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账户了,今天下午进行复盘。
截止今日18时,中概股(中概互联+中国互联+恒生科技)浮亏36.6%。如果加上昨晚美股及今天港股的下跌,浮亏应该为44%左右。
医疗(含医疗+生物科技+工银养老)浮亏21.6%。晚上更新净值后,浮亏为18.5%左右。
由于做好了资产配置,中概股占总资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的比例下降为12%。
即使中概股再下跌50%,总资产也才浮亏6%左右,属于可接受范围,不至于伤筋动骨,只是波动剧烈体验不好而已~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风险的,包括“买保险”本身,买保险其实是用一种可控的风险(有限的保费支出)去抵御不可控的风险(大病意外等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那么投资呢?尤其是权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则是通过主动承受高风险(本金的短暂甚至永久损失)以求获得高回报(收益和资产大幅增值)。个股的风险自不必说了,那指数呢?指数更多的是波动风险,时间越短风险越大,长期看风险其实是小的。可能有人会说那ELS的股票都快跌没了啊!那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指数的风险吗,还是已经上升到GJ安全或说是大 国 博 弈的风险?
去过上海的人一定知道繁华地段的恒隆广场和港汇广场,这是大上海租金最昂贵也最为抢手的物业,是日进斗金的摇钱树,持有这些物业的香港恒隆地产主席陈启宗却披露:“我们养它养了十年,才开始盈利”。
对于言必称长于“逃顶抄底”的聪明人,陈启宗说:“我很笨,不知道怎么炒短线,我做长线”。
就是这个称自己很笨的人,旗下的恒隆地产市值超过1500亿元,在香港名列三甲。
钉大好!
1.请问长期来看,指数基金投资组合和主动优选投资组合哪一个收益会更高了?
2.我现在进行资产配置,以长期来看,应该使用365组合+指数基金组合好呢;还是用365组合+主动优选组合更适合呢?
感谢你的回复。🙏🙏
之前写过。
(1)单纯看品种本身收益
从历史收益角度,单纯看指数增强和主动优选的基金品种本身,不考虑止盈策略。
指数增强大约跑赢指数年化3-5%。
#每日估值 3月4日 今天的估值表来啦~
【今日巴菲特指标】:71.74%
今天大盘整体下跌,距离4.5星级还有1%左右了。
这也是最近距离4.5星级比较近的一天。
上次出现4.5星级还是在两年前,2020年2月份。
当时A股一天下跌8%,跌出了4.5星级。
今年主要是波动阴跌,没有2020年那么猛烈。
大家好,近期想优化一下投资计划,向钉大和学院里的高手请教:
年龄不到40,按照钉大的投资逻辑,计划40%债券基金,60%股票基金。按照我的理解:365投顾组合属于债券基金,指数增强投顾组合、主动优选投顾组合、红利etf和中概互联都属于股票基金组合,不知道这种划分是否正确?
目前投资资金100万,其中365投顾组合40万万,指数增强投顾组合18万、主动优选投顾组合26万、红利etf8.5万、中概互联4.5万、货币基金3万。不知是否合理,万分感谢!
我是这样规划的货币基金10%(1-6个月的生活费,打新债中签的钱)365 30%(未来3年内可能要用的钱),主动30%+ 指数30%(抗通货膨胀的钱),其中行业基金(中概,医疗,消费)我是算成了主动基金这一类比内,这段时间开黑车有点超标啦!再者我一般是半年算一下各类种类的占比,做动态的管控
#过路客估值表# 每日估值表2022年3月2日、今日巴菲特指标73.28%,目前螺丝钉星级指标4🌟。今日收盘中证全指是5564.6。距离4.5星3.66%(昨日4.07%)
今日大盘分析:今天的指数缩量下跌0.13%,0.89万亿成交金额,2594家上涨,1893家下跌,63家涨停,0家跌停,赚钱效应正常。(看下跌多、但没有跌停、一个说明市场没有恐慌、另一个看成交量就知道市场热度不够大家都在观望和警惕)
后天就是两会召开了,两会持续时间一般为9-12天,2周之前,市场已经炒过两会相关的预期了,今天又开始炒作,主要有人口相关的三胎、教育、中药、农业。这里我认为,如果这次的两会,有全新的东西提及,大概率是会开启一个新的行情炒作的!
我还是原来的观点,没有任何行业值得重仓,就算是极度低估,极度看好,也要控制单一行业占比,茅台强不强?也有6年不涨的时候,中概如果6年不涨,有多少人挺得住?3年开始赚钱是钉大的估算,钉大并不是神!当然,如果是赌徒或有无限子弹,就当我没说!没有经历过几轮牛熊,你不会深刻理解不错的持仓体验是投资坚持下去的必要条件,短期的大幅盈利或亏损并不是!
先说明,中概我重仓(家庭总资产50%),目前浮亏40+%
是否有开黑车,钉大让开的黑车疑问回过头埋怨钉大擦汗
#每日估值 3月2日 今天的估值表来啦~
【今日巴菲特指标】:73.28%
今天大盘整体下跌,还是在4星级。
1. A股港股大部分品种下跌,价值风格相对坚挺一些。
红利指数微涨。
最近大宗商品价格坚挺,这些很多也是价值风格的品种。
昨天美股和欧股下跌不少,还是受到了地区冲突的影响。
不过对A股港股背后公司的经营影响不大。
衷心说一句,投资不要锚定沉没成本,任何时候都要控制仓位和行业占比,死磕中概实际上是中了心魔,可以定投加仓,但是要按照计划来,涨跌随意才是投资的佳境。不能看到低估就随手加仓。从下降70%到80%,不是只是下跌10%而是33%。看到未来的锦绣,但是依然心怀敬畏。
就像是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前提玫瑰
投资心态非常重要。大多数人厌恶损失的心理,急着摊低成本。不占岗也买不到最低,占一点点优势长期也是能坚持的。咖啡咖啡咖啡
戒赌戒贪,学院的大部分人都相信价值投资,所以一般不会追高,只能在下跌时买入。赌的成分成分基本没有。但是下跌总忍不住买,总想低位时多积累点低价筹码,其实这就是贪心。导致中概不断下跌中,仓位越来越重。完全忘记了比例。继续下跌时心态变坏。
幸好我投的早,经历过2800点,所以投到现在还有盈利,不然也是比较难坚持(中概医疗巨亏)。我感觉为什么大家都重仓中概和医疗都是因为之前疫情刚发生中概和医疗冲到了很高的位置,导致后面掉下来大家都觉得还是会回去😔,今天中概又跌了,大家还是慢慢投,之前的高位也是特殊情况所致,没有重大利好段时间很难回去了…也正是投的比较早的一帮人还保有盈利所以一直补仓导致一些刚投的也跟着太乐观进行大金额补仓,越补越跌,生怕错过后面崛起,投资的都是真金白银,需要更谨慎,投进去100块容易,用这100块赚100块却是难难的…
大家好,我现在是中概股现在浮亏个十几万吧,在学院里算不多也不少,没有什么抱怨的,投资本身就是对自己负责的事,自己的钱自己做主,自己要承担责任。 我感觉现在挺好的,刚投资就就亏损不是一件坏事,有了风险的意识,懂得资产配置, 对未来风险控制都有经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成人的世界不是抱怨而是接受事实,坦然面对。心态决定状态,希望大家有个好心态。 我相信中概股未来的发展,不知大家怎么想,希望给没有信心的朋友们以安慰 。
21年6月份进来的,行业买了163500主动20000,中概46300,亏13600,占比行业28%,医疗40100亏6500占比24%,还有很多子弹突然不想投了,觉得很没意思,吃睡不受影响,投资目的也没准备挣很多钱,我就想着跑赢通胀,中概几年后回本的话就觉得很没意思,浪费了很多时间关注涨跌,工作少投入很多,工作收益也少很多,学院老同学给个建议我是不是停止定投,几年后中概回本后退出。只买主动,到4-5星级买入放哪里不管放个几年。
想稳妥每年搞个年华4点X的 就去买个保守理财 人也轻松很多。。你这亏了几十个点,每周定投1次 设置个自动定投删除软件 几年以后在看 你就当每有这些钱的被!
大概从18年开始吧,闲来无聊,学了点股票技术,相信学院里的朋友应该也有听过,缠论。听的是都业华的课(正版太贵买不起,所以买了淘宝上盗版课),觉得讲的挺好。大概听了几个月后,开始真金白银的投入。当时感觉就是累,每天盯盘受不了,结果是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放弃了,没赚没赔。之后就遇到了钉大,被价值投资吸引,然后开始买入,那时啥也不懂,就买了点宽基沪深300,一开始不敢投入很多,也就20多万,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在接近2年时间盈利20%的时候全部卖出了。当时觉得赚钱好容易,自信满满,也把钉大的话全部抛诸脑后。等到医疗,中概低估时,就已经忘记了资金规划,导致现在亏损很多。真是应了那句话,一进股市就遇到牛市,会让你死的很惨,因为你没了对股市的敬畏,觉得都是自己的本事。世上钱难赚,屎难吃,经过这次中概洗礼,可能会让很多人更加注重分散,仓位管理,克服贪婪,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从这点上说未尝不是好事,因为你要努力保持让自己待在市场里,那么以后的机会是不愁的。早点认识到自身不足,克服恐惧,恢复理性,适度乐观,坚持忍耐,相信会有好结果的。
、今日巴菲特指标73.61%,目前螺丝钉星级指标4🌟。今日收盘中证全指是5588.58。距离4.5星4.07%(昨日3.49%)
今日大盘分析:今天的指数缩量上涨0.77%,0.96万亿成交金额,3166家上涨,1347家下跌,51家涨停,5家跌停,赚钱效应弱。
虽然是个股普涨,但是涨停板家数,昨天43家,今天51家,远远低于平均涨停家数75家,所以目前资金做多的情绪并不高,主要是最近外围局势动荡,俄乌谈判失败,今天又打起来了,欧洲股市,美股一片碧绿。
#每日估值 3月1日 今天的估值表来啦~
【今日巴菲特指标】:73.61%
今天上午大盘整体低迷,到下午反弹。整体微涨,波动不大,还是在4星级。
春节后市场虽然有涨跌波动,但就是始终就是差点到4.5星级。
A股港股整体上涨。中证800指数上涨0.7%。
大盘股今天表现不错,小盘股相对低迷一些。
1. 几个投顾组合,目前都已经完成了上线。
上午大盘整体微跌,还是在4星级#螺丝钉说#
1.A股港股大部分品种下跌,价值风格相对坚挺一些。
最近大宗商品价格坚挺,这些很多也是价值风格的品种。
昨天美股和欧股下跌不少,还是受到了地区冲突的影响。
不过对A股港股背后公司的经营影响不大。
上市公司的财报开始陆续更新。
后面也会针对这些财报来分析下变化。
2.最近几个组合上线,也有不少相关的疑问。
距离20年年线大概3%左右跌幅
距离30年年线大概18%左右跌幅,除非发生战争,是很难跌破这条马斯诺防线的,也就是说现在投恒生,跌幅是可控的。今年这极端行情,默默坚守港股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其实已经反映出疫情影响了,而且疫情严重了,股市更要撑住来给大家信心。
外面动荡,外资会通过港股投资中国的
阿里这份成绩单显然不大让人满意,我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
1、 用户增长差强人意:
本季度阿里国内电商用户(包括淘宝天猫、盒马、银泰、1688等)年活买家净增1,900万,整体达到了8.8亿;其中淘特(淘宝特价版)贡献很大,净增长3,900万。
2、 电商平台业绩跳水:
淘宝天猫等平台的客户管理收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同比负增长(同比-1.3%),主要是电商行业越来越卷,阿里加大了对商家的支持力度。
今日分析:今天的指数缩量上涨0.32%,0.94万亿成交金额,1972家上涨,2529家下跌,43家涨停,13家跌停,赚钱效应差。
周末利空消息比较多,上周五高标股又出现了亏钱效应,所以今天市场情绪和短线情绪都进行了回调,只有43家涨停,并且出现了13家跌停,说明资金进攻意愿不高,在退潮期。
北向资金今天净流入20.47亿,不过戏剧性的是,外资是直到今天收盘前最后的5分钟,一次性流入了20亿,做短线的T+0了,因为最后5分钟去买股票,基本上这一天大盘就快结束了,大盘和个股就不会有什么波动了,这样可以隔天卖出,相当于在做T+0,纯短线选手了。
#每日读书-螺丝钉说# 投顾组合做了也有一段时间了,说一下最近在忙的事情和规划#螺丝钉说 20220228
去年11月份投顾新规之后,原组合这种模式,就被取消了。
所有的组合都需要变成投顾组合。
并符合投顾组合的相关规定。
比如说,投顾组合的主理人,必须入职投顾机构。
投顾组合,必须要符合基金池、投顾费、分散性要求等基础规定。
之后,如果一定要做投顾组合,就得入职金融机构,接受相应管理。
客观看,中概教训上,最重要的一条问题还是仓位控制问题,包括中概本身20%的控制,以及每周定投金额的控制。估值低估定投这个思路没有错,毕竟当时谁也料不到后面会有反垄断等一堆事情。所以,不盲目乐观,也不能因噎废食。
在错误的逻辑中立即亏钱是幸运的,如果用错误的逻辑固化了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也认为这错误的行为是成功的关键,就会让未来的自己吃大亏,亏的包括今天挣的。今年投资的一些品种确实表现一般,没有投的眉飞色舞新能源芯片一直飞到天上,去年还是股神,今年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但是,如果自己习惯了高估买入,想做骑乘泡沫成长“聪明钱”,那么自己又能活的了几轮呢?
如果自己习惯了抄底“中概”,那么下次没那么底就飞了的时候,自己被迫持有几年现金感受又如何呢?
如果自己习惯了预测,谁还没预测对几回呢,如果每次都对你的资产早就能把我们全部都包养了。花的精力、付出的心血、减少的对家庭对工作的关心就更是不可估量。
2020年3月开始跟投指数组合,今年1月最高点买了一点主动。学院版和交银是在5月中概刚开始回到低估单买的。
现在已经马上一年过去四分之三,去年的浮盈已经全部赔了回去,主要是因为中概加的太多太快。现在仓位已经超过20%,每周的指数定投会把中概金额删除为0,不再补仓。
今天开始定投了消费龙头,医疗也会继续好好抄作业跟投。只可惜手里的子弹越来越少,还没敢动用365的债券部分,希望今年能有机会把365也都转换到指数和主动优选里。
1、市场鬼故事导致低谷,比如战争、地震、疫情;
2、与产业政策相背离导致的低谷,这个比较可怕,以往经验不靠谱了;
3、风来了,也就是水流过来了导致低谷,可能持续时间不长。
我以为低谷的逻辑需要钉大团队给出,才能有助于选择。就一点想法而已色
职业投资人和业余投资者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职业选手有源源不断的弹药。
巴菲特有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可以发债(不差钱的他今年四月在日本借了18亿美金)。
他还强调所投公司有很好的自由现金流,他有一个极小的总部,只在乎旗下公司的经理人们把赚到的钱源源不断地交上来。据知情人士称,高瓴2020年上半年正在从投资人那里筹措可能多达130亿美元的资金,准备抓住疫情之下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机会。上一次融资是在2018年,最终募集到106亿美元,创造了纪录。即使牛如巴菲特和高瓴,也在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为下一次下注准备筹码。
有时候快,其实是慢。有时候慢,其实是快。
有一人在2015年牛市高位正好有笔钱想要投资股票,他说投资要趁早,快快买入。有时候快,其实是慢。结果:投资优质资产也至少被套5年以上,5年的时间成本就且不谈了。投资不好的品种,很可能血本无归。
有一人在2015年牛市高位正好有笔钱想要投资股票,但一看股市太贵,等一等,慢一点吧。有时慢,其实是快。在牛市泡沫破灭,市场跌出5星级机会后,他买入优质股票资产,坚持持有5年,他的收益满满的,真贴心。
好价格+好品种+耐心持有=好收益。
最近学院估值表扩容,增加了优秀行业品种。
大家的目光可能短期被医疗、生物科技吸引。其实这次也增加了一只沪港深消费50.
之前介绍的消费龙头/消费50,重点投资A股的必需消费、可选消费龙头。
例如消费50,就一半必需消费龙头股,一半可选消费龙头股(主要是家电)。
沪港深消费50,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这个品种会同时投资A股港股的消费股。
这个指数的全称是中证沪港深优选消费50。
最近螺丝钉翻译了一本新书,叫做《耐心的资本》。会用一个系列文章来帮助大家了解书里的内容,更好的实现长期投资。
第九篇:长期投资,90%的收益来自于资产配置 | 螺丝钉带你读书
往期回顾:
第一篇:《耐心的资本》翻译新书发售啦
第二篇:长期投资这么难,为啥还要坚持做呢? | 螺丝钉带你读书
第三篇:从单一资产到投资组合,资产配置是如何演化的? | 螺丝钉带你读书
第四篇:没做好资产配置,这所高校竟然少赚几个亿 | 螺丝钉带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