 258.9 224.0 143.5 1276.9 865.5 -84.4
合计1242.1 1920.0 121.8

资料来源:公司环评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3.需求: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应用领域百花齐放

3.1.国内碳纤维需求放量,中国市场未来可期

我国碳纤维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国产需求占比提升。伴随我国碳纤维产能规模的扩张,我国碳纤维需求量由 2015 年的 1.7 万吨增长至 2021 年的 6.2 万吨,CAGR+24.3%。其中国 产需求占比由不足 15%迅速提升至 2021 年的 45%左右。而同期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由 6.8吨增长至 11.8 万吨,CAGR+9.5%。总体来看,我国碳纤维需求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且 国产需求提升较快,未来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容。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3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15:中国碳纤维国产需求量及占比

国产需求(吨)进口需求(吨)

国产占比(%)

35,00050%
30,00040%
25,00030%
20,000
15,00020%
10,00010%
5,000
00%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2021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天风证券研究所

16:全球和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及增速

150,000
100,000
50,000
0
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吨)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吨)
YoY(全球)YoY(中国)
40%
30%
20%
10%
0%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2021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天风证券研究所

细分来看,标准模量碳纤维占比占据较大份额。当前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标准模量的碳纤 维,2021 年标准模量的大丝束以及小丝束碳纤维合计占总需求的比例为 86.8%,其中大丝 束碳纤维需求占比由 2017 年的 41.4%提升至 2021 年的 43.5%。一方面,伴随风电市场扩容,大丝束需求得到快速放量;另一方面,由于全球航空航天市场下滑以及小丝束产品供应不 足,部分小丝束产品使用大丝束进行替代,进而推动了大丝束需求的增长。

172017-2021 年不同模量碳纤维需求占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标模-小丝束标模-大丝束中模量高模量
1.3% 0.1% 0.7% 0.6% 0.6%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的强度、耐腐蚀性。
体育>3.5 小丝束-大丝束T300 以上用于高档体育器材

资料来源:吉林碳谷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2019 年小丝束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大丝束应用于风电。根据东丽测算数据,2019 年全 球小丝束碳纤维应用领域中,航空航天占比最大,达 34%,压力容器占比 9%,汽车占比 7%大丝束风电则为绝对主力,2019 年占比达 74%。从整体用量上来看,目前全球碳纤维应用 量最多的领域为风电叶片,2021 年占整个碳纤维用量的比例为 28%。其次为体育休闲、航 空航天和压力容器,占比分别为 16%14%9%。而以产值来看,航空航天领域的产品较高 端且附加值较高,虽然用量不是最多但产值的规模最大,2021 年全球占比达 35%

192019 年小丝束应用领域

202019 年大丝束应用领域

14%

50%34%13%74%
9%

7%

航空航天压力容器汽车其他风电汽车其他

资料来源:东丽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212021 年全球碳纤维下游应用量占比

风电叶片体育休闲航空航天压力容器其他
33%28%
9%16%

14%

资料来源:《2021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东丽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222021 年全球碳纤维下游应用产值占比

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其他
26%35%

8%

15%16%

资料来源:《2021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天风证券研究所

相对于国外以航空航天为主的碳纤维应用市场结构,当前国内碳纤维应用市场处于初级发 展阶段。目前国内主要集中在体育休闲、风电叶片和建筑加固等领域,航空航天、新能源 汽车等工业领域应用还未完全打开,风电叶片领域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随着 国产大飞机 C919 的逐步量产和 CR929 的研发推进,航空航天领域的碳纤维用量有望迎 来快速增长,同时,大型风电叶片、压力容器以及碳/碳复材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也有望 大幅增加,中国碳纤维市场需求的持续高速增长有助于国内碳纤维企业的蓬勃发展。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5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232021 年国内/全球碳纤维需求-应用对比(单位:千吨)

35全球国内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左右的部件为碳基复合材料产品,40%左右为石墨材料产品。随着国内先进碳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的发展,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成为降低硅晶体制备成本、提高硅晶体质量的最优选 择,正逐步形成在晶硅制造热场系统中对石墨材料部件的升级换代。

11:碳/碳复合材料和石墨材料性能对比

物理特性/碳复合材料石墨材料
密度 (g*cm-3) 1.75-1.83 1.70-1.85
孔隙度 (%) 20%-1% 5%-1%
热导率 (W*(mK)-1) 54() 22() 90-130
耐压强度 (Pa) 74 35-40
抗弯强度 (Mpa) 291() 55-86

资料来源:中天火箭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12:不同细分场景下碳/碳复合材料对石墨的替代情况

细分领域领域替代程度分析说明主要产品产品替代程度
单晶拉制炉热场中高,先进碳基光伏单晶硅热场坩埚
导流筒
尺寸越大,替代
复合材料占比已保温筒中高
率越高,大于 26
经超过石墨,暂加热器
英寸以上热场的
无其他热场材料板材中高
替代优势更加明
用于该领域电极中高
其他
多晶铸锭炉热场中高,先进碳基光伏多晶硅热场顶板
部分部件已经大盖板
复合材料占比已
规模替代,但多护板
经接近石墨,暂
晶技术路线本身加热器
无其他热场材料
正在被单晶技术紧固件
用于该领域
路线替代保温条

资料来源:金博股份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光伏装机容量攀升,未来碳/碳复合材料有望持续放量。据 CPIA2021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 机量 55GW,同比增长达 15%2022-2025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 90-110GW21-25 年新增装机量复合增速有望达 13.10%。随着下游晶硅制造行业向大尺寸、高拉速和高品质 方向的发展,碳/碳复合材料的高安全性、高纯度和可设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越来越明显,/碳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市场需求主导,我们认为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262011-2025 年预计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加速 272011-2025 年我国新增装机预测
全球新增装机容量(GW)-乐观保守情况我国新增装机容量(GW)-乐观保守情况
350
300
330
300
275

240
120110 90 95 100
100
2508034.553443048 5575 80 85 90
20030.23238.443 53 70170 270
245
102106115130 195 220
170
60
150
100402.7 4.510.910.615.1355
20
50
0
0
资料来源:CPIA,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CPIA,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7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我们将热场需求拆分为新增与更换周期:

新增需求:对应新增光伏硅片产能,我们测算热场中一套坩埚/导流筒/保温筒使用碳纤维 33/40/74 千克/套,其他使用 30 千克/套,合计 177 千克/套;

更换需求:对应去年对应光伏硅片产能,坩埚半年一换,导流筒(2 个)和保温筒(2 个)一年半一换,其他使用 30 千克/套,对应年消耗碳纤维 182 千克/套;

我们认为到 2025 年,全球光伏领域碳/碳复材消耗碳纤维 9281 吨, 21-25 CAGR25%。根据国内产能占全球约 90%,测算国内光伏领域碳/碳复材消耗碳纤维 8353 吨。

其中我们假设:

新增 1GW 硅片对应 75 台单晶炉

光伏硅片综合产能利用率 54%

/碳复材热场渗透率目前为 60%25 年提升至 80%

由于单 GW 更换需求= GW 对应单晶炉*单套耗材,两项系此消彼长关系,我们假设单 GW

换需求不变

13:全球光伏领域碳/碳复材市场空间测算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GW170 217.5 247.5 272.5 300
容配比1.34 1.40 1.47 1.55 1.62
全球对应光伏硅片产量(GW227 305 364 421 487
新增光伏硅片产量(GW59 78 59 57 66
新增需求(吨)1458 1917 1461 1398 1615
更换需求(吨)2289 3357 4856 6217 7666
合计(吨)3747 5273 6317 7615 9281

资料来源:CPIA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碳复材领域 5 年内景气度上佳。碳/碳复材其他两个领域主要是刹车盘及航天部件,以 2021 年数据推算,刹车片及航天领域用量约为 4753 吨,两个领域与高端汽车及航天器有 着密切关系,我们假设保持 10%的增长。根据测算,碳/碳复材领域碳纤维用量 25 年或将 16240 吨,21-25 CAGR+17.6%

14:碳/碳复材市场碳纤维需求(单位:吨)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碳复材总计8500 10501 12068 13941 16240
其中刹车盘及航天4753 5228 5751 6326 6959
其中光伏3747 5273 6317 7615 9281

资料来源:《2021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天风证券研究所

3.3.2.小丝束:氢燃料汽车带动碳纤维需求快速释放,景气度或持续至 35

目前压力容器主要用于呼吸气瓶、压缩天然气(CNG)气瓶、储氢气瓶、移动管线、火箭 发动机等领域。与传统容器用钢等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及模量、高疲劳强 度、高刚度、高压承受能力、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耐腐蚀性和其他优异特性,在压力容器 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压力容器对于产品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目前压力容器对于 碳纤维的用量整体较少,市场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根据 Compositesworld 数据,2021 年全 球需求量为 14300 吨(可能只有 10000 吨供应),主要应用在 CNG 气瓶、移动管线和储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8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氢气瓶;根据奥赛的《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 2021 年全球需求量为 11,000 吨,国内需求量为 3,000 吨,其中国内主要应用于储氢气瓶、CNG 气瓶和呼吸气瓶。目前,全球压力容器领域的碳纤维需求主力仍在欧美,国内压力容器领域用碳纤维需求高速增长,最具发展前景的方向为储氢气瓶领域的使用,呼吸气瓶和 CNG 气瓶的用量增长有限。

152021 年全球碳纤维在压力容器领域需求构成

呼吸气瓶CNG 气瓶CNG 气瓶移动管线储氢气瓶合计
(汽车)(公交、卡车)
单容器碳纤维用量(Kg4~7 9~13 23~35 450~1100 40~75
需承受压力强度(Mpa4800 4800 4800+ 4500+ 5000+
碳纤维需求(吨)1200 1800 7500 2150 1650 14300

注:2021 年碳纤维需求 14300 吨,但可能供应仅 10000 吨。

资料来源:Compositesworld天风证券研究所

282016-2021 年压力容器碳纤维需求量及增速(单位:吨) 29IV 型气瓶结构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中国全球中国YoY全球YoY
60% 50% 40% 30% 20% 10% 0%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2021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V 型车载储氢气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陈明和,天风证券研究

氢燃料电池汽车(FCV以其零排放的特点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用于存储高压氢气 的储氢气瓶是燃料电池汽车必不可少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目前已商业化的高压储氢气瓶分 为四种,其中 III 型、IV 型瓶主要是基于碳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前者内胆为金属,后者内胆 为塑料,外部都通过碳纤维增强塑料缠绕加工而成。V 型仍处于初期阶段,主要用于太空 应用,例如储存低温液体推进剂。

16:高压储氢气瓶种类

储氢气瓶种类外部内胆/缺点
I金属钢金属钢质量较重
II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金属材质相对较重
III碳纤维增强塑料材料金属材质相对较轻
IV碳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塑料质量最轻
V 复合结构

资料来源:复材应用技术公众号,碳纤维生产技术公众号,compositesworld,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9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30:压力容器类型

资料来源:compositesworld,天风证券研究所

车载储氢气瓶向着轻量化、高压力、高储氢密度、长寿命的方向发展。目前,车载高压气 态储氢气瓶主要包括铝内胆纤维缠绕瓶(III 型)和塑料内胆纤维缠绕(IV 型)。不同于国 际燃料电池汽车广泛使用 IV 型储氢瓶的情况,当前铝内胆纤维缠绕 III 型瓶一直占据国内 市场的主流地位。IV 型储氢气瓶因其内胆为塑料,质量相对较小,具有轻量化的潜力,比 较适合乘用车使用,目前丰田公司的燃料电池汽车 Mirai 已经采用了 IV 型气瓶的技术,配 置了 2 个氢储存罐,容积分别为 60L 62.4L,罐内储存着燃料电池反应所需要的氢气,最大可承受 70MPa 的压力(约 700 个大气压),氢存储量可以容纳约为 5.0kg2021款丰田 Mirai 所搭载的氢气瓶由 2 个增加到了 3 个,续航里程达到 850 公里左右。

31:丰田 Mirai 燃料电池汽车构造

资料来源:氢能源网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0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伴随氢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与产业化,IV 型储氢气瓶因其质量轻、耐疲劳等特 点正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日本、韩国、美国与挪威等国的 IV 型储氢气瓶均已量产,其 余国家也有相关计划加大 IV 型气瓶的研究力度。2019 年,中国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的技 术研究”项目,针对我国碳纤维缠绕气瓶储氢密度偏低、瓶口组合阀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开展高密度车载储氢技术的研究。其中明确要求氢气存储压力为 70MPa,储氢密度大于 5%,并建立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我国储氢气瓶行业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目前中集安 瑞科、京城股份、亚普股份、科泰克都在布局 IV 型瓶项目,佛吉亚、Hexagon 等国外企 业也对中国 IV 型储氢瓶市场加快开拓。

17:各国储氢气瓶技术研究情况

国家研究情况
法国法国 ANR 研究机构资助的 OSIRHYS IV 项目目的就在于突破 IV 型气瓶的技术 瓶颈,并从模拟、设计、试制等方面解决了 70MPa IV 型气瓶的技术难点
英国英国 UK TSB 资助了该国的 HOST 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 100 万英镑研究热塑 性内胆的复合材料气瓶
美国美国能源部(DOE)早在 2002 年就已经开始规划氢气存储的研究,经过 10年的发展,DOE 的研究报告已经涵盖了氢气制取、储运、使用等多个方面

资料来源:《Ⅳ型车载储氢气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陈明和,天风证券研究所

燃料电池车爆发将带动碳纤维需求猛增。根据中汽协,2021 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 仅为 8941 辆,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和《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技术路线图 2.0》,到 2025/2035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5/100 万辆。假如平均每辆汽车的氢气瓶数量为 3 个,则 2025 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气瓶的碳纤维 使用量将达 3672 吨,21-25 CAGR+82%2030/2035 年碳纤维使用量将达 1.2/5.4吨,全球来看,2035 年将有 500 万辆燃料电池汽车,是中国的 5 倍,则对应碳纤维使用 量将达 27 万吨。

18: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气瓶国内碳纤维用量测算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30E 2035E
燃料汽车保有量(辆)8941 13749 21144 32514 50000 223607 1000000
燃料汽车新增销量(辆)1586 4808 7394 11371 17486 57884 258866
氢气瓶总量(个)4758 14425 22183 34112 52457 173652 776597
氢气瓶需要碳纤维用量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吨)333 1010 1553 2388 3672 12156 54362
碳纤维需求量(吨)

资料来源:中汽协,《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天风证券研究所

受益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范围推广,我们认为压力容器是一个保持 15 年景气度的长赛道。对于国内市场来看,主要的增长点会出现在氢气瓶领域,故以上述氢气瓶中碳纤维用量作 为压力容器领域碳纤维的需求,而全球来看,由于 CNG 气瓶之前的高基数,25 年占比 38%仍为第一大需求,而移动管线及氢气瓶领域受益于需求增速较高,占比已达 18%/38%。燃 料电池汽车的大范围应用带动相关需求持续高景气,35 年其需求占压力容器领域的 85%我 们 预 测 25/30/35 年 全 球 压 力 容 器 领 域 碳 纤 维 需 求 为 3.0/7.8/32 万 吨 , 对 应 21-25/25-30/30-35 CAGR+20%/21%/33%

其中我们假设:

呼气气瓶:保持 5%左右的增长。

CNG 气瓶:根据 Grandview Research 预测,21-28 年天然气汽车 (NGV) CAGR+ 3.3%,我们假

设对应碳纤维的用量保持 5%增长。

移动管线:根据 AJR Consultancy 预测,26 年需求碳纤维用量 6900 吨,对应 21-26 CAGR+26%

而之后年份我们出于谨慎预测,调低复合增长率至 1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1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32:压力容器碳纤维需求测算(吨)

资料来源:Compositesworld,天风证券研究所

3.3.3.大丝束: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下,碳纤维渗透率有望提升

拉挤成型工艺的发展支撑起碳纤维在风电叶片的广泛应用。拉挤成型工艺是一种连续生产 固定截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该技术始于 1948 年的美国,并在全世界得以发 展推广。典型的拉挤线速度为 0.2-1.5/分钟,快速成型的速率可以达到 4/分钟以上,并且可以同时生产多件产品,提高成型效率。此外,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可以显著降低复合 材料制品质量的离散性,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纤维性能、原材料利用率 可以达到 95%以上。

33:拉挤成型工艺的一般流程

资料来源:《风电叶片用碳粱的生产技术及性能研究》林凤森,天风证券研究所

拉挤成型工艺优势凸显。目前风电叶片碳纤维主梁的工艺主要有三种:预浸料工艺、碳布 灌注工艺和拉挤碳板工艺。其中拉挤工艺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而且纤维含量高,质量 稳定,连续成型易于自动化,适合大批量生产。利用碳纤维拉挤板材制备叶片大梁可以和 叶片一起制作,铺层工艺简单,且制作叶片的时间只有灌注工艺的一半。利用拉挤成型工 艺生产的环氧树脂基碳纤维板可以极大的满足风电叶片的使用需求。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2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34:三种成型工艺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90°拉伸)

90°强度90°模量
(Mpa)(Gpa)
6053.7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39:风电机组成本构成 40:风电叶片成本拆分
叶片齿轮箱塔架发电机制动系统主轴其他
28%23%

15%

3%

6%10%15%

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天风证券研究所

树脂玻纤夹芯材料(轻木、PVC等)

100%

80%49.8%43.6%43.4%38.7%

60%

40%30.5%37.4%36.2%39.1%

20%

19.7%19.0%20.4%22.3%

0%

2015201620172018H1

资料来源:明阳智能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明显。风电叶片的尺寸决定了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相较而言,大型 化风电叶片的发电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近年来我国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单个 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不断提升。2020 年,我国海上风电平均装机容量为 4.9MW,陆上风 电为 2.6MW,相较 2010 年的十年时间里分别增加了 88.5%/73.3%,预计未来有望进一步提 升。

41: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422010-2020 我国海上及路上风电机组平均装机容量

62.6
海上装机(MW)陆上装机(MW)4.9
52.73.93.63.84.2
3.73.8
4
2.8
3

1.9

21.51.51.61.71.81.81.92.12.12.42.6
1

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资料来源:《风电回顾与展望 2021CWP,天风证券研究所

碳纤维相较于玻璃纤维更能适应风电叶片的大型化需求。目前风电叶片制造还是以玻璃纤 维复合材料为主,价格低廉。但由于自身重量和结构强度的限制,当风力发电机功率高于 3MW相应叶片长度超过40m时,玻纤材料的性能便不能满足大型风电叶片的制造要求。相较于玻纤而言,每单位碳纤维拥有更高的模量和强度以及更轻的重量。以日本东丽 T300 为例,当前标准模量的 T300 碳纤维在拉伸强度方面不逊于玻璃纤维,并且在拉伸模量上 远远超过了后者。使用碳纤维制作主梁的风电叶片可以减重 20%-30%,并能够增加风电叶 片的长度,提高发电效率。吉林重通制备的长 83.6 米的风电叶片采取了灌注工艺制备的碳 纤维大梁,总重量为 25.2 吨,减轻了近 11 吨的重量。大丝束碳纤维(≥24K)性价比高 的优势使其在风电叶片领域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近年来碳纤维行业采用大丝束碳纤维拉 挤梁片工艺以降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价格下降,叠加需求提升引起风电叶 片领域碳纤维用量的急剧增加。

19:各类纤维性能和价格对比

纤维种类典型代表拉伸强度 (MPa) 拉伸模量 (MPa) 断裂伸长率 (%) 价格 (/kg)
玻璃纤维E 玻璃纤维3100-3800 93-120 ≤2. 0 5-15
S 玻璃纤维3600-4600 70-90 ≤2. 0 5-20
碳纤维日本东丽 T300 (标准弹性模量) 2500 200-280 1.5-2.0 200
日本东丽 T800 HB (中等弹性模 4500 280-350 1.73-1.81 3500-4000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4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日本东丽 M40 JB (高弹性模量) 4500 350-600 0.5-1.3 3200
日本东邦 UM 63 (超高弹性模量) 4500 > 600 0.5-0.6 3800
芳纶纤维美国杜邦 Kevlar 纤维(Kelvar 49) 2900-3400 70-140 2.8-4.4 300-400
荷兰 Twaron (Kelvar149) 2800-3100 65-120 2.0-3.4 200-350
俄罗斯 CBMAPMOC (HM-50) 4000-5000 130-145 3.5-4.0 150-280
玄武岩纤维3000-4500 79-93 1.5-3.2 30-40

资料来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研究进展》刘伟庆,天风证券研究所

20SNL 100-00 型风电叶片将主梁改用碳纤维后的重量变化

SNL 100-00 SNL 100-01 SNL 100-02 SNL 100-03
材质玻璃纤维碳纤维主梁碳纤维主梁(改进材料配比)碳纤维主梁(改进几何结构)
单轴向玻璃纤维(kg39,394 10,924 8,964 7,691
双轴向玻璃纤维(kg10,546 9,368 8,706 5,641
泡沫板(kg15,068 15,948 4,883 3,229
凝胶图层(kg927 927 925 652
树脂(kg53,857 26,723 22,836 16,152
碳纤维(kg- 10,094 10,103 14,906
叶片总重量(kg114,197 73,995 59,047 49,519
减重幅度(%- -35% -48% -57%

资料来源:D. Todd Griffith and Wade Johanns from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天风证券研究所

能源结构改善,未来风电需求有望快速增长。2020 年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 四五”规划期间要保证风电的年均新增装机容量达到 50GW 以上,2025 年后,中国风电 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 60GW,到 2030 年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达到 800GW,到 2060 年至少达到 3000GW。根据《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在“碳中和”以及节能 减排的大背景下,2030 年前后风电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非化石能源品种,2060 年前后新 能源装机容量的占比达到 66%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 57%左右。

43: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44: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300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GW)YOY300%
250250%
200200%
150150%
100100%
5050%
00%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CWEA,天风证券研究所

60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GW)YOY200%
50150%
40100%
3050%
20
0%
10
0-50%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资料来源:CWEA,天风证券研究所

风电叶片碳纤维的市场空间广阔。2021 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 55.9GW,同比增长 2.8%根据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数据判断,碳纤维主梁约占整个风电叶片的 13.6%左右。具体推算,预计我国 2025 年风电行业碳纤维需求量有望达到 4.8 万吨,21-25 CAGR+31%。同理 推算,全球需求约为 7.9 万吨。

其中我们假设:

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保持 7%左右的增长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5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碳纤维渗透率:由 2021 5%增长至 2025 15%

21:风电叶片碳纤维市场规模测算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GW55.9 59.8 64.0 68.5 73.3
平均装机容量(MW3.8 4.3 5.4 6.5 7.6
单叶片重量(吨)55 60 67 74 82
单叶片碳纤维用量(吨)7.5 8.2 9.1 10.1 11.2
MW 碳纤维用量(吨)5.9 5.7 5.1 4.6 4.4
碳纤维渗透率5% 8% 11% 13% 15%
碳纤维需求量(万吨)1.7 2.7 3.6 4.1 4.8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GW93.6 100.6 102.4 105.7 119.4
平均装机容量(MW3.8 4.3 5.4 6.5 7.6
55 60 67 74 82
单叶片重量(吨)
单叶片碳纤维用量(吨)7.5 8.2 9.1 10.1 11.2
MW 碳纤维用量(吨)5.9 5.7 5.1 4.6 4.4
碳纤维渗透率5% 8% 11% 13% 15%
碳纤维需求量(万吨)2.8 4.6 5.7 6.4 7.9

资料来源: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GWEC,隆炬碳纤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3.4.长期:航空航天领域亟待突破,大飞机有望带动需求提升

小丝束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对于碳纤维有着较高的要求。航空领域,由于太空环境极其恶 劣,温度的极端变化导致传统材料变形,使碳纤维成为唯一能够承受这些条件的材料。航 天领域,主要分为军用和民用领域,军用领域国外碳纤维厂家实行严格断供,民用领域,国产 C919 以进口碳纤维为主,目前碳纤维在小飞机应用领域国产化率较高。以东丽为例,高端高模量产品运用于航空领域,普通高模量产品运用于无人机领域,高强度产品由于其 良好的抗冲击性,广泛运用于军用航空领域。

22:东丽碳纤维在国防和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和代表性产品

应用领域应用部位产品要求型号
航天器和卫星发射器太阳能电池板;反射器;天线;卫星桁架等高模量M55JM60J
军用飞机和直升机领域空客 A400M;达索阵风;空客直升机 NH90Ratier 高强度T300T300JT800H(中等模量纤
Figeac NP2000(螺旋桨);莱昂纳多 AW 系列维,主要用于先进的航空航天项目)
无人机领域大量使用碳纤维可以使其更轻、更快且飞的更远高模量M40J M46J

资料来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回顾东丽碳纤维业务发展不难发现,大飞机制造中采用碳纤维使得东丽成为世界领先小丝 束生产商。东丽于 1971 年成功将碳纤维商业化,开始 T300 的生产销售。T300 最早主要 应用于体育休闲领域(鱼竿、高尔夫球杆等)。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飞机制造商寻找新材 料,使飞机更轻、更节能,1973 年,波音公司采用 T300 用于波音 767 扰流板和其他辅助(次级)结构。东丽计划将碳纤维用于飞机的初级结构,扩展市场,为此开发了 T800H号,与现有的 T300 相比,强度提高了约两倍,弹性提高了 20%-30%,得到了波音的认可。1995 年,T800H 和预浸料在波音 777 在尾部初级结构和其他部分采用。2004 年,东丽与 波音签署了长期基本供货合同,波音787订单为东丽碳纤维业务的发展带来新增长点。2008 年,T800S 和预浸料应用于波音 787 主翼和尾翼的初级结构和其他次级结构中。2013 年,受波音 787 需求的增长,公司应用航空领域的碳纤维开始放量。2015 年,东丽与波音在现 有波音 787 供货合同中加入供应 777X 材料的长期供货合同,供货量总额预计超过 110 亿 美元(约 700 亿人民币)。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6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45:东丽碳纤维业务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东丽官网,《编织未来东丽 90 年小史》东丽,复材网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46:东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占比

47:波音商用机交付量和东丽应用于航空领域碳纤维复材营收同 比增速对比

100%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48:波音系列材料占比

资料来源:《Selecte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Vibrations in the Base Resonance Zone of the Polymer Composite Used

in the Aviation IndustryAneta Krzyzak,天风证券研究所

当前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复合材料应用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航空航天领 域的复合材料应用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军用飞机已由原先的非承力结构已经开始向 次承力、主承力结构发展,由原来的飞机内饰件发展到水平尾翼、垂直尾翼、机翼、机身 等部件,其零件结构向大型化、整体化方向发展。但从应用比例来看相较国外仍有较大差 距:国内歼击机、直升机和运输机的复材应用比例分别为 25%/40%/12%,而国外同种类应 用水平分别为 36%/60%/40%。此外,在小型商务飞机方面,国外复材应用比例为 70-80%而国内仍为空白。其中国产民机 ARJ21 的复合材料结构用量仅为 2%,正在研制的大飞机 C919 的复合材料结构用量 12%,并且尚未用于机翼机身这样的主承力结构,相较而言,国 外的波音 787 和空客 350 及后续研制的飞机均超过 50%

24:国外部分军用飞机复合材料用量

机型研制国家首飞时间(年)复材用量(%
F15 美国1972 1.5%
F16 美国1974 5.0%
F/A-18 美国1974 9.0%
F/A-18-C/D 美国1974 10.0%
Rafale 法国1980 24.0%
X-29 美国1984 5.0%
V-22 美国1989 59.0%
B-2 美国1989 50.0%
EF2000 英国1994 40.0%
F/A-18-E/F 美国1995 23.0%
F22 美国1997 26.0%
RQ-4 美国2001 59.0%
A400M 欧盟各国2009 40.0%
F35 美国2015 31.0%

资料来源:《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及其制造技术发展概述》宁莉,天风证券研究所

碳纤维材料是国产大飞机未来发展的重要需求。当前我国已将大飞机产业作为提升国家产 业地位的重点。C919 是我国自主研制的 150 座级以上单通道窄体客机,当前订单已超过 1000 架,其主要竞争对手是波音和空客,而后两者已经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来减轻飞机重 量,因此采用碳纤维材料减重是 C919 与之竞争的不二之选。目前 C919 的复合材料用量为 12%,对国产 T800 级碳纤维需求量为 100/年。与俄罗斯合作的 CR929 预计将达到 50%并实现年产 100 架,由此每年带来的碳纤维复材需求量有望达到 3000-5000 吨左右。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8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25:国内部分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用量情况

机型研制年代复材用量(%应用部位
ARJ21 2003 2% 翼稍小翼本体,内、外襟翼子翼本体等
C919 2015 12% 机身、机头、尾翼、中央翼样段、襟翼、副翼、固定前后缘、滑轨整流罩等
新舟 700 2016 12% 尾翼、襟翼、副翼、小翼、整流罩、固定后前缘、短仓、中机身等部位
CR929 2018(立项)>50% -

资料来源:《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及其制造技术发展概述》宁莉,天风证券研究所

4.供给:东丽为行业龙头,高端化及成本优势或为核心竞争力

4.1.国内销量/产能比较低,关键技术仍需加强

全球来看,2021 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 17.93 万吨(运行产能按照生产 12K 测算),国内 运行产能为 6.34 万吨,销量是 2.93 万吨,销量/产能比为 46.21%,由于较多国产碳纤维 企业尚未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生产线运行及产品质量不稳定,国产碳纤维行业长期存在“有产能,无产量”的现象。国产碳纤维理论产能较大,但实际产量却较少。

492021 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及扩产计划-制造商(万吨)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运行产能并购产能扩产计划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4.2.全球来看,大小丝束东丽产能均为业内第一

东丽为碳纤维供应绝对龙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测算,2020 年主要小丝束厂家为东 /东邦/三菱,产能为 2.91/1.45/1.12 万吨(以 12K 计算,非实际产能),三家产能占全 球产能 49%。中国大陆来看,中复神鹰/恒神/中简为主要参与方,产能为 0.85/0.55/0.125 万吨(以 12K 计算,非实际产能),中复神鹰计划大量扩产,或为国内未来小丝束领域领 导企业。卓尔泰克为大丝束主要生产商,单家产能占比达全球 58%。国内吉林碳谷等厂商 近几年内有较快发展,吉林化纤十四五规划建设 20 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其中包括 吉林碳谷 15 万吨碳纤维原丝、吉林国兴 1.5 万吨大丝束碳纤维、吉林凯美克 600 吨碳纤维、吉林化纤集团 3.5 万吨大丝束碳纤维、吉林国兴复材 1 万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计划总投 115.75 亿元,年可新增产值 135.65 亿元。

512020 年主要小丝束厂家产能对比

522020 年主要大丝束厂家产能对比

1%1%
4%13%9%
5%26%31%58%
6%
7%13%
8%8%10%东丽(卓尔泰克)SGL
东丽东邦三菱台塑
中复神鹰hexcelcytec恒神三菱碳谷+宝旌
aksa其他其他蓝星
资料来源:东丽公告,前瞻产业研究院,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东丽公告,前瞻产业研究院,天风证券研究所

高模高强(小丝束)及降成本(大丝束)是主要趋势。小丝束领域,主要通过工艺向着高 模及高强发展。而当技术无法达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速或提束”的方法降低成本,在体育器材、建筑补强、电子电气等工业领域找到特定利润市场。但一旦有大丝束的充足 供应,工业领域的特定市场会被冲击。大丝束领域,从技术难度来看,大丝束相较于小丝 束较易突破,且下游应用主要是风电等对于成本敏感的企业。技术路径方面,主要通过“提 速或提束”降成本,将纤维成本做到最低,尤其是原丝的成本。

53:全世界碳纤维厂家的业务模式

资料来源:《2020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吉林碳谷年报,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0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4.3.国内来看,公司小丝束领域产量领先,积极扩产夯实护城河

背靠中建材,产品覆盖广泛。中复神鹰为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子公司。公司以民用碳纤维产 品的销售为主。小丝束领域,国内参与者主要是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恒神股 份等,其中中复神鹰和恒神股份主要从事民品碳纤维生产,中复神鹰产品较广,下游应用 广泛,且在在干喷湿纺碳纤维的技术成熟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6:国内小丝束碳纤维主要生产企业

主要运碳纤维业务产品及应用技术实力

用领域

中复民品碳纤维研发、生产和销主要产品型号为 SYT45(高于 T300 级)、率先突破 T700 级、T800 级、
神鹰SYT45ST700 级)、SYT49ST700 级)、T1000 级干喷湿纺核心技术,在干
SYT55ST800 级)、SYM40M40 级)喷湿纺碳纤维的技术成熟度方面
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具有一定优势

体育休闲、压力容器、碳/碳复合材料、

交通建设等领域

光威军品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由其全资子公司威2020 年度实现了干喷湿纺原丝线
复材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海拓展生产,主要产品型号为 GQ3522全纺位高速运行,对外销售干喷湿
复合材料制品及碳纤维T300 级)、GQ4522T700 级)等碳纤纺碳纤维产品主要为 T700 级别
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维及织物,GQ3522 型(T300 级)产品在
生产与销售航空航天领域稳定供货
中简军品军品高性能碳纤维研主要产品为 ZT7 系列碳纤维及其织物(模主要生产湿法碳纤维,在 T800
科技发、生产和销售量偏高 250GPa,强度与日本东丽 T700及以上的同级别产品性能方面,较
当,为 3K 小丝束),基本为军品销售采用干喷湿纺工艺的同级别产品

的拉伸强度方面性能较低

恒神民品碳纤维、碳纤维织物、对外销售主要碳纤维产品为 HF10T300已掌握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产业
股份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级)等化技术,建成年产量达 2,200 吨的
研发、生产、销售和技干喷湿纺原丝生产线,目前对外销
术服务售产品大部分为湿法产品。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小丝束满产满销,公司产量为国内首位。按照产量来看,2020 年中复神鹰年产 3777 吨,占国内产能的 20.98%。由于碳纤维需求旺盛,三家小丝束产销比均为 100%左右。以销量来 看,由于进口碳纤维占比 62%,中复神鹰市占率为 7.43%。我们认为目前碳纤维进口仍占据 较大份额,而随着国内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良,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272020 年碳纤维产量及销量数据

产量(吨)销量(吨)产销比
中复神鹰3,777.21 3,761.14 99.6%
光威复材1,752.13 1,709.28 97.6%
中简科技114.08 116.16 101.8%

注:光威复材、中简科技的产量、销量均为“碳纤维及织物”业务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光威复材年报,中简科技年报,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1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542020 年国内碳纤维市场占有率

7.4%3.5%
0.2%

26.5%
62%

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其他国产碳纤维销量进口碳纤维销量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国内众厂商均在布局扩产,主要集中于大丝束碳纤维产品,小丝束扩产较少。除中复神鹰 外,各厂商合计新增产能 21 万吨/年,其中明确为大丝束碳纤维的产能合计 12.5 万吨/年,小丝束碳纤维的产能 1500/年,系中简科技 2021 宣布的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产品项目 项目,施工期为 4 年。恒神股份扩产项目产能 2 万吨/年,产品包括大丝束和小丝束碳纤维,一期产能约 5000/年,尚未开始建设。综合来看,由于风电等下游持续高景气,大丝束 扩产计划强烈,而小丝束扩产较少,且主要为千吨级。

28:国内其他厂商主要扩产情况

厂商项目产型类型碳纤维产能项目情况

(吨/年)

中简科技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产品项目小丝束150012K 计)2021 年定增扩产项目,施工期

4

恒神股份2 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小丝束/大丝束20000 拟建,一期产能约 5000 吨,一

期建设周期约 20 个月

光威复材万吨级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一期大丝束4000 预计 2022 年建成投产
上海石化万吨级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二期大丝束6000 预计 2023 年底投产
2.4 万吨/年原丝、1.2 万吨/ 48Κ大丝束大丝束12000 在建

碳纤维项目

吉林化纤6 万吨碳纤维及 1 万吨复合材料项目大丝束60000 十四五期间完成,2021 年扩产

1.6 万吨碳纤维,2022 年预计

新增 2.7 万吨碳纤维产能

宝旌碳纤维2500 吨碳化线项目大丝束2500 已建成
太钢钢科1800 吨碳纤维项目1800 已建成
18000
新创碳谷1.8 万吨大丝束项目已完成 6000 吨产能建设,其余

1.2 万吨的产能预计年内投产

兰州蓝星5 万吨/年原丝,2.5 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大丝束25000 在建
新疆隆炬年产 5 万吨碳纤维碳化项目- 50000 在建
国泰大成年产 1 万吨碳纤维、2.5 万吨原丝项目- 10000 在建
210800
合计

资料来源:《2021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各公司公告,各公司官网,山东国资资讯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中复神鹰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小丝束领域夯实护城河。根据规划,23 年底扩产项目全部投 产,届时将有 2.77 万吨产能,以 T700 级小丝束为主,公司发展路径清晰,不断通过攻克 技术难题达到国内工艺领先,叠加下游需求景气,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碳复材及压力容器领域由于需要 T700 级碳纤维,公司产品 T49S-24K 精准卡位,新产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2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能顺利投产后或继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稳定性。

风电领域,对于成本敏感,主要需求产量较大的大丝束,公司扩产丝束已达 24K,目前已 与东华大学(聚合纺丝阶段)及北化常州院(预氧化碳化阶段)合作研发 48K 技术,后续 或攻克干喷湿纺+一步法在提束降本内的运用。

航空航天领域,公司已切入大飞机试验项目,大飞机研发验证时间较久,但产品价值量较 高。试验线项目 T1100 级碳纤维(产能 200 吨),T800 级航空预浸料(300 m 2/年),切入国产大飞机制造产业链。后续若顺利验证,扩产量产后有望带来较大利润弹性。

29:中复神鹰新增产能及应用领域

项目名称产品类型/规格产能(吨/年)应用领域
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T700 SYT45 -12K SYT49S-12K 9500 -
T800 SYT55G/S-12K SYT55 -12K 300* -
年产 14000 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建设项目5500 风力叶片、汽车、船舶
SYT45S-24K
T700 SYT49S-12K 2000 建筑用料
SYT49S-24K 6500 /碳复材、体育休闲、压力容器
航空航天高性能碳丝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
T1100 200 航空航天
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T800 级航空预浸料300(万 m 2/年)航空

:*300t T55-12K 500t T49S-12K 生产时数相当,西宁一期项目以万吨计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55:中复神鹰技术路线,下游应用及产能图谱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公司官网,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整理

4.4.全球来看,小丝束公告扩产企业较少,供需格局良好

供需格局良好,25 年后供给将开始短缺,预计头部企业仍将扩产。考虑到 2021 年全球小 丝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体育用品领域可以利用大丝束代替,意味着供求关系不会失衡 太多,我们假设 2021 年供给为需求的 99%,中简,中复神鹰及晓星明确有扩产小丝束,计 入供给端增量;需求侧根据如下假设,我们认为由于中复神鹰的扩产规划,23-24 年或出 现部分供大于求的情况,而随着需求的高增长,25 年将大于供给,故推测头部掌握高性能 小丝束技术的公司仍将扩产,例如晓星规划 2028 年年产 24000 吨碳纤维(目前 4000 吨),主要系韩国氢能计划的推进(25 年氢汽车保有量 20 万辆),而中国目标 35 年氢汽车保有 100 万辆,国内压力容器的碳纤维需求空间更大。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3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需求侧我们假设:

航空航天 22-23 年增速为 0%24 年后保持 10%的增长;

压力容器以我们测算数据为准;

体育休闲保持 5%增长;

混配模成型及汽车领域保持 10%

/碳复材 21-25 年以我们测算数据为准,25 年后增速下降至 10%

其他领域保持 5%的增长;

30:小丝束供需平衡表(单位:吨)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2029E 2030E
需求66600 73037 79662 88965 99707 111180 124275 139266 156470 176270
航空航天16450 16450 16450 18095 19905 21895 24084 26493 29142 32056
体育休闲14800 15540 16317 17133 17989 18889 19833 20825 21866 22960
压力容器11000 13200 15840 19008 22810 27600 33396 40409 48894 59162
混配模成型7420 8162 8978 9876 10864 11950 13145 14459 15905 17496
汽车6650 7315 8047 8851 9736 10710 11781 12959 14255 15680
/碳复材8500 10501 12068 13941 16240 17864 19650 21615 23777 26155
其他1780 1869 1962 2061 2164 2272 2385 2505 2630 2761
供给65934 72434 84634 89634 93134 96634 100134 103634 103634 103634
中简科技扩产1500
中复神鹰扩产4000 12200
晓星扩产2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缺口666 603 -4972 -669 6573 14546 24141 35632 52836 72636

资料来源:《2021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各公司公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5.盈利预测与估值探讨

我们预计 22-24 年营收为 22.06/32.13/43.84 亿元,YOY+88.0%/+45.7%/+36.4%;销量为

1.22/1.90/2.66 万吨,主要由于公司西宁万吨项目和 1.4 万吨项目逐渐投产,产能迅速增加,

销量预计快速增长;预计 22-24 年吨均价 18.00/16.74/15.23 万元,主要是国内众厂商均扩

大产能,预计供需格局逐步宽松,均价降低。

31:关键项目预测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532.31 1173.44 2205.93 3213.41 4384.23
营业收入增长率28.24% 120.44% 87.99% 45.67% 36.44%
销量(吨)3761 6141 12151 19033 26567
产能(吨/年)3500 11500 18500 27700 27700
碳纤维平均单价(万元/吨)14.03 18.94 18.00 16.74 15.23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预计 22-24 年吨成本 10.2/9.3/8.5 万元。主要是产能大幅增加,受规模效应影响单吨折旧

减少;神鹰西宁主要采用煤炭产生蒸汽、电价更低,单吨制造费用下降。

32:吨成本测算(万元/吨)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4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碳纤维单位营业成本8.0 11.1 10.2 9.3 8.5
直接材料2.2 3.7 3.4 3.2 3.2
其中:丙烯腈价格0.8 1.5 1.3 1.2 1.2
其中:丙烯腈单位成本1.6 2.9 2.6 2.4 2.4
直接人工1.1 1.9 1.8 1.5 1.2
制造费用4.6 5.5 5.1 4.6 4.2
其中:折旧+摊销1.2 2.2 1.9 1.7 1.3
其中:电力1.5 1.4 1.2 1.1 1.0
其中:煤炭+蒸汽1.3 1.3 1.2 1.2 1.1
其中:其他合计0.7 0.7 0.7 0.7 0.0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预计 22-24 年毛利率为 46.7%/47.1%/49.4%22-24 年公司管理费用率为 9.8%/9.6%/9.4%,销 售费用率为 0.3%/0.3%/0.3%,主要由于产能规模扩大,费用率有所降低。财务费用率为 2.2%/1.0%/1.1%。研发费用率为 5.2%/5.4%/5.6%

33:毛利率和费用率预测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毛利率43.0% 41.6% 46.7% 47.1% 49.4%
管理费用率12.2% 10.1% 9.8% 9.6% 9.4%
销售费用率0.6% 0.3% 0.3% 0.3% 0.3%
研发费用率3.2% 5.0% 5.2% 5.4% 5.6%
财务费用率2.7% 2.3% 2.2% 1.0% 1.1%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根据上述假设,预计公司 22-24 年净利润 5.45/8.37/12.13 亿元,21-24 CAGR+63.3%考虑到公司为小丝束领域目前国内领导者,有望通过技术迭代赶超国际碳纤维巨头东丽,30 年计划 10 万吨产能,近 4 倍空间或将带来营收利润大增,下游需求众多且持续高景气,供给端竞争对手扩产计划较少,供需格局较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4:可比公司估值表

股票代码股票简称总市值当前价格EPS(元)PE(倍)
(亿元)(元)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1 2022E 2023E 2024E
300699.SZ 光威复材278.25 53.68 1.46 1.87 2.36 2.81 36.69 28.70 22.74 19.08
300777.SZ 中简科技
197.63 44.96 0.46 1.12 1.60 1.87 98.20 40.18 28.04 24.01
836077.BJ 吉林碳谷
169.20 53.10 0.99 2.17 2.99 3.98 53.75 24.51 17.78 13.34
平均中复神鹰285.84 31.76 0.31 0.61 0.93 1.35 62.88 31.13 22.86 18.81
688295.SH 102.55 52.46 34.16 23.56

注:数据截至 20220526 收盘,除中复神鹰 22-24 年为天风预测外,其余公司 22-24 EPS Wind 一致预测。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5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6.风险提示

碳纤维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公司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于位于西宁的两个项目,如果受设备供 应、项目建设、竣工验收、产线调试等因素影响推迟项目进度,会影响公司的产能释放。

国产替代不及预期:我国碳纤维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国产需求占比提升,由 2015 年不 15%迅速提升至 2020 年的 40%左右,但如果国产碳纤维产品质量验证、产能爬坡等受到 影响,国产替代可能不及预期。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碳纤维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未来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但碳纤维的成 本影响其在下游的推广,如果碳纤维成本并未持续下降,可能导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行业产能扩张超预期:目前国内众厂商均在积极拓产,已知新增产能超过 16 万吨/年,若 未来行业扩张产能超预期,甚至供过于求,将影响公司项目的投资收益。

短期内股价波动风险:该股为次新股,流通股本较少,存在短期内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市场空间测算结果有偏差:本文对碳纤维市场空间测算是基于一定的前提假设,存在假设 条件不成立、市场发展预期等因素导致市场空间测算结果有偏差的风险。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6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财务预测摘要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利润表(百万元)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货币资金148.22 320.25 2,709.83 877.00 1,803.07 营业收入532.31 1,173.44 2,205.93 3,213.41 4,384.23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0.26 1.71 35.06 36.35 85.43 营业成本303.25 685.10 1,175.03 1,700.18 2,219.35
5.86 22.08 25.85 43.50 47.02 9.15 10.14 19.06 27.76 37.88
预付账款营业税金及附加
存货30.95 153.55 205.49 361.23 440.20 营业费用2.95 3.97 6.62 9.32 12.71
其他145.06 195.14 230.78 254.62 275.50 管理费用64.89 118.27 216.18 308.49 412.12
330.36 692.72 3,207.00 1,572.70 2,651.22 17.18 59.12 114.71 173.52 245.52
流动资产合计研发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0.00 0.00 0.00 0.00 0.00 财务费用14.18 26.57 45.18 23.35 37.95
固定资产553.64 2,129.53 3,434.02 4,947.57 5,648.34 资产减值损失(52.06) 0.05 (10.00) (20.00) (40.00)
在建工程1,123.06 566.27 1,152.17 616.34 0.00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00 0.00 0.00 0.00 0.00
无形资产130.44 189.53 183.21 176.89 170.57 投资净收益(0.11) 0.46 0.00 0.00 0.00
其他14.45 146.19 171.85 180.79 187.83 其他88.54 (26.54) 0.00 0.00 0.00
非流动资产合计1,821.59 3,031.53 4,941.25 5,921.58 6,006.73 营业利润84.33 296.29 619.16 950.79 1,378.70
资产总计2,151.95 3,724.25 8,148.25 7,494.29 8,657.95 营业外收入1.94 0.70 0.00 0.00 0.00
短期借款55.86 575.77 0.00 23.35 0.00 营业外支出1.03 1.84 0.00 0.00 0.00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314.02 539.13 663.01 698.58 585.59 利润总额85.23 295.14 619.16 950.79 1,378.70
122.59 73.37 187.75 99.68 174.47 0.00 16.42 74.30 114.09 165.44
其他所得税
流动负债合计492.47 1,188.28 850.76 821.61 760.06 净利润85.23 278.72 544.86 836.70 1,213.25
长期借款469.19 1,058.96 2,548.02 1,069.16 1,066.00 少数股东损益0.00 0.00 0.00 0.00 0.00
应付债券0.00 0.00 0.00 0.00 0.00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5.23 278.72 544.86 836.70 1,213.25
其他188.37 191.08 190.00 207.36 222.47 每股收益(元)0.09 0.31 0.61 0.93 1.35
非流动负债合计657.56 1,250.03 2,738.02 1,276.51 1,288.47
负债合计1,195.35 2,488.93 3,588.78 2,098.12 2,048.53
少数股东权益0.00 0.00 0.00 0.00 0.00 主要财务比率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股本800.00 800.00 900.00 900.00 900.00 成长能力28.24% 120.44% 87.99% 45.67% 36.44%
资本公积50.69 50.69 2,729.99 2,729.99 2,729.99 营业收入
留存收益105.91 384.63 929.49 1,766.18 2,979.43 营业利润239.46% 251.36% 108.97% 53.56% 45.01%
其他0.00 0.00 0.00 0.00 0.00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25.92% 227.01% 95.49% 53.56% 45.01%
股东权益合计956.59 1,235.31 4,559.47 5,396.17 6,609.42 获利能力43.03% 41.62% 46.73% 47.09% 49.38%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2,151.95 3,724.25 8,148.25 7,494.29 8,657.95 毛利率
净利率16.01% 23.75% 24.70% 26.04% 27.67%
ROE 8.91% 22.56% 11.95% 15.51% 18.36%
ROIC 15.51% 22.04% 24.31% 20.28% 22.95%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偿债能力
净利润85.23 278.72 544.86 836.70 1,213.25 资产负债率55.55% 66.83% 44.04% 28.00% 23.66%
折旧摊销49.88 89.92 229.12 341.78 409.01 净负债率46.10% 106.50% -3.52% 4.01% -11.13%
13.56 27.44 45.18 23.35 37.95 0.61 0.56 3.77 1.91 3.49
财务费用流动比率
投资损失(0.00) (0.46) 0.00 0.00 0.00 速动比率0.56 0.44 3.53 1.47 2.91
营运资金变动8.84 (241.92) 36.19 (242.61) (182.58) 营运能力112.85 1,192.06 120.00 90.00 72.00
其它75.82 147.12 0.00 0.00 0.00 应收账款周转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233.32 300.81 855.35 959.21 1,477.64 存货周转率15.37 12.72 12.29 11.34 10.94
资本支出969.27 1,162.57 2,114.26 1,295.82 472.00 总资产周转率0.32 0.40 0.37 0.41 0.54
长期投资0.00 0.00 0.00 0.00 0.00 每股指标(元)0.09 0.31 0.61 0.93 1.35
其他(1,885.69) (2,333.02) (4,227.44) (2,609.00) (959.11) 每股收益
投资活动现金流(916.42) (1,170.44) (2,113.18) (1,313.18) (487.11) 每股经营现金流0.26 0.33 0.95 1.07 1.64
债权融资374.77 1,020.11 868.10 (1,478.86) (64.46) 每股净资产1.06 1.37 5.07 6.00 7.34
(408.15) 0.00 2,779.30 0.00 0.00 354.59 108.43 55.47 36.12 24.91
股权融资估值比率
其他613.92 (8.98) 0.00 0.00 (0.00) 市盈率
筹资活动现金流580.54 1,011.13 3,647.40 (1,478.86) (64.46) 市净率31.59 24.47 6.63 5.60 4.5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3.08 22.65 15.70
汇率变动影响EV/EBITDA
现金净增加额(102.56) 141.50 2,389.57 (1,832.83) 926.07 EV/EBIT 0.00 0.00 44.32 30.44 20.11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7
公司报告 | 首次覆盖报告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我们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报告所表述的 所有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我们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 的具体投资建议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一般声明
除非另有规定,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版权均属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及其附 属机构(以下统称“天风证券”)。未经天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报告及其所包含的材 料、内容。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均为天风证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

本报告是机密的,仅供我们的客户使用,天风证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天风证券的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 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天风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 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 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 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 的一切后果,天风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 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天风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天风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 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天风证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天风证券的 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特别声明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天风证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 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天风证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 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投资评级声明

类别说明评级体系
股票投资评级自报告日后的 6 个月内,相对同期沪买入预期股价相对收益 20%以上
增持预期股价相对收益 10%-20%
300 指数的涨跌幅
持有预期股价相对收益-10%-10%
行业投资评级自报告日后的 6 个月内,相对同期沪卖出预期股价相对收益-10%以下
强于大市预期行业指数涨幅 5%以上
中性预期行业指数涨幅-5%-5%
300 指数的涨跌幅
弱于大市预期行业指数涨幅-5%以下

天风证券研究

北京海口上海深圳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 36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国兴大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国际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 5033
邮编:100031 3 号互联网金融大厦客运中心 6 号楼 4平安金融中心 71
邮箱:research@tfzq.com A 23 2301邮编:200086 邮编:518000
邮编:570102 电话:(8621)-65055515 电话:(86755)-23915663
电话:(0898)-65365390 传真:(8621)-61069806 传真:(86755)-82571995
邮箱:research@tfzq.com 邮箱:research@tfzq.com 邮箱:research@tfzq.com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8
浏览量:1245
栏目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