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增持)通信行业+公司首次覆盖:政策助推、产业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步入发展快车道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报告名称 :通信行业+公司首次覆盖:政策助推、产业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步入发展快车道
评级 :增持
行业: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公司首次覆盖·通信 | |
通信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 |
政策助推、产业驱动,我国卫星互联网步入 发展快车道 增持(维持) 投资要点 ◼卫星互联网战略地位凸显,各国加快战略部署:卫星互联网通过大量低 轨通信卫星组成的通讯网络,可以实现全球通信无缝覆盖,弥补现有地 | 2022 年 05 月 23 日 证券分析师侯宾 执业证书:S0600518070001 021-60199793 houb@dwzq.com.cn 研究助理姚久花 执业证书:S0600119100003 yaojh@dwzq.com.cn |
面互联网网络的覆盖盲点。由于中高轨道提供的通信能力有限,仅能提 供基本语音和低容量的数据业务,主要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和延伸,同 时轨道和频段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各国在低轨卫星竞争趋于白热 化,随着全球低轨卫星发射数量逐渐增加,空间轨道和频段作为能够满 足通信卫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已经成为各国卫星企业争相抢占的重 点资源,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加快推进低轨星座计划。
◼星网公司助推国内卫星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 助推卫星互联网建设:中国星网的成立,将加速整合航天、通信、信息 等产业优质资源推动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促进中国航天产业结构性升 级,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同时政策频出强调要集中力量加速建成覆盖 全球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并且也明确指出加快高轨和低轨宽带卫 星研发和部署,积极开展卫星空间组网示范,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基信息 网络。同时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和 5G、工业互联网等一起列 入信息基础设施,明确建设卫星互联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上的重大 战略意义。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政策推进,星网公司加快资源整合,
行业走势
通信 | 沪深300 |
17% -11%-15%-19%-23%-27%-3%-7% 13% 9% 5% 1% 2021/5/24 2021/9/21 2022/1/19 2022/5/19 |
相关研究
《通信 Q1 业绩维持高增长,估 值仍处低位,持续关注物/车联网 及模组及网络设备等细分赛道
将带动我国卫星互联网步入发展快车道。投资机会》
◼卫星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入,带动市场需求稳步提升:国家已出台多项政 策措施鼓励推动卫星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商业化服务及国际化拓 展,行业面临很好发展机遇。首先卫星通信应用落地早,规模大,据统 计 2020 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约为 723 亿元。其次卫星导航方面,高精度是中国北斗的特色服务,受到大气误差、卫星钟差等影响,因此 随着北斗应用逐步深化,也将带动国内导航市场快速发展;最后卫星遥 感产业的市场潜力可期,商业遥感蓄势待发,住建、环保等领域是增值 服务应用较多的细分市场,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279 亿美元,全球卫 星遥感应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22-05-20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持
续看好数字经济新基建》
2022-05-18 《通信板块基金持仓分析:一季
度末基金持仓市值增长,关注智 能汽车、国资云和数字经济基础
◼投资建议:我们持续看好卫星互联网产业大发展带动各产业链环节需求 | 设施等板块》 | 2022-05-10 |
稳步提升,重点推荐标的海格通信、万通发展;海格通信综合实力卓越, |
技术、产品等领先优势显著,抢抓行业先机,万通发展战略转型,城市 更新以及数字经济业务带动整体业绩稳步向上。
◼风险提示: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度不及预期;北 斗应用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1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内容目录
- 卫星通信互联网 .................................................................................................................................. 4 1.1. 卫星通信互联网简介................................................................................................................. 4 1.2. 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 6 2.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 11 2.1. 空间段:产业竞争封闭,一体化是趋势............................................................................... 11 2.2. 地面段:战略重要性逐步提升............................................................................................... 14 2.3. 用户段:应用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15 3. 卫星互联网战略地位凸显,各国加快布局节奏 ............................................................................ 16 3.1. 为什么加快低轨卫星互联网布局?....................................................................................... 16 3.1.1. 中高轨卫星通信能力有限............................................................................................. 16 3.1.2. 低轨道和频段资源有限................................................................................................. 17 3.2. 当前处于人造卫星密集发射前夕........................................................................................... 17 3.2.1. 低轨宽带卫星加速部署,国外玩家持续发力............................................................. 18 3.2.2. 国内政策助力,多个星座规划加快部署..................................................................... 19 3.3. 如何看待国内后续卫星互联网发展....................................................................................... 21 3.3.1.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正式成立,我国卫星通信发展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21 3.3.2.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要求加快卫星互联网建设..................................................... 21 4. 卫星互联网大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 22 5. 投资建议 ............................................................................................................................................ 25 5.1. 海格通信................................................................................................................................... 25 5.2. 万通发展................................................................................................................................... 26 6. 风险提示 ............................................................................................................................................ 26
2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表目录
图 1:从北斗系列卫星看 MEO/GEO/IGSO ......................................................................................... 5 图 2:卫星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6 图 3:铱星二代星座三维构型示意图(66 颗工作星)..................................................................... 9 图 4:基于“鸿雁”星座的全球导航增强系统原理框图 ..................................................................... 10 图 5: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11 图 6:卫星制造产业链环节................................................................................................................. 12 图 7:卫星成本占比............................................................................................................................. 12 图 8:卫星生产测试产业链................................................................................................................. 13 图 9:各国火箭发射成本..................................................................................................................... 14 图 10:地面设备产业细分系统........................................................................................................... 15 图 11:全球市场卫星通讯终端市场规模,2016 VS 2021 VS 2027(百万美元) .............................. 15 图 12: 2029 年全球近地轨道卫星布局占比...................................................................................... 17 图 13:国内关于卫星互联网的政策................................................................................................... 19 图 14: “重庆号”发射现场 ................................................................................................................... 20 图 15:鸿雁星座首课试验卫星“重庆号” ........................................................................................... 20 图 16: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 21 图 17: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的优势............................................................................................... 22 图 18: 2013-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规模及增速 ........................................................................ 22 图 19: 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细分市场收入占比(产业链环节角度).......................................... 23 图 20: 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细分市场收入占比(应用角度)...................................................... 23 图 21: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 24 图 22:中国国内高精度市场产值....................................................................................................... 24 图 23:全球卫星遥感市场规模(亿美元)....................................................................................... 25
表 1:卫星通信系统分类....................................................................................................................... 4 表 2: GEO 卫星与 LEO 卫星的对比.................................................................................................... 5 表 3:主要代表星座............................................................................................................................... 7 表 4: Starlink 三阶段部署 ..................................................................................................................... 9 表 5: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的对比..................................................................................................... 13 表 6:国外玩家主要星座规划............................................................................................................. 18 表 7:国内星座规划(统计时间截止 2021 年年末)....................................................................... 20 表 8:行云工程的三个阶段................................................................................................................. 20
3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1. 卫星通信互联网
1.1. 卫星通信互联网简介
卫星互联网是指多次发射数百颗乃至上千颗小型卫星,组成卫星星座,以这些卫星
作为“空中基站”,从而达到与地面移动通信类似的效果,实现太空互联网,本质就是
传统航天和通信领域的技术拓展融合。
按照工作轨道划分,可以分为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中轨道卫星系统(MEO)、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系统(GEO/高轨道卫星系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系 统(S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IGSO))以及倾斜同步转移轨道(GTO)。
表1:卫星通信系统分类
卫星轨道类型 | 轨道高度 | 卫星用途 | |
LEO(低地球轨道) | 300-2000km | 对地观测、测地、通信等 | |
MEO(中地球轨道) | 2000-35786km | 个人通信、导航 | |
地球同步轨 道 | GEO(地球静止轨道) | 35786km | 通信、导航、气象观测 |
SSO(太阳同步轨道) | 高度小于 6000km | 观测等 | |
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 35786km | 导航、气象监测等 | |
GT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 近地点在 1000 公里以下、远地点为地球同步轨道高 度(约 36000 公里) |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通信人在线,东吴证券研究所
LEO(低地球轨道):单星覆盖面较小,但是传输时延低、链路损耗小,因此当前多 用于对地观测、测地以及新的通信卫星系统。
MEO(中地轨卫星):主要有 Odyssey(奥德赛)、MAGSS-14、以及北斗定位系统 部分卫星等,MEO 兼具 GEO 以及 LEO 的优点,可实现全球覆盖和更有效额频率复 用,但是需要大量部署,组网技术和控制切换等比较复杂。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卫星的运行方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 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 3 颗通 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其中,GEO 与卫星轨道面的倾角为零度,IGSO 的倾角不为零,轨迹是一个跨南北半球的“8”字,SSO 的轨道平面始终和太阳保持相 对固定的取向,轨道倾角接近 90 度。
SSO 和 IGSO 从地球上看是移动的,但却每天可以经过特定的地区,因此,通常用 于科研、气象或军事情报的搜集,以及两极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通信。
4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1:从北斗系列卫星看 MEO/GEO/IGSO
数据来源:甲子光年公众号,东吴证券研究所
GT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为霍曼转移轨道之一,经加速之后可达到 GEO,轨道倾
角与发射场纬度相同的同步转移轨道。有时候,狭义的 GTO 就是指标准 GTO,这条轨
道也最省火箭燃料。
表2:GEO 卫星与 LEO 卫星的对比
卫星轨道类型 | GEO 卫星 | LEO 卫星 |
覆盖能力 | 单星覆盖范围大,但存在两极覆盖盲区,特定 地形通信困难 | 单星覆盖范围极小,多星组网可实现全球覆盖,保证复 杂地形区域通信不间断 |
系统容量 | 单星容量较高 | 单星容量小,系统容量高 |
传输时延 | 较长,传播时延约 270ms | 较短,3000km 高度计算,时延约 20ms,跨两星间时延 为 6.7ms |
终端特点 | 地面终端简单,技术能力较为成熟,已经实现 高集成化,达到消费级价格 | 固定类终端需要配置伺服跟踪系统,同时需要配置抛物 面形式的双天线或配置相控阵天线,生产制造成本较高 |
成本分析 | 系统建设可分步实施,制造成本较低,但通信 成本高 | 一箭多星,前期制造费用较高,但单位带宽成本优势明 显 |
链路能力 | 空间链路损耗较高 | 低轨卫星上行链路能力较高轨 GEO 卫星提升 10 倍以上 |
卫星寿命 | 较长,15 年左右 | 受电池及星上器件制约,寿命较短,约为 5-10 年 |
轨道频率资源 | 协调难度小,已有完善、成熟的机制可以遵守 | 频率协调难度大,同时需要考虑地权问题 |
数据来源:通信人在线、艾瑞咨询,高轨道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卫星通信成熟,高通量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高通量卫星(HTS)也称高 5 / 26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吞吐量通信卫星,是相对于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传统通信卫星可提供高出数倍甚至数十 倍的容量,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多点波束、频率复用、高波束增益等。一颗 HTS 卫星的总 容量超过 100Gbit/s,但卫星建造、火箭发射、发射保险的费用与传统卫星持平,每 Gbit/s 的投资已经降到 400 万美元~500 万美元(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仅是一颗传统固定卫星业务(FSS)的 1/50。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微小卫星技术迅猛发展,性价比提升,通信与导航卫星在低轨(LEO)的应用和潜能逐步被发掘。
卫星互联网通过大量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通讯网络,实现全球通信无缝覆盖,弥补现
有地面互联网网络的覆盖盲点,解决边远、分散地区以及空中、海上用户的联网需求。
1.2. 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
卫星互联网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2000 年)、第二阶 段(2000-2014 年)、第三阶段(2014 年-至今)。
图2:卫星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东吴证券研究所
第一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2000 年),与地面通信网络正面竞争阶段:
低轨卫星通信星座主要分为三类,大型 LEO 卫星移动电话系统、中小型 LEO 卫星 移动数据传输系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Ka 波段)。其中小 LEO 系统是非语音非静止 轨道卫星,在轨道高度较宽的范围内提供低速业务,大 LEO 系统主要提供语音、传真、数据和寻呼业务以及低速业务。当时的主要代表星座有轨道通、铱星、全球星、泰利迪
斯、天桥系统等。
6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表3:主要代表星座
星座 | 主要历史 | 构成 |
轨道通(ORBCOMM) | 1995 年开始发射试验卫星,1998 年底开始提供全 球服务。 | 设计为 47 颗卫星(包括 6 颗备用卫星)分布在 7 个轨道 面的全球覆盖的星座系统。 |
铱星星座(Iridium) | 1990 年对外发布,1996 年开始部署,1999 年宣布 破产,2001 年完成重组 | 由 48 颗工作卫星和 12 颗备用卫星组成 |
全球星系统(Globalstar) | 1998 年开始规模发射,2000 年 1 月正式使用,2022 年申请破产保护。 | 由 48 颗低轨卫星分布于 8 个非极地轨道平面,轨道高度 为 1400km |
泰利迪斯(Teledesic) | 1990 年创立, 2002 年 10 月 1 日停止造星工作 | 288 颗在轨卫星 |
天桥系统(Skybridge) | 64 颗 LEO 卫星组成,共有 8 条轨道,每条轨道 8 颗卫 星,后续拟增加 16 颗。 |
数据来源:海创智图、36 氪、卫客在线、百度等,东吴证券研究所
1、轨道通(ORBCOMM)
ORBCOMM 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双向、窄带的数据传送、数据通信以及定位业 务的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分布在 7 个轨道面(A/B/C/D/E/F/G),其中 A-D 轨道倾角为 45°,高度 800km;E 为赤道轨道,高度 975km,F、G 轨道倾角分别为 70°和 108°,高度 820km。ORBCOMM 每颗卫星不足 50kg,是典型的低成本微小卫星。
2、铱星星座(Iridium)
铱星是美国摩托罗拉 1987 年提出的利用低轨道星座实现全球个人卫星移动通信系 统的系统, 1990 年对外发布,1996 年开始部署,1999 年宣布破产,2001 年完成重组。
区别于其他卫星通信系统,铱星是卫星之间有星间通信链路,不依赖地面转接为地
球上任意位置的终端提供连接,同时轨道低、传输速度快、损耗小。是全球第一个提供
无缝实时语音通信、在卫星上用相控阵天线、单星四向星间通信卫星系统。
但是铱星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建筑物内无法接受信号、铱星电话过于笨重(摩 托罗拉双模式手机约 454g,京瓷铱星单/双模式均 400g)、使用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
同时相对于地面通信,成本更高(双模情况下为了与当地的蜂窝电话网络相连,需 要更换适合当地区域传输标准的通话卡,每个卡的价格大约为 660-900 美元(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通话质量及速率远低于蜂窝电话,铱星所采用的 MF-TDMA(多频时分多址)通信体制的话音质量不如 CDMA(码分多址)。另外,铱星系 统的仅有 2.4kbps(GSM 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 64kbps),除通话外,只能传送简短的电子邮件或慢速的传真,无法满足互联网的需求。
3、全球星系统(GlobalStar)
“全球星”系统是美国Loral和Qualcomm(高通)公司发起的,是唯一正式商业运
7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行的语音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系统与地面网联合组网,星上没有复杂的交换和处理能力,不需星际交叉链路,由星体中继转接至地面网关交换局,利用地面设施完成呼叫建立、处理和选路,系统成 本大大降低。
2000 年 1 月正式使用,由 48 颗低轨卫星分布于 8 个非极地轨道平面,轨道高度为 1400km。多址技术采用 CDMA/FDD 方式,手机至卫星工作于 L 频段,卫星至手机工作 于 S 频段,卫星与地面网关局的连接工作于 C 频段,这些频段和我国正在发展的北斗系 统都有部分的频率重叠。
但是由于跟铱星系统一样存在商业运营成本过高的原因,2002 年申请破产保护。
4、泰利迪斯(Teledesic)
泰利迪斯卫星通信系统为全世界提供宽带数字传输电信服务。1997 年,由于市场需 求持续下降,缩减卫星数量,提高轨道高度,减少复杂性、卫星数量和成本。星座被缩 减到 288 颗在轨卫星(原设计有 840 颗,位于 21 个轨道平面,原运行奥都在 695-705km),运行在 1400 千米的高度。
在任何辐射圆形区域内,“泰利迪斯”网络的用户终端可以支持多个 500Mbps 数据,同时支持数百万用户,使用标准的用户设备。为大多数用户提供双向链接,下行链路 64Mbps 和上行链路 2Mbps。速度更高的终端将提供双向 64Mbps 或更高通信。在需要 的时候,网络支持对带宽的需求,允许用户请求和扩大能力。
综上来看,随着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铱星、泰利迪斯、全球星因为商业 运营成本过高,相继破产,部分由于军方需求仍在使用中。
第二阶段(2000-2014 年),作为地面通信的备份和填隙:
21 世纪后,计算机、微机电、先进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通信技术和微小卫 星技术升级换代,使得卫星通信成本的下降,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凸显出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一阶段主要代表为新铱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轨道通(Orbcomm)。其 中,铱星通信公司于 2010 年 6 月宣布了其下一代卫星星座Iridium NEXT的筹建资 金,建设和部署计划,以取代超期服务的铱星星座。
第三阶段(2014 年至今),与地面通信融合发展,拓展覆盖范围:
2015 年前后,国内外先后提出多个大规模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主要代表为星链计划(Starlink)、一网(OneWeb)、鸿雁、虹云、Iridium Next 等。
1、铱星二代(Iridium Next)
2016 年铱星公司与 SpaceX 签订 4.92 亿美元(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的发射合同,一次 10 星一共七次将 70 颗铱星二代系统发射到 LEO 轨道。随 8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后,双方补签了第八次 5 星发射合同。2019 年 1 月 11 号,随着 SpaceX 成功将最后 10 星发射入轨,标志着铱星二代完成组网工作。铱星二代由 81 颗功能相同的卫星组成天 基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66 颗工作星呈 δ-Walker 星座均匀分布在 6 个轨道面上,辅以 6 颗天基备份星和 9 颗地基备份星。
图3:铱星二代星座三维构型示意图(66 颗工作星)
数据来源:海创智图,东吴证券研究所
2、星链(Starlink)
星链(Starlink)天基互联网项目始于 2015 年,隶属于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2018 年发射第一颗原型卫星于入轨测试。星链总共规划三期系统,总规模 接近 4.2 万颗卫星。
表4:Starlink 三阶段部署
数目 | 轨道距离 | 频段 | 容量 | |
第一阶段 | 4408 颗卫星 | 550 公里近地轨道 | 采用 Ku、Ka 频段 | 单星通信容量约 20Gbps,全系统数据 吞吐量约 100Tbps |
第二阶段 | 7518 颗卫星 | 340 公里近地轨道 | 在原 Ku、Ka 基础上增加 V 频段 | 增强网络的覆盖与传输能力 |
第三阶段 | 30000 颗卫星 | -- | 在原 Ku、Ka、V 频段基础 上,增加 E 频段 | 增加 3 倍,进一步增强系统容量 |
数据来源:新华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截至 2022 年 3 月,SpaceX 已累计发射 2000 多颗“星链”卫星,为美国、英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墨西哥等国的 25 万名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3、OneWeb
OneWeb 建立于 2012 年,“一网”卫星星座放弃了星间链路的设计,在全球(如英国、北欧、格陵兰、冰岛、北冰洋、加拿大、非洲、东南亚、美国主要地区以及我国中部)布
9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设共 44 个关口站使卫星联网,星座采用 Ku 波段进行用户通信,Ka 波段进行关口站通 信。
由于一网公司资金能力不足,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其资金链断裂,公司 在 2020 年 3 月递交破产保护申请。随后,英国政府和印度巴帝全球公司(Bharti Global) 最终与英国一网公司达成收购协议,分别注资 5 亿美元(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外加软银集团(SoftBank)、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 S.A.)等投资者的注资。
4、鸿雁星座计划
鸿雁星座计划由 300 多颗低轨卫星和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的。规模相对来说,比 GPS 大 12 倍,有通信和导航增加的功能。采用四大 GNSS 系统双频监测,全球稀疏地 面监测站,播发 GPPP 增强信息和双频增强信号实现精度、完好性、可用性和定位实时 性增强。主要有两项技术要点:一是天地一体高精度 GNSS 监测处理。二是实时高精度 PNT、安全 PNT。
用户接收 GNSS/LEO 信号实现全球动态分米级、静态厘米级的 GPPP,收敛时间小 于 1min;独立接收 LEO 星座信号实现导航备份,增强复杂地形环境和复杂电磁环境下 的导航服务能力。
图4:基于“鸿雁”星座的全球导航增强系统原理框图
数据来源:搜狐,东吴证券研究所
5、虹云工程
虹云工程是五大商业航天工程之一。计划发射 156 颗卫星,在距离地 面 1000 公里的轨道上组网运行,致力于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
虹云工程定位的用户群体主要是集群的用户群体,以其极低的通信延时、极高的频
10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率复用率、真正的全球覆盖,可满足中国及国际互联网欠发达地区、规模化用户单元同 时共享宽带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满足应急通信、传感器数据采集以及工业物联网、无人 化设备远程遥控等对信息交互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
虹云的第一颗卫星是我们国家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宽带低轨的小卫星。
2.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卫星系统主要由空间段、地面段与用户段三大环节构成。
空间段:指星座中的所有卫星,可以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作为 通信中继站,提供网络用户与信关站之间的连接。
地面段:通常包括信关站、网络控制中心和卫星控制中心、测控站及地面支撑网,用于将移动用户接入核心网,以及对空间段的测控、网络运行管理及用户管理等功能。
用户段:由各种用户终端组成,包括手持、便携站、嵌入式终端、车载、舰载、机 载终端等。
图5: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东吴证券研究所
2.1. 空间段:产业竞争封闭,一体化是趋势
空间段主要包括卫星的设计、制造和发射,其中卫星的发射包括火箭制造和发射服 务。
卫星制造环节,主要由卫星平台以及卫星载荷两部分组成,其中卫星载荷是卫星入 轨后发挥其核心功能的部件,除大规模量产之,基本上为定制化项目。
11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6:卫星制造产业链环节
数据来源:开运联合公众号,东吴证券研究所
卫星平台的核心是为了提供机动能力和电力,所以姿控系统和电源系统的成本占比
最大,根据艾瑞咨询《2021 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报告》数据,姿控系统在卫星平台
的占比约为 40%。
图7:卫星成本占比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东吴证券研究所
从卫星制造整体成本来看,据艾瑞咨询《2021 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报告》数据,
12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预计理想状态下,卫星平台的成本占比在 20%。从现有的产业链格局来看,使用的分系 统及元件制造商重合度很高,产业链环节相对封闭,所以,未来可能会有一体化的趋势。
图8:卫星生产测试产业链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东吴证券研究所
卫星发射环节来看,火箭作为发射服务的一环,火箭的成本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航天的需求、技术难度以及功能需求直接影响火箭的成本。
首先从需求来看,因为供需求死循环是的商业化的门槛非常高,难以产生很好的规 模效应,因此降低火箭成本需求从产业角度出发。
其次从火箭的设计和制造来看,根据艾瑞咨询《2021 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报 告》数据,研发费用占一发火箭首型科研经费的 70%,生产和测试占比为 30%,因此加 强模块化生产成为降本的关键。其次从火箭的技术路线来看,分为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固体火箭出厂自带推进剂,使用便利,对发射场保障要求低,系统简单、集成,但是使 用不灵活,涉及到运输以及起吊等问题;液体火箭推进剂为发射前加注,典型的分布式 模式,使用灵活,可拓展性强,不涉及到运输起吊等,但是对靶场加注供气保障条件高。
表5: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的对比
固体火箭 | 液体火箭 | |
推进剂 | 固体(出厂自带) | 液体(后期加注) |
发射周期 | 短 | 长 |
存储时间 | 长达数年 | 常温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加注后存储周期 在 7 天左右;低温推进剂为液氢、液氧,加注后的存储 周期 1 天左右 |
运载能力 | 小 | 大 |
关机控制 | 不灵活 | 较灵活,可二次启动 |
数据来源: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东吴证券研究所
当前火箭发射成本昂贵:中国长征-3B 运载火箭每次发射费用为 7000 万美元,每公
13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斤发射费用为 5833 美元,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快舟 11 号运载火箭,每次发射价 不超过 600 万美元,每公斤发射费用不到 1 万美元。低轨道小型火箭更便宜,每公斤发 射价格大约 5000 美元,地球转移轨道每公斤发射价格可以低至每公斤 8000 美元,太阳 同步轨道每公斤发射价格 6000 美元。(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图9:各国火箭发射成本
数据来源: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东吴证券研究所
一箭多星技术,充分利用火箭运载能力,提高发射效率,降低发射成本:2021 年 1 月 24 日 23 时,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携 143 颗卫星顺利发射升空。
火箭回收技术助力发射成本降低:SpaceX 公司熟练的掌握一级火箭回收技术,截 止到 2020 年 3 月,猎鹰 9 号 B5 运载火箭的发射价格为 6200 万美元,其中一级火箭成 本占发射价格的 60%、二级火箭占 20%、整流罩占 10%,发射服务费用占 10%,而火箭 的推进剂费用只需要 30-40 万美元。(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
2.2. 地面段:战略重要性逐步提升
地面段通常包括信关站、网络控制中心和卫星控制中心、测控站及地面支撑网,用
于将移动用户接入核心网,以及对空间段的测控、网络运行管理及用户管理等功能。
卫星地面段重要性不断提升:卫星地面段过去处于次要地位,但是随着卫星互联网
发展的不断成熟,地面站对于运营商、和服务商来讲,成为战略性网络的组成部分。
14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10:地面设备产业细分系统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东吴证券研究所
信道终端系统是地面段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主要有基带设备和射频设备组成。基带
设备包括调制解调设备、系统时钟单元、中频分配电路、倒换开关、关口站服务器、与 地面互联网之间的接口设备等,信关站通过光纤接入 ISP 的接入点,进而并入 Internet 骨干网。射频设备包括上下变频器件、功放、低噪放、射频开关、天线等。
2.3. 用户段:应用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根据 QYResearch 数据,2020 年,全球卫星通讯终端市场规模达到了 5363.62 百万 美元,预计 2027 年将达到 10899.24 百万美元,2021 年到 2027 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1.09%。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 年市场规模达到 457.94 百万美元,预计 2027 年将达到 1021.62 百万美元。(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
图11:全球市场卫星通讯终端市场规模,2016 VS 2021 VS 2027(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QYResearch,东吴证券研究所
从产品方面来看,C 波段产品占据绝大部分市场。根据 QYResearch 数据,2020 年,
15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全球 C 波段卫星通讯终端市场规模达到 1839.40 百万美元,占全球卫星通讯终端应用 34.29%的市场份额;QYResearch 预计该市场 2027 年将达到 4321.44 百万美元,未来六 年(2021-2027)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3.34%。(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
根据 QYResearch 数据,从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来看,2020 年,全球卫星通讯终端军 事用途市场规模达到 3411.13 百万美元,占全球卫星通讯终端应用 63.60%的市场份额;预计该市场 2027 年将达到 6564.29 百万美元,未来六年(2021-2027)市场年复合增长 率(CAGR)为 10.15%。2020 年,全球卫星通讯终端民用市场规模达到 1952.49 百万美 元,占全球卫星通讯终端应用 36.40%的市场份额;预计该市场 2027 年将达到 4334.95 百万美元,未来六年(2021-2027)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2.61%。全球主要企 业包括 L3Harris,Viasat,General Dynamics Mission Systems,Thales Group,Raytheon Technologies 等。(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
在卫星通信领域,我国卫星通信尚处于行业起步阶段,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力
资源、研发力量、品牌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卫星通信天线市场主要被日韩、欧美等国外 产品所占据。由于 VSAT 卫星通信天线生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国内具有自主天线研 发和生产能力的生产厂家尚为数不多。同时,由于卫星通信终端的渗透率较低和用户习
惯的尚未形成,行业的发展尚需要产业链各参与方的投入和培育。
未来随着高通量卫星等技术变革的推进,卫星通信的收费标准将不断降低,随着用
户习惯的形成,卫星通信行业将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对于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而言,空间段和地面站建设可以在现有的技术框架内找到成
本控制方案;考虑广阔的应用前景,运营商也可以接受稍高的一次性资本开支。而用户
终端的成本是决定卫星系统能否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高轨通信卫星的固定终端价格约 为 3000 美元,便携式终端价格约为 28000 美元。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地面终端的天线需 对卫星信号进行跟踪,并保证在卫星切换时信号不中断,增加了终端天线的技术难度,
用户很难接受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的终端产品,这对低成本双抛物面天线或相控阵天线 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
3. 卫星互联网战略地位凸显,各国加快布局节奏
3.1. 为什么加快低轨卫星互联网布局?
3.1.1. 中高轨卫星通信能力有限
中低轨卫星解决了地球覆盖问题,通常一颗高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大约能够覆盖 40% 的地球表面,只有覆盖区域内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能够相互通信。
中高轨道提供的通信能力有限,仅能提供基本语音和低容量的数据业务,主要作为 地面通信的补充和延伸。中高轨卫星仍然存在 2 大问题:
16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1、地面终端要求严格,无法脱离成熟通信基础设施向所有无基础设施区域用户提 供性价比较高的数据服务。
2、中高轨卫星一般采用的低频段波段,带宽有限,导致可容纳用户数量有限,无法 满足比较大的互联容量需求。
相比之下,LEO 的高带宽、高性能全球覆盖、低时延、可便携式嵌入式终端、低成 本的全球互联服务更具有优势。
3.1.2. 低轨道和频段资源有限
轨道和频段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各国竞争趋于白热化。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在轨道和频段资源获取上遵循“先占永得”原则,先发国家具有显著优势;此外,随 着全球低轨卫星发射数量逐渐增加,空间轨道和频段作为能够满足通信卫星正常运行的 先决条件,已经成为各国卫星企业争相抢占的重点资源,行业竞争可能不仅仅是商业上 的竞争,还有国防战略层面的竞争。
各国力争在低轨卫星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从国家维度来看,美国卫星产业发展 遥遥领先,相关技术和法律法规体系成熟,在轨卫星数量占据了全球的半壁江山,欧洲 大力整合相关资源,完善通信卫星体系,助力欧洲实现天地一体化发展;俄罗斯坚守传 统发展战略,在发射大量军用通信卫星的同时,也在拓展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新市场。
3.2. 当前处于人造卫星密集发射前夕
当前处于人造卫星密集发射前夕。根据赛迪顾问研究报告数据,地球近地轨道可容 纳约 6 万颗卫星,低轨卫星的主要通信频段(Ku 和 Ka)逐渐趋于饱和;赛迪顾问预计,到 2029 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 5.7 万颗低轨卫星,因此当前空间轨道和频段成 为各国抢夺的重要资源。
图12:2029 年全球近地轨道卫星布局占比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东吴证券研究所
根据 USC 卫星数据库上的信息显示,截止 2022 年 1 月 1 日,地球在轨运行的人造
17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卫星数量共计 4852 颗,其中属于美国的卫星有 2944 颗,俄罗斯 169 颗,美国拥有卫星 的数量,是俄罗斯的 17 倍多。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 年)》中显示,中 国截至 2021 年初,拥有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已经超过 300 颗。USC 卫星数据库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 1 日,中国拥有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为 499 颗。
3.2.1. 低轨宽带卫星加速部署,国外玩家持续发力
当前低轨卫星成为新的大国竞技场,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加快推进低轨星 座计划,根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 年)》数据,截止 2021 年底,美国“星 链”星座全年部署 989 颗卫星,累计 1798 颗卫星在轨运行。
表6:国外玩家主要星座规划
地区 | 星座名称 | 企业 | 计划入轨数量(颗) | 波段 | 用途 |
美国 | Starlink | Spacex | 11927 | ku、 ka、V | 卫星互联网、全球商业宽 带 |
Kuiper | Amazon | 3236 | Ka | 卫星互联网、全球商业宽 带 | |
波音 | 波音 | 2956 | V | 先进通信、全球商业宽带 | |
ViaSat-4 | ViaSat | 288 | Ka,V | 卫星互联网、全球商业宽 带 | |
Theia Holdings | Theia Holdings | 112 | Ka、V | 综合地球观测、全球商业 宽带 | |
俄罗斯 | 太空 | 俄罗斯航天集 团公司 | 288 | Ka,V | 全球宽带、窄带通信服 务、军民通用 |
信使-2 | Gonets | 28 | Ka | LPWAN 物联网、M2M 通信 服务 | |
加拿大 | TeleSat LEO | TeleSat | 469 | Ka,V | 全球宽带与窄带通信服务 |
Kepler | Kepler | 140 | Ku | LPWAN 物联网、M2M 通信 服务 | |
Helios Wire | Helios Wire | 30 | S | LPWAN 物联网、M2M 通信 服务 | |
英国/ 美国 | OneWeb | OneWeb | 2648 | ku、 ka、V | 卫星互联网、全球商业宽 带 |
法国/ 欧盟 | ELO | EutelSat | 25 | Ku | LPWAN 物联网、M2M 通信 服务 |
法国 | Kinels | CLS | 25 | ka | LPWAN 物联网、M2M 通信 服务 |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东吴证券研究所
美国:在 5G 等地面组网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推出《国家航天战略》,部署多个卫星
18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星座计划,推进低轨通信卫星组网工程建设,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卫星互联网技术于 服务提供大国。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国家,商业航天实力全球领先。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推进,能够覆盖 3.5-35 吨不同负荷的低轨运载发射需求,进一步 降低发射成本。
加拿大:是传统商业航天强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国内卫星通信的国家(阿尼克 号),在遥感探测、卫星通信、太空机器人等领域技术领先,在低轨通信领域,采取和美 国错位发展的理念,在近地轨道提供低带宽、低速率的窄带物联网卫星星座,支持交通 运输、油气田、水利、环保、资源勘测以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欧洲:通过欧洲航天局(ESA)使成员国之间行程统一的战略目标,以英法为代表 的欧洲发达国家,注重自身独立航天发射能力建设,不断探索运载火箭、空间领域和应 用卫星等方向的技术突破。但是,商业航天市场竞争激烈,各国对内强调欧洲一体化,对外携手美国、俄罗斯等开展合作。
3.2.2. 国内政策助力,多个星座规划加快部署
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和 5G、工业互联网等一起列入信 息基础设施,明确了建设卫星互联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上的重大战略意义。在 3GPP RAN 主导的 5G NR(新空口)网络标准中,非地面网络(NTN)技术也将卫星和 高空平台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已经有众多参与方提交并形成一系列重要的技术报告,并积极推进相关的技术规范制定工作。
图13:国内关于卫星互联网的政策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东吴证券研究所
2017 年以来,中国启动多个卫星星座计划,其中包括行云工程、鸿雁星座、天基物 联网星座、虹云工程等。
19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表7:国内星座规划(统计时间截止 2021 年年末)
星座 | 相关公司 | 轨道 | 卫星数(颗) |
行云工程 | 航天科工集团 | LEO 轨道 | 80 |
鸿雁星座 | 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星 | LEO 轨道 | 300 |
天基物联网星座 | 九天微星、中科天塔 | LEO 轨道 | 72 |
虹云工程 | 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公司 | LEO 轨道 | 156 |
翔云星座 | 欧科微 | LEO 轨道 | 28+ |
天启星座 | 国电高科 | LEO 轨道、MEO 轨道 | 38 |
天象星座 | 中电科集团 | LEO 轨道 | 60 颗综合+60 颗宽带卫星 |
银河 Galaxy 卫星星座 | 银河航天 | LEO 轨道 | 650 |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东吴证券研究所
行云工程:2018 年正式启动,计划建设中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打造覆盖 全球的天基物联网,所谓的天基物联是指通过卫星系统将全球范围内各通信节点进行联 结,提供人与物、物与物的有机连接生态系统。
表8:行云工程的三个阶段
阶段 | 阶段任务 |
α阶段 | 由“行云二号”01 星与 02 星组成的系统,同步开展试运营、示范工程建设 |
β | 实现小规模组网 |
γ | 完成全系统建设 |
数据来源:百度、央广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截止 2021 年底,中国首个卫星物联网“行云工程”第二阶段首批 6 颗卫星的研制工 作正在进行,按照计划在 2022 年完成第二阶段共 12 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实现小规模组 网。
鸿雁星座:2018 年 12 月 29 日,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重庆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及远征三号上面级)发射升空。
图14:“重庆号”发射现场
数据来源:网易,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15:鸿雁星座首课试验卫星“重庆号”
数据来源:网易,东吴证券研究所
20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3.3. 如何看待国内后续卫星互联网发展
3.3.1.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正式成立,我国卫星通信发展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1 年 4 月 26 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的成 立,能够加快解决各类星座的乱局,满足我国构建全球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的重任,这也 是立足国家战略全局,顺应科技产业变革大势的举措。
卫星互联网的建设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卫星的规模化生产、快速批量发射部署、巨型星座的运行管理等问题,都亟需改变当前航天工程任务的生产、运作模式,以应对 新航天时代的挑战。
中国星网的成立,将加速整合航天、通信、信息等产业优质资源推动中国卫星互联 网建设,促进中国航天产业结构性升级,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以中国星网为支柱,紧 密凝聚民营企业、高校等多方产学研主体,有望形成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型举 国体制,提升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其中,引入商业航天力量,也将有助于卫星互联网由国家战略向民用化、产品化快速转化,激发市场活力。
3.3.2.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要求加快卫星互联网建设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主要包括三部分:各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天基网络、飞行器组成的 空基网络以及传统的地基网络。
图16: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
数据来源:《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白皮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相互赋能: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各具优势,相互赋能,有 助于运营商实现低成本的全域泛在覆盖,挖掘全新应用市场;同时加快消弥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21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17: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的优势
数据来源:中国联通,东吴证券研究所
我国集中力量加速建成覆盖全球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2016 年 3 月,颁布《中 国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 目列入“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的一项重大工程。2016 年 12 月,颁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进一步明确要求建设海陆空天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其中对空天网络 设施建设要求中,明确加快高轨和低轨宽带卫星研发和部署,积极开展卫星空间组网示 范,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基信息网络。
4. 卫星互联网大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为 3660 亿
美元,较上年增长 1.7%。其中卫星产业总收入 2710 亿美元,卫星产业总收入占全球航
天产业规模的 74%。
图18:2013-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规模及增速
3000 | 市场规模(亿美元,左轴) | yoy(%,右轴) | 12 | |||||
2500 | 10 | |||||||
8 | ||||||||
2000 | ||||||||
6 | ||||||||
1500 | 4 | |||||||
1000 | 2 | |||||||
500 | 0 | |||||||
-2 | ||||||||
0 | -4 |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数据来源:美国卫星产业协会、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
注:1 美元=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
22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主要来自卫星服务以及地面设备制造业。地面设备,收入
为 1303 亿美元,占比为 48.13%;其次是卫星服务收入为 1230 亿美元,占比为 45.44%;
卫星制造的收入达到 125 亿美元,占比为 4.62%;卫星发射服务占比为 1.81%。(1 美元
=6.69 元人民币,2022 年 5 月 22 日)
图19: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细分市场收入占比(产业链环节角度)
卫星制造业 4.62% | 卫星发射服务业 1.81% |
卫星服务业
45.44%
地面设备制造业
48.13%
数据来源:美国卫星产业协会、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
从全球卫星服务业务收入构成来看,主要来自卫星电视直播和卫星固定通信,两者
收入合计占卫星服务业收入的比重接近 90%。
图20: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细分市场收入占比(应用角度)
卫星移动通信 | 遥感领域 | 卫星宽带 | 卫星音频广播 |
2.28% | |||
1.63% | 1.87% | 5.04% |
卫星固定通信
14.39%
卫星电视直播
74.79%
数据来源:美国卫星产业协会、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
卫星通信应用落地早,规模大: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以来,
全球在轨卫星中仍以通信卫星为主,2019 年全球在轨卫星中商业和公益通信卫星占 28%,
稳居第一,另外政府通信卫星占 8%,通信卫星在轨数量合计占比为 36%。
国内卫星通信稳步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提升: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推动卫
星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商业化服务及国际化拓展,行业面临很好发展机遇。根据前
瞻产业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约为 723 亿元。
23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21: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
800 | 市场规模(亿元,左轴) | yoy(%,右轴) | 14.00% | ||||
700 | 12.00% | ||||||
600 | 10.00% | ||||||
500 | 8.00% | ||||||
400 | |||||||
6.00% | |||||||
300 | |||||||
200 | 4.00% | ||||||
100 | 2.00% | ||||||
0 | 0.00% |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2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 4690 亿元,同比增长 16.29%。国内高精 度市场产值从 2010 年的 11 亿元已快速增长到 2021 年的 151.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接近 24.5%。
图22:中国国内高精度市场产值
160 | 市场产值(亿元,左轴) | yoy(%,右轴) | 60.00% | ||||||||||
140 | 50.00% | ||||||||||||
120 | |||||||||||||
40.00% | |||||||||||||
100 | |||||||||||||
80 | 30.00% | ||||||||||||
60 | 20.00% | ||||||||||||
40 | |||||||||||||
10.00% | |||||||||||||
20 | |||||||||||||
0 | 0.00% |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数据来源:《2022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北斗应用逐步深化,带动国内导航市场快速发展:高精度是中国北斗的特色服务。受到大气误差、卫星钟差等影响,普通卫星定位精度的误差大概在 10 米左右。我国建 设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连续观测计算各类误差修正信息,为各类智能设备提供了 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2022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 白皮书》指出,随着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能力的大众手机面市,有望实现手机“不换 SIM 卡、不换手机号、不增加额外设备”即可同时享受北斗短报文和移动通信服务。
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与运营方千寻位置表示,高精度服务用户增长迅猛,截 至 2022 年 3 月,千寻位置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的每月调用次数超过 1000 亿次,累计 服务全球超 11 亿人,总服务次数超过 2 万亿次,服务覆盖全球超过 230 个国家和地区。
24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卫星遥感产业的市场潜力可期,商业遥感蓄势待发:全球卫星遥感应用市场规模快 速增长,住建、环保等领域是增值服务应用较多的细分市场。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统计,2019 年全球遥感市场规模为 52.1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0 亿元,较 2018 年同 期增长 23.81%,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279 亿美元,2019 年到 2025 年年复合增长率约 为 32.24%。
图23:全球卫星遥感市场规模(亿美元)
70 60 50 40 30 20 10 0 |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组件成功进入机构用户产品名录,在技术、产品领先基础上,海格通信进一步聚焦北斗 应用产业,前瞻交通、应急、能源等行业,我们认为,随着北斗应用的稳步推进,北斗 导航业务将步入业务快速发展期。航天航空领域作为行业的领军者和先行者,随着航空 市场需求的稳步提升,也将持续保持稳步增长。同时海格通信进一步重点布局 AI 技术 军事化领域,积极拓展无人系统、智能防护、太赫兹等前沿技术应用,夺取先发优势,培育业务新动力。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5 亿元、10.24 亿元以及 12.64 亿元,对应的 PE 估值分别为 25X/20X/17X,海格通信综合实力卓越,技术、产品等领先优势 显著,抢抓行业先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2. 万通发展
2022 年 4 月 25 日,万通发展日前公告,拟以自有资金 357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51%,与自然人李煤、万通发展参股公司大唐永盛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万通盛安,结 合大唐永盛的产业资源,将围绕无线通信领域产业机会,探索在 5G 基站稀布相控阵天 线和低轨卫星基站稀布相控阵天线方面的应用,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发展。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1 亿元、2.43 亿元以及 2.85 亿元,对 应的 PE 估值分别为 100X/87X/74X,我们持续看好万通发展战略转型,城市更新以及数 字经济业务带动整体业绩稳步向上,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 风险提示
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度不及预期;
北斗应用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26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公司首次覆盖·通信 | |
海格通信(002465) | |
海格通信:综合实力卓越,抢抓“北三”、“AI 技 术军事化”行业机遇,看好业绩高歌稳进 | 2022 年 05 月 21 日 |
买入(首次)
证券分析师侯宾
执业证书:S060051807000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 021-60199793 houb@dwzq.com.cn |
证券分析师苏立赞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 5,474 | 6,237 | 7,279 | 8,537 | 执业证书:S0600521110001 |
同比 | 7% | 14% | 17% | 17% | sulz@dwzq.com.cn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654 | 825 | 1,024 | 1,264 | 证券分析师钱佳兴 |
同比 | 12% | 26% | 24% | 23% | 执业证书:S0600521120002 |
每股收益-最新股本摊薄(元/股) | qianjx@dwzq.com.cn | ||||
0.28 | 0.36 | 0.44 | 0.55 | ||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 | 股价走势 | ||||
32.01 | 25.36 | 20.43 | 16.56 |
投资要点
◼综合实力卓越,领先优势显著,抢占行业发展先机:海格通信主要包括 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领域;无线通信 业务实现全频段覆盖,是无线通信装备种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战略布 局良好,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在多个重大项目竞标中顺利入围、名列前 茅,近几年收入增速均保持 14%以上;北斗导航业务紧抓“北三”机遇,迎发展新周期,当前海格通信已经构建成“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多款北斗三号基带/射频/抗干扰芯片和组
海格通信 | 沪深300 |
18% -10%-14%-18%-22%-26%-2%-6% 14% 10% 6% 2% 2021/5/21 2021/9/19 2022/1/18 2022/5/19 |
件成功进入机构用户产品名录,在技术、产品领先基础上,海格通信进 | 市场数据 | 9.08 |
一步聚焦北斗应用产业,前瞻交通、应急、能源等行业,我们认为,随 | ||
收盘价(元) | ||
着北斗应用的稳步推进,北斗导航业务将步入业务快速发展期。航天航 | ||
空领域作为行业的领军者和先行者,随着航空市场需求的稳步提升,也 | 一年最低/最高价 | 8.40/11.47 |
将持续保持稳步增长。同时海格通信进一步重点布局 AI 技术军事化领 | 市净率(倍) | |
2.02 | ||
域,积极拓展无人系统、智能防护、太赫兹等前沿技术应用,夺取先发 | ||
流通 A 股市值(百 | 20,566.73 | |
优势,培育业务新动力。 | ||
万元) | ||
◼持续加大研发支出,重视母子公司协同发展,夯实领先优势:近五年研 | 总市值(百万元) | 20,924.39 |
发支出占收比均保持 13%以上, 2021 年研发支出占比为 15%,研发支 | ||
出同比增速 15%,海格通信紧跟用户需求,围绕集团四大业务领域,持 | 基础数据 | 4.49 |
续开展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主营业务始终保持行业领 | ||
每股净资产(元,LF) | ||
先;重视母子公司协同发展,发挥各自专业特长,有效巩固行业整体竞 | ||
争优势;海格通信也紧跟资本市场改革趋势,积极挖掘资本市场发展机 | 资产负债率(%,LF) | 25.98 |
遇,实施“产业+资本”双轮驱动,不断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运 | 总股本(百万股) | 2,304.45 |
作模式,完善多层次的投融资平台,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 流通 A 股(百万股) | 2,265.06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5 亿 | 相关研究 | |
元、10.24 亿元以及 12.64 亿元,对应的 PE 估值分别为 25X/20X/17X, |
海格通信综合实力卓越,技术、产品等领先优势显著,抢抓行业先机,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产品、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北斗应用进度不及预期。
1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内容目录
- 海格通信:综合实力卓越,未来发展稳定可期 .............................................................................. 4 1.1. 无线通信业务:全频段覆盖,无线通信装备种类齐全......................................................... 4 1.2. 北斗导航领域:紧抓“北三”机遇,业务进入再提速阶段 ..................................................... 4 1.2.1. “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北斗+5G”应用先行者 . 4 1.2.2. 海格通信抢占北斗三号核心技术高地,加快“北斗+5G”推进 .................................... 6 1.3. 航空航天领域:模拟仿真系统领导者..................................................................................... 7 1.4. 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竞争优势显著..................................................................................... 8 1.5. 创新领域:重点布局 AI 技术军事化领域,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 9 2. 持续加大研发支出,夯实领先优势 ................................................................................................ 10 3. 盈利预测与评级 ................................................................................................................................ 11 4. 风险提示............................................................................................................................................. 12
2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表目录
图 1:无线通信业务收入....................................................................................................................... 4 图 2:无线通信业务毛利率及收入占比............................................................................................... 4
图 3:海格通信北斗三号全系列芯片及相关模块(2021 年 5 月,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 5 图 4: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模块 DM222 ..................................................................................... 6 图 5:多源融合,进一步精准服务....................................................................................................... 6 图 6:北斗导航业务业务收入............................................................................................................... 7 图 7:北斗导航业务毛利率及收入占比............................................................................................... 7 图 8: 14 吨六自由度全电运动平台...................................................................................................... 8 图 9:三自由度振动平台....................................................................................................................... 8 图 10:海格怡创通过 CMMI5 级评估并取得证书 ............................................................................. 9 图 11: 2021-2025 年智能军事化行业市场规模 .................................................................................. 9 图 12:海格通信研发支出情况........................................................................................................... 10
表 1:海格通信航天航空领域业务....................................................................................................... 7 表 2:海格通信在研项目(2021 年年报披露)................................................................................ 10 表 3:海格通信 2021 年至今中标、签订合同一览........................................................................... 11 表 4:海格通信业绩预期..................................................................................................................... 12
3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1. 海格通信:综合实力卓越,未来发展稳定可期
海格通信成立于 2000 年,2010 年在主板上市,主要覆盖“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 空航天、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领域,是全频段覆盖的无线通信与全产业链布局的北斗 导航装备研制专家、电子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是行业内用户覆盖最广、频段覆盖 最宽、产品系列最全、最具竞争力的重点电子信息企业之一,是国内机构市场模拟仿 真系统领导者,是行业领先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供应商。
1.1. 无线通信业务:全频段覆盖,无线通信装备种类齐全
海格通信产品覆盖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集群、多模智能终端和 系统集成等领域。目前是军、警、民用数字集群装备序列和体制齐全的单位。
无线通信领域战略布局良好,持续保持竞争优势:从近几年营收情况来看,营业收 入增速均保持 14%以上,营业收入占比稳步提升。根据 2021 年年报披露,在关乎到短 中长期主要订货方向的多个重大项目竞标中名列前茅、顺利入围。
图1:无 线通信业务收入
30 | 营业收入(亿元,左轴) | yoy(%,右轴) | 45.00% | |||
25 | 40.00% | |||||
35.00% | ||||||
20 | 30.00% | |||||
15 | 25.00% | |||||
20.00% | ||||||
10 | 15.00% | |||||
5 | 10.00% | |||||
5.00% | ||||||
0 | 0.00% |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无 线通信业务毛利率及收入占比
55 50 45 40 35 30 | 毛利率(%) | 业务收入比例(%) |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目前海格通信是从单机设备到网络系统集成的先行者,参加国庆 70 周年大阅兵的 通信装备系列最多的单位之一,多个重大系统项目的技术总体单位,是国内拥有全系列 天通卫星终端及芯片的主流厂家。
海格通信紧跟国防建设发展趋势,积极参与新一代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建设,把握无线通信智能化、多模融合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公司产品手段齐全、宽带窄带融合、公网专网融合和通信导航一体化的优势,积极开展新一代产品布局与开发,多模智能终 端也正在扩大应用场景。
1.2. 北斗导航领域:紧抓“北三”机遇,业务进入再提速阶段
1.2.1. “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北斗+5G”应用先行者
4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海格通信是国内最早从事无线电导航研发与制造的单位,紧跟卫星导航设备级芯片
颜值,具有北斗全产业链研发与服务能力。
海格通信突破北斗三号核心技术,构建起芯片竞争性壁垒;在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
航年会上,海格通信展出了最新的北斗三号全系列芯片、芯片级原子钟等最新产品,展
示了从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
最新工艺的全新芯片,功耗为上代产品的 1/6:海格通信持续迭代研发的全新一代 超低功耗北斗三号射频芯片,功耗仅为上一代产品的 50%,具有低噪声、高线性的有点,实现对集成化和低功耗的要求,同时,12/14 纳米北斗三号全功能导航的 SOC“海豚三 号”芯片的功耗仅为上代产品的 1/6,具备小尺寸、超低功耗设计特点,能够提供毫米 级定位精度。
低功耗、小型化终端解决方案齐全:高精度定位定向模块可实现厘米级的定位;芯 片级铷原子钟解决了在没有卫星信号情况下的守时难题,其24小时的守时精度优于1us,特别适合嵌入式、便携式应用场景,未来在通导一体、水下 PNT 等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 用前景。
图3:海 格通信北斗三号全系列芯片及相关模块(2021 年 5 月,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 会 )
数据来源:海格通信公众号,东吴证券研究所
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模块 DM222,集通信、定位、图片及语音传输功能于一
体,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适合在复杂环境下通信监测系统的应用。
5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4:北 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模块 DM222
数据来源:珠海航展、广州无线集团公众号,东吴证券研究所
多款多源融合导航产品,包括用于 IGV 无人车的高精度卫惯组合终端,已经在全球 首个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智慧码头-广州南沙港四期部署运行,为场区内的 IGV 车自动化 作业提供精准定位。
图5:多 源融合,进一步精准服务
数据来源:海格通信公众号,东吴证券研究所
目前海格通信已经实现北斗三号通用终端及设备有效布局,构建起北斗高精度位 置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北斗+5G”技术融合和关键成果转化,相应产品已进入大型港口、交通、林业等行业市场。
1.2.2. 海格通信抢占北斗三号核心技术高地,加快“北斗+5G”推进
从近期北斗导航业务来看,近几年北斗导航业务增速开始逐步放缓,2021 年营业收 入同比增长 5.14%,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 7.76%。但是随着北斗三号的正式开通,以 及“北斗+5G”应用的持续推进,北斗导航业务将提速。
6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6:北 斗导航业务业务收入
4.5 | 收入(亿元,左轴) | yoy(%,右轴) | 20.00% | ||||
4 | 18.00% | ||||||
3.5 | 16.00% | ||||||
3 | 14.00% | ||||||
12.00% | |||||||
2.5 | |||||||
10.00% | |||||||
2 | |||||||
8.00% | |||||||
1.5 | |||||||
6.00% | |||||||
1 | 4.00% | ||||||
0.5 | 2.00% | ||||||
0 | 0.00% |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7:北 斗导航业务毛利率及收入占比
80 | 69.03 | 毛利率(%) | 66.80 | 业务收入比例(%) |
61.74 | 66.44 | |||
70 | ||||
59.49 | ||||
60 |
50
40
30
20 | 7.89 | 7.74 | 7.74 | 7.89 | 7.76 |
10 | |||||
0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2020 年 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卫星核心部件实现 100% 国产化,根据海格通信年报披露,海格通信多款北斗三号基带/射频/抗干扰芯片和组件 成功进入机构用户《电子元器件合格产品名录》,是全行业该用户领域型号最多、品类 最齐全的单位,为北斗三号装备研制奠定技术领先优势。
北斗和 5G、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结合:加快卫星导航与 5G、大数据以及互 联网等新型技术融合,打造更多模式、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当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 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 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
海格通信聚焦北斗应用产业,构建全面的核心竞争力:聚焦北斗应用产业,增资北 京信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突破高精尖时频、导航、定位等领域;海格通信依托中国交 通部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达成战略合作,重点布局交通领域。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北斗智慧 终端在应急、能源、农林等方向的项目落地。
1.3. 航空航天领域:模拟仿真系统领导者
在航空航天领域,海格通信主要包括模拟仿真业务、民航导航业务以及飞机零部件 制造业务。
表1:海 格通信航天航空领域业务
7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业务分类 | 主要产品 | 行业地位 |
模拟仿真业务 | 飞行模拟器、机务模拟器、车辆模拟器、电动运动平 台、视景系统等 | 摩诘创新(子公司)打破国外高级飞行棋模拟动 感分系统垄断;合作开发的直升机模拟器通过中 国民用航空“D 级”鉴定;操纵负荷系统通过中国 民用航空局 5 级鉴定。 |
民航导航业务 | 为民航提供国产化的通信、导航、监视产品及系统解决 方案 | 国内获得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证最多 的厂家 |
飞机零部件制 造业务 | 国内外飞机制造商提供飞机 结构件、复合材料、航材标 准件、模拟器等产品的精密 制造。 | 驰达飞机(子公司)是国际航空巨头、国产飞机 制造商、发动机制造厂家的主流供应商之一。 |
数据来源:海格通信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海格通信是国内第一家自主 D 级模拟器供应商:通过攻克电机国产化、力感控制算 法、振动复现等关键技术,摩诘创新推出 14 吨六自由度全电运动平台、高等级操纵负 荷系统和三自由度振动平台,形成运动感觉模拟、操纵力感模拟、振动感觉模拟的产品 矩阵。
图8:14 吨 六自由度全电运动平台 图9:三 自由度振动平台
数据来源:珠海航展、广州无线集团公众号,东吴证
数据来源:珠海航展、广州无线集团公众号,东吴证
券研究所 券研究所
三自由度振动平台是直升机模拟器的重要分系统,可为飞行员提供逼真的特效振动
模拟,已成为国外高等级直升机模拟器的标准配置,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发布《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测,未来二
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 50 座级以上客机 9084 架,到 2040 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
到 9957 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 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1.4. 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竞争优势显著
全资子公司海格怡创是业界具有竞争优势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商,提供全方位一体
8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化的业务支撑与 IT 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全国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并且通过 CMMI5 级评估并取得证书,标志着公司具备顶尖的的软件成熟度级项目管理
能力。
图10:海 格怡创通过 CMMI5 级 评估并取得证书
数据来源:广州国资公众号,东吴证券研究所
海格怡创深耕移动通信与信息服务市场 20 多年,先后开发面向通信运营商、垂直
行业高效智能的多维大数据采集平台、通信保障实时监控平台、5G 安全云、5G 切片系
统、海洋信息与应用服务平台等。
1.5. 创新领域:重点布局 AI 技术军事化领域,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AI 技术军事化领域有望成为公司全新的增长板块。海格通信以信息化、智能化的 平台业务为发展重点,瞄准军事智能化发展和未来武器平台发展等重要方向,重点布局 AI 技术军事化业务,积极拓展无人系统、智能防护、太赫兹等前沿技术应用,夺取先发 优势。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预测,预计到 2025 年,智能军事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77.9 亿元。
图11:2021-2025 年智能军事化行业市场规模
200 | 市场规模(亿元,左轴) | yoy(%,右轴) | 21.00% | |||
180 | 20.50% | |||||
160 | 20.00% | |||||
19.50% | ||||||
140 | ||||||
19.00% | ||||||
120 | ||||||
18.50% | ||||||
100 | ||||||
18.00% | ||||||
80 | ||||||
17.50% | ||||||
60 | ||||||
17.00% | ||||||
40 | ||||||
16.50% | ||||||
20 | 16.00% | |||||
0 | 15.50% | |||||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2025E |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
9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2. 持续加大研发支出,夯实领先优势
近五年研发支出占收比均保持 13%以上:海格通信持续加大研发支出,2021 年研
发支出占比为 15%,研发支出同比增速 15%。紧跟用户需求,围绕集团四大业务领域,
持续开展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主营业务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图12:海 格通信研发支出情况
9 | 研发支出(亿元,左轴)yoy(%,右轴) | 研发支出占收比(%,右轴) | 25.00% | |||
8 | 20.00% | |||||
7 | ||||||
6 | 15.00% | |||||
5 | ||||||
4 | 10.00% | |||||
3 | ||||||
2 | 5.00% | |||||
1 | 0.00% | |||||
0 |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表2:海 格通信在研项目(2021 年年报披露)
主要研发项目 名称 | 项目目的 | 拟达到的目标 |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
新型北斗三号 导航设备及系 统 | 研制新型北斗三号通用导航设 备,研制一系列应用于行业的 北斗终端和应用系统,实现核 心技术的规模化转化 | 提升产品高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达到国际 领先水平 | 提高北斗导航领域市场占有率 |
新型短波通信 设备及系统 | 研制新型短波通信电台,为用 户提供短波全套通信系统 | 提升产品通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 平,抢筑新一代短波宽带通信竞争优势 | 巩固公司短波通信领域行业地位和 市场占有率,提升综合竞争力 |
新型超短波通 信设备 | 研制新型超短波通信电台 | 提升产品通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 平,抢占有/无人协同、新一代超短波通信 产品市场 | 巩固公司超短波通信领域行业地位 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综合竞争 力 |
新型数字集群 通信基站与终 端设备 | 研制性能更加优异的数字集群 通信设备 | 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多模通 信能力,抢夺数字集群领域产品市场占有 率 | 抢夺数字集群市场占有率,提升公 司综合竞争力 |
新型卫星通信 设备及系统 | 研制新一代卫星通信设备及系 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带宽的通信服务 | 提升产品通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 平,提高卫星通信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 | 深耕卫星通信领域,拓展民用卫星 通信市场,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
无人系统 | 研制具备体系交互、环境感 知、自主规划和控制协同应用 等功能的无人系统 | 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奠定行业领先地 位,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并形成系列化产 品,进入机构用户采购名录 | 提升公司行业地位,创造新的利润 增长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
10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数据来源:海格通信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
根据海格通信年报披露,海格怡创先后中标“中国移动 2021-2023 年网络综合代维 服务采购项目”和“中国移动 2022-2023 通信工程施工服务集中采购(传输管线和设备安 装)项目”,中标合同金额合计近 30 亿元,有力支撑业务持续发展。
表3:海 格通信 2021 年至今中标、签订合同一览
公告时间 | 事项 | 主体 | 具体事宜 |
2022/1/6 | 项目中标 | 海华电子 | 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地面数字电视 700 兆赫频率迁移项目——子项目 1: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多工器货物及服务”多个标段中标单位,合计中标金额 35,707.14 万元。 |
2022/12/14 | 项目中标 | 海格怡创 | 为“中国移动 2022 年至 2023 年通信工程施工服务集中采购(设备安装)项目”广东、四川、重庆,共 3 个地区中标候选人之一,预计中选合同金 额约 58,094.51 万元(含税)。 |
2022/12/3 | 项目中标 | 海格怡创 | 为 “中国移动 2022 年至 2023 年通信工程施工服务集中采购(传输管线)项目”广东、辽宁、广西、贵州、重庆、上海、四川、山东、陕西、内蒙 古,共 10 个地区中标候选人之一,预计中选合同金额约 122,756.93 万元(含税)。 |
2021/7/1 | 签订重大合同 | 海格通信 | 与特殊机构客户签订的经营合同 |
2021/4/18 | 签订重大合同 | 海格通信 | 与特殊机构客户签订的经营合同,合同总金额约 3.48 亿元人民币. |
2021/4/13 | 项目中标 | 海格怡创 | 中国移动集团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发出的《中选通知书》.中标金额合计为 111,986.50 万元. |
2021/3/25 | 签订重大合同 | 海格通信 | 与特殊机构客户签订的经营合同,合同总金额约 3.39 亿元人民币. |
2021/3/16 | 项目中标 | 海格怡创 | 选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2021 年至 2023 年网络综合代维服务采购项目”广西、四川、湖南、陕西、内蒙古、山东、北京、河北、河南、天津、湖 北、黑龙江,共 12 个地区的中选候选人之一,预计中选合同金额约 111,986.50 万元(含税)。 |
2021/1/14 | 签订重大合同 | 海格通信 | 特殊机构客户签订的订货合同,合同总金额约 3.12 亿元人民币. |
数据来源:海格通信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
在加大研发支出的基础上,海格通信也紧跟资本市场改革趋势,积极挖掘资本市场 发展机遇,实施“产业+资本”双轮驱动,不断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完善多层次的投融资平台,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3. 盈利预测与评级
关键建设:
1.无线通信业务实现全频段覆盖,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在多个重大项目竞标中顺利 入围;
2.北斗导航业务紧抓“北三”机遇,迎发展新周期,当前海格通信已经构建成“芯 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多款北斗三号基带/射频/抗干扰芯
11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片和组件成功进入机构用户产品名录,在技术、产品领先基础上,海格通信进一步聚焦 北斗应用产业,前瞻交通、应急、能源等行业,我们认为,随着北斗应用的稳步推进,北斗导航业务将步入业务快速发展期。
3.航天航空领域作为行业的领军者和先行者,随着航空市场需求的稳步提升,也将 持续保持稳步增长。
4.同时海格通信进一步重点布局 AI 技术军事化领域,积极拓展无人系统、智能防 护、太赫兹等前沿技术应用,夺取先发优势,培育业务新动力。
表4:海格通信业绩预期
2021 | 2022E | 2023E | 2024E | |
营业总收入(亿元) | 54.74 | 62.37 | 72.79 | 85.37 |
yoy(%) | 6.87% | 13.93% | 16.71% | 17.29% |
毛利率(%) | 37.34% | 38.40% | 39.18% | 40.65% |
无线通信 | ||||
收入(亿元) | 26.66 | 30.93 | 36.49 | 43.43 |
yoy(%) | 16.71%% | 16.00% | 18.00% | 19.00% |
毛利率(%) | 46.32% | 46.00% | 45.00% | 45.00% |
软件与信息服务 | ||||
收入(亿元) | 20.43 | 21.04 | 21.67 | 22.11 |
yoy(%) | -1.00% | 3.00% | 3.00% | 2.00% |
毛利率(%) | 17.17% | 17.00% | 16.00% | 16.00% |
北斗导航业务 | ||||
收入(亿元) | 4.25 | 6.16 | 9.24 | 12.94 |
yoy(%) | 5.14% | 45.00% | 50.00% | 40.00% |
毛利率(%) | 66.44% | 64.00% | 63.00% | 62.00% |
泛航空 | ||||
收入(亿元) | 2.67 | 3.34 | 4.24 | 5.43 |
yoy(%) | 14.03% | 25.00% | 27.00% | 28.00% |
毛利率(%) | 45.52% | 46.00% | 46.00% | 46.00% |
其他业务 | ||||
收入(亿元) | 0.72 | 0.90 | 1.14 | 1.47 |
yoy(%) | 23.40% | 25.00% | 27.00% | 29.00% |
毛利率(%) | 74.82% | 74.00% | 75.00% | 75.00% |
数据来源:wind 等,东吴证券研究所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5 亿元、10.24 亿元以及 12.64 亿元,对应的 PE 估值分别为 25X/20X/17X,海格通信综合实力卓越,技术、产品等领先优势 显著,抢抓行业先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风险提示
技术、产品、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北斗应用进度不及预期。
12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海格通信三大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利润表(百万元)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 |
流动资产 | 9,377 | 9,864 | 11,336 | 12,968 营业总收入 | 5,474 | 6,237 | 7,279 | 8,537 |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 | 3,657 | 3,515 | 3,989 | 4,394 5,213 |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 税金及附加 | 3,430 | 3,842 | 4,427 | 5,067 |
经营性应收款项 | 3,357 | 3,829 | 4,432 | 35 | 41 | 48 | 56 | ||
存货 | 1,911 | 2,179 | 2,499 | 2,858 | 销售费用 | 206 | 243 | 291 | 341 |
合同资产 | 309 | 178 | 242 | 303 管理费用 | 304 | 374 | 444 | 529 | |
其他流动资产 | 143 | 164 | 174 | 200 | 研发费用 | 798 | 936 | 1,092 | 1,298 |
非流动资产 | 5,407 | 5,852 | 6,076 | 6,362 | 财务费用 | -41 | -39 | -39 | -50 |
长期股权投资 | 249 | 322 | 410 | 504 | 加:其他收益 | 90 | 81 | 87 | 85 |
固定资产及使用权资产 | 1,265 | 1,270 | 1,238 | 1,197 | 投资净收益 | 74 | 50 | 73 | 77 |
在建工程 | 93 | 66 | 56 | 51 | 公允价值变动 | 1 | 0 | 0 | 0 |
无形资产 | 194 | 309 | 371 | 458 | 减值损失 | -156 | 0 | 0 | 0 |
商誉 | 1,176 | 1,107 | 1,043 | 982 | 资产处置收益 | 0 | 0 | 0 | 0 |
长期待摊费用 | 34 | 42 | 50 | 59 营业利润 3,110 营业外净收支 | 750 -16 | 971 -25 | 1,176 -12 | 1,458 -20 | |
其他非流动资产 | 2,394 | 2,736 | 2,909 | ||||||
资产总计 | 14,784 | 15,716 | 17,412 | 19,330 利润总额 | 734 | 946 | 1,164 | 1,438 | |
流动负债 | 3,245 47 | 3,327 47 | 3,967 47 | 4,575 减:所得税 47 净利润 | 41 | 78 | 86 | 108 | |
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693 | 869 | 1,078 | 1,330 | |||||
经营性应付款项 | 1,991 | 2,153 | 2,504 | 2,872 | 减:少数股东损益 | 40 | 43 | 54 | 67 |
合同负债 | 829 | 642 | 829 | 96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 654 | 825 | 1,024 | 1,264 | |
其他流动负债 | 378 | 486 | 587 | 695 | |||||
0.28 | 0.36 | 0.44 | 0.55 | ||||||
非流动负债 | 661 | 642 | 621 | 600 每股收益-最新股本摊薄(元) | |||||
长期借款 | 153 | 134 | 113 | 92 | 676 | 801 | 977 | 1,246 | |
应付债券 | 0 | 0 | 0 | 0 EBIT | |||||
租赁负债 | 13 | 13 | 13 | 13 EBITDA | 826 | 953 | 1,147 | 1,425 | |
其他非流动负债 | 495 | 495 | 495 | 495 | 37.34 | 38.40 | 39.18 | 40.65 | |
负债合计 | 3,906 | 3,969 | 4,587 | 5,175 毛利率(%) |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 | 10,288 | 11,113 | 12,137 | 13,400 归母净利率(%) 754 | 11.94 | 13.23 | 14.07 | 14.80 | |
少数股东权益 | 590 | 634 | 688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10,878 | 11,747 | 12,825 | 14,155 收入增长率(%) 19,330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 | 6.87 | 13.93 | 16.71 | 17.29 | |
负债和股东权益 | 14,784 | 15,716 | 17,412 | 11.61 | 26.25 | 24.11 | 23.38 | ||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628 | 456 | 835 | 838 每股净资产(元) | 4.46 | 4.82 | 5.27 | 5.82 | |
投资活动现金流 | 401 | -498 | -206 | -213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26 ROIC(%) | 2,304 | 2,304 | 2,304 | 2,304 | |
筹资活动现金流 | -501 | -26 | -27 | 5.80 | 6.39 | 7.25 | 8.44 | ||
现金净增加额 | 528 | -67 | 602 | 599 ROE-摊薄(%) 179 资产负债率(%) | 6.35 | 7.43 | 8.44 | 9.43 | |
折旧和摊销 | 149 | 152 | 170 | 26.42 | 25.26 | 26.35 | 26.77 | ||
资本开支 | -168 | -201 | -137 | -180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702 P/B(现价) | 32.01 | 25.36 | 20.43 | 16.56 | |
营运资本变动 | -318 | -634 | -449 | 2.03 | 1.88 | 1.72 | 1.56 |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全文如无特殊注明,相关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预测均为东吴证券研究所预测。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公司首次覆盖·通信 | |||||
万通发展(600246) | |||||
万通发展:发展布局数字经济领域,稳步推 进战略转型 买入(首次) | 2022 年 05 月 20 日 证券分析师侯宾 执业证书:S0600518070001 021-60199793 houb@dwzq.com.cn | ||||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 研究助理姚久花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 813 | 884 | 974 | 1,085 | 执业证书:S0600119100003 yaojh@dwzq.com.cn |
同比 | -40% | 9% | 10% | 1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185 | 211 | 243 | 285 |
同比 | 263% | 14% | 15% | 17% |
每股收益-最新股本摊薄(元/股) | 0.09 | 0.10 | 0.12 | 0.14 |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 | 113.69 | 99.75 | 86.50 | 73.66 |
投资要点 |
◼房地产业务持续收缩,稳步推进战略转型:万通发展近年来一直秉持对 传统房地产业务的战略性收缩,2021 年 6 月,万通发展转让控股子公 司北京万置 60%房产业务,目前万通发展仍然持有部分优质租赁房屋资
股价走势
万通发展 | 沪深300 |
73% -17% -27% 23% 13% -7% 3% 63% 53% 43% 33% 2021/5/20 2021/9/18 2022/1/17 2022/5/18 |
产,提供稳定现金流,同时积极布局新业务,以房地产业务为基础,致 | 市场数据 | 10.23 |
力探索并力行传统房地产由第二产业生产型向服务型的第三产业转化, | ||
收盘价(元) | ||
重点关注新科技、新消费和新文化的发展战略,布局数字经济和城市发 | ||
展等领域。 | 一年最低/最高价 | 7.16/12.47 |
◼打通核心资源,加速城市更新业务发展:万通发展加快新型高端智库建 | 市净率(倍) | 3.08 |
设,于 2021 年 10 月成立万通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整合业内专 | 流通 A 股市值(百 | 21,012.52 |
家智库资源,研究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模式。2021 年年底,万通“万 | 万元) | |
通 V01”杭州商业项目已成功落地运营;此外,万通发展还与北京怀柔 | 总市值(百万元) | 21,012.52 |
人民政府的签署了关于推动“来影都过周末”暨打造“永不落幕的电影 | ||
节”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同加快推进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发 | 基础数据 | 3.32 |
展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影都品牌。 | ||
每股净资产(元,LF) | ||
◼积极投资通信科技领域,数字经济业务迎来新阶段:2021 年万通发展通 | ||
资产负债率(%,LF) | 32.05 | |
过参投基金入股商汤科技获得投资收益 7312 万元,商汤科技看重公司在 | ||
总股本(百万股) | 2,054.01 | |
城市更新与数字科技领域的资源优势 ,成为万通发展前十大股东。双方 | ||
流通 A 股(百万股) | 2,054.01 | |
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等多领域进行广泛的战略 |
交流,此外,2022 年 4 月 25 日,万通发展与大唐永盛合资成立万通盛
安,结合大唐永盛的产业资源,将围绕无线通信领域产业机会,探索 5G 相关研究 基站以及卫星互联网领域,推动数字经济战略转型稳步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1 亿 元、2.43 亿元以及 2.85 亿元,对应的 PE 估值分别为 100X/87X/74X,我们持续看好万通发展战略转型,城市更新以及数字经济业务带动整体 业绩稳步向上,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战略转型进展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1 / 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内容目录
- 打通核心资源,加速城市更新业务发展 .......................................................................................... 4 1.1. 传统房地产业务持续战略性收缩............................................................................................. 4 1.2. 打通核心资源,加速城市更新业务发展................................................................................. 4 1.2.1. 加快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创建综合战略实施模型....................................................... 4 1.2.2. 标杆项目进展顺利........................................................................................................... 5 2. 积极投资通信科技领域,数字经济业务迎来新阶段 ...................................................................... 6 2.1. 万通发展入股商汤科技,与其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6 2.2. 前瞻布局稀布相控阵天线,探索 5G 基站与卫星互联网...................................................... 6 3. 盈利预测与评级 .................................................................................................................................. 7 4. 风险提示............................................................................................................................................... 7
2 / 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图表目录
图 1:万通发展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 4 图 2: V01 万通米贝创新产业示范园................................................................................................... 5 图 3: Ka 波段天线外形图和内部结构图 ............................................................................................. 7
3 / 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1. 打通核心资源,加速城市更新业务发展
万通发展成立于 1991 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房地产企业之一,曾经以地产为主业 的万通发展,本金和营收双双位列中国房地产企业前十。当前万通发展的主要业务包括
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城市更新与运营、其他业务三大板块。
1.1. 传统房地产业务持续战略性收缩
2021 年,对传统房地产业务继续战略性收缩:近年来公司发展理念不断革新,一直 秉持对传统房地产业务的战略性收缩,房地产销售收入大幅下跌,从 2018 年的 32.06 亿 元下降到 2021 年的 5.97 亿元。
图1:万 通发展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
房地产销售收入(亿元)
35 30 25 20 15 10 5 0 | 32.06 |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整合业内专家智库资源,研究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模式,从城 市顶层设计与策划的角度,研究未来城市发展逻辑,创建“城市规划”落地“城市高质量发 展”的综合战略实施模型。
1.2.2. 标杆项目进展顺利
在城市更新业务领域,万通发展致力于新旅文、新娱商、新商办城市更新运营能力
与内容资源布局等主要业务,标杆项目稳步推进,
2021 年 12 月 30 日,“数智万通·智竞未来”V01 万通米贝创新产业示范园开园庆 典盛大开幕,2022 年 4 月 30 日,万通发展下属子公司万通米贝与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 会就数字产业大厦的合作签署战略协议。万通米贝创新产业示范园(简称“万通 V01”)作为项目落地合作空间,促进杭州未来科技城数字产业发展计划顺利实施,助力杭州未
来科技城早日成为浙江数字产业最集中的智慧之城。
杭州未来科技城作为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是浙
江省重点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示范区和引领区,也是余杭区创新发展
高地。
“万通 V01”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与景兴路交叉路口,余杭塘路主干道,位于 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体量接近 4 万平方米,毗邻未来科技城管委会、阿里巴巴 EFC、奥克斯未来中心、梦想小镇等,距离良睦路地铁站、创景路地铁站仅 500 米路程。项目 自带商业体系,临近美瑭购物中心、奥克斯广场,欧美广场等生活综合体。其地理位置
的优越性,更利于打造体系化的园区配套和服务,创造数字产业发展的最优环境。图2:V01 万 通米贝创新产业示范园
数据来源:米贝创工厂公众号,东吴证券研究所
截止 2021 年 12 月底,园区相继引入宇泛智能、山兑山品牌、睿趣科技、十荟团、深圳德科信息等明星项目,园区入住率达到 70%,意向签约客户 8000 平方米。
5 / 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万通发展成立全资子公司万通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旨在着力推动
文化及旅游产业投资、开发和运营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文化赋能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升
级、消费升级和产城融合。
此外,万通发展还与北京怀柔人民政府的签署了关于推动“来影都过周末”暨打造
“永不落幕的电影节”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同加快推进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
发展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影都品牌。
双方将围绕“中国影都”的城市运营、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节展策划等多个方面, 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持续性、稳定性、全面性的战略合作。其中,包括共同擘划中国影都 未来发展和城市运营管理、共同推动中国影都“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共同加 速中国影都产业发展及核心要素集聚。
2. 积极投资通信科技领域,数字经济业务迎来新阶段
2.1. 万通发展入股商汤科技,与其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通过借鉴国内外领先的资本管理模型及运营经验,构建产业投资基金平台,将原房
地产金融业务转型为资本运营管理平台,通过资本赋能城市更新和开发业务,形成闭环
生态的核心竞争力。
依托自身品牌资源和优势,重点关注新科技、新消费和新文化等领域,在严控风险
的前提下,与合作方共同成立产业基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快相关产业布局规划与配 套落地,打造强力的产融结合闭环生态。
2021 年万通发展在数字经济业务方面也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据年报披露, 2021 年万 通发展通过参投基金入股商汤科技获得投资收益 7312 万元,商汤科技看重公司在城市更 新与数字科技领域的资源优势 ,成为万通发展前十大股东。双方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 地,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等多领域进行广泛的战略交流。
2.2. 前瞻布局稀布相控阵天线,探索 5G 基站与卫星互联网
2022 年 4 月 25 日,万通发展日前公告,拟以自有资金 357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51%,与自然人李煤、万通发展参股公司大唐永盛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万通盛安,结 合大唐永盛的产业资源,将围绕无线通信领域产业机会,探索在 5G 基站稀布相控阵天 线和低轨卫星基站稀布相控阵天线方面的应用,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发展
万通发展表示,与参股公司大唐永盛投资设立万通盛安,是万通发展在通信科技领
域的重要探索,契合万通发展积极布局数字经济领域的既定战略方向,符合长期发展需
要和全体股东的长远利益。
随着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发展和相应 T/R 组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高热流密度和狭 小散热空间导致的散热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散热手段已不再能满足未来有源相控阵
6 / 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天线的散热要求。尽管相控阵天线具有诸多优越性,但相控阵天线的制作成本昂贵,散 热极端难。
因此稀布、立体的相控阵天线设计与制造,可使元器件成本大幅降低、并有效解决
散热等难题。天线内部还留有充足的空间可进行二次设计,例如大功率下的水冷散热设 计、环形空腔内加载红外引导装置、加装精密惯性导航装置等。
图3:Ka 波 段 天线外形图和内部结构图
数据来源:真空电子公众号,东吴证券研究所
在全国近 50 家研究所,大专院校,私人企业,包括著名学者中推介,至今已有近 20 家单位做了验证和尝试。
3. 盈利预测与评级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1 亿元、2.43 亿元以及 2.85 亿元,对 应的 PE 估值分别为 100X/87X/74X,我们持续看好万通发展战略转型,城市更新以及数 字经济业务带动整体业绩稳步向上,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风险提示
战略转型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7 / 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东吴证券研究所 |
行业+公司首次覆盖
万通发展三大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利润表(百万元)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 |
流动资产 | 5,215 | 5,406 | 5,492 | 5,684 营业总收入 | 813 | 884 | 974 | 1,085 |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 | 2,658 | 2,761 | 2,856 | 2,980 296 |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 税金及附加 | 527 | 565 | 613 | 673 |
经营性应收款项 | 440 | 397 | 347 | 102 | 124 | 126 | 143 | ||
存货 | 1,258 | 1,394 | 1,462 | 1,585 | 销售费用 | 108 | 124 | 123 | 143 |
合同资产 | 0 | 0 | 0 | 0 管理费用 | 157 | 168 | 175 | 201 | |
其他流动资产 | 858 | 853 | 827 | 824 | 研发费用 | 0 | 0 | 0 | 0 |
非流动资产 | 5,645 | 5,653 | 5,656 | 5,673 | 财务费用 | 83 | 42 | 30 | 16 |
长期股权投资 | 825 | 840 | 858 | 875 | 加:其他收益 | 1 | 1 | 1 | 1 |
固定资产及使用权资产 | 102 | 149 | 168 | 192 | 投资净收益 | 529 | 468 | 477 | 521 |
在建工程 | 0 | 0 | 0 | 0 | 公允价值变动 | 82 | 0 | 0 | 0 |
无形资产 | 1 | 1 | 1 | 1 | 减值损失 | -227 | 0 | 0 | 0 |
商誉 | 0 | 0 | 0 | 0 | 资产处置收益 | 0 | 0 | 0 | 0 |
长期待摊费用 | 5 | 5 | 5 | 5 营业利润 4,602 营业外净收支 | 220 8 | 330 0 | 384 0 | 430 0 | |
其他非流动资产 | 4,713 | 4,659 | 4,625 | ||||||
资产总计 | 10,860 | 11,058 | 11,149 | 11,357 利润总额 | 228 | 330 | 384 | 430 | |
流动负债 | 1,330 158 | 1,490 158 | 1,567 158 | 1,773 减:所得税 158 净利润 | 48 | 96 | 116 | 121 | |
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180 | 234 | 269 | 309 | |||||
经营性应付款项 | 373 | 538 | 491 | 569 | 减:少数股东损益 | -5 | 23 | 26 | 24 |
合同负债 | 252 | 222 | 265 | 28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 185 | 211 | 243 | 285 | |
其他流动负债 | 547 | 572 | 653 | 759 | |||||
0.09 | 0.10 | 0.12 | 0.14 | ||||||
非流动负债 | 2,122 | 1,925 | 1,670 | 1,364 每股收益-最新股本摊薄(元) | |||||
长期借款 | 2,062 | 1,865 | 1,610 | 1,303 | -95 | -98 | -64 | -76 | |
应付债券 | 0 | 0 | 0 | 0 EBIT | |||||
租赁负债 | 0 | 0 | 0 | 0 EBITDA | 46 | 87 | 138 | 135 | |
其他非流动负债 | 60 | 60 | 60 | 60 | 35.16 | 36.00 | 37.00 | 38.00 | |
负债合计 | 3,452 | 3,416 | 3,238 | 3,137 毛利率(%) |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 | 7,019 | 7,229 | 7,472 | 7,758 归母净利率(%) 462 | 22.73 | 23.84 | 24.95 | 26.30 | |
少数股东权益 | 390 | 413 | 439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7,408 | 7,642 | 7,911 | 8,220 收入增长率(%) 11,35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 | -40.31 | 8.63 | 10.19 | 11.44 | |
负债和股东权益 | 10,860 | 11,058 | 11,149 | 263.35 | 13.98 | 15.31 | 17.44 | ||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 2021A | 2022E | 2023E | 2024E |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56 | 112 | 157 | 202 每股净资产(元) | 3.42 | 3.52 | 3.64 | 3.78 | |
投资活动现金流 | 589 | 276 | 272 | 293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372 ROIC(%) | 2,054 | 2,054 | 2,054 | 2,054 | |
筹资活动现金流 | -534 | -285 | -334 | -0.77 | -0.72 | -0.46 | -0.56 | ||
现金净增加额 | 108 | 103 | 95 | 123 ROE-摊薄(%) 211 资产负债率(%) | 2.63 | 2.91 | 3.25 | 3.68 | |
折旧和摊销 | 141 | 185 | 201 | 31.78 | 30.89 | 29.04 | 27.62 | ||
资本开支 | -5 | -52 | -21 | -25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8 P/B(现价) | 113.69 | 99.75 | 86.50 | 73.66 | |
营运资本变动 | -28 | 42 | -21 | 2.99 | 2.91 | 2.81 | 2.71 |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全文如无特殊注明,相关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预测均为东吴证券研究所预测。
免责及评级说明部分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 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 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 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 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 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 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 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 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
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东吴证券研究所同意,并注
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 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 5%与 15%之间;中性: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 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15%与-5%之间;卖出: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下。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期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大盘 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大盘-5%与 5%;减持:预期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大盘 5%以上。
东吴证券研究所
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 5 号
邮政编码:215021
传真:(0512)62938527
公司网址: http://www.dwz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