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增持)公用事业:《“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政策点评-引领能源结构深度变革,市场化进一步推进

发布时间: 2022年03月25日    作者: xn2oyhja    栏目:行业研报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报告名称 :公用事业:《“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政策点评-引领能源结构深度变革,市场化进一步推进
评级 :增持
行业:


证券研究报告 | 2022年03月24日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政策点评 超 配

引领能源结构深度变革,市场化进一步推进

行业研究·行业快评021-61761029 公用事业 投资评级:超配(维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黄秀杰huangxiujie@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21060002

事项:

2022 年 3 月 2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主要阐明我国能 源发展方针、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 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国信环保公用观点:1)《规划》对包括双碳、电力、新能源在内的多项发展提出目标,明确加快推动煤炭 和新能源优化组合;2)与之前政策相比,本次文件提出的发展目标基本符合预期,并首次提出包括非化 石能源发电占比达到 39%,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 24%等新目标,确保新能源、储能发展趋势;3)文件进 一步强调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建立适应新能源、储能发展的市场化机制势 在必行;4)投资建议:1、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作为收益率较高的优质资产,核电估值将得到提升,推荐“核电与新能源”双轮驱动中国核电;2、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电价更能体现供需、成本、和环境 价值,新能源建设成本不断下行,新能源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推荐有资金成本、资源优势的新能源运营 龙头三峡能源、龙源电力;3、政策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长协煤价+长协电价政策有望落地,联动 机制形成,煤电市场化交易扩大,火电盈利拐点出现,推荐积极转型新能源,现金流充沛火电龙头华能国 际;4、新能源为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度利好电能综合服务及智能配网建设,推荐电能综合服务商苏 文电能。

评论:

《规划》中双碳、电力、新能源发展目标

提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主要目标:①确保能源保障安全,到 2025 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 力达到 46 亿吨标准煤以上,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 30 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到 2025 年,单位 GDP 二 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 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 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30%左右。③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单位 GDP 能耗五年 累计下降 13.5%。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加强,到 2025 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 到 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3%~5%。

  1.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①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 量发展。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整装开发条件、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等要求的地区,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 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 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②因地制宜开发水电。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 补。到 2025 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3.8 亿千瓦左右。③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 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到 2025 年,核 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 ④因地制宜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稳 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海洋能等。
  2.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①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1
证券研究报告

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 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②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提升电网适应新能源的动态稳定水平,优化输电曲线和价格机制,加强送受端电网协同调峰运行,提高全网消纳新能源能力。 ③增强电源协调 优化运行能力。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水平,全面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 调峰电站和发展储热型太阳能热发电,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到 2025 年,煤电机组灵活性改 造规模累计超过 2 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 6200 万千瓦以上、在建装机容量达到 6000 万千瓦左右。④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发展,合理配置储能规模。优化布局电网侧储能。⑤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 模式。力争 2025 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 3%~5%,其中华东、华中、南方等地区达到最 大负荷的 5%左右。

表1:“十四五”主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

类型项目

建成投产金沙江乌东德(已建成投产)、白鹤滩(部分机组已建成投产),雅砻江两河口(部分机组已建成投产)等水电站。推进金沙江拉哇、水电 大渡河双江口等水电站建设。力争开工金沙江岗托、旭龙,雅砻江牙根二级、孟底沟(已核准开工),大渡河丹巴,黄河羊曲(已核准开工)等 水电站。深入开展奔子栏、龙盘、古学等水电站前期论证。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

核电
风电和光伏发 电
生物质能和地 热能
建成投产辽宁红沿河 5、6 号(5 号已建成投产);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示范项目;江苏田湾 6 号(已建成投产);福建福清 5、6 号(5 号已建成投产),漳州一期 1、2 号;广东太平岭一期 1、2 号;广西防城港 3、4 号等核电机组。
积极推进东部和中部等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优化推进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北、晋北、冀北、辽宁、吉林、黑 龙江等地区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重点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
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建设千万立方米级生物天然气工程。在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区域大力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在西藏、川西、青海等高温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

推进桐城、磐安、泰安二期、浑源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大雅河、尚志、滦平、徐水、灵寿、美岱、乌海、泰顺(已核准开工)、天台(已 核准开工)、建德、桐庐、宁国、岳西、石台、霍山、连云港、洪屏二期、大幕山、平坦原(已核准开工)、紫云山、安化、栗子湾(已核准开 灵活调节电源 工)、哇让、牛首山(已核准开工)、贵阳(石厂坝)、南宁(已核准开工)、黔南(黄丝)、羊林等抽水蓄能电站。开展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大型储 能项目研究。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区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配套发展。重点对 30 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进行灵活 性改造,对于调峰困难地区研究推动 60 万千瓦亚临界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

资料来源:发改委、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3. 更大力度强化节能降碳:①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②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时期严 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十四五”期间节能改造规模不低于 3.5 亿千瓦。新增煤电机组全部按照超低排放标准建设、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③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 ④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 ⑤实施绿色低碳全民 行动。

4. 合理配置能源资源:①完善能源生产供应格局。有序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提高存量通道 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新建通道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50%,优先规划输送可再生能 源电量比例更高的通道。 ②加强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十四五”期间,存量通道输电能力 提升 4000 万千瓦以上,新增开工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 6000 万千瓦以上,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平均利 用小时数力争达到 4500 小时以上。

5. 统筹提升区域能源发展水平:①推进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绿色高效开发。积极推进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 基地建设,科学优化电源规模配比,优先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实施“风光水(储)”、“风光火(储)”等多能 互补工程,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 ②提升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 清洁低碳发展水平。安全有序推动沿海地区核电项目建设,统筹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 ③“十四五”期间,西部清洁能源基 地年综合生产能力增加 3.5 亿吨标准煤以上。东部和中部地区新增非化石能源年生产能力 1.5 亿吨标准煤 以上。

表2:区域能源发展重点及基础设施工程

大型清统筹推进云贵川藏、青海水风光综合开发,重点建设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等清洁能源基地,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
洁能源大工程。依托存量和新增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火电“点对网”外送通道,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开发,重点建设黄河“几”字弯、河西走廊、
基地新疆等清洁能源基地。以就地消纳为主,推进松辽、冀北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东南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
能源低京津冀及周边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推动地热能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增加由蒙西、山西等地区送入的清洁电力规模,完善环渤海地区 LNG 储
地区运体系,推进低碳冬奥示范区、雄安智慧能源城市等绿色低碳发展试点示范。
碳转型
长三角地区稳步推进田湾、三澳等核电建设,大力开发陆上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推进沿海 LNG 接收站扩大
引领区
规模,加强浙沪、浙苏、苏皖等天然气管道联通。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2
证券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稳步推进惠州核电建设,积极开发海上风电,探索开发海洋能,加快阳江、梅州等抽蓄电站建设,鼓励增加天然气发电规模,
及周边地区完善 LNG 储运和天然气管网体系,积极推动储能电池应用示范。
其他地区推动中部地区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和外部引入规模,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 伏发电,建设河中下游绿色能源廊道,支持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示范。
能源供“两湖一江”优先发展本地可再生能源,有序扩大能源调入规模,建设陕北至湖北(已建成投产)、雅中至江西(已建成投产)、金沙江上游
地区至湖北等输电通道,依托浩吉铁路及其疏运系统合理布局路口煤电,增强能源安全储备能力,建设一批煤炭储备基地。
应保障
东北地区积极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和多元化利用,完善中俄东线配套支线管网,减缓东北三省煤炭产量下降速度,建设蒙东煤炭供应保
重点区
障基地,提高滨洲线、集通线运煤能力,结合电力、热力需求有序安排煤电项目建设,加强冬季用煤用电保障。
其他地区
加强能源供需衔接,有效解决区域性、时段性供需紧张等问题。
输电通结合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中东部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研究论证一批多能互补输电通道。


电网主 完善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内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为特高压直流送入电力提供支撑,建设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完善南方电网主网架。

网架

资料来源:《“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6. 建设现代能源市场:①优化能源资源市场化配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和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衔接的电力市场体系。按照支持省域、鼓励区域、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市场体 系的方向推动电力市场建设。 ②深化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省级电网、区域电网、跨省 跨区专项工程、增量配电网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理顺输配电价结构。持续深化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水电、核电等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

《规划》中十四五能源目标与之前政策目标对比
将本次《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与之前的政策相关目标进行对比,十四五期间各项目标基本符合预期。加 快发展风电、光伏,因地制宜发展水电,有序发展核电,按需合理发展煤电,推动气电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的方向没有改变。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部分新指标,包括 2025 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达到 39%、灵活 调节电源占比达到 24%等。发电占比目标的提出确保了新能源电力装机规模的扩张趋势,灵活调节电源占 比则确保对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的扩张。

表3:《“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标对照表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2020A2025E文字表述
之前文件 是否
符合
2025E文件预期
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亿吨标准煤)
发电装机容量(亿千瓦)
其中:水电
煤电
气电
核电
风电
太阳能发电
生物质发电
抽水蓄能(亿千瓦)
煤电灵活性改造(亿千瓦)
非石化能源占比
非石化发电占比
电能占终端用能比例
灵活调节电源占比
能耗强度降低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
天然气年产量(亿立方)
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占最 大负荷比例
新建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 电量比例

电力市场化改革
46
22.030
3.43.8因地制宜
10.8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
1.0推动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0.50.7积极安全有序发展
2.8加快发展
2.5加快发展
0.3因地制宜
0.30.62加快发展
2大力推动
20%
39%
30%
24%
13.5%

18%
2300
3%~5%

50%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
462021.3.12《“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

符合

3.82021.3.12《“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

符合
符合

0.72021.3.12《“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
4~4.52021.3.12《“十四五”规划和 2036 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
6~6.52021.3.12《“十四五”规划和 2037 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
0.42021.3.12《“十四五”规划和 2038 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
0.622021.9.17《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符合
22021.11.3《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符合
20%2021.9.22《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符合
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30%首次提出符合
2021.7.31 国家能源局答复《关于加快推进能源结构
符合
调整的提案》

首次提出

13.50%2021.9.22《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符合
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18%2021.9.22《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符合
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3002021.3.12《“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

首次提出

50%2021.2.25《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符合
发展的指导意见》

符合

亮点:从能源供给、结构、电网、储能、外送通道、市场化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协调发展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3
证券研究报告

同时,《规划》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创新有利于非化石能源发电消纳 的电力调度和交易机制,推动非化石能源发电有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拓展消纳空间,试 点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这确保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趋势是适应新能源电力,新能源“有序、有利”参 与市场化交易的方向不会变化。

投资建议

1、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作为收益率较高的优质资产,核电估值将得到提升,推荐“核电与新能源”双轮驱动中国核电;2、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电价更能体现供需、成本、和环境价值,新能源建设成本 不断下行,新能源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推荐有资金成本、资源优势的新能源运营龙头三峡能源、龙源电 力;3、政策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长协煤价+长协电价政策有望落地,联动机制形成,煤电市场化 交易扩大,火电盈利拐点出现,推荐积极转型新能源,现金流充沛火电龙头华能国际;4、新能源为主新 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度利好电能综合服务及智能配网建设,推荐电能综合服务商苏文电能。

风险提示:

相关政策不及预期;用电量增速下滑;电价下调;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相关研究报告:

《环保与公用事业周报 202203 第 3 期-核查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火电盈利有望迎来拐点,欧盟碳关税促 进国内碳市场发展》 ——2022-03-20
《环保与公用事业周报(22 年第 10 周)-中国核电业绩增长较快,对比海上风电核电盈利能力凸显》 ——2022-03-14
《环保与公用事业周报(22 年第 8 周)-重点地区煤炭中长期价格合理区间明确,火电盈利预计大幅改善》——2022-03-08
《环保公用 2022 年 3 月投资策略-新能源发电补贴政策梳理,欠补问题有待解决》 ——2022-03-08《环保与公用事业周报 202202 第 3 期: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新能源电力投资重要性凸显》 ——2022-02-2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4
证券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 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类别级别说明
股票
投资评级
买入股价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20%以上
增持股价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10%-20%之间
中性股价表现介于市场指数 ±10%之间
卖出股价表现弱于市场指数 10%以上
行业
投资评级
超配行业指数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10%以上
中性行业指数表现介于市场指数 ±10%之间
低配行业指数表现弱于市场指数 10%以上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 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 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 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 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 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 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 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 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 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 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 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 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 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 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 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 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 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证券研究报告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深圳
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 125 号国信金融大厦 36 层 邮编:518046 总机:0755-82130833

上海
上海浦东民生路 1199 弄证大五道口广场 1 号楼 12 层 邮编:200135

北京
北京西城区金融大街兴盛街 6 号国信证券 9 层
邮编:100032

浏览量:859
栏目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