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创新药疾病透视系列行业研究:新冠病毒感染

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11日    作者: xn2oyhja    栏目:行业研报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报告名称 :创新药疾病透视系列行业研究:新冠病毒感染
评级 :
行业: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医药生物
创新药疾病透视系列行业研究—— 新冠病毒感染

证券分析师 :朱国广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0070004

联系邮箱:zhugg@dwzq.com.cn

20223

1

本报告想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1. Omicron流行下全球疫情现状?
Omicron的重症及死亡率显著降低,在未打疫苗的5岁以下儿童中,Omicron相比Delta急症就诊率降低29.4%,住院率下降66.9%,ICU住院率下降67%,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下降71%;
全人群中统计发现,与Delta相比感染Omicron的患者住院率下降50%,ICU住院率下降75%,死亡风险降低91%。Omicron的致命性并不比流感强。在高疫苗接种比例/ 高人群感染比例的 国家,自然感染或疫苗带来的免疫屏障显著降低了重症死亡率,我国重症率不到0.1%,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达40%以上;
Omicron削弱了疫苗的保护效力,疫情反复:两针灭活以及两针mRNA的保护效力不足,欧洲及亚洲国家疫情抬头,我国防控压力增大;
在未形成医疗挤兑且人群通过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下Omicron并不是个可怕的敌人,而一旦疫情在没有免疫屏障的人群中,且医疗挤兑发生的情况下,Omicron的死亡率
可以高达0.62%,远高于流感的死亡率,过高的传染系数以及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杀伤力使得国内无法将Omicron当成普通流感对待;
国内将继续动态清零政策:我国人群自然感染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完全依靠接种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暂未充分验证其对人群的保护作用,国内医疗资源匮乏,易发生医疗挤兑,在未广泛
接种加强针,特效药未普及,海外疫情暂未平息之前,将持续保持对放开管控的谨慎态度;
2. 新冠诊疗指南的变化带来了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小分子特效药以及中和抗体将快速取代老药新用的,且被证明无效的抗病毒药物(例如利巴韦林,干扰素,阿比多尔等),成为新冠治疗的主力军;
轻症无需住院治疗,口服特效药+中成药将成为轻症患者的核心治疗方式
美国的诊疗指南将两款中和抗体作为暴露后的预防用药,尽管我国指南未做此类推荐,但一款安全的预防用药,有助于在接触病毒的早期阻断病毒的入侵,有助于降低阳性个体呼吸道的病
毒数量降低传染性,也将成为我国指南的发展方向
3.我国新冠特效药研发现状,哪种小分子药物能够走出来,以及潜在市场大小?
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小分子特效药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已完成III期,君实生物的VV116正在具有高危风险的轻中症患者中进行全球多中心III期,此外在美国中期分析失利的普克鲁胺也已
经改变自己入组条件,在具有高风险因素45周岁以上人群中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先声药业、歌礼制药、众生药业、云顶新耀等公司的3CL蛋白酶抑制剂也在紧锣密鼓计划推入临床;于 此同时国家批准了辉瑞的Paxlovid在中国用于治疗高危因素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并已经开始了第一轮的采购;此外盐野义的3CL蛋白酶抑制剂也展现出对病毒的显著抑制作用,有望被引 入中国。
按照历史疫情的经验,政府会按照总人口比例储备防疫药物,且发达国家存在严重超买现象,我们推测国内新冠小分子药物的储备量可达人口的8-10%,总储备量可能为1.12-1.4亿疗程;
我们预计出于对用药安全性及为患者提供最佳用药选择的考虑,储备药物的种类将覆盖多种作用机制的药物,RdRp,3CL等多种作用机制的药物均可能包含在内;
关注各个作用机制中进展最快的小分子药物,3CL建议重点关注辉瑞,RdRp建议重点关注君实VV116;
关注鼻喷多肽类药物,我们认为当前Omicron及其变种的流行病学特征,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传染性高的问题,降低病毒的传播系数将会是下一个极有前景的开发方向。而鼻喷药物若其研
发成功将成为无症状感染者及健康人群的预防用药,可以通过外用鼻喷的方式,在接触病毒的早期阻止鼻腔内的病毒颗粒入侵细胞,且帮助建立粘膜免疫,对未感染者起到安全有效的预防 作用,对已感染者,显著降低其唾液及鼻腔呼出气体的病毒载量,降低传染性。因此我们认为鼻喷多肽类药物,市场前景极大;
4. 中和抗体是否还有机会?
我国小分子特效药尚未广泛普及, 此外由于辉瑞的Paxlovid中利托那韦对肝功能具有一定影响,对部分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其他由肝脏代谢的药物以及肝功能有损伤的患者并不适用,这为
中和抗体的使用留了一定市场空间,中和抗体是我国当前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环,建议继续关注腾盛博药。

风险提示:
随着疫情发展,未来政策管控风险;药物研发进度,及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风险;新冠药物价格谈判结果不及预期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2
目录
一、我国及全球新冠流行病学统计
二、我国及美国新冠肺炎标准疗法
三、全球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现状
四、全球新冠小分子原料药市场机会
五、全球新冠抗原检测标的及市场
3
目录
一、我国及全球新冠流行病学统计
二、我国及美国新冠肺炎标准疗法
三、全球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现状
四、全球新冠小分子原料药市场机会
五、全球新冠抗原检测标的及市场
4

新冠病毒的结构和靶标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
2 (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9年12月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特别是
SARS-COV-2病毒的高变异能力,为全球抗疫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胞膜蛋白• SARS-CoV-2是一种包膜病毒,包含一个正链 RNA 基因组和四种结构蛋白:包膜蛋白、膜蛋白、核
衣壳和刺突蛋白。
• 刺突蛋白包含S1和S2两个功能亚基,两个亚基连接处有多氨基酸切割位点,可被弗林蛋白酶或其他
蛋白酶切割。
RNA基因组 新冠病毒的主要靶标:
中和抗体靶标:SARS-CoV-2病毒S1功能亚基C端结构域的 211 个氨基酸区域(氨基酸 319-529)
核衣壳蛋白作为受体结合域,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中起关键作用,是中和抗体的主要靶标之一。
小分子药物靶标—3CL蛋白酶:3CL蛋白酶(又称主蛋白酶Mpro)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病
毒中pp1a和pp1ab蛋白切割,变为成熟的16个无结构蛋白,这些蛋白参与编码上述四种结构蛋白
膜蛋白亚基因组RNA的产生,在病毒生命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3CL蛋白酶没有人类同源物,且序列高度
保守,是理想的抗病毒靶标。3CL蛋白酶抑制剂通过与3CL蛋白酶共价结合,使酶无法再正常结合底
物,不可逆的抑制病毒复制。
刺突蛋白 小分子药物靶标—RdRp: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是冠状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关键酶,具有从基因组
模板转录mRNA和作为复制酶复制基因组RNA的双重功能,并且RdRp没有哺乳动物同源物,具有
高度的保守性,是理想的抗病毒靶标。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属于核苷类似物,可在RdRp的活性中
小分子药物靶标—免疫抑制靶标:主要针对重症新冠患者,重症患者通常会产生细胞因子风暴,发
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多脏器受损,是新冠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大量小分子免疫抑制剂,
用于治疗重症新冠患者。
数据来源:Nature review, 东吴证券研究所5

尽管Omicron毒性降低,但高传染性所带来的高患者人数依然增加医疗负担

20H(Beta)21A(Delta)
21I(Delta)
20I(Alpha)
21G(Lambda)20J(Gamma)21J (Delta)

21M(Omicron)
新 冠 药 物• SARS-CoV-2自2020年1月起,就从原始毒株不断演化分支出多个变异毒株种类。基于变异毒株传染性、临床致病严重程度和逃逸能力等特征,WHO将变异类型分为 两大类:“值得关注的变异毒株” (Variant of Interest, VOI)和“令人担忧的变异毒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 。VOC毒株相比VOI毒株的公共卫生风险更高,具备较强的传播能力,流行特点呈现向不良方向改变;毒株毒性提升,临床致病性增强;变异毒株导致新冠治疗手段有效率下降是定义为VOC的必要条件。目前VOC 变异株包括Alpha(B.1.1.7,2020年9月出现于英国)、Beta(B.1.351,2020年5月出现于南非)、Gamma(P.1,2020年11月出现于巴西)、Delta(B.1.617.2,2020年10 月出现于印度)和Omicron(B.1.1.529,2021年11月出现于南非)。Nextstrain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开始,Omicron突变株成为新增COVID19患者中的主流变异株,而
同时在中国大陆,自奥密克戎2022年1月9日在天津检出后,后续又在河南、辽宁、广东、上海和北京等多地出现,成为新一轮的防控焦点。
原 料 新型突变株Omicron凭借其更强的传染性已超过Delta成为全球新冠主流毒株,在未经疫苗接种的美国5岁以下儿童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在7198名感染Delta和 Omicron的儿童间,急症就诊率降低29.4%,住院率下降66.9%,ICU住院率下降67%,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下降71%。
在不区分是否打疫苗的全人群中,通过对52000名Omicron感染者和17000名Delta感染者进行统计发现,与Delta相比感染Omicron的患者住院率下降50%,ICU
住院率下降75%,死亡风险降低91%。值得注意的事,Omicron患者的住院时间中位数仅为1.5天,而Delta为5天,90%的Omicron患者3天以内即可出院,在这
52000位Omicron患者中,无人使用呼吸机,而在17000位感染Delta的患者中11位患者使用呼吸机。
抗 原 检 测 尽管Omicron的重症死亡率显著低于Delta毒株,但其高传染性所带来的患者数量的增加依然会给卫生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我们认为在海外疫情平息之前,以及新冠特效药在真实世界中没有被证明具有显著缓解医疗压力的情况下,我国依然会采取 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不会贸然敞开国门。
数据来源:medRxiv, 东吴证券研究所6

全球核心地区疫情概况




•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3月19日,全球新冠肺炎患者累计约4.6亿人,已导致607万人死 亡,死亡率达1.3%,死亡率相比2022年1月公布的1.6%有所下降主要系毒性更小的Omicron毒株的流行,以及由于大范围的疫苗接种及 感染使得人群对新冠毒株的免疫力提升。
• 由于受到欧洲和亚洲疫情反弹的影响,截至3月17日,近1周全球新增确诊人数1261万人,较上周增长11%,但其余各地区的每周新增病例
最近都呈下降态势。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 国家 疫情实时数据 2022.03.19

国家累计确诊
(人)
累计死亡(人)累计疫苗剂量
(剂)
完全接种疫苗人 口百分比死亡率 (%)
1美国79,717,247970,806558,121,10866.10%1.2
2印度43,004,005516,2811,809,917,05059.84%1.2
3巴西29,584,800657,098405,634,64875.07%2.2
4法国24,143,852141,869153,822,23878.18%0.6
5英国20,243,940164,099141,905,28173.70%0.8
6德国18,585,957126,872171,361,76775.81%0.7
7俄罗斯17,264,828356,327161,844,76650.10%2.1
8韩国9,038,93812,101118927988-0.1
9日本6,016,17826,952244,711,87579.58%0.4
10澳大利亚3,859,2845,72255,608,91882.21%0.1
11中国1,143,61210,0373,209,041,00088.66%0.9
新增患者数(人)全球主要大洲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情况
(截至2022 年 3 月 17 日)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Our World in 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7

Omicron疫情患者死亡峰矮且持续时间短,美国巴西疫情缓和,欧洲疫情出现反复
欧美核心疫区每百万人口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欧美核心疫区完成疫苗接种方案的人数比例欧美核心疫区Omicron变异株占比情况
7天滚动平均值(截至2022 年 3 月 17 日)
(截至2022 年 3 月 17 日)
新增患者数(人)美国 美国
欧洲
巴西
BA.1
英国英国
新增死亡数(人)
巴西BA.2
欧洲


在疫情较严重的欧美国家,由Omicron引发的第四轮疫情确诊人数达到历史高峰,但疫情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之前三次疫情,也没有造成较 高的重症住院率和死亡率。目前美洲每日新增确诊数据呈下降走势,疫情有所平息;而近期欧洲疫情在骤降后出现反弹,综合其原因可能有四: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感染性强但肺毒性明显减弱的特性,占欧美新增病例的99%;
由于疫苗接种率的上升,虽然疫苗针对Omicron的免疫有效性下降,但其可以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欧美主要疫区的大量人口既往感染过病毒,从而形成了对SARS-CoV-2的免疫屏障;
欧洲多国放宽疫情管控,加之BA.2已成为主导毒株,其传染性比原始株高30%-34%,使得近期欧洲疫情出现反复,3月10日~17日期间,
德国(新增137.4万例)、英国(新增41.7万例)、意大利(新增34.7万例)新增确诊病例周环比增速均在20%以上。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GISAID,东吴证券研究所8

亚洲多国正经历疫情最大感染潮,我国外防输入压力增大
新 冠 流 行虽然全球新增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但很多亚洲国家正遭受Omicron变异新冠病毒的猛烈冲击,明显形成了新一波 的疫情高峰,很多国家都进入疫情暴发以来最为紧急的时刻。
韩国每百万人口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 7天滚动平均值日本每百万人口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
7天滚动平均值
新增患者数(人)新增患者数(人)
新增死亡数(人)新增死亡数(人)
韩国目前是全球疫情增长最快的国家3月13日,今年2月上旬,日本遭受疫情暴发以来的最大一波感
染潮,2月3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创纪录的104,345例。
国新增报告新冠确诊病例621,317例,为疫情暴发以
进入3月以来,日本疫情逐渐得到缓和,但目前日增
来的最高纪录,也是过去7天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最高
确诊病例仍处于较高位。
的国家,其日均新增确诊病例占到全球的六分之一。
此外,在东南亚地区,越南、马来西亚疫情仍在快速蔓延,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疫情虽有缓和迹象,但也仍处于高峰之中。
截至3月19日,近1周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再次出现反弹,其中40%以上集中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9

国内疫情再抬头,形势逐渐严峻,新一轮疫情重症率不到0.1%
截至 2022-3-31 国内疫情数据
国内本土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国内本土单日新增死亡病例
(2022/1/1~2022/3/31)(2022/1/1~2022/3/31)
新增患者数(人)新增死亡数(人)
截止2022年3月31日,全国(含港澳台)累计确诊新冠肺炎461,152人,累计死亡13,316人,死亡率
2.89%;3月1日至31日,我国本土新增感染者(阳性)103965万例,其中确诊37,807例,无症状
66,158例。从病情来看,以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占比达到了95%以上。而重型和危重型占比不
到0.1%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BA.2亚型已在全球迅速传播,成为主要流行株。从2022年1月1日至3月31日,
发生BA.2变异株诱发的第五轮疫情,在70%疫苗覆盖率下,共新增感染者(阳性)1,144,784人,死
亡共7612例,病死率0.66%处于高峰平台期。上海此轮疫情流行的也正是BA.2变异株,据统计加强
针接种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5.3%,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超过95%,感染者中位数年龄40岁,60
岁以下感染者比例占84.5%,无症状、轻症转为确诊的比率约在2%~5%之间,尚无死亡案例。目前国
内疫情呈快速发展趋势,短时间内难以平复,好在激增的疫情并未造成大面积重症和死亡。
由于疫情反复,国内对于新冠主线的需求及关注度显著增加,3月12日国家已批准首批5款抗原自测试
剂盒完成应用变更。2022年2月,辉瑞的新冠治疗口服药物Paxlovid附条件获批,并在第九版新冠诊疗
方案中成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主要治疗措施。国内仍然需要丰富新冠特效药物以应对新冠肺炎散点式爆
发的风险,市场需求的骤增无疑会加速各公司研发进度。
我们认为在海外疫情动态平稳之前,以及新冠特效药在真实世界中没有被证明具有显著缓解医疗压力的
情况下,我国依然会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会贸然敞开国门。
数据来源:百度网站整理及各省市地区卫健委,Our World in 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10
奥密克戎在群体免疫屏障之下流行的结果
2022年2月23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发表一项来自Omicron流行地区南非的真实世界研究,
分析了大规模人群具有免疫力情况下Omicron流行的结果。这篇文章也是第一篇证明真实世界免
疫屏障对预防重复感染具有显著保护力的研究。
Omicron流行前已有超七成人群有抗体,且多数是由于既往感染而产生的抗体
南非豪登省(南非疫情的爆发中心且拥有南非26%的人口)于2021年1月22日完成了一项全人
群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19.1%人群血清呈新冠抗体阳性。
此后从4月7日直至11月1日,南非经受了第三波德尔塔(delta)新冠疫情冲击。
2021年12月9日,南非豪登省再次更新了血清调查结果:其中83%样本是在11月25日首次发现
Omicron变体之前获得,因此这次最新血清学调查数据可视为第四波疫情前的人群免疫水平。
这次调查共抽样7010人,其中1319人(18.8%)已接种新冠疫苗。所有参与者中,总体血清
IgG抗体阳性率为73.1%。对比1年前的抗体阳性率,结合接种率,这提示大量人口是由于既往
感染而产生的抗体
人群免疫水平:超七成人群有抗体。
免疫屏障效果可观:感染病例多,重症死亡少
相比前三波疫情,在以Omicron变体为主的第四波疫情期间,虽然短期出现大量感染,但感染
高峰消退更快。第4波疫情从出现到峰值的时间为1个月,相比之下,第三波疫情(delta为主)
为2个月。
南非豪登省第四波(2021/10/26~2022/1/12,Omicron)疫情中的新冠病例总数(226,932
人)高于第二波(2020/11/14~2021/3/30,Beta)疫情(182,564人),低于第三波
(2021/3/31~10/25,Delta)疫情(511,638人);而第四波疫情住院率(0.102%),死亡
率(0.007% )和超额死亡率(0.012%)显著低于第三波疫情(0.398%、0.092% , 和
0.197%)。病例数和住院/病死数间存在明显的分离;即由Omicron引发的疫情高峰没有造成相
从大流行开始到2022年1月12日,南非豪登省因新冠导致的每日病例(黄色)、
对应同样显著的患者住院和死亡数。
每周住院(蓝线)、记录到的每日死亡(灰线)和每周超额死亡(红线)
数据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11
两针灭活和mRNA疫苗对奥密克戎保护效力低,异源加强针显著提高保护效果
4种主流疫苗对Omicron的中和作用近期,多篇研究就当前新冠疫苗和抗体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防护治疗有效性的问题在《Nature》杂志上进行详细的讨论,还
详细分析了国内大规模接种的灭活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作用。中和作用的高低,是决定疫苗、抗体免疫效果/保护效
果的关键,中和抗体滴度越高其效果越好
多数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无效,主流疫苗效果降低
辉瑞、莫德纳、强生以及阿斯利康4种疫苗中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效果明显比其中和祖先病毒的效果差。其中,
BNT162b2疫苗所激发的对奥密克戎的中和作用下降了22倍。
临床和临床前单克隆抗体对Delta和Omicron的中和作用临床或在研的9种单克隆抗体中,6种(bamlanivimab、etesevimab、casirivimab、imdevimab、tixagevimab 和
regdanvimab)对奥密克戎无效2种抗体(cilgavimab 和 adintrevimab)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比对德尔塔降低了约
20倍1种抗体(Sotrovimab)降低了约3倍只有中国批准的腾盛博药BRII-198保持显著的活性。
接种2剂灭活疫苗的中和能力较差,但灭活疫苗加强针可提升重症保护作用
研究团队对科兴灭活疫苗(CoronaVac)中和抗体滴度和记忆B淋巴细胞抗体谱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两剂接种组中,没有血清样本中和抗体滴度大于8即接种两剂对奥密克戎的预防效果几乎为0。
科兴灭活疫苗CoronaVac对Delta和Omicron的中和作用第三剂加强针疫苗接种后,有助于提升血清中的存量中和抗体,当人体被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时,约7%的记忆B细胞
会被特异性激活并增殖,产生大量能分泌高效中和抗体的浆细胞,从而实现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重症保护。
两剂mRNA疫苗对奥密克戎无效,但接种异源加强疫苗效果更佳
辉瑞假病毒试验表明接种两剂疫苗21天后,针对奥密克戎株的中和抗体结果为阴性,表明无法有效预防奥密克戎。
接种三剂疫苗针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滴度为154(科兴CoronaVac为15.4)表明接种mRNA加强针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钟南山院士和疾控中心高福主任相继表明异源加强有助于提升中和抗体水平,安全性可靠:①用重组蛋白疫苗加强优于用
灭活疫苗加强;②接种2剂灭活疫苗3~6个月后用康希诺生物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抗体会升高约200倍(是用灭活疫苗
加强的10倍以上)。
数据来源:自然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12
Omicron等于“大号流感”吗?——全球多个国家Omicron的死亡率重症率
国家/地区挪威法国马赛丹麦南非香港
调查时间2021/12/6~2022/1/92021/11/28~2022/12/312021/11/22~2021/12/72021/3/31~2022/01/122021/12/31~2022/3/26
病例数(人)91,0054,19419,922738,5701,107,839
病例性别分布女性:50%(45,262/91,005)女性:52.1%(2,187/4,194)女性:50%(9,989/19,922)---
(人)男性:50%(45,743/91,005)男性:47.9%(2,007/4,194)男性:50%(9,933/19,922)---
病例年龄分布0-29:50.1%0-29:30.2%0-29:45.9%---
---
(45,773/91,005)(1,266/4,194)(9,163/19,922)
30-64:45.9%30-64:53.9%30-64:44.4%
(人)(41,742/91,005)(2,259/4,194)(8,838/19,922)
>=65:3.8%>=65:15.9%>=65:9.6%
(3,490/91,005)(669/4,194)(1,921/19,922)
病例疫苗接种接种:66%接种:42.1%未接种:43.0%------
(8,310/19,334)
(60,004/91,005)(1,172/2,781)至少一剂接种:53.6%
情况(人)未接种:34%未接种:57.9%(10,371/19,334)
(30,961/91,005)(1,609/2,781)加强接种:3.3%
(653/19,334)
变体类型分布Delta:56.6%Omicron:Delta:73.3% Delta:96.1%Delta:69.3%Omicron:99%
43.4% (3,075/4,194)(19,137/19,922)(511,638/738,570)
(Delta和(51,481/91,0
(39,524/91,0Omicron:26.7% Omicron:3.9%Omicron:30.7%
Omicron)05)
05)(1,119/4,194)(785/19,922)(226,932/738,570)
DeltaOmicron
女性:50%女性:50%DeltaOmicronDeltaOmicron---
变体病例性别(25,577/51,4(19,685/39,5女性:51.3%女性:54.6%女性:50%女性:45%---
81)24)(1,576/3,075)(611/1,119)(9,637/19,137)(352/785)
分布(人)
男性:50%男性:50%男性:48.7%男性:45.4%男性:50%男性:55%
(25,904/51,4(19,839/39,5(1,499/3,075)(508/1,119)(9,500/19,137)(433/785)
8124)
数据来源:Eurosurveillance,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NEJM,香港特区政府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13
Omicron等于“大号流感”吗?——全球多个国家Omicron的死亡率重症率
国家/地区挪威法国马赛丹麦南非香港
变体病例年龄DeltaOmicronDeltaOmicronDeltaOmicron---Omicron
0-29:50%0-29:51%
(25,606/51,4(20,167/39,5
0-29:25.9%0-29:42%0-29:46%0-29:47.0%0-29:22.3%
81)24)
(796/3,075)(470/1,119)(8,794/19,137)(369/785)(240,467/1,078,642)
30-64:46%30-64:45.9%
30-64:60.0%30-64:36.9%30-64:44%30-64:46.5%30-60:50.9%
分布(人)(23,656/51,4(18,086/39,5
(1,846/3,075)(413/1,119)(8,473/19,137)(365/785)---(548,791/1,078,642)
81)24)
>=65:14.1%>=65:21.1>=65:10%>=65:6.5%>=60:26.8%
>=65:4.3%>=75:3.2%
(433/3,075)(236/1,119)(1,870/19,137)(51/785)(289,384/1,078,642)
(2,219/51,48(1,271/39,52
1)4)
DeltaOmicronDeltaOmicronDeltaOmicron未接种:5.8%
未接种:44%未接种:14%
接种:55%接种:80%
(8,199/18,549)(111/785)
(28,566/51,4(31,478/39,5接种:40.3%
变体病例疫苗至少一剂接种:至少一剂接种:
81)24)(789/1,955)(383/826)至少一剂接种:77.4%
接种情况(人)52.6%78.4%
未接种:45%未接种:20%未接种:59.6%未接种:53.6%加强接种:16.8%
(9,753/18,549)(618/785)
(22,915/51,4(8,046/39,52(1,166/1,955)(443/826)
加强接种:3.2%加强接种:7.1%
81)4)
(597/18,549)(56/785)
变体病例住院Delta 1.1%(552/51,481)Delta 11.9%(367/3,075)Delta 1.5%(290/19,137)Delta 0.398%目前住院数 10,799
情况(人)Omicron 0.23% (91/39,524)Omicron 1.9% (21/1,119)Omicron 1.2% (9/785)Omicron 0.102%
变体病例重症---Delta 3.1%(94/3,075)Delta 0.11%(22/19,137)---目前重症数 105
情况(人)Omicron 0.1% (1/1,119)Omicron 0.13% (1/785)
变体病例死亡Delta 0.156%(80/51,481)Delta 1.3%(39/3,075)Delta 0.07%(14/19,137)Delta 0.092%Omicron 0.62%
(6,888/1,107,839)
死亡病例中96%为60岁以上患者
情况(人)Omicron 0.022% (9/39,524)Omicron 0.1% (1/1,119)Omicron 0% (0/785)Omicron 0.007%
(6,606/6,888),其中69%未接种疫苗
(4,568/6,606)
抗 原 检 测从目前已有的统计数据来看,Omicron的死亡率和重症率明显低于Delta毒株,我们发现在挪威、法国、丹麦 Omicron的重症率仅0.1%左右,而死亡率均小于0.05%(虽然法国马赛的 死亡率为0.1%, 但实际死亡人数仅1人,在数据统计的时间点,样本量太小导致),而在中国香港Omicron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高达0.62%,这和香港老年人中疫苗接种比例 太低,以及香港人口密度大造成短时间内大范围感染,从而造成的医疗挤兑有关系。由上述数据可见,在未形成医疗挤兑且人群通过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下Omicron 并不是个可怕的敌人,而一旦疫情在没有免疫屏障的人群中,且医疗挤兑发生的情况下,Omicron的死亡率可以高达0.62%,远高于流感的死亡率,过高的传染系数以及对60岁以上老 年人的杀伤力使得我国不应该将Omicron被当成普通流感对待。
数据来源:Eurosurveillance,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NEJM,香港特区政府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14
Omicron等于“大号流感”吗?
2022 年 1 月 19 日,The Lancet 上发表美国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Chris Murray的评论文章 “COVID-19 will
continue but the end of the pandemic is near”(新冠会持续,但是大流行即将结束)。文章指出:
  1. 全球COVID-19大流行很可能会在不久后结束。
根据现在疫情流行情况,届时全世界50%人口将感染Omicron突变株,集合了多种突变株突变的Omicron突变株的感染可以对
其他突变株产生保护力,因此可以帮助全人类建立免疫屏障,预防今后的突变株。
2. Meta分析显示至少40%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为无症状感染。
根据南非和英国官方数据计算得出Omicron的无症状感染比例可能高达80-90%。以医疗条件为全球中位水平的希腊为例,今冬
很多国家的感染数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但住院人数并没有增加;而在北半球,今冬Omicron引发的人口死亡率和严重流感接
近(2017-2018冬季,美国52000人死于流感,平均1500人/天)。
3. Omicron传播能力极强,使公共卫生措施对预防感染的有效性下降。
根据Rt和incubation time计算,今后四个月即使80%的人口戴口罩,仅能将感染率降低10%,这源于Omicron的极强传播能力。
4 疫苗接种可以在人群水平大幅减少Omicron感染引起的重症和死亡。
这其实是Omicron感染接近流感病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Omicron疫情是一个大幅推进全人类疫苗接种的重要契机。
结论:所谓结束,只是结束了大流行,新冠病毒并不会离开我们,只是变成了地方性/季节性流行病,COVID-19会持续存在,
但全人类大流行(Pandemic)会在不久的将来结束。
目前,一些媒体和公众提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新冠等同于“大号流感”,我国是否需要借此时机改变防疫政策?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是我国在特殊时期特定阶段选择的防疫政策,未来可能会根据疫情
原 料发展,药物获批等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但针对当前西方国家将奥密克戎导致的新冠等同于“大号流感”,实施与病毒共存的宽松政策,我国当下的 情况不宜借鉴,原因有二:
1.我国人群自然感染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完全依靠接种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而当前国内大规模接种的两剂灭活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几乎没
有保护作用,虽说加强针可提升重症保护作用,但我国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率不高(41%),以上均是我国在免疫屏障方面存在的短板。
2.国内医疗资源不及欧美发达国家,如发生大面积感染入院,会产生难以承受的医疗压力。若演变出新的变异株,其传播性与危害性也无法预知
我们没有必要在此时全球疫情高峰时期改变政策敞开国门,可以静观西方“与病毒共存”政策的效果,结合未来新冠特效药在真实世界中的积
极结果,再协调转变我国的防疫政策。
数据来源:柳叶刀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15
目录
一、我国及全球新冠流行病学统计
二、我国及美国新冠肺炎标准疗法
三、全球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现状
四、全球新冠小分子原料药市场机会
五、全球新冠抗原检测标的及市场
16

中国标准治疗方案(第八版)中轻中症及疑似患者以中药治疗为主,急需小分子特效药

COVID-19疑似患者中药治疗
✓乏力伴胃肠不适患者: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治疗)
✓乏力伴发热患者: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轻型&普通型患者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持充分能量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检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浓度等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及时给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氧疗等
(定点医院可多人同一病室治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用广谱抗菌药物
疗)
中药治疗
✓清肺排毒汤(适用于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寒湿疫方(轻型患者)、宣肺败毒方(普通型患者)等
重症倾向&疾病进展较快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抗病毒药物治疗(病程早期使用,重点应用于有重症高危因素及有重症倾向患者)
α-干扰素利巴韦林(建议与α-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用),磷酸氯喹阿比多尔

免疫治疗(疾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在第九版方案中被删除,已经被获批的中和抗体及 辉瑞的小分子特效药代替
(定点医院可多人同一病室治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用于疾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疗)
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可用于疾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和重型患者)
IL-6拮抗剂托珠单抗(可用于双肺广泛病变及重型患者)

糖皮质激素治疗(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

在一般治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治疗基础疾病,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呼吸支持
重型/危重型病例✓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鼻高流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并发症控制

文字格式备注(危重型需要ICU治疗)✓循环支持(合并休克)、抗凝治疗(合并血栓栓塞风险)、急性肾损伤和肾替代治疗(合并急性肾损伤)、血液净化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等
中药治疗
*第八版新冠诊疗方案中已有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清肺排毒汤(重型),湿败毒方(重型),喜炎平注射液(重型) ,血必净注射液(重型、危重型),热毒宁注射液(重型、危重型) ,痰热
清注射液(重型),醒脑静注射液(重型、危重型),参附注射液(危重型),生脉注射液(危重型),参麦注射液(危重型)等

**第八版新冠诊疗方案中已有的免疫治疗方案 **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中已有的中成药治疗方案
数据来源:新冠标准诊疗指南, 东吴证券研究所17

中国标准治疗方案(第九版)轻中度高风险患者推荐小分子特效药及中和抗体

COVID-19医学观察期治疗 中药治疗
✓ 乏力伴胃肠不适患者: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确诊病例基础治疗✓ 乏力伴发热患者: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持充分能量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 密切检测生命体征、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指氧饱和浓度等
✓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 及时给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氧疗等
轻型和普通性✓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用广谱抗菌药物
针对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治疗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发病5天以内,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危重型高风险因素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危重型高风险因素
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轻型、普通型、重型)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
(轻型病例集中隔离管理、普 中药治疗
通型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轻型
✓ 寒湿疫方:湿寒郁肺证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湿热蕴肺证
普通型
✓ 宣肺败毒方,宣肺败毒颗粒:湿毒郁肺证
✓ 宣肺润燥解毒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疫毒夹燥证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开展免疫治疗,抗凝治疗和俯卧位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免疫治疗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IL-6抑制剂(托珠单抗):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俯卧位治疗: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重型/危重型病例 中药治疗
重型
✓ 化湿败毒方,化湿败毒颗粒:疫毒闭肺证
喜炎平注射液,血必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气营两燔证
危重型
血必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内闭外脱证
18
(危重型需要ICU治疗)
文字格式备注 支持治疗
呼吸支持
✓ 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鼻高流氧疗或无创通气(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但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改善);有创机械通气(吸气努力明显增强患者,危重型患 者主要治疗手段);气道管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并发症控制
✓ 循环支持(合并休克);急性肾损伤和肾替代治疗(合并急性肾损伤);多学科合作,尽早抗炎、纠正休克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脏器功能支持,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等
*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中已有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
**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中已有的抗体治疗方案
**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中已有的中成药治疗方案
数据来源:新冠标准诊疗指南, 东吴证券研究所
中国标准治疗方案中轻中症及疑似患者以中药治疗为主,急需小分子特效药
冠 流 行 病 学关键发现:
1、2021年12月由腾盛博药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新冠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获批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 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12-17岁,附条件获批),并且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检测数据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易被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 单抗联合疗法所中和。2022年2月,辉瑞的新冠治疗口服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附条件获批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 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患者。两款药物的获批打破了国内无新冠治疗新药物的局面,并在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中取代抗病毒的“老药新用”
方案,成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主要治疗措施。
疗 法2、目前获批的新冠特效药主要适应症为伴有进展为危重症风险因素的轻中症患者,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轻症患者,不推荐使用新冠小分子特 效药很可能和其他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一样不会成为OTC, 未来对无症状感染者,疑似患者以及低风险的轻症感染者,可能依然采用中成药作为暴
露后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新 冠 药 物3、中药及中成药治疗是中国新冠肺炎治疗的一个特色所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为使用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缓解患者症状,减 少轻症、普通症患者转为重症患者。中国鼓励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为COVID-19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和思路。在疫情发生初期,武汉的轻中症患 者方舱医院的隔离治疗中,中药复方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我们推测随着目前新冠特效药的上市和普及,中药或中成药的治疗地位可能将面临挑
战,或将逐渐凭借价格优势可及性优势成为新冠小分子特效药的搭档用药。
原 料4、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缺乏特效药可以使用,核心治疗策略以免疫抑制治疗+中药治疗+呼吸支持为主,而随着Omicron的流行,危重症患者的 比例在减少,这部分市场并不大。
5、总体来看,中国获批的新冠新药物仍然相对缺乏,目前仅有2个新冠特效药获批上市。由于各国对新冠肺炎管控政策存在差异,中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国内将长期面临境外输入压力,新冠疫情始终存在反复,国内仍然需要丰富新冠特效药物以应对新冠肺炎散点式爆发的风


数据来源:中国及美国新冠诊疗指南, 东吴证券研究所19

美国标准治疗方案中中和抗体及小分子特效药为主角


未暴露/未感染患者 接种疫苗但免疫反应不足或因潜在严重不良反应而不能接种疫苗的12岁以上青少年&成人暴露前预防
Evusheld (Tixagevimab联合Cilgavimab)
轻中症且进展风险较高的患者,同时基于奥密克戎发病率高的因素
❖ 优先推荐治疗方案
Paxlovid (nirmatrelvir联合ritonavir): 症状出现5天内,12岁+(AIIa)
轻中度患者 Sotrovimab :症状出现7天内,12岁+(AIIa)
瑞德西韦:症状出现7天内,12岁+(BIIa)
(门诊&居家治疗患者)
❖ 可替代治疗方案
Bebtelovimab:症状出现7天内,12岁+(CIII)
Molnupiravir:症状出现5天内,18岁+(CIIa)
不需要氧疗患者
COVID-19 瑞德西韦(进展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
需要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的患者
瑞德西韦(少量补充氧气患者) (BIIa)
地塞米松+瑞德西韦(BIIb)
地塞米松(BI)
地塞米松+巴瑞替尼/托珠单抗(患者需氧量大且伴有系统性炎症) (CIIa)
住院治疗
需要高流氧疗或无创通气的患者
地塞米松(AI)
地塞米松+瑞德西韦(BII)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联合瑞德西韦+巴瑞替尼/托珠单抗(患者需氧量大且有系统性炎症) (BIIa)
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或ECMO的患者
地塞米松(24小时内住进ICU患者) (AI)
地塞米松+托珠单抗(BIIa)
地塞米松+沙利鲁单抗(托珠单抗无法获得) (BIIa)
在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治疗基础疾病,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危重型病例
(需ICU治疗)

文字格式备注
*美国新版新冠诊疗方案中已有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
**美国新版新冠诊疗方案中已有的中和抗体治疗方案
呼吸支持
✓ 常规氧疗无效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首选经鼻高流氧疗(HNFC);没有气管插管指征且无法获得HNFC患者进行密切监测的无创正压通气;对于需要
HFNC吸氧且无需气管插管患者建议尝试联合清醒俯卧位通气
✓ 中重度ARDS患者给予低潮气量、低平台压、高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策略;严重ARDS患者不建议使用增加PEEP的方式,可尝试使用吸入性肺血
管扩张剂
并发症控制
✓ 平衡晶体溶液作为液体复苏首选;血管活性药物方面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可联用血管升压素;对于有心功能不全或持续低灌注患者,可连用多巴酚丁
胺(合并休克)、抗凝治疗(合并血栓栓塞风险)、急性肾损伤和肾替代治疗(合并急性肾损伤)、血液净化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等
数据来源:美国新冠诊疗指南, 东吴证券研究所20

美国标准治疗方案中中和抗体及小分子特效药为主角





目前已获批EUA的中和抗体对Omicron的抑制能力:阿斯利康的Tixagevimab联合Cligavimab鸡尾酒疗法和GSK/Vir的Sotrovimab保持对Omicron的抑制能力,此外,礼来新一代中和 抗体Bebtelovimab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对多个变异株具有活性,包括Omicron的BA.1和BA.2亚变异株。而罗氏、礼来/君实、Celltrion和WUSM的一代产品对Omicron的抑制能力显著降
AZ—Tixagevimab AZ—Cligavimab Tixagevimab联合 Cligavimab 罗氏—Imdevimab 罗氏—Casirivimab Imdevimab联合 Casirivimab
礼来—Bamlanivimab 君实/礼来—Etesevimab Bamlanivimab联合 Etesevimab Vir Biotechnology—S309 (Sotrovimab precursor) CelltrionWUSM—SARS2-38 Regdanvimab

关键发现:
1、凭借高效的药物研发速度,美国的新冠肺炎治疗手段更新较快,轻中度患者以新药治疗为主,并且伴随着主流变异株的转变,已经开始实现治疗药物的迭代。









2、对于暴露前预防患者,除采用接种疫苗防治策略外,还有中和抗体作为疫苗的备用方案,用于接种疫苗后预防效力不足和对接种疫苗有禁忌症的患者。

3 、 对 于 非 住 院 的 轻 中 症 患 者 , 美 国 的 治 疗 方 案 主 要 是 中 和 抗 体 + 小 分 子 抗 病 毒 药 物 为 主 , 随 着 奥 密 克 戎 成 为 主 流 变 异 株 , 第 一 代 中 和 抗 体 礼 来 / 君 实 的 Bamlanivimab/Etesevimab和罗氏的Imdevimab/Casirivimab由于抑制效力不足而退出治疗方案,新冠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辉瑞的Paxlovid、吉利德的瑞德西韦,默克的
Molnupiravir与中和抗体GSK/Vir的Sotrovimab礼来的Bebtelovimab成为轻中症非住院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
4、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案则主要依靠呼吸支持+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地塞米松联合抗病毒小分子瑞德西韦,对于有系统性炎症的患者则主要辅以JAK抑制剂巴瑞替尼IL-6受体抑制
剂托珠单抗或沙利鲁单抗来应对炎症风暴
数据来源:美国新冠诊疗指南,Natur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Collection, 东吴证券研究所21
目录
一、我国及全球新冠流行病学统计
二、我国及美国新冠肺炎标准疗法
三、全球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现状
四、全球新冠小分子原料药市场机会
五、全球新冠抗原检测标的及市场
22
小分子药物研发进展——瑞德西韦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抗病毒 药物分子机 涉及 标的获批国家&时间临床试验编号临床阶段患者 地区患者基线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入组患者量住院/死亡率相对于安慰剂组的疗 其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级不良反应发生 率)
瑞德西韦
(GS-5734)
RdRp抑 制剂吉利德美国(获批,2020.10) 治疗COVID19住院患 者;2022年1月扩大 适应症至治疗有进展 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 轻中度非住院患者(12 岁以上);
日本、印度、澳大利 亚等近50个国家
治疗COVID19重症住 院患者(12岁以上);欧盟(EUA,2020.7)
治疗COVID19住院需 要吸氧的患者以及不 需要吸氧但有进展为 重症高风险因素的住 院患者(12岁以上)
NCT04501952
(PINETREE)
2020.9.18-2021.5.6
Phase III美国、欧洲至少有1个进展 为重症的高风 险因素的非住 院患者已公布临床 结果已公布临床 结果RDV组:279 人
安慰剂组:
283人
症状出现7天内接受治疗,治疗28天后 住院率:RDV组0.7%(2/279),安慰剂 组5.3%(15/283);
治疗14天后住院率:RDV组0.7%
(2/279),安慰剂组5.3%(15/283)
治疗至第28天,RDV组和安慰剂组均 无患者死亡
治疗14d,28d后住院率 下降了83.79%
治疗14d症状缓解率升 高了80.5%
治疗14天后症状缓解率:
RDV组36.1%(61/169),安慰剂组 20%(33/165)
42.3%Vs.46.3%
(恶心:10.8%Vs.7.4%;头疼:
5.7%Vs.6.0%;腹泻:3.9%Vs.3.9%;三级以上不良反应:10.4%Vs.8.1%)
NCT04280705 (ACTT-1)Phase III全球多
中心(包
括日本、韩国、
新加坡)
15%为轻中度 住院患者,
85%为重症住 院患者
已公布临床 结果已公布临床 结果RDV组:541 人
安慰剂组:
521人
治疗15天后死亡率:RDV组
6.7%(35/541),安慰剂组11.9% (61/521);
治疗29天后死亡率:RDV组11.4% (59/541),安慰剂组15.2%(77/521)
治疗15d后死亡率下降 了43.7%
治疗29d后死亡率下降 了25%
NEWS量表中改善1个层级的中位时间:RDV组为7天,安慰剂组为9天;
改善2个层级的中位时间:
RDV组为11天,安慰剂组为14天
57%Vs.6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3%Vs. 14.3%;血红蛋白减少:9.0%Vs.12%;三级以上不良反应:51%Vs. 57%)
NCT04315948 (DisCoVeRy)Phase III欧洲中度至重度住 院患者,
NEWS评分3-6 分
已公布临床 结果已公布临床 结果RDV组:429 人
安慰剂组:
428人
治疗28天后死亡率,RDV组8%
(34/414),安慰剂组9%(37/416);中度患者中,RDV组6%(15/253),安 慰剂组6% (15/251);
重症患者中,RDV组12%(19/161),安慰剂组13% (22/167)
治疗28d总死亡率下降 了11.1%:
中毒患者死亡率无下降 重度患者死亡率下降
7.69%
NEWS量表中改善2个层级的时间:RDV组 12天,安慰剂组11天;
中度患者中,RDV组11天,安慰剂组9天;重症患者中RDV组16天,安慰剂组17天
59%Vs.5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 Vs.9%;急 性呼吸衰竭:7%Vs.11%;急性肾损伤:3%Vs.4%;三级以上不良反应:32%Vs.

31%)
NCT04292899 2020.3.6-
2020.6.20
Phase III全球多 中心住院患者已公布临床 结果已公布临床 结果RDV 5d组:200人
RDV 10d组:197人
14d后住院/死亡率:RDV治疗5 天组 40%(80/200),RDV治疗10天组 48%(94/197)14d后,RDV治疗10d 比5d下降了20%NEWS量表中改善2个层级的比例:5d RDV组中 64% (129/200)的患者,10d RDV组中 54% (106/197)的患者30%Vs.43%
(恶心: 10% Vs.9%;急性呼吸衰竭:6% Vs. 11%;ALT 升高:6% Vs.8% ;便秘:均为 7%
NCT04292730 2020.3.15-
2020.6.26
Phase III全球多 中心住院患者已公布临床 结果已公布临床 结果RDV 5d组:199人
RDV 10d组:197人
标准治疗组:200人
28d后住院/死亡率:RDV治疗5 天组 29.8%(57/191),RDV治疗10天组 35.2%(68/193);标准治疗组:40%(80/200)28d后,RDV治疗5d下 降了25.5%
RDV治疗10d下降了
12%
10% Vs. 12% Vs. 12%
(恶心:10% Vs. 9% Vs. 3%;腹泻:6% Vs. 5% Vs. 7%;低钾血症 5% Vs. 7% Vs. 2% ; 头痛:5% Vs. 5% Vs. 3%
NCT04431453 2020.7.21-
2022.2.22
Phase II/III 美国西 班牙住院患者不良反应发 生率;瑞德 西韦代谢物 血浆浓度机械通气患 者比例;患 者临床改善 分数;核酸 转阴时间;出院时间52
NCT04409262
2020.6.16-2021.3.8
Phase III全球多 中心住院患者已公布临床 结果已公布临床 结果RDV+Tocilizu
mab 组:434

RDV+安慰剂:215人
28d后死亡率:RDV+TCZ治疗10天组 22.3%(97/434),RDV+PBO治疗 10天组25.6%(55/215)
14d死亡率:RDV+TCZ组10%
(42/428),RDV+PBO治疗10天组 9.5%(20/210)
28d后,RDV+TCZ死亡 率上升了12.9%
14d,RDV+TCZ死亡率 上升了5%
临床状态的 7 类顺序量表改善至少 2 类的 时间 :
28d后,RDV+TCZ组为12天;
RDV+PBO为11天
32.87%%Vs. 35.68%
(低血压:0.93%Vs. 1.88%;心房颤动 :0.47% Vs. 0.94%;急性肾损伤 :
4.90% Vs. 6.57%)
NCT04745351 2021.3.31-
2022.9
Phase III美国
西班牙 南非
巴西
住院患者29d内死亡
原因百分比;有创机械通
气(IMV)使用 百分比
康复时间;
15d顺序量
表评估状态;患者三级不
良反应百分
比;无肾脏
替代疗法
(RRT) 天数
1116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Clinical Trials,医药魔方,东吴证券研究所23
小分子药物研发进展——Molnupiravir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抗病毒 药物分子机 涉及 标的获批国家&时间临床试验编号临床
阶段
患者
地区
患者基线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入组患者量住院/死亡率相对于安慰剂组的 疗效其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级不良 反应发生率)
Molnupir avir
(MK-
4482)
RdRP抑 制剂默克
/Ridge back
英国(获批,2021.11)
美国(EUA,2021.12)
日本(EUA,2021.12)
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 中度患者(18岁以上)
欧盟(EUA,2021.11)不需要吸 氧但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 的成人患者(18岁以上)
NCT04575597 (MOVe-OUT) 2020.10.5-
2021.11.4
Phase II/III全球多
中心(包 括中国
台湾、
日本)
至少有1个进 展为重症的高 风险因素的轻 中度,未接种 疫苗的非住院 患者已公布临床结果已公布临床结果MPV组:716人 安慰剂组:717人症状出现5天内接受治疗,治 疗29天后住院或死亡率:
MPV组6.8% (48/709),安 慰剂组9.7%(68/699)
治疗29d,住院/死亡 率下降29.9%——30.4%Vs.33%
(腹泻:2.3%Vs.3.0%;细菌性 肺炎:2.0%Vs. 1.6%)
NCT04405570 2020.5.28-
2022.2.16
Phase II美国非住院患者已公布临床结果已公布临床结果200mgMPV:23人 400MPV:62人
800MPV:55人
安慰剂:62人
第3天接受 800 mg Molnupiravir 治疗,1.9%(1/53) 的MPV组 Vs. 16.7%
(9/54)安慰剂组在治疗后能够分离出病 毒
第 5 天接受 400 或 800 mg Molnupiravir 治疗,0% (0/95)MPV组Vs. 11.1%
(9/54)安慰剂组分离出病毒;
800mg MPV组清除病毒RNA中位时间为 14d Vs. 安慰剂组15d
4.3%:3.2%:7.3%:8.1% 200mg MPV:
400mg MPV:
800mg MPV:
安慰剂
NCT04939428 2021.6.25-
2022.8.26
Phase III全球多 中心生活在新冠确 诊病例家庭的 还未确证或疑 似新冠成年人基线检测不到病 毒但在14天内呈 现阳性的患者比 例;治疗相关不 良反应发生率1500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数据来源:Clinical Trials,医药魔方,东吴证券研究所24
小分子药物研发进展——Paxlovid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抗病毒 药物分子机制涉及标 获批国家&时 临床试验编号临床阶 患者地区患者基线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入组患者量住院/死亡率相对于安慰剂组的疗效其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
Paxlovid(PF-
0732133 2)
3CL蛋白酶 抑制剂辉瑞美国
(EUA,2021.12)有 进展为重症高风 险因素的轻中度 患者(12岁以上) 欧盟
(EUA,2021.12)不 需要吸氧但有进 展为重症高风险 因素的成人患者 (18岁以上)
NCT04960202 (EPIC-HR)
2021.7.16-
2022.8.23
Phase III全球多中心
(包括中国台
湾、日本、韩 国、泰国)
至少有1个进展 为重症的高风 险因素的轻中 度,未接种疫 苗非住院患者已公布临床结果已公布临床结果PAX组:1039人
安慰剂组:1046人
症状出现3天内接受治疗,治疗28天后住院 或死亡率:PAX组0.7% (5/697),安慰剂组 6.4%(44/682);
症状出现5天内接受治疗,治疗28天后住院 或死亡率:PAX组0.8% (8/1039),安慰剂 组6.3%(66/1046)
3d内治疗,治疗28d,住院/ 死亡率下降了89%
5d内治疗,治疗28d住院/死 亡率下降87.3%
与安慰剂相比,在高风险患 者中第5天观察到PAX治疗 组病毒载量降低了约10倍23%Vs.24%
NCT05011513 (EPIC-SR)
2021.8.25-
2022.4.25
Phase II/III全球多中心
(包括中国台
湾、日本、韩 国、泰国)
不伴有进展为 重型的高风险 因素,未接种 疫苗非住院患 者已公布临床结果已公布临床结果PAX组:428人
安慰剂组:426人
症状出现5天内接受治疗,治疗28天后住院 或死亡率:PAX组0.7% (3/428),安慰剂组 2.35%(10/426)5d内治疗,治疗28d住院死亡 率下降70.21%与安慰剂相比,在高风险患 者中第5天观察到PAX治疗 组病毒载量降低了约10倍22%Vs.21%
NCT05047601 2021.9.9-
2022.4.18
Phase III全球多地区抗原检测为阴 性,但96小时 内接触过确诊 患者的成年人基线核酸为阴性的 患者中出现症状或 最终核酸确诊的患 者比例新冠相关死亡及住
院患者比例;对新
冠感染的预防率,
患者感染新冠的时
间和比例;感染的
患者症状持续时间;
2880
NCT05261139 2022.3.2-
2023.3.4
Phase III美国至少有1个进展 为重症的高风 险因素的轻中 度,非住院患 者,0-17岁未 成年患者药代动力学数据鼻拭子中病毒载量
变化;全因死亡率;口适性和可接受性;
140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数据来源:Clinical Trials,医药魔方,东吴证券研究所25
小分子药物研发进展——国产小分子新冠药物汇总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抗病毒药 分子机制涉及 标的获批国家 &时间临床试验编号临床阶段 患者地区患者基线入组患者量主要终点次要终点住院/死亡率相对于安慰剂组 的疗效其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级不良反应 发生率)
法维拉韦 RdRp抑制 剂浙江
海正/ 富士
富山
印尼
(EUA,202 1.3)COVI D19住院 患者
NCT04434248
2020.4.23-2020.7
Phase II/III俄罗斯中度住院患者中期入组FLV1600/600mg 组,1800/800mg组和标准 疗法组各20人第10天检测不到核酸 的患者比例;病毒转 阴时间;临床症状改 善时间第3,5,7,9,11天患者病毒清除 率;临床指标转为正常的时间;吸 氧治疗时间;患者肺损伤水平变化;转重症比例;死亡率中期结果:治疗15天后出院或NEWS达 到2分的患者:FLV 1600/600mg组 65% (13/20);FLV 1800/800mg组 85% (17/20);标准疗法组85%(17/20)治疗15天后,法 维拉韦未能提升 出院率转阴性率:治疗5天后,FLV组
62.5%(25/40),安慰剂组30% (6/20);治疗10天后,FLV组92.5%(37/40),安慰 剂组80% (16/20).
17.5%(7/40)包括 腹泻、恶心、呕 吐、胸痛和肝转 氨酶水平升高
NCT05185284 2021.8.11-
2021.12.30
Phase III俄罗斯中度住院患者法维拉韦(1600/800mg静 脉滴注)组106人,标准疗 法组108人第10天患者评分改善 2及以上的比例;临 床状态改善的时间第5天和第14天评分改善2及以上的 患者比例;5,10,14天患者发热 改善的比例;治疗结束后患者肺损 伤改善的程度;重症率;病毒清除 率治疗10天后达到全部出院指标的患者比 例:法维拉韦组27.36%,标准疗法组 14.81%治疗10天后,法 维拉韦提升出院 患者比例
12.55%
治疗10天后临床状况在分类序数量表得分 提升2的患者比例:法维拉韦组54.72%, 标准疗法组 27.78% (p=0.0001). 达成临 床状况改善中位时间:法维拉韦组5天(p=0.0184),标准疗法组7天
(p=0.0048)
报告UDE患者比 例:法维拉韦组 26.42%,标准疗 法组23.15%
阿兹夫定 RdRp抑制 剂真实 生物——NCT05033145 2021.10-2022.7Phase III巴西有症状感染患者(18岁以上)预计312人住院患者比例进展的患者比例,临床状态的改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病毒转阴时间 及载量变化,死亡率等————————
NCT04668235
2021.4.23-2022.4
Phase III巴西中度至重度住院患 者(18岁以上)预计342人14天后减少至少一分 的患者比例临床治愈率,死亡率,体温正常时 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中度进展为重度比例,呼吸道症状 改善率————————
ChiCTR200002985 3
2020.2.16-
2020.4.16
Pilot中国轻型和普通型患者(18岁以上)阿兹夫定组,安慰剂组各10 例————治疗4天后首次核酸转阴性率:阿兹夫定 组100%,安慰剂组30%;首次核酸转阴 性的平均时间:阿兹夫定组2.6天,安慰 剂组5.6天阿兹夫定组无AE 事件发生,安慰 剂组30%
VV116RdRp抑制 剂君实/ 旺山
旺水
乌兹别克 斯坦
(EUA,202 1.12)

COVID19 患者
NCT05279235 2022.3.8-
2022.7.30
Phase III中国,乌 兹别克斯 坦中重症患者
(18岁以上)
预计640人到29天,疾病进展的 患者比例29天内进展或死亡的患者比例;3,5,7,10,29天患者相比基线的评 分变化,病毒清除率;7,10天相 比基线的肺部基线变化————临床前研究中,VV116靶向RdRp的IC50 为0.67±0.24µM;PK和毒性分析发现,生物利用度超过80%——
NCT05242042 2022.2.25-
2022.12.15
Phase II/III中国轻中症患者伴随高 危风险
(18岁以上)
II期预计240人,III期预计 2000人29天内转成重症的死 亡的患者比例3,5,7,10,20,29天患者相比 基线的评分变化;肺部基线变化CT;7,5,3天病毒载量变化,病毒清除率;————————
FB20013CL蛋白 酶抑制剂前沿 生物——NCT04766931
2021.3.26-2022.3
Phase I/II美国中度至重度患者预计72人最大耐受剂量,评估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PK参数————临床前研究中,抗病毒活性发现,EC50为 0.53±0.01µM,CC50值大于100µM;PK 和毒性分析发现,生物利用度超过80%——
SIM0417 3CL蛋白 酶抑制剂先声 药业————Pre-IND——————————临床前动物模型上显示了良好的抗病毒活 性和安全性——
EDDC-22143CL蛋白 酶抑制剂云顶 新耀————Pre-IND——————————临床前研究中,与其他同类口服抗新冠病 毒产品相比,EDDC-2214显示出更好的 体外效力及临床前口服生物利用度——
ASC10RdRp抑制 剂歌礼————Pre-IND——————————————
ASC113CL蛋白 酶抑制剂歌礼————Pre-IND——————————————
RAY0043CL蛋白 酶抑制剂众生 药业————Pre-IND——————————————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Clinical Trials,医药魔方,东吴证券研究所26
小分子药物研发进展——国产小分子新冠药物汇总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抗病毒药 分子机 涉及标 获批国家& 时间临床试验编号临床阶 患者地区患者基线入组患者量主要终点次要终点住院/死亡率相对于安慰剂组的疗效其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级不良反应 发生率)
普克鲁胺 (GT-
0918)
AR拮 抗剂开拓药 业巴拉圭
(EUA,2021.

7)
NCT04728802 2021.2.1-
2021.4.15
Phase III巴西不需要机械通气的 住院患者
(18岁以上,入组前 7天内核酸阳性,新 冠等级3-6的患者)
普克鲁胺组:317人,安 慰剂组:328人14天患者恢复率(恢复定义 为新冠严重程度评分1分或2 分)28天恢复率,28天死亡率,患者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治疗14天后,全因死亡率:普克鲁 胺组8.5% (27/317),安慰剂组 39.6% (130/328);
14天康复率:普克鲁胺组81.4% (258/317),安慰剂组
35.7%(117/328)
治疗14天后,相较于安慰剂,普克鲁胺降低死亡率78.5%;患者康复率提升45.7个治疗14天后WHO COVID-19 临床中位评分:普克鲁胺组1;安慰剂组7出现1项或多项
TEAE患者数:普 克鲁胺组34.4% (109/317),安慰 剂组68.6%
(225/328)
NCT05126628 2021.3.6-
2021.4.15
Phase III巴西不需要机械通气的
住院患者(18岁以上,入组前7天内核酸阳 性,新冠等级3-6的 患者)
普克鲁胺组:106人,安 慰剂组:27人14天患者恢复率(恢复定义 为新冠严重程度评分1分或2 分)28天恢复率,14天和28天的 全因死亡率,患者恢复所需 要的时间,需要大剂量抗生 素治疗的患者比例,
C反应蛋白增加比例
治疗14天后,全因死亡率:普克鲁 胺组6.6% (7/106),安慰剂组29.6% (8/27);
出院患者数:普克鲁胺组80.2%
(85/106),安慰剂组48.1%(13/27)
治疗14天后,相较于安慰剂,普克鲁胺降低死亡率77.7%;患者康复率提高32.1个百分点治疗14天后WHO COVID-19 临床中位评分:普克鲁胺组1;安慰剂组4出现1项或多项
TEAE患者数:普 克鲁胺组35.8% (38/106),安慰 剂组55.5%
(15/27)
NCT04870606 2021.3.5-
2022.5.24
Phase III美国轻中度非住院患者(18岁以上,分组 前三天内确诊)预计668人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比 例 (28天内) 死亡患者比例 (28天内) 第7 天、第14天和第28天临床评 估(通 过NIAID等级量表评估)中期入组348人,与安慰剂相比,未 显示统计学差异 安全性良好——
NCT05009732 2021.9.30-
2023.1
Phase III美国,中国,
菲律宾,南非,乌克兰
住院感染患者
(18周岁以上,分 组前三天内确诊)
预计普克鲁胺组:381人,安慰剂组:381人在随机化后30天内需要 入 住重症监护室(ICU)或 需要 有创机械通气 /ECMO或全 因死亡 的患者比例患者康复所需时间 (30天 内) 安全性等————————
NCT04869228 2021.8.4-
2022.5.30
Phase III巴西轻中症非住院
(男女均有,45周
岁以上,高风险,
分组前三天内确诊)
预计724人28天内接受氧气治疗或者 住院; 从轻症/轻型普通型转 为
重症/重型的受试者百分比
定性病毒学; 等级量表评分; 症状改变————————
Ensitrelvi r (S-
217622)
3CL蛋 白酶抑 制剂盐野义——jRCT203121035 0
2021.9.28-
Phase II/III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轻中症感染者,无 症状感染者
(诊断5天内,12岁 以上)
IIb期入组428人,预计共 1929人病毒滴度相较于基线的变化,病毒转阴的时间(对轻中度 和无症状感染者);症状改 善的时间,症状发生恶化的 患者比例(对轻中症患者)————2b期临床结果显示,轻中度患 者中,在两种剂量下,与安慰 剂组相比,S-217622 组在第 4 天(第 3 剂后)病毒滴度显 著降低,达到主要终点。病毒 滴度阳性的受试者比例在 S-217622 治疗组中低于 10%2a与2b期试验中 未观察到高级别 或严重的不良事 件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Clinical Trials,医药魔方,东吴证券研究所27
国产小分子特效药物——君实VV116





简介:VV116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的一种可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2021年10月,君实生物与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孵化 企业旺山旺水达成合作,共同承担VV116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靶点: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
结构:VV116是瑞德西韦的结构衍生物,是一种三异丁酸酯前药的氢溴酸盐形式。通过对瑞德西韦亲本核苷 (GS-441524)的结构进行大量的修饰,以改善水溶性、脂 溶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等,最终确定VV116候选药物
作用机制:通过核苷三磷酸形式靶向病毒RdRp发挥作用
优势:相比瑞德西韦(主要是肝靶向性),修饰后的VV116主要是肺靶向性,更适合COVID-19抗病毒治疗;药代动力学显示具有非常强的病毒抑制活性;靶点保守,对变异毒株保持良好疗效
临床试验:2022年1月中国临床试验启动(NCT05201690);目前已获得乌兹别克斯坦紧急授权使用
临 床 前 实 验 数
抗病毒性强:VV116对RdRp聚合酶的抑制活性IC50为0.67±0.24 μM
药代动力学优:在小鼠模型中,VV116呈现与剂量相关的抑制肺部病毒RNA拷贝数和降低感染病毒滴度。VV116呈现非常强的活性,接种中等剂量(50mg/kg)的VV116后5天,肺部即检测不到病毒滴度,而接种高剂量(100mg/kg)VV116后2天,肺部即检测不到病毒滴度
安全性好:14天重复给药毒性研究,大鼠和Beagle犬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剂量分别为200mg/kg和30mg/kg,表明药物安全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大鼠体内80%,犬体内90%


图:VV116对RdRp抑制活性
图:VV116体外对SARS-Cov-2抑制活性 图:小鼠肺组织病毒RNA拷贝水平

图:小鼠肺组织接种药物后病毒滴度











数据来源: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医药魔方, 东吴证券研究所28

国产小分子特效药物——君实VV116 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得到验证
安全性
在单剂量爬坡试验中,VV116组的AEs为39.3%(11/28),安慰剂组的AEs为50.0%(5/10),没有发现≥3的SAEs;多剂量爬坡试验中,VV116组与安慰剂组AEs基本一致(51.9% vs.
55.6%)。VV116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

有效性

单次给药后各剂量组血浆中活 性代谢产物116-N1的平均浓度多次剂量递增研究中第一天和第六天 血浆中116-N1的平均浓度-时间曲线
VV116口服吸收迅速,口服生物利用度好。重复给药可维持血药浓度。在多次剂量递
在单次剂量递增研究中,VV116在口服后,
增试验中,每日两次给药,从第一天到第
平均到大血药浓度峰值的时间为1-2.5个小
六天,3个剂量组均可维持血药浓度在有效
,且血药半衰期可维持在4.8-6.95小时
抗病毒水平之上
这意味着可探索患者一天两次的用药评率
数据来源: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东吴证券研究所29
君实VV116的参照药物——Remdesivir
安全性
注射用药后28天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均
无病人死亡。瑞德西韦组不良反应率为
42.3%,严重不良反应率为1.8%;安慰
剂组不良反应率为46.3%,严重不良反
应率为6.7%。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恶心、
头痛、咳嗽等
试验结果证明,瑞德西韦的安全性较高,
不良反应整体可控

图:瑞德西韦组与安慰剂组的安全性对比


有效性



图:瑞德西韦组与安慰剂组的有效性对比



注射用药后28天内,瑞德西韦组与安慰剂组Covid-19的相关住院或死亡人数分别为2(0.7%)与15(5.3%)
注射用药后28天内,瑞德西韦组与安慰剂组Covid-19的相关医疗就诊人数分别为4(1.6%)与21(8.3%) 试验结果证明,使用瑞德西韦可使Covid-19的相关住院或死亡的风险与相关医疗就诊风险分别降低87% 81%,可有效防止轻中症新冠患者的病情加剧
数据来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东吴证券研究所30
君实VV116的参照药物——Remdesivir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瑞德西韦的临床数据(NCT04280705)

➢ 2020年5月,吉利德注射用小分子药物瑞德西韦针对SARS-Cov-2患者 NCT04280705试验的III期临床结果公布,结果发表在 《新英格兰医学 杂志》期刊上。该试验通过对1062名新冠重症患者以1:1随机分配接受瑞 德西韦或安慰剂组,评估了为期10天的瑞德西韦静脉注射治疗Covid-19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瑞德西韦组与安慰剂组的中位恢复时间 分别为10天与15天,15天内的死亡率预估分别为6.7%与11.9%,29天 内的死亡率预估分别为11.4%和15.2%,SAEs分别为24.6%(131/532) 与31.6%(163/516),表明瑞德西韦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图:总治疗人群与吸氧治疗人群累积恢复估计值模型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东吴证券研究所31
君实VV116的参照药物——Remdesivir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瑞德西韦的临床数据(NCT04292899)

➢ 2020年5月,吉利德注射用小分子药物瑞德西韦针对SARS-Cov-2严重患者的III期临 床结果公布,结果发表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期刊上。该试验通过对397名新冠 重症患者以1:1随机分配,评估了为期5天/10天的瑞德西韦静脉注射治疗Covid-19 的 安 全 性 和 有 效 性 。 结 果 表 明 , 14d 后 住 院 / 死 亡 率 : RDV 治 疗 5 天 组 40%(80/200),RDV治疗10天组48%(94/197)。在缺乏安慰剂对照的情况下,试 验结果没有显示瑞德西韦5天疗程和10天疗程之间的显著差异

图: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氧气支持的改善结果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东吴证券研究所32
国产小分子特效药物——开拓药业 普克鲁胺(GT-0918)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来源:普克鲁胺是由开拓药业于2009年自主研发的治疗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新冠肺炎爆发后,2020年开拓药联合苏州大学医学院在SSRN期刊发表论文,揭示普克鲁胺能有 效降低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的两个关键蛋白ACE2和TMPRSS2在正常肺细胞及来自前列腺与肺癌的癌细胞的表达,自此开启普克鲁胺在新冠病毒感染途径进行抑制的路径探索 靶点:雄激素受体(AR)
结构:普克鲁胺是基于恩扎卢胺的核心结构、采用基于靶蛋白晶体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反复优化得到的新型化合物,其化学结构较恩扎卢胺有了多处改变,从而改善了分子溶解度和药代 动力学性质,可避免药物过度蓄积,进而可能消除恩扎卢胺在临床上显露的中枢神经和其它副作用。

作用机制:机制一,通过抑制雄激素受体功能,从转录水平下调宿主细胞关键蛋白ACE2和TMPRSS2的表达水平,阻止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在新冠感染早期阶段发挥抗病毒作用;机制二,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新冠肺炎导致的炎症因子的分泌,阻止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有效改善新冠感染中后期的中重度患者的临床症状。
优势:能从源头上阻断新冠感染可能性;普克鲁胺针对宿主细胞,并不针对病毒本身,变异毒株的影响较小
临床试验:普克鲁胺目前正在开展多项针对新冠肺炎治疗的Phase III临床研究,分别是在巴西开展的轻中度男性患者中的研究(NCT04869228);美国轻中度门诊患者中的研究 (NCT04870606);在美国/乌克兰/菲律宾开展的住院患者中的研究(NCT05009732);在巴西开展的针对住院患者的研究(NCT04728802);在巴西开展的针对住院患者的研究(NCT05126628)
新 冠 疗
临床前实验数据
抗病毒性:普克鲁胺抑制雄激素与AR结合的酶抑制常数为14nM,对AR转录活性的抑制率为61%
药代动力学:在大鼠模型中,无论是灌胃还是静脉注射普克鲁胺,药物半衰期约为2h;这表明普克鲁胺不易在体内积累。灌胃给药后,血浆暴露量很高,最大血药浓度(Cmax)可达2 μg/mL以上 安全性:4周、13周、26周重复给药毒性研究,大鼠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剂量分别为60mg/kg、90mg/kg、45mg/kg;从大鼠模型得出,60kg体重的人,连续2周每天给药200mg/300mg在 Covid-19临床试验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口服生物利用度:大鼠体内80%,具有较高的口服吸收率


图:普克鲁胺在细胞水平下调ACE2与 图:普克鲁胺在小鼠模型中下调ACE2与 图:普克鲁胺可上调RAW264.7和 TMPRSS2蛋白的表达 TMPRSS2蛋白的表达 U937细胞中Nrf2蛋白的表达
普克鲁胺可下调A549人肺癌细胞、LNCap人前列腺癌细胞、普克鲁胺可下调Balb/c小鼠体内ACE2和 Nrf2信号上调能够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促炎细胞因子 RLE-6TN鼠肺上皮细胞中ACE2和TMPRSS2蛋白的表达,说 TMPRSS2的蛋白水平,确认AR信号通路可 (TNF-α)的产生,抑制涉及氧化应激的核因子κB(NFκB)的 明普克鲁胺可以组织SARS-COV-2进入宿主细胞 在动物体内调节ACE2和TMPRSS2的表达 激活,减缓新冠肺炎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临床症状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医药魔方, 东吴证券研究所33

国产小分子特效药物——开拓药业 普克鲁胺(GT-0918)
有效性

全因死亡比例(%)



试验组与对照组14天内的康复率分别为81.1%与36.6%,试验组疗效提高近 121%;试验组与对照组28天内的康复率分别为86.1%与47.6%,试验组疗效 提高近80%
试验组与对照组14天内的死亡率分别为8.0%与38.9%,试验组降低死亡率近 79.4%;试验组与对照组28天内的死亡率分别为10.6%与48.2%,试验组降低 死亡率近78%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中位出院时间分别为8天与12天,试验组平均缩短了4天出 院时间
相较而言,普克鲁胺对于不需要吸氧的患者(得分3和4)在恢复和死亡率方面改 善效果不显著,而对得分5和6的患者在所有结果方面都有显著改善

安全性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TEAE分别为34.7%(147/423)与67.6%(240/355),28天死 亡率分别为10.6%(40/423)与48.2%(171/355)
相较于安慰剂组,试验组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近78%
普克鲁胺相对而言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数据来源:Cureus,东吴证券研究所34
国产小分子特效药物——开拓药业 普克鲁胺(GT-0918)
普克鲁胺的临床数据(NCT04870606)
2022年4月6日,普克鲁胺新冠临床试验(US3001)关键临床数据结果公布。结果显示,普克鲁胺 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特别是对于服药超过7天的全部患者,相应保护率达100%
整个试验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7.9%及普克鲁胺组9.6%,其中大部分为轻度。

试验方案介绍



试验设计:试验组,每日口服普克鲁胺200mg+标准治疗;对照组,安慰剂+标准治疗;治疗周期 为持续给药14天。
入组标准:首次出现新冠症状不超过五天,不排除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受试者入组
研究终点:本试验的研究终点为截至第28天未发生住院≥24小时或因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93%而吸氧≥24小时或死亡的受试者百分比;基线至第28天病毒载量变化以及安全性评估等。

有效性

组别住院事件数
(试验组vs.对照组)
死亡人数
(试验组vs.对照组)
相对保护率
服药至少1天 (N=730)4 vs.80 vs.1 50%
服药大于1天 (N=721)2 vs.70 vs.1 71%
服药大于7天 (N=693)0 vs.6 (p<0.02)-100%
服药超过7天的全部患者,普克鲁胺保护率达100%
普克鲁胺在伴有高风险因素的受试者中(特别是中高
年龄组),能显著降低住院/死亡率(p﹤0.02)
相对于对照组,普克鲁胺治疗组从给药第3天到第28
天,可显著持续降低新冠病毒载量

安全性


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受试者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
整个试验过程中,AEs发生率分别为试验组9.6%vs.对照组7.9%,其中大部分为轻度,最常见的不良 事件为眩晕(两组均为1.1%),其余任何一种AEs发生率均﹤1%。研究中未发生任何SAEs
总结

虽然普克鲁胺靶点机制和前期临床试验争议较大,但在美III期临床试验(NCT04870606)关键临床数据结 果的披露证明了它的疗效,在高风险因素受试者中甚至达到100%的保护率,且安全及耐受性良好
相较于辉瑞的Paxlovid, 普克鲁胺在美III期临床不排除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受试者入组,且试验组/对照组 均安排美国的标准治疗。重重挑战下,普克鲁胺用优异的临床结果证明了疗效,有面向全人群给药的潜力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东吴证券研究所35
国产小分子特效药物——前沿生物 FB2001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来源:FB2001(DC402234)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单位共同研发的一种可口服拟肽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相关文章于2020年4月在 Science 在线发 表,并于6月登上 Science 封面。2021年5月,前沿生物与上海药物研究所达成合作,获得FB2001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开发、生产、制造及商业化权利
靶点:冠状病毒主蛋白酶Mpro(3CL蛋白酶)
作用机制:通过引入不同基团共价抑制Mpro蛋白酶活性位点发挥作用
优势:药代动力学显示具有良好的体内体外病毒抑制活性,在体内半衰期长,清除率低,AUC值高; 靶点保守,对变异毒株保持良好疗效
临床试验:2021年4月美国I期临床试验启动(NCT04766931)并完成第一剂量组给药,2021年12月中国桥接实验获批,2022年3月在中国启动I期临床试验(NCT05197179)
冠 疗 法
临床前实验数据
抗病毒性强:FB2001对SARS-CoV-2 主蛋白酶的抑制活性IC50为0.053± 0.005μM,1μM下达到100%抑制。体外抗病毒活性EC50为0.42±0.08 μM,具有高效靶向冠状病毒主蛋白 酶的活性
药代动力学优:小鼠腹膜内(5mg/kg)和静脉注射(5mg/kg)给药FB2001半衰期(T1/2)分别为 4.27 小时和 4.41 小时,最高浓度Cmax为2394ng/mL;FB2001代谢稳定性良好,清除 率(CL)为17.4 mL/min/mg。进一步大鼠和Beagle犬研究发现,FB2001具有半衰期长,清除率低,AUC值高的特点
安全性好:未引起显著的细胞毒性,CC50(细胞毒性浓度)>100μM, SI(选择性指数)>189。通过SD大鼠和Beagle犬对FB2001进行体内毒性研究,未观察到明显毒性➢ 生物利用度高:腹腔内给药时,生物利用度达87.8%
图:FB2001对Mpro抑制活性图:FB2001体外对SARS-Cov-2抑制活性图:FB2001体外对病毒RNA拷贝抑制作用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Science , 东吴证券研究所36
国产特效药物——真实生物 阿兹夫定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来源:阿兹夫定(FNC)是的一款双靶点抗HIV1核苷类抑制剂,可抑制核苷类逆转录酶并恢复胞内胞苷脱氨酶A3G的活性,由真实生物、郑州大学共同研发,并于2021年7月21日经NMPA批准 上市。2020年,河南师范大学常俊标教授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揭示阿兹夫定可以缩短核酸负转化时间,有望成为治疗Covid-19的候选特效药。阿兹夫定治疗新冠肺炎的III期临床试验已 于2020年4月12日获NMPA批准开展
结构:阿兹夫定是一款核苷类抑制剂。与正常的RNA合成原料胞嘧啶相比,阿兹夫定在核苷五碳糖的2’引入-F原子基团,增加了药物的酸性稳定性;在3’与4’位分别引入羟基与叠氮基团,非自然的构象使得药物在耐多药HIV病毒面前具有很强的对抗作用。

机制:阿兹夫定作为一种非天然的核苷类抑制剂,可在SARS-CoV-2 RNA合成过程中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或者与病毒的聚合酶结合抑制其活性,最终导致RNA复制终止,抑制病毒的增殖❑ 优势:口服剂量极小,临床口服量为每天5mg;作用时间较持久
临床试验:阿兹夫定目前正在中国、巴西、俄罗斯开展针对新冠肺炎治疗的III期临床。Clinical Trials数据显示,阿兹夫定在巴西开展的针对中重度新冠肺炎患者的III期临床(NCT04668235)已完成;在巴西开展的轻症III期临床试验(NCT05033145),预计2022年7月完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的信息显示,阿兹夫定在国内开展的针对SARS-Covid-19的临床试验 (ChiCTR2000029853)已自2020年2月开展,针对Delta变异毒株的临床试验(ChiCTR2100052875)已自2021年11月开展
新 冠 疗
临床前实验数据
抗病毒性:FNC在Vero E6细胞系与Calu-3细胞系中对SARS-CoV-2病毒抑制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分别4.31μM(SI=15.35)与1.2uM(SI=83)
药代动力学:在给药后1、2 h血浆中检测到FNC,峰值约为670 ng/mL;前2 hFNC在各器官均可检测到,在胸腺和脾脏中含量最高,口服6h后,FNC在胸腺中富集;FNC可能通过抑制胸腺 中的SARS-CoV-2来治愈COVID-19,随后可能会促进宿主免疫以对抗SARS-CoV-2
安全性:临床试验中FNC治疗后副作用轻微,主要为治疗早期的头晕和恶心,发生率为16.12%(5/31)


图:FNC治疗原理图
图:FNC体外对SARS-Cov-2病毒活性抑制

图:FNC动物实验中有效减少SARS-Cov-2病毒载量

FNC体外实验的EC50(1.2uM) 高于瑞德西
韦(0.59uM)和其他抗病毒类药物,合理推
FNC作用机制并不是直接靶向病毒靶点,
而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病毒合成过程

图:FNC给药后在组织和血浆中的分布图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东吴证券研究所37
国产特效药物——真实生物 阿兹夫定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阿兹夫定的临床数据(ChiCTR2000029853)

➢ 2020年7月,真实生物新冠病毒核苷类抑制剂阿兹夫定在中国测试性临床 ChiCTR2000029853的初步结果发表在 《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该试验对20名新冠轻型普通型患者以1:1随机分配接受阿兹夫定或标准抗病 毒疗法,并通过首次核酸转阴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NC组与对照组平 均转阴时间分别为2.6天与5.6天FNC组无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3起不良 事件。实验结果初步证明,相较于现阶段的标准治疗,FNC可以缩短新冠 患者的转阴时间,对治疗新冠具有较好的疗效。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Advanced Science, 东吴证券研究所38

海外进度较快的特效药物——辉瑞 Paxlovid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来源:Paxlovid包括PF-07321332与利托那韦胶囊两种药物成分。其中,PF-07321332是辉瑞自主研发的抗SARS-Cov-2多肽类药物,以3CL蛋白酶为靶点,可选择性地抑制病毒酶 的活性。利托那韦本身对SARS-CoV-2没有抗病毒活性,但可以与肝药酶结合,从而防止PF-07321332在肝脏代谢中失活。2021年11月5日,公司公布II/III期中期分析数据,临床结 果显示Paxlovid可降低89%的重症或者死亡风险。 12 月 22 日,辉瑞宣布新冠口服药 Paxlovid 的紧急授权申请(EUA)获 FDA 批准,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口服新冠药物。2022年 2月11日,中国NMPA附条件批准Paxlovid进口注册。
靶点:冠状病毒主蛋白酶Mpro(3CL蛋白酶)
结构:Paxlovid活性成分PF-07321332以SARS期间未上市的抗SARS病毒药PF-00835231为参考。PF-00835231是一个药物化学中的多肽类小分子药物,其富含氢键,具有极性表 面,无法被肠道吸收, PF-07321332通过系统化学修饰消除表面氢键供体,保证了该药物具有更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机制:靶向3CL蛋白酶后抑制其活性,阻断新冠病毒增殖的过程
优势:以病毒高度保守的3CL蛋白酶作为靶点,可有效应对病毒的变异;联用药物利托那韦有助于减缓PF-07321332的肝代谢,大大延长了药物活性成分PF-07321332 在体内的半衰 期,增加其抗病毒的活性
临床试验:根据Clinical Trial数据,Paxlovid在全球范围内共开设了4个III期临床,分别为NCT04960202 (2021年7月,全球)、NCT05011513(2021年8月,全球)、NCT05047601(2021年9月,全球)、NCT05261139(2022年3月,美国)。2021年11月, NCT04960202中期数据披露, Paxlovid可降低89%的重症或者死亡风险。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Paxlovid的临床数据(NCT04960202) 安全性 有效性
28天内,试验组相较于安慰剂组,与新冠相关的住院或死
➢ 2022年2月,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针对有重症化风
险的轻症患者III期临床结果公布,结果发表在 《新英
格兰医学杂志》期刊上。该试验通过对2246名新冠重
28 天内,试验组相较于 安慰剂组,AEs概率分别 为
症患者以1:1随机分配接受Paxlovid或安慰剂,试验组
每隔12h接受300mgPF-07321332与100mg利托那韦,
22.6%(251/1109)与23.9%(266/1115),SAEs概率分
亡率分别为0.77%(8/1039)与6.31%(66/1046),相对风险
持续5天。结果表明,28天内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
别为1.6%(18/1109)与6.6%(74/1115),3级及以上不良
降低88.9%
良事件发生率相似,试验组22.6%,安慰剂组23.9%,
反应率分别为4.1%(45/1109)与8.3%(93/1115)。总体 而言,Paxlovid安全性较高
治疗5天后,相较于安慰剂组,试验组病毒滴度下降了10倍
表明Paxlovid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相较于安慰剂组,试
所有的死亡病例均发生在安慰剂组(13例)
验组与新冠相关的住院或死亡发生率低88.9%。
Paxlovid对于SARS-Cov-2具有显著的疗效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医药魔方,东吴证券研究所39
海外进度较快的特效药物——默沙东Molnupiravir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来源:Molnupiravir (MK-4482/EIDD-2801)为抗病毒核苷类抑制剂,由RidgebackBio研发,由默沙东合作负责全球开发。 2021年10月11日,基于3期MOVe-OUT临床试验计划 内期中分析的积极结果,默沙东和Ridgeback宣布向美国FDA提交Molnupiravir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 2021年11月26日,默沙东官网披露Molnupiravir轻症III期的完整数据,结果 表明与安慰剂相比,molnupiravir降低了30%的住院或死亡风险。11月4日,Molnupiravir 在英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轻至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
结构:Molnupiravir是一个NHC(β-D-N4-羟基胞苷)前药,经代谢后酯键水解后得到NHC。NHS为核糖核苷酸类似物,在病毒复制时取代正常的核糖核苷酸,从而阻止病毒的复 制,但该药物不与任何靶点结合,不会阻止酶的作用
机制:Molnupiravir作为一种非天然的核苷类抑制剂,可在SARS-CoV-2 RNA合成过程中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Molnupiravir有两种互变异构体,分别可以与腺嘌呤(A)与鸟嘌呤(G)互补配对,从而给病毒RNA引入大量的突变,“瘫痪”病毒的基因组,有效抑制病毒的增殖
优势:口服单药治疗,具有广谱的抗病毒疗效
临床试验:根据Clinical Trial数据,Molnupiravir在全球范围内共开设了3个III期临床,分别为NCT04575584 (2020年10月,全球)、NCT04575597 (2020年10月,全球)、NCT04939428 (2021年8月,全球) 。2021年10月11日, NCT04575597中期数据披露, molnupiravir降低了50%的住院或死亡风险,100%降低了死亡风险。2021年11月26日,NCT04575597 轻症III期的完整数据披露,Molnupiravir组有6.8%(48/709)的病人住院或死亡;安慰剂组有9.7%(68/699)的病人住院或者死亡;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Molnupiravir降低了30%的住院或死亡风险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Molnupiravir的临床数据(NCT04575597)➢ 2021年11月,默沙东新冠口服药物Molnupiravir 安全性

有效性
III期临床结果公布,结果发表在 《新英格兰医学杂
志》期刊上。该试验通过对1433名新冠中轻度患者
以1:1随机分配接受Paxlovid或安慰剂,试验组每天
接受2次800mg Molnupiravir,持续5天。结果表
明,29天内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 似 , 试 验 组 30.4% , 安 慰 剂 组 33.0% , 表 明
Molnupiravir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相较于安慰剂组,
试验组与新冠相关的住院或死亡发生率低28.4%。
29天内,试验组相较于安慰剂组,与新冠相关的住
院或死亡率分别为6.8%(48/709)与9.7%(68/699),29天内,试验组相较于安慰剂组,AEs概率分别为30.4%(216/710)
相对风险降低28.4%
29天内,试验组相较于安慰剂组,死亡率分别为
33.0%(231/701) , SAEs 概 率 分 别 为 6.9%(49/710) 与
0.1%(1/709)与1.3%(9/699),相对死亡率下降近
9.6%(67/701) 。总体而言,Molnupiravir安全性较高
89%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医药魔方,东吴证券研究所40
海外进度较快的特效药物——盐野义口服3CL蛋白抑制剂S-217622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来源:S-217622是盐野义与北海道大学人畜共患病控制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一款小分子口服抗病毒类药物,以3CL蛋白酶为靶点,可选择性地抑制病毒酶的活性。2021年9月,S-217622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评估该药在口服5天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截至2022年3月4日,已完成IIb期的注册和II/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安全性评估仍在继续。
靶点:冠状病毒主蛋白酶Mpro(3CL蛋白酶)
结构:S-217622是一款小分子药物。不同于辉瑞的多肽衍生物PF-07321332,S-217622为提高口服性从头开始进行化合物筛选,避开口服性较差的多肽衍生物; S-217622的代 谢速度会比PF-07321332单药慢很多,有望摆脱对P450酶抑制剂(如利托那韦)的依赖,实现单药治疗新冠。

机制:靶向3CL蛋白酶后抑制其活性,阻断新冠病毒增殖的过程
优势:与辉瑞的PF-07321332相比,非多肽类似物的S-217622具有更好的口服成药性,血液半衰期更长,有单药治疗的潜力
临床试验:S-217622目前在日本已开展I期与II/III期临床。公司官网数据披露,2021年7月盐野义在日本已开始进行I期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日本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S-217622安全 性高且耐受性良好。2021年9月,盐野义在日本进行II/III期临床,整体分为IIa期和II/III期两个阶段,共计招募约2100人,IIa期试验主要评估治疗组与基线组病毒滴度变化情况,II/III期主要评估S-217622治疗无症状感染者后发病比例及治疗轻症患者所需时间;截至2022年3月,已完成IIb期的注册和II/III期临床试验主要终点,安全性评估仍在继续。
临床前实验数据
抗病毒性:S-217622在Vero E6细胞系中对SARS-CoV-2野生突变株病毒与Omicron病毒抑制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37μM与0.29uM;小鼠试验中,给药后肺部病毒滴度呈现 剂量依赖性的下降
药代动力学:小鼠模型中,S-217622口服给药10、30和100 mg/kg后0.5-2.67 h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到最大值,半衰期为3.43-4.46h
安全性:单次口服给药 S-217622药物200 mg/kg后,小鼠体重减轻的峰值为5% ,并在5天后恢复体重,未观察到不良反应,表明药物安全



图:S-217622对不同SARS-CoV-2病毒的抑制活性
图: S-217622浓度对SARS-CoV-2病毒滴度影响


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图
图: S-217622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图


图: S-217622浓度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图: 不同组织中S-217622浓度对SARS-CoV-2病毒滴度的影响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医药魔方, 东吴证券研究所41

海外进度较快的特效药物——盐野义口服3CL蛋白抑制剂S-217622
有效性
S-217622高剂量组,80%以上的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安慰剂组平均病毒滴度呈通过Kaplan-Meier模拟病毒滴度阴性率
例在接受3次注射后,第4天被确认现下降趋势,而S-217622试验组的下降趋随时间变化情况
为阴性。而低剂量组,在第6天时阴势更加明显;安慰剂组的病毒滴度阴性中位时间为
性率已低至100%。与安慰剂组相比,高剂量给药组病毒滴度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111h,相比之下,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
该治疗的有效性为63%至80%表明高剂量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强的中位时间分别为62.7h与61.3h
安全性结果证明,S-217622能将病毒的释放时
间平均缩短2天以上,抗病毒能力强
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应率分别为
69.6%(16/23)、52.4%(11/21)、37.5%(9/24),治
疗 相 关 不 良 反 应 率 分 别 为 43.5%(10/23) 、
23.8%(5/21)、0(0/24)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有鼻咽炎、头痛、高密度脂蛋白下
降、甘油三酯上升等,TEAE整体轻微可控
试验期间内,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以及高级别不良事
件发生,S-217622的安全性整体较好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东吴证券研究所42
新冠药物重点数据一览表




















靶点/机制药物属性药品名称涉及标的最快进度单位疗程售价临床前试验数据代表性临床编号入组条件给药方式剂量对照组有效性指标(标红为试验组)安全性指标(标红为试验组)其它参考因素
RdRp核苷类 抑制剂Molnupiravir默沙东已上市
2021.11.04 英国 FDA EUA
712美元(美国)
18.77美元(印度仿制药)
-NCT04575597 (III期临床)至少有1个进展为 重症的高风险因素 的中轻度非住院患 者口服800mg*2*5Day安慰剂29d住院或死亡率:6.8% vs. 9.7% 相对风险降低28.4%
29d死亡率:0.1% vs. 1.3%
相对死亡率降低近89%
29d AE:30.4%vs. 33.0% 29d SAE:6.9%vs. 9.6%
Remdesivir吉利德已上市
2020.05 日本 2020.10 FDA
3120美元(美国)
2340美元(美国外发达国 家)
195美元(印度仿制药)
对SARS-CoV的
EC50=74nM
NCT04501952(III期临床)至少有1个进展为 重症的高风险因素 的非住院患者静脉注射Day1:200mg
Day2/3:100mg
安慰剂28d相关住院或死亡人数:
2(0.7%)vs.15(5.3%)
28d相关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87%
28d AE:42.3%vs.46.3% 28d SAE:1.8%vs.6.7%
NCT04292899(III期临床)住院患者静脉注射 200mg*5Day vs. 200mg*10Day-住院/死亡率 :40%(5d) vs. 48%(10d)AE:70%(5d)vs.74%(10d) SAE:21%(5d)vs.35%(10d)
阿兹夫定真实生物III期临床
2022.06
抗HIV药物:约20万元EC50=1.2uM-4.31uM;给药1-2h达到血液峰值670 ng/mLChiCTR2000029853轻型普通型患者口服5mg/d
持续至转阴
羟氯喹平均转阴时间:2.6天 vs. 5.6天
FNC治疗4天后核酸转阴率达100%
AE:0% vs.30%
VV116君实生物III期临床
2022.03.08
-IC50=0.67±0.24 μM;
生物利用度超过80%;
14天重复给药,大鼠安全剂量 200mg/kg
NCT05227768 NCT05201690 NCT05221138(I期临床)健康人口服剂量爬坡
(25mg-1200mg)
-峰值时间:1-2.5h
半衰期:4.8-6.95h
单剂量试验AE:
39.3%vs.50.0%
多剂量试验AE:51.9% vs.

55.6%
3CL蛋白酶小分子Paxlovid辉瑞已上市
2021.12.22.美国 2022.02.11.中国
530美元(美国)IC50=19 nM;
EC50=56-62 nM
NCT04960202 (III期临床)至少有1个进展为 重症的高风险因素 的轻中度,未接种 疫苗非住院患者口服300mgPF073213 32+100mg利托 那韦;
12h一次,持续
5Day
安慰剂28d 住院或死亡率:0.77%vs. 6.31% 相对风险降低88.9%
5d 试验组病毒滴度下降了10倍
28d AE:22.6vs.23.9%
28d SAE:1.6%vs.6.6%
28d 3级以上AE:4.1%vs. 8.3%
利托那韦受到 过FDA黑框警 告
S-217622盐野义II/III期临床 2021年9月-EC50=0.29-0.37 uM;
给药0.5-2.67 h后达到血液峰值,半衰期3.43-4.46h;
大鼠实验安全剂量200mg/kg
NA
(日本开设II/III期)
12-70岁的中轻度 感染者或无症状感 染者口服一天一次,持续 5Day
剂量未披露
安慰剂4d 试验组阳性率降低80%
6d 试验组阳性率降低100%
试验组病毒滴度阴性中位时间缩短2天
28d AE:
69.6%(高剂量)vs.52.4%(低剂 量)vs.37.5%(安慰剂);
无SAE或3级以上AE
FB2001前沿生物I期临床
2021年4月 美国 2022年3月 中国
-IC50=0.053 ±0.005 nM;
EC50=0.42 ± 0.08 μM;
口服半衰期4.27h,
Cmax=2394ng/mL;腹腔内给 药,生物利用度达87.8%
NCT04766931中度至重度患者静脉注射NA安慰剂NANA
雄激素
受体AR
小分子普克鲁胺开拓药业III期临床
2021年2月 巴西 2021年3月 美国
-酶抑制常数为14nM,对AR转录 活性的抑制率为61%;口服半衰 期2h,Cmax=2 μg/mL;
生物利用度达80%
NCT04728802
(IIT期临床,巴西)
不需要机械通气的 住院患者口服300mg*14Day安慰剂28d 康复率:86.1%vs/ 47.6%;试验组疗效相对提高近80%;
28d 死亡率:10.6%vs. 48.2%; 试验组降低死亡率近78%
28d TEAE:34.7%vs. 67.6%机制及临床试 验争议较大
NCT04870606
(III期临床,美国)
轻中度非住院患者口服200mg*14Day安慰剂+ 标准治疗服药超过7天的患者,保护率达100%
在伴有高风险因素的受试者中(特别是中高年 龄组),普克鲁胺能显著降低住院/死亡率
28d AE:9.6%vs.7.9%(安慰 剂);无SAE
数据来源:Pubmed,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医药魔方,东吴证券研究所43
我国新冠小分子药物市场空间测算——以过往流感期间奥司他韦政府储备量做参考
奥司他韦简介奥司他韦(Tamiflu)系罗氏制药公司在1999年研发并上市的全球第一只可同时治疗甲型、
乙型2种流感病毒干扰的小分子化药。该产品的起始原料来自中国的八角提取的莽草酸
神经氨酸酶是流感病毒表面抗原性刺突之一,可以通过破坏与细胞膜上的病毒特异性受
体的结合液化细胞表面粘液,促使病毒从细胞上解离并扩散;奥司他韦是世界上唯一的
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可以抑制新的病毒颗粒形成,减少病毒的扩增与传播
奥司他韦一直是各国应对可能爆发大规模流感的战略储备药品。2009年,奥司他韦进
入WHO,成为抗流感必需药物列入“基本药物”名单
抗病毒药物的市场格局
目前市面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奥司他韦,帕拉米韦,阿比多尔,金刚乙胺。奥司他韦

自1999年上市至2019年,20年时间中牢牢占据抗病毒类药物市场。2019年奥司他韦市
场的市场份额高达76.29%。作为抗病毒类药物的核心产品,我们可通过分析历史上疫情
爆发时奥司他韦的储备量,对新冠期间国家抗疫药物储备量及新冠药物市场规模进行预
2003年SARS期间中国药物储备情况测和估算
2003年,SARS期间中国奥司他韦完全由罗氏制药供应,当时商品名为达菲;2006年,
罗氏授权东阳光生产权利后,国内开始大批量生产奥司他韦,产能才有了显著的提升
2003年5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反映达菲在中国的月供应量仅有2万-3万盒
产能供应严重不足,预计在2003下半年产能才能实现扩增。而进入2003年7月,国内
外SARS基本已得到控制,本次疫情结束
《罗氏与葛兰素史克:跨国药企的差异心情》—— 《21世纪经济报》 2003.05.01根据以上报道,可以推测整个SARS期间,中国抗疫储备药物供应严重依赖外企,达
菲实际储备量远低于需求量;以每月3万盒供应量计算,年供应量仅有约40万盒,对
我们预测国家抗疫储备药物的规模不具有统计学参考价值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21世纪经济报,米内网, 东吴证券研究所44
我国新冠小分子药物市场空间测算——以过往流感期间奥司他韦政府储备量做参考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期间中国药物储备情况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期间,奥司他韦作为官方用药进行战略性储 备。参考光明日报《卫生部要求储备抗甲流药奥司他韦》中的数据,
按照各辖区人口总数的2%进行调拨,按当时总人口13亿进行测算,
H1N1期间对奥司他韦的国家储备需求量大概在2600万人份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医药储备管理专项简介中披露,
《卫生部要求储备抗甲流药奥司他韦》—— 《光明日报》2009.11.10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中国提前完成了2600万人份抗病毒
药物
两份数据综合比较可以大致推断,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期间国家
药品储备需求量在2600万人份左右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官网披露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医药魔方,网络信息, 东吴证券研究所45
我国新冠小分子药物市场空间测算——以过往流感期间奥司他韦政府储备量做参考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Covid-19冠状病毒流行病学比较死 亡 率(
传染力
DOI 10.1016/S1473-3099(20)3048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48
《柳叶刀》杂志中的一篇文献报道,H1N1流感基本传染数R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48
约为1.5;Omicron的传染性远大于H1N1,约是后者的4-5倍
死亡率一篇名为《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 变异株的 流行病学特征及
防控研究》指出,Omicron的基本传染数R0为6.7,BA.2变体

DOI 10.1002/jmv.276

的传染系数更是高达9
《新华网》的一篇报道中揭示,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开展的国际
研究显示,2009-2010年的甲型H1N1流感中,死亡率不到0.02%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中的一篇文献报道,新冠疫情变异
至Omicron毒株后,传染性增强,但死亡率降低;模型预测至2022年
8月病死率降低至0.24%,至2023年3月病死率降低至0.12%
目前Omicron的死亡率数据主要以欧美国家为主,预测在防疫经验更
加丰富的国内,死亡率会更低,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死亡率接近
《甲型H1N1流感死亡率低》——《新华网》2013.01.28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医药魔方,新华网,柳叶刀, 东吴证券研究所46
我国新冠小分子药物市场空间测算——以过往流感期间奥司他韦政府储备量做参考
中国新冠期间药物储备规模预测模型2
选自《国外部分
模型1
国家甲型H1N1
已有数据流感防控经验及
其对我国的启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期间国家药品储备需求量在2600万人份已有数据
左右
Omicron的传染力约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4倍,死亡率相近WHO的流感大流行预案中的推荐方案,各国储备的抗病毒类
模型假设药物应覆盖全国人口的20%
中国目前总人口约为14亿
Omicron的传染力为H1N1流感病毒的4-5倍,模型假设
由于两种病毒的死亡率接近,储备物资数量主要考虑患病人群
的规模中国政府按照WHO流感大流行预案推荐方案中的数据,对新
中国政府抗疫政策相对较保守,药品储备上也相对会以最大限冠药物进行储备
度满足各省市医疗机构的需求
结论
假设新冠特效药的储备比例是当初甲流时期的4-5倍
中国新冠药物储备规模为14亿*20%=2.8亿人份
结论综合两个模型,我们推测新冠期间药物储备规模在1.12亿-2.8亿人份之间
按照上述逻辑测算,储备量可能在8%-10%,粗略估计新冠期
间中国药物储备规模在1.12-1.4亿人份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WHO, 东吴证券研究所47
新冠特效药的定价
名称公司药品类型地区售价疗程备注
3120美元/疗程无保险患者暂未提出售价
美国520美元/瓶:患者需有保险
共5d
其中1d:2瓶/天
吉利德科学原研药2-5d:1瓶/天
2340美元/疗程
瑞德西韦美国以外的发达390美元/瓶
共5d
国家其中1d:2瓶/天
2-5d:1瓶/天
195美元/疗程印度药物管理局已批准吉利德科学公司瑞德西韦的仿制药用于治疗
Hetero仿制药印度65-78美元/瓶
重症新冠肺炎
Cipla39-52美元/瓶共5-6瓶
产品规格:100mg/瓶 注射剂
默沙东原研药美国712美元/疗程712美元/疗程
共5d
molnupiravirDr Reddy‘s 仿制药印度0.4693美元/每粒18.77美元/疗程
Laboratories
共40粒 5d
Ltd
仿制药105个中低收入530美元/疗程2022.1.20,药品专利池组织MPP宣布与27家仿制药厂商达成协议,
生产低成本的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供应给105个中低收入国
国家家,中国5家公司获得授权:复星医药、博瑞医药、石家庄龙泽制药、
上海迪赛诺、朗华制药
美国530美元/疗程
共5d 30片
Paxlovid辉瑞原研药1560元/疗程已被纳入我国医保
中国2300元/疗程
法维拉韦海正药业中国780元/盒:40片
398元/盒:20片共14d 80片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医药魔方,21世纪经济报,医谷, 东吴证券研究所48
我国新冠小分子药物市场空间测算



“新冠疫苗预防+特效药治疗”是应对新冠肺炎最有效的防治策略。全球多个国家都在加紧推动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疫苗接种覆盖率大大提升,加强针在逐渐覆盖。

▪ 但是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型变异毒株,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有限,中和抗体也存在随着突变的发生而失去中和效力的风险。

相比之下,以新冠病毒保守结构域为靶点的小分子药物受毒株变异的影响较小,加之生产成本低、服用方便等优势,将 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 我国新冠的防控将随着病毒重症死亡率的下降,特效药物的普及逐渐放开管控。以为人民生命健康负责维持稳定的医疗
服务秩序的目的,储备充足的小分子药物是必不可少的。



▪ 参照上述对我国2009年面对甲型H1N1流感时,国家给出的对达菲的储备要求——即按照辖区人口的2%储备,在医疗 卫生环境及财政实力更强的当下,配合新冠传染系数是甲型H1N1流感的4-5倍,我们的储备比例可能大概在8%-10%,按14亿人口算,需要1.12-1.4亿人份。


▪ 国家以优惠政策推进小分子药物上市,在参与战略储备过程中会对国产小分子的价格进行谈判,我们预计价格将远低于,辉瑞500美金的价格,国内的储备药物的价格参考达菲的价格,我们假设国产小分子药物政府谈判的储备均价约为200-300元/疗程,我们预计,自2022年算起,三年内政府将启动特效药储备,全国小分子药物年储备用药市场约为224-



420亿人民币之间。为了保险起见,储备药物的品种一定不止一种,3CL和RdRp抑制剂将根据疗效储备不同的比例,2022年起三年内,留给单个品种的年最大市场空间(假设单品种的市占比最大为50%)112亿-210亿人民币之间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WHO,东吴证券研究所49
鼻喷类药物——山西锦波生物EK1雾化剂(EK1 Inhaler)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简介:EK1雾化剂是由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陆路教授团队、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适应症为治疗冠状病毒的Ⅰ类创新 药
靶点:冠状病毒S蛋白,S2亚基上的七肽重复域
作用机制:位于冠状病毒表面S蛋白介导病毒对靶细胞的侵染过程。其S1亚基负责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S2亚基则发挥病毒与细胞膜融合的功能。S2亚基含有七 肽重复域1(HR1)、七肽重复域2(HR2) 等重要功能区,在病毒膜融合过程中,HR1与HR2折叠形成六螺旋束结构(6HB)以拉近病毒膜和细胞膜发生融合反应,从而使 病毒的基因物质通过融合孔进入到靶细胞内。姜世勃教授开发了一种泛冠状病毒融合抑制剂 EK1,这是一类多肽新药,可和HR1亚基上的保守区域结合,抑制六螺 旋束结构的形成,从而干扰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防止病毒入侵细胞。HR区域的保守性使得EK1类药物不容易由于冠状病毒多样的变异而影响疗效。EK1的前期工 作表明,可以抑制各类不同人类冠状病毒的感染,包括 SARS-CoV 和 MERS-CoV等。
进展详情:2021.9.9,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网,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复旦-锦波功能蛋白联合研究中心研制的EK1雾化剂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 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通知书编号2021LP1469),批准开展针对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的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详情:受理号为 CXHL2101363 ,预计Ⅰ期临床试验将于2022年初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启动
优势
吸入式药物给药方式友好,不需要经过体内代谢直接喷入鼻腔发挥作用,安全有效;
通过雾化吸入药物,可以在病毒入侵人体的早期,在呼吸道中和病毒颗粒,防止病毒进入细胞复制,导致一系列反应;EK1是靶向S蛋白上保守区域的肽类药物,对病毒的突变不敏感,对病毒的治疗谱广;

局限性:
用量不明确
药物的有效性依赖于载体
目前缺少强有力的支撑性临床数据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Pubmed、东吴证券研究所50
鼻喷类药物——山西锦波生物EK1雾化剂(EK1 Inhaler)
临床前实验数据
小鼠实验

图:EK1C4对小鼠HCoV-OC43感染的体内预防功效。 用 HCoV-OC43 攻击的小鼠的体重变化 和存活曲线 ;EK1C4 对小鼠 HCoV-OC43 感染的体内治疗效果。 用 HCoV-OC43 攻击的小鼠的体重变化 和存活曲线


效果2
由于SARS-CoV-2 通过呼吸道传播在人类中迅速传播,使用 HCoV-OC43 感染小鼠模型研究 EK1C4 通过鼻内给药途径在 临床应用中的潜在预防作用,在 OC43 感染的小鼠模型中,用 EK1C4 以 0.5 mg/kg 的单剂量 0.5 h (Pre-0.5)、2 h (Pre-2)、4 h (Pre-4)、12 (Pre- -12)和 24 小时(Pre-24),后以 100 TCID50(50% 组织培养感染剂量)用 HCoV-OC43 进 行攻击。从感染后 4 天(dpi)开始,病毒对照组小鼠的体重显着下降,且死亡率为 100%。 而EK1C4组,Pre-0.5、Pre-2、Pre-4、Pre-12和Pre-24组小鼠的最终存活率分别为100%、100%、100%、83和0% 。这些结果表明,EK1C4 在气道环境 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抗病毒活性和更长的半衰期。


在 HCoV-OC43 感染后 0.5 小时(Post-0.5 组)和 2 小时(Post-2 组)测试了 EK1C4 的治疗效果。Post-0.5组和Post-2 组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16.7%,提示EK1C4在短时间感染HCoV-OC43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小时的存活率低可 能是由于HCoVOC43在小鼠脑内建立感染所致其中 EK1C4 不能通过鼻腔给药穿过血脑屏障。

数据来源:Cell Research,东吴证券研究所51
新冠多肽药物——圣诺生物/奥达生物 冠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简介:与EK1的机制相同,AOD53724项目是奥达生物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冠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是一类长度小于 40个氨基酸的新冠多肽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冠状病毒所致疾病。
进展详情:2022年3月31日奥达生物以6,500万人民币将AOD53724项目全权转让给圣诺生物全资子公司圣诺制药;该项目正处于临床前动物药效安评试验阶段,预计2022年底申请中国的临床批件。
临床前实验数据:IPB01和IPB02 对比表明,胆固醇修饰是增强新冠病毒HR2多肽抑制剂螺旋性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策略。IPB02对2019-nCoV假病毒感染性及其S 蛋白介导的细胞膜融合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IPB01和EK1。
多肽药物氨基酸序列多肽药物结构与功能分析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数据来源:Pubmed、东吴证券研究所52
新冠中和抗体研发进展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中和抗体



获批国家&时间临床试验编号试验 阶段患者 地区患者基线入组患者数量住院/死亡率其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级不 良反应发生率)对德尔塔 变异株抑 制效果对奥密克 戎变异株 疗效订单量
Tixagevimab &
Cilgavimab联 合使用
(AZD7442)
刺突 蛋白阿斯 利康美国 (EUA,2021.12)
中度至重度免疫功能低下,接 种疫苗后免疫反应不足或不适 合接种新冠疫苗进行暴露前预 防的受试者(12岁以上)
NCT04625725(PROVENT)Phase III美国,欧洲无COVID19 感染且免疫 功能低下人 群AZD7442组:
3460人
安慰剂组:1737 人
——治疗183天后,新冠肺炎感染率:AZD7442组0.2%(8/3441),安慰 剂组1%(17/1731),感染率降低
77%
35%Vs.34%
(注射部位反应:2.4%Vs.

2.1%)
有效有效美国订购120万剂
NCT04723394 (TACKLE)Phase III全球多 中心
(包含 日本)
轻中度非住
院患者;
WHO临床进 展量表评分1-4分
AZD7442组:452 人
安慰剂组:451人
出现症状5天内接受治疗
住院/死亡率:AZD7442组3.6% (9/253),安慰剂组10.8%(27/251),住院风险降低 50%;
出现症状7天内接受治疗住院/死亡率:AZD7442组4.4%(18/407),安慰剂组 8.9%(37/415),住院风险降低50%
————
Bamlanivima b刺突 蛋白礼来加拿大(EUA,2020.11)
、德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十 余个国家
治疗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 的轻中度患者(12岁以上)
NCT04497987(BLAZE-2)Phase III美国RT-PCR检测 阴性患者B组:484人
安慰剂组:482人
——治疗57天后,轻度和严重新冠肺 炎感染率:B组8.5%,安慰剂组 15.2%20.1%Vs.18.9%
(超敏反应:0.5%Vs.0%)
无效无效美国总计订单100 万剂(已完成)
Bamlanivima
b&
etesevimab
联合使用
(LY3819253)
刺突 蛋白礼来/ 君实欧盟(EUA,2021.3)
B单独或联合用于有进展为重 症高风险且无需供氧的患者(12岁以上)
美国(EUA,2021.12)
治疗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 的轻中度患者(包括成人,儿 童,新生儿)
2022.1.24美国调整其适应症 为暴露后感染或暴露于敏感变 异株使用
NCT04427501(BLAZE-1)Phase II/III美国,波多黎 各轻中度非住 院患者BE组:518人
安慰剂组:517人
治疗29天后住院/死亡率:BE组
2.1%(11/518),安慰剂组7.0% (36/517);治疗29天后住院/死亡率:BE组
0%(0/518),安慰剂组1.9%(10/517)
基线至7天患者载毒量下降,BE 组是安慰剂组16倍,至第7天仍 旧高载毒量患者,BE组9.8%,安慰剂组29.5%。症状持续缓解 中位时间:BE组为8天,安慰剂 组为9天13.6%Vs. 11.6%
(恶心:1.0%Vs.0.8%,皮疹:1.2%Vs.0.6%)
无效无效欧盟订购22万剂;美国订购61.4万
Casirivimab& Imdemab联
合使用
(REGN10933)

刺突 蛋白
再生
元/罗 氏
日本(批准,2021.7)
英国(批准,2021.8)
美国、加拿大等超过20个国 家EUA
治疗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 的轻中度患者(12岁以上)
欧盟(获批,2021.11)
欧盟除上述适应症外还批准用 于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
COVID-19(12岁以上)
2022.1.24美国暂时撤销任何 适应症EUA授权
NCT04452318 Phase III美国、罗马尼 亚、摩 尔多瓦RT-PCR检测 阴性,未感 染新冠肺炎 人群CI组:753人
安慰剂组:752人
——治疗28天后,有症状感染者:CI 组1.5%(11/753),安慰剂组
7.8%(59/752),风险降低81.4%。无症状&有症状风险降低66.4%
20.2%Vs.29% (头 疼:1.8%Vs3.5%;注射部位 反应:4.2%Vs.1.5%)有效无效美国总计订购300 万剂
NCT04425629 Phase III美国,
智利,
墨西哥,罗马尼
轻中度非住 院患者CI(1200mg)组:736人
安慰剂组:748人 CI(2400mg)组:1355人
安慰剂组:1341 人
治疗29天后住院/死亡率:CI(1200mg) 组1%,安慰剂组3.2%;CI(2400mg)组 1.3%,
安慰剂组4.6%;
治疗29天后住院/死亡率:
CI(1200mg)组0.14%,CI(2400mg)组 0.073%,安慰剂组0.14%
患者载毒量下降CI两个剂量组相 比安慰剂组均更迅速。症状持续 缓解中位时间:CI两个剂量组相 似均为10天,安慰剂组为14天CI(1200mg)组,CI(2400mg) 组,安慰剂组分别为7.1%,7.7%和10.3%
(三级以上不良反应:
1.3%Vs.1.0%Vs.3.4%)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Cell Discovery,BioRxiv, 各公司官网, Clinical Trials, 东吴证券研究所53
新冠中和抗体研发进展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中和抗体
涉及 标的获批国家&时间临床试验编 试验 阶段患者 地区患者基线入组患者数量住院/死亡率其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级不 良反应发生率)对德尔塔 变异株抑 制效果对奥密克 戎变异株 疗效订单量
Sotrovimab
(GSK4182136)
刺突 蛋白葛兰素 史克
/Vir
Biotec h
英国(获批,2021.12)
欧盟(获批,2022.1)
治疗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 因素的轻中度患者(12岁以 上)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沙特等十多个国家EUA
治疗不需要补氧且有进展 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12岁以上)
NCT04545060 (COMET-ICE)Phase III美国,
加拿大,秘鲁,
西班牙,英国
轻中度和至 少有1个进展 为重症高风 险因素的非 住院患者STV组:528人 安慰剂组:529 人治疗29天后住院/死亡率:STV组1.1%,安慰剂组5.7%
进展风险降低79.0%
治疗29天后死亡率:STV组0.0%,安慰剂组0.3%
急诊室使用或者长期住院或死亡 的风险下降66%,进展重症或 危重症COVID-19风险下降74%中期结果:17%Vs.19%(三级以上不良反应:2%Vs.6%)有效有效全球订单170万 剂,其中包括
2021年7月欧盟 22万剂,2021 年11月美国10 亿美元订单
Regdanvimab (CT-P59)刺突 蛋白Celltri on韩国(获批,2021.9)
欧盟(获批,2021.11)
巴西、澳大利亚、印尼、秘鲁EUA
治疗不需要补充氧气且有 进展为重症高风险的成人 患者
NCT04602000 Phase II/III韩国轻中度非住 院患者REG(40mg/ kg) 组:101
REG(80mg/ kg) 组:103
安慰剂组:103 人
治疗28天后住院/需吸氧率:REG(40mg/ kg)组4.0%,REG(80mg/ kg)组4.9%,安慰剂组8.7%转至阴性的中位时间:
REG(40mg/kg)组,(80mg/kg) 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2.8天,11.9天和12.9天;临床恢复中位 时间分别为5.4天,6.2天和8.8 天
REG40mg/kg组,
80mg/kg组和安慰剂组分 别为29.5%,24.5%和
30.9%,与药物相关AE分别 为6.7%,4.5%和4.5%
有效无效无数据
Amubarvimab
&
Romlusevima
b
(BRII-
196/BRII-198)
刺突 蛋白腾盛博 药中国(获批,2021.12)
治疗轻型/普通型且伴有进 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患 者(12岁以上);
美国(提交EUA, 2021.10) 治疗临床有进展为重症高 风险的门诊患者
NCT04518410 (ACTIV-2)Phase II/III全球多
中心
(包含
中国、
菲律宾)
轻中度和至 少有1个进展 为重症高风 险因素的非 住院患者AR治疗组:418 人
安慰剂组:417 人
出现症状5天内接受治疗28天后
住院/死亡率:AR组2%,
安慰剂组11%;
出现症状6-10天内接受治疗28天后住 院/死亡率:AR组2%,
安慰剂组11%。

治疗28天后死亡率:AR组0%,安慰 剂组2%
——不良反应率8.6%
(三级以上不良反应:
3.8%Vs13.4%),无药物相 关严重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
有效有效暂无数据
SCTA01刺突 蛋白神州细 胞——NCT04644185 NCT04709328Phase II/III中国重症住院患 者;至少有1 个进展为重 症高风险因 素的非住院 患者————Phase I研究中,
52%Vs.62.5%
所有不良反应均为轻度
有效有效——
Bebtelovimab(LY-
CoV1404)



礼来美国 (EUA,2022.2)
治疗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 因素的轻中度患者(12岁 以上)
NCT04634409(BLAZE-4)Phase II美国,
阿根廷,波多黎
轻中度非住 院患者进展为重症低风
险组:
Ba+E+Be三联
组127人,Be组
125人,安慰剂
组128人;进展 B 为重症高风险组:Ba+E+Be三联
组50人,Be组
100人
高风险组中:治疗29天后住院/死亡率:B e组3%(3/100),三联组4%(2/50)低风险治疗组中:治疗7天后患 者持续高载毒量比例:安慰剂 组为21%,三联组:13%,Be 组14%;症状持续缓解中位时 间:Be组为6天,安慰剂组为8 天高风险组中,Be治疗组1例 患者死亡有效有效美国订购110万 剂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Cell Discovery,BioRxiv, 各公司官网, Clinical Trials, 东吴证券研究所54
新冠中和抗体研发进展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中和抗体靶点涉及标 获批国家&时 临床试验编号试验阶 患者地 患者基线入组患者数量住院/死亡率其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级不 良反应发生率)对德尔塔 变异株抑 制效果对奥密克 戎变异株 疗效订单量
LY-CovMab 刺突蛋白 绿叶制药————Phase II中国————————Phase I研究中,药物相关 的不良反应,150mg组
28.6%,600mg组25%,1200mg组14.3% ,
2400mg组50%,安慰剂组 37.5%
有效————
JMB2002刺突蛋白 济民可信————Phase II中国————————Phase I研究中,只有1例患 者有2级不良反应,其它的 都是1级不良反应有效有效——
MW33刺突蛋白 迈威生物——NCT04627584Phase II中国轻度或中度非 住院患者预计150人————Phase I研究中,1例接受 10mg/kg治疗的患者出现 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其它不 良反应主要是1级,包括血 管和淋巴系统疾病以及传染 病——————
DXP-604刺突蛋白 百济/丹序——NCT04669262Phase I 澳大利亚健康受试者25人——————有效有效——
HLX70刺突蛋白 复宏汉霖——NCT04561076Phase I中国健康受试者预计24人——————有效————
HLX71刺突蛋白 复宏汉霖——NCT04583228Phase I中国健康受试者预计40人——临床前研究中,与RBD有高亲和力,EC50为0.14nM,有效阻断RBD与
hACE2结合,且有效中和SARS-CoV-2 假病毒IC50为5.56µg/ml
——有效————
JS026刺突蛋白 君实生物——NCT05167279Phase I中国健康受试者预计48人——临床前研究中,与所有5个RBD位点有 高亲和力,IC50为0.6-3.2µg/ml,有效 阻断RBD与hACE2结合,且有效中和 SARS-CoV-2假病毒ND50为5.6-
10.8ng/ml
——有效有效——
2B-11刺突蛋白 中国生物————Pre-IND————————临床前研究中,2B11对RBD与hACE2 有强阻断率,最大抑制率超过99%。具 有强中和能力,对野生株假病毒IC50为 6ng/ml,真病毒为1ng/ml——有效————
89C8-ACE2刺突蛋白 &ACE2普米斯————Pre-IND————————对RBD与hACE2结合有强阻断率,对 假病毒IC50仅为29pM,且能低浓度中 和真病毒感染,PRNT50仅为1.69nM————————
BAT2022刺突蛋白 双抗百奥泰————Pre-IND————————对野生株假病毒的IC50为270pM。小 鼠体内试验显示,BAT2022有很强的 预防和治疗表现,所有治疗和预防小鼠 中未检测到肺病毒滴度——有效————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数据来源: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Cell Discovery,BioRxiv, 各公司官网, Clinical Trials, 东吴证券研究所55
中和抗体市场形势——腾盛博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仍有空间,君实JS026值得关注
新 冠 流 行 中和抗体是应对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全球已经有7个中和抗体获批或获得紧急使用授权,上市的中和抗体主要由欧美国家研发,亚洲目前只有2个,分别为韩国的 Regdanvimab单抗和中国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中和抗体靶点明确,能精准的识别病毒的表面蛋白,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安全性更好;中和抗体不仅可以阻断病毒,还可以迅 速提高免疫力,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病 学▪ 礼来/君实的Bamlanivimab/ etesevimab、再生元/罗氏的Casirivimab& Imdemab以及葛兰素史克/Vir Biotech的Sotrovimab三款中和抗体上市相对较早,占据中和抗体主要市场。但是由于Bamlanivimab/ etesevimab和Casirivimab& Imdemab对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缺乏疗效,其销售或受重创,而葛兰素史克则可能凭借其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维持中和效力而进一
步释放。此外,新获批的阿斯利康用于预防的Tixagevimab& Cilgavimab鸡尾酒疗法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也依然有效,已获得美国追加订单,总订单达到120万疗程订单量。
新 冠 疗 法✓ 根据礼来公司财报和官网信息,巴尼韦单抗与巴尼韦单抗+埃特司韦单抗鸡尾酒疗法2021年销售额总计22.39亿美金,巴尼韦单抗美国订单100万剂,两个抗体联合的鸡尾酒疗法获 得83.4万剂
✓ 再生元/罗氏的鸡尾酒疗法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1年销售额总计75.74亿美金,获得美国300万剂订单量,但是2022年订单量可能会出现大幅下滑
✓ 葛兰素史克/Vir Biotech的中和抗体2021年销售额仅有1.76亿美元,但是订单量已有170万剂。由于Sotrovimab对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均保持中和活性,随着产能的提升,其订单量有望继续增加
新 冠▪ SAR2-COV-2病毒高变异性为中和抗体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针对容易突变的刺突蛋白,中和抗体的疗效仍然存在较大的未知数,针对保守表位开发抗体鸡尾酒疗法仍然是中和抗体应 对病毒逃逸和变异最有效的设计手段,坚持走“预防+治疗”的路线,中和抗体仍然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药 物 国产中和抗体蓄势待发,虽然目前仅有一个腾盛博药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鸡尾酒疗法获批,但已有4款中和抗体进入II期临床,还有多个中和抗体处于临床I期和临床前阶段。✓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是由腾盛博药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中和抗体,该抗体不仅通过基因修饰降低了抗体介导依赖性增强作用的风险,还延长了半衰期
以获得更持久的治疗效果,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应急获批的新冠特效药。国际三期临床对轻中度并伴有至少1个重症高危因素的门诊患者研究发现,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治疗后
住院/死亡率仅为2%,而安慰剂组为11%,风险降低80%,并且在症状出现0-5天和6-10天内治疗的疗效相似,基于上述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该中和抗体已向FDA提交EUA申请。


此外,安巴韦单抗与罗米司韦单抗分别结合刺突蛋白的不同位点,形成叠加效应,能更好的应对变异毒株引起的效力削弱的风险。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数据表明,安巴韦单抗/罗米司 韦单抗联合疗法对“奥密克戎”和其他广受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包括“德尔塔”和“德尔塔+”)均保持中和活性。除了治疗之外,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用于新冠肺炎预 防的使用值得期待,其超长半衰期的特点,为以后新冠暴露后和暴露前预防的临床研究(进行中)提供了基础,一旦获批“防+治”,其临床应用会进一步扩大。对于中和抗体,政 府采购将会是主要的销售渠道,目前针对政府进行战略储备和战略采购尚在推进之中。
✓ 国产另一个获批上市的中和抗体是君实生物的埃特司韦单抗(JS016),君实生物将其海外权益授权给礼来,并与礼来的巴尼韦单抗组成鸡尾酒疗法用于治疗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 的轻中度患者(包括成人,儿童,新生儿),但是由于对新型变异株奥密克戎失效,FDA已调整其适应症限制为仅用于暴露后感染或暴露于敏感变异株君实另一个中和抗体JS026已



进入I期临床验证其单药以及与JS016鸡尾酒疗法的耐受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前研究发现,JS026能阻断所有5种刺突蛋白RBD与ACE2受体的结合,IC50为0.6-3.2µg/ml,在假病毒中和实验中JS026对主要流行的VOC毒株(贝塔、德尔塔等毒株)的ND50为5.6-10.8ng/ml。JS026与JS016分别靶向刺突蛋白的不同表位,能够协同发挥中 和作用。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和实验中,JS026对真病毒的ND50为86ng/ml,JS026与JS016联合作用ND50仅为15.5ng/ml。在小鼠模型中,预防组中SARS-CoV-2病毒感染1天前 接种JS026,肺部病毒RNA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天后80%小鼠检测不到病毒;而在接种病毒1天后注射中和抗体,治疗5天后,JS026组40%在检测限以下,JS026+JS016组
60%在检测限以下。鉴于此,未来JS026与JS016联合鸡尾酒疗法可能会成为应对新冠病毒极具潜力的中和抗体。
数据来源: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Cell Discovery,BioRxiv, 各公司官网, Clinical Trials, 东吴证券研究所56
目录
一、我国及全球新冠流行病学统计
二、我国及美国新冠肺炎标准疗法
三、全球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现状
四、全球新冠小分子原料药市场机会
五、全球新冠抗原检测标的及市场
57
新冠疫情的爆发致使原料药短期供不应求,产能为王
新 冠 流 行 病 学新冠疫情爆发后,对相关药物、疫苗及中和抗体等产品产生大量需求。从企业选择供应商角度来看,更偏好具备高效、优质生产工艺并能稳定
供应的CDMO企业,国内企业优势显著,预计未来仍将保持稳健增长。1)2021年全年,药明生物的新冠中和抗体、疫苗及蛋白药物总合同已 超10亿美元,新冠相关未完成订单也高达9亿美元;新冠疫苗方面,已与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签订供应合同,提供相关的原液及制剂,疫苗供 应合同总金额已超2.6亿美元。2)新冠小分子药物方面,目前已有凯莱英、博腾股份公布承接新冠小分子相关业务订单,凯莱英2021-2022年 合计获取90亿人民币新冠订单。博腾股份在11月30日公告,过去12个月累计收到相关产品订单合计2.17亿美元。
新 冠 疗
新冠原料药短期供不应求,产能为王:受益于生产外包需求激增及海外产能向国内转移等因素,CDMO企业产能利用率逐年提升。从资本性支
出及在建工程等先行指标可看出,各企业产能扩建计划也在加速进行中。优秀的合成能力和充沛的产能吸引海外巨头原料药/中间体CDMO订 单,提供大额增量收入。
部分CDMO企业资本性支出情况部分CDMO企业产能体量大,且持续释放
80
默沙东&辉瑞MPP带动上游产业链需求大幅放量
新 冠 流 行 病 学辉瑞通过MPP授权95个国家生产Paxlovid 仿制药,覆盖范围超过全球53%的人口,我们认为未来通过MPP授权生产的Paxlovid数量将超过原
研,对上游原料药和中间体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3月17日,辉瑞MPP确认向35家药企授权,包括5家国产企业;其中,九洲药业授权生产奈玛特韦原料药,华海药业、普洛药业、复星医药可
生产制剂和原料药。
冠 疗
辉瑞MPP授权35家企业生产其新冠特效药辉瑞MPP授权35家企业生产其新冠特效药
专利权人产品许可企业
获批时间生产类型
新 冠 药 物
辉瑞Nirmatrelvir2022年3月17日原料药九洲药业
原料药和制剂迪赛诺
复星医药
华海药业
普洛药业
默沙东Molnupiravir2022年1月21日原料药维亚生物
原料药和制剂迪赛诺
复星医药
龙泽制药
博瑞医药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资料来源:MPP,东吴证券研究所59

MPP撬动巨大上游产业链空间,未授权企业中,中间体最易受益
新 冠 流 行 病 学我国原料药及中间体龙头依托合成超低温反应、连续生产等合成优势,是全球最大的Paxlovid中间体供应商之一,将直接受益于MPP获批带来
的上游需求增加。
由于相关原料药受到专利、营销渠道、注册等因素限制,未授权企业很难进入,而中间体可以直接对外销售。
SM1和SM2两条主要中间体合成路径较为复杂,对起始物料供应和合成能力要求高,短期内大幅扩产能力较弱,成本和价格均居高不下。
冠 疗
Paxlovid合成路径复杂,涉及多种难合成中间体我国原料药龙头企业具备优秀合成和研发能力,CDMO业务订单量大且产能充足
九洲药业普洛药业奥翔药业天宇股份
同和药业美诺华
CMO/CDMO10.2410.551.473.06预计2021全1.16
业务收入(亿元)年0.5亿元
yoy134.77%30.65%-2133.06%-113.40%
CMO/CDMO收入占比54.8%24.7%51.5%22.4%-16.8%
毛利率32.00%(CD30.38%(CD57.74%39.40%(CD29.42%37.08%
MO36.44%MO MO
43.32%)54.16%)
净利率14.73%12.94%18.24%13.21%15.32%18.24%
研发能力
研发人员数量580745(200+722304453
CDMO 250
研发人员占比16.2%12.7%26.4%16.8%31.5%18.6%
研发投入(万元)82472054633291464110792596
研发费用率4.41%4.80%11.65%5.28%8.10%3.75%
订单情况
订单数量(个)5302501925--
其中:商业化订单数量(个)18人用药103,511--
兽药34
在建工程(亿元)4.03.71.54.95.85.7

表格九洲药业、天宇股份、同和药业数据为2020全年数据,其余公司为2021H1数据,此外同和CMO/CDMO业务
收入为2021年我们的测算数据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抗 原 检 测
资料来源: Science,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公司公告,FDA,东吴证券研究所60
投资建议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我们建议从3条主线选股:
主线1:直接受益于辉瑞MPP授权和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新冠小分子药上游产业链相关标的提示:1)具备SM1/SM2片段供 应能力且产能充足的供应商:美诺华、天宇股份、海辰药业、奥锐特等;2)起始物料和中间体供应商:新和成、雅本化学等;3)直接获批MPP的企业:九洲药业、华海药业、普洛药业、复星医药。
主线2:国产新冠药物上游产业链。辉瑞MPP不包括中国,我国新冠小分子药自主可控至关重要,未来包括真实生物阿兹夫 定、君实生物VV116、前沿生物FB2001等在内的国产新冠特效药大规律上市。国产新冠特效药上市后,国家层面有较强储备 意愿,潜力巨大;而作为上游中间体/原料药供应商,需求和订单确定性更强,建议关注上游潜在供应商,包括拓新药业、同 和药业、奥翔药业、美诺华等。
主线3:其他新冠药物上游产业链。建议关注海外其他研发进度较快的新冠特效药,如日本盐野义3CL蛋白酶抑制剂S-217622等,及其潜在供应商,包括同和药业、普洛药业、诺泰生物、司太立等。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原 料 药

➢ 风险提示:汇率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扩产进度不及预期,订单获取失败风险。

抗 原 检 测
61
目录
一、我国及全球新冠流行病学统计
二、我国及美国新冠肺炎标准疗法
三、全球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现状
四、全球新冠小分子原料药市场机会
五、全球新冠抗原检测标的及市场
62

抗原自测模式有望逐步开始推行,需求空间大

3月11日,卫健委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及相关解读。《方案》指出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
《方案》规定抗原自测的使用范围包括1)基层医院有发热症状5日内的人员;2)隔离人员;3)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居民。原则上在有做核酸检
测能力的情况下需进行核酸检测,不然需连续五天完成一次抗原检测。
目前我国多数社区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和需要实时检测的海关等。抗原检测可以弥补核酸检测可及性较差的问题,在很大
程度上减轻检测压力,为未来逐步打开国门做好准备。单次隔离抗原检测需求大于等于5次,未来抗原检测需求可能超过核酸检测。
新冠抗原自测范围和流程香港分发的10款抗原检测产品以国产为主
品牌采样方式检测时间公司名称
国产品牌
BGI YHLO鼻腔拭子15分钟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丹娜生物鼻腔拭子10分钟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和信鼻腔拭子15分钟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热景生物鼻腔拭子15分钟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妥析鼻腔拭子20分钟相达生物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金沃夫鼻腔拭子15分钟北京金沃夫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万孚鼻腔拭子15分钟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海外品牌
AESKU鼻腔拭子15分钟AESKU.GROUP GmbH
FlowFlex鼻腔拭子15分钟ACON Laboratories,Inc.
Panbio鼻腔拭子15分钟Abbott Rapid Diagnostics
资料来源:医政医管局,东吴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香港政府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63

新冠抗原自测便利易推广,有望在国内大范围推广

新 冠 流 行 病 学我们认为,基于以下几点,未来新冠抗原自测有望在国内大范围推广
1)抗原检测适用于潜伏期和急性期,对“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2)可及性:抗原检测可及性强,适用于需要快速反应和核酸检测能力弱的区域。相比于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速度明显更快,操作上更便捷,
新 冠 疗 法特异性强,适用范围更广,但准确度相较于核酸检测低,主要用于急性感染期人群的排查。
抗原检测更适合病毒潜伏期和早期的检测核酸和抗原检测对比
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分析物病毒核糖核酸 (RNA)病毒抗原
冠 药
标本类型鼻、鼻咽、口咽、痰、唾液鼻、鼻咽、唾液
灵敏度因测试而异,对于基于实验因感染过程而异,在病毒载量高峰时
室的测试通常较高,而对于
通常为中度至高度
POC 测试则为中到高
特异性
复杂度较为复杂容易使用
应用场景医疗和检测机构小型医疗结构、海关、居家等
检测时间6小时以上15-30分钟
成本/测试^美国75-100美金;国内40人美国5-50美金
民币
优点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不需要检测时间短,简单易上手,可下沉布
复查
原 检缺点检测时间长,检测点较少,灵敏度较低,阳性后需要核酸复查
价格相对高

资料来源:协和医学杂志,东吴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新冠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东吴证券研究所
64

新冠抗原自测便利易推广,有望在国内大范围推广

3)精确度(灵敏度):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精准度需要得到验证。在国外疫情防控措施中,新冠抗原居家自测因为其适用性而被广泛推广,
是对核酸检测的有效补充。
根据Euro surveillance对96款获得CE认证的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灵敏度的测试,可以看出不同品牌的检测灵敏度差距大。但其中国产品牌试剂
盒均保持良好数据,包括绿诗源生物、奥德生物、东方生物、万泰生物等国产品牌灵敏度均名列前茅。
CE认证的96款抗原试剂盒灵敏度测试(2020年-2021年)
120%
100%
80%
60%
40%

20%

0%Cq ≤ 25Cq >25– <30Cq 17–36
资料来源: Euro surveillance,东吴证券研究所
65
新冠抗原自测便利易推广,有望在国内大范围推广
新 冠 流 行 病 学4)产能:产能是市场放量的重要基石。国产新冠抗原试剂盒头部企业订单饱满,九安、东方、安旭等企业现有产能接近饱和。中期来看,企
业均在扩产,新产能在持续的释放。随着未来政策端的放松,国产龙头通过调配产能和扩产,足以满足国内新增的检测需求。我们建议重点关 注产能体量较大且扩产能力强的企业。
5)产品获批节奏。3月1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包括诺唯赞、东方生物、华大因源(华大基因)、万孚生物、热景生物、乐普医疗、万泰生物、
明德生物等12款新冠自测抗原试剂。
国产新冠抗原试剂盒头部企业审批和产能情况
疗 法
厂商国内自检获批情况海外自检获批情况产能出厂价(出海)
九安医疗FDA EUA(2021.11)2-2.5亿/月1-2美金
新 冠东方生物已获批(3.15)CE (2021.8);FDA EUA(与西门子合作,2022年1-2月约为1000万/天,1美金
2021.12)3月目标提升至1500万/天
安旭生物CE(2021.12);FDA EUA审评中2.6亿/月1美金
亚辉龙CE(2021.12)1.9亿/月
万孚生物已获批(3.12)CE(2021.6);FDA EUA审评中1亿人份/月1美金
硕世生物CE(2021.12)1亿/月1美金或以下
热景生物已获批(3.13)CE(2021.8)1-1.5亿/月1美金或以下
奥泰生物CE(2021.6);FDA EUA审评中1亿人份/月
乐普医疗(乐普诊断)已获批(3.14)CE (2021.6)1.5-2亿人份/月
诺唯赞已获批(3.12)500万/天以上
华大基因已获批(3.12)
明德生物已获批(3.15)约500万/天
万泰生物已获批(3.14)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66
投资建议
新 冠 流 行 病 学 选股思路:
1.终端试剂盒:1)具备专业抗原检测能力的企业。建议关注国内唯一抗原+抗体双注册证的POCT龙头万孚生 物,可提供下沉、分散化的检测能力;2)以东方生物、安旭生物为首的抗原自测盒出口龙头,产能加速释放,且经过欧美高门槛质量体系验证,是未来自测放开后的供应主力;3)产能高弹性且专注国内市场的明德生物;4)拥有新冠抗原自测盒报证和生产能力的迈克生物、硕世生物、亚辉龙等。5)先发优势明显的万孚生物、诺 唯赞、华大基因。
新 冠 疗 法
新 冠 药 物 2.上游抗原生产商:目前限制抗原自测试剂盒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上游抗体、KIT等原料的供应,建议关注 上游龙头百普赛斯、义翘神州、菲鹏生物;高品质的医药注塑龙头昌红科技、拱东医疗;NC膜等其他材料的 海顺新材和北化股份等。
原 料 药 3.销售渠道:从目前已流出的文件来看,家庭自检试剂盒可以通过药店/B2C/O2O渠道购买,利好连锁药店和 拥有线上药械销售平台,建议关注益丰药房、大参林、京东健康等。
➢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需求不急预期风险,集采降价过度风险。
抗 原 检 测
67
风险提示

➢ 随着疫情发展,未来政策管控风险
国内政策管控方式将对小分子药物以及抗原自测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管控方式受到病毒变异情况,以 及海外疫情发展情况而变化。

➢ 新冠药物的临床数据不及预期
战略储备药物的量以及药物占比,和药物本身的疗效息息相关,小分子药物的临床数据不好,CDE可能会 拒绝接受上市,即使上市国家的储备量可能会较少。

➢ 新冠药物产能不及预期
全球新冠药物需求量大,产能可能在初期会成为放量的限制之一

➢ 新冠药物价格谈判结果不及预期
储备用药可能会和国家进行价格谈判,价格可能会被定得较低,降低企业的利润率

➢ 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新冠抗原检测和新冠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企业较多,后期竞争格局激烈

68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 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 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东吴证券研究所同意,并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 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15%之间;
中性: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5%之间;
减持: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15%与-5%之间;
卖出: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下。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行业指数涨跌幅相对大盘在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 6个月行业指数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 6个月行业指数涨跌幅相对大盘在-5%以下。
东吴证券研究所
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5号
邮政编码:215021
传真:(0512)62938527

公司网址: http://www.dwzq.com.cn

东吴证券 财富家园
浏览量:665
栏目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