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医药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积极布局新周期中的投资主线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2日    作者: xn2oyhja    栏目:行业研报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报告名称 :医药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积极布局新周期中的投资主线
评级 :持有
行业:


行业评级:看好

医药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

积极布局新周期中的投资主线

王斌
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陈智博
研究助理

SAC执证编号:S0110522030002

Email:wangbin3@sczq.com.cn 电话:010-81152644Email:chenzhibo@sczq.com.cn 电话: 86-10-81152642

2022年12月9日

sczq.com.cn

核心观点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在过去2年经历较大幅度回调,主要是由于:1. 估值过高;2.政策压制因素持续,集采从化学药开始,逐步向生物药、中 药、高值耗材、IVD 试剂甚至消费医疗等“政策免疫”领域拓展,市场预期一再被打破,对于以内需为主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型公司(包括药 品、高值耗材等)的业绩和估值形成压制;3.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扰动,对以CXO为代表的制造型公司的估值形成压制。

我们认为,目前医药行业多个细分领域(包括仿制药、创新药、中成药、生物制剂、IVD试剂、高值耗材、种植牙服务和消费医疗等)均已经 经历过政策扰动,继续拓展的空间已经不大。其次各类政策(包括化学药国家带量采购、中成药地方集采、种植牙服务价格调整、关节/ 脊柱集采

等)的规则演变、实际中标价格等均好于市场预期,也体现出政策制定方在医保控费和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之间积极寻求平衡点。我们认为随着

政策压制因素的缓和, 行业“政策底”特征显著,持续近2年的估值收缩已经结束,现阶段医药板块已经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从估值角度看,

目前医药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从经营趋势角度看,政策对于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型公司,特别是药品行业公司业绩的扰动已经逐步接近尾声,后

续即将进入新的盈利增长周期。

经过过去2年行业整体估值的持续回调和各细分领域之间估值的再平衡,目前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和估值结构已经调整到位。我们认为无论是

行业龙头和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均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但个股机会多于整体性板块机会,需要放宽选股的视野,着眼于产业趋势和估值性

价比,进行标的挖掘。长周期角度看,医药行业主要体现为成长属性而非价值属性,投资需要重点着眼于未来业绩的成长性和边际变化趋势,同

时注重估值与业绩增速的匹配度。

我们建议积极布局新周期中的投资主线:一、药品行业总量增长空间有限,但细分领域的景气度、生命周期阶段、公司经营趋势和竞争壁垒

有较大差异,存在较多结构性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特色仿制药和独家中成药等领域。二、医药制造板块中,1.中长期角度看,CXO业景气度仍有望处于较好水平,在估值回到合理区间、消化业绩高基数因素后,有望通过业绩的成长驱动股价增长;2.特色原料药板块中经营趋 势向好,有望迎来估值和业绩双击的公司;3.药品包材、药品辅料和制药装备相关公司。三、具有清晰产业逻辑,行业保持高增长,具有较大进

口替代空间的生命科学上游领域。2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风险提示:

随着治疗药品的储备增加和疫苗接种率提升,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预计线下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将逐步恢复正常,但仍存在局部地

区疫情散发导致出现管控的可能,影响到药品、器械正常销售,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创新药研发流程长,各临床阶段均存在一定失败风险。医保谈判存在不确定性,目录内药品有可能出现续约失败或医保支付价格降幅超预期的情

况,目录外药品有可能出现谈判失败,未能纳入医保目录或医保支付价格降幅超预期的情况,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由于仿制药、非独家中成药竞争仍然较为激烈,且政策规则演变方向仍有不确定性。产品在国家集采或地方集采中降价幅度过大,导致上市公司

业绩不及预期。

受到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导致全球制药工业产业链分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CXO、特色原料药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全球和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恢复力度不及预期、我国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速放缓,导致CXO、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景气度下滑。

生命科学产业链目前景气度较高,存在潜在进入者增加,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导致行业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3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一、行情回顾和行业整体观点

sczq.com.cn

医药行业底部特征明显,长期来看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
图 1: 医药生物指数PE(ttm)情况

7515000
6513000
5511000
459000
357000
255000
153000
2012-11-302013-01-042013-02-082013-03-222013-04-262013-05-312013-07-052013-08-092013-09-132013-10-182013-11-222013-12-272014-01-302014-03-072014-04-112014-05-162014-06-202014-07-252014-08-292014-09-302014-11-072014-12-122015-01-162015-02-172015-03-272015-04-302015-06-052015-07-102015-08-142015-09-182015-10-232015-11-272015-12-312016-02-052016-03-182016-04-222016-05-272016-07-012016-08-052016-09-092016-10-212016-11-252016-12-302017-02-032017-03-102017-04-142017-05-192017-06-232017-07-282017-09-012017-10-132017-11-172017-12-222018-01-262018-03-022018-04-042018-05-112018-06-152018-07-202018-08-242018-09-282018-11-092018-12-142019-01-182019-03-012019-04-042019-05-102019-06-142019-07-192019-08-232019-09-272019-11-012019-12-062020-01-102020-02-212020-03-272020-04-302020-06-052020-07-102020-08-142020-09-182020-10-232020-11-272020-12-312021-02-052021-03-122021-04-162021-05-212021-06-252021-07-302021-09-032021-10-082021-11-122021-12-172022-01-212022-03-042022-04-082022-05-132022/6/172022-07-222022-08-262022-09-302022-11-11
医药生物指数PE(坐标左轴)医药生物指数(坐标右轴)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自2020年3季度以来,医药生物行业指数PE(ttm)持续下行,目前已经降至近10年来低位,期间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超过40%。

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在过去2年经历较大幅度回调,主要是由于:1. 估值过高;2.政策压制因素持续,集采从化学药向生物药、中药、高值耗材、IVD 甚至 消费医疗等“政策免疫”领域拓展,市场预期一再被打破,对于以内需为主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型公司(包括药品、高值耗材等)的业绩和估值形成压制;3.地缘政治、宏观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扰动,对以CXO为代表的制造型公司的估值形成压制。

目前医药行业多个细分领域(包括仿制药、创新药、中成药、生物制剂、IVD试剂、高值耗材、种植牙服务和消费医疗等)均已经经历过政策扰动,继续 拓展的空间已经不大。其次,各类政策(包括化学药国家带量采购、中成药地方集采、种植牙服务价格调整、关节/ 脊柱集采等)的规则演变、实际中标价格 等均好于市场预期,也体现出政策制定方在医保控费和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之间积极寻求平衡点。

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压制因素的缓和, 医药行业“政策底”特征显著,持续近2年的估值收缩已经结束,现阶段医药板块已经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估值角度看,目前医药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从经营趋势角度看,政策对于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型公司,特别是药品行业公司业绩的扰动已经逐步接近尾声,后续即将进入新的盈利增长周期。5

行业估值结构回归常态

图 2: 医药生物指数PE(ttm)情况

1002.5
902
80
701.5
60
501
40
300.5
20
100
0
2013-11-08
2013-12-13
2014-01-17
2014-02-21
2014-03-28
2014-04-30
2014-06-06
2014-07-11
2014-08-15
2014-09-19
2014-10-24
2014-11-28
2014-12-31
2015-02-06
2015-03-13
2015-04-17
2015-05-22
2015-06-26
2015-07-31
2015-09-02
2015-10-09
2015-11-13
2015-12-18
2016-01-22
2016-03-04
2016-04-08
2016-05-13
2016-06-17
2016-07-22
2016-08-26
2016-09-30
2016-11-11
2016-12-16
2017-01-20
2017-02-24
2017-03-31
2017-05-05
2017-06-09
2017-07-14
2017-08-18
2017-09-22
2017-11-03
2017-12-08
2018-01-12
2018-02-14
2018-03-23
2018-04-27
2018-06-01
2018-07-06
2018-08-10
2018-09-14
2018-10-26
2018-11-30
2019-01-04
2019-02-15
2019-03-22
2019-04-26
2019-05-31
2019-07-05
2019-08-09
2019-09-12
2019-10-18
2019-11-22
2019-12-27
2020-02-07
2020-03-13
2020-04-17
2020-05-22
2020-06-24
2020-07-31
2020-09-04
2020-10-09
2020-11-13
2020-12-18
2021-01-22
2021-02-26
2021-04-02
2021-05-07
2021-06-11
2021-07-16
2021-08-20
2021-09-24
2021-10-29
2021-12-03
2022-01-07
2022-02-18
2022-03-25
2022-04-29
2022-06-02
2022-07-08
2022-08-12
2022-09-16
2022-10-28
300医药PE/500医药PE(右轴)300医药500医药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从医药行业内部不同市值公司估值对比来看,近10年来,300医药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的医药行业股票,代表医药行业龙头公司)的PE和500医药 指数(中证500指数中医药行业股票,代表医药行业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的PE之间的比值最低约为0.5,最高约为2。其中2017年后300医药指数的PE基本高于 500医药指数的PE,即行业龙头始终处于溢价状态,一方面由于医药行业大部分细分领域的集中度在提升之中,龙头企业盈利加速,另一方面体现出市场给予

行业龙头更多的估值溢价。

目前300医药指数和500医药指数的PE均已经回落至近10年来低位。300医药指数PE/500医药指数PE在1.5附近,估值水平和不同类型公司的估值结构与2018

年底医药指数底部时类似,同时龙头公司估值溢价也已经大幅收缩,行业估值结构回归常态。

6

行业估值结构回归常态

图 3: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及二级行业指数PE近10年来情况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12-11-30
2012-12-28
2013-01-25
2013-03-01
2013-03-29
2013-04-26
2013-05-24
2013-06-21
2013-07-19
2013-08-16
2013-09-13
2013-10-11
2013-11-08
2013-12-06
2014-01-03
2014-01-30
2014-02-28
2014-03-28
2014-04-25
2014-05-23
2014-06-20
2014-07-18
2014-08-15
2014-09-12
2014-10-10
2014-11-07
2014-12-05
2014-12-31
2015-01-30
2015-02-27
2015-03-27
2015-04-24
2015-05-22
2015-06-19
2015-07-17
2015-08-14
2015-09-11
2015-10-09
2015-11-06
2015-12-04
2015-12-31
2016-01-29
2016-03-04
2016-04-01
2016-04-29
2016-05-27
2016-06-24
2016-07-22
2016-08-19
2016-09-14
2016-10-21
2016-11-18
2016-12-16
2017-01-13
2017-02-10
2017-03-10
2017-04-07
2017-05-05
2017-06-02
2017-06-30
2017-07-28
2017-08-25
2017-09-22
2017-10-27
2017-11-24
2017-12-22
2018-01-19
2018-02-14
2018-03-16
2018-04-13
2018-05-11
2018-06-08
2018-07-06
2018-08-03
2018-08-31
2018-09-28
2018-11-02
2018-11-30
2018-12-28
2019-01-25
2019-03-01
2019-03-29
2019-04-26
2019-05-24
2019-06-21
2019-07-19
2019-08-16
2019-09-12
2019-10-11
2019-11-08
2019-12-06
2020-01-03
2020-02-07
2020-03-06
2020-04-03
2020-04-30
2020-05-29
2020-06-24
2020-07-24
2020-08-21
2020-09-18
2020-10-16
2020-11-13
2020-12-11
2021-01-08
2021-02-05
2021-03-05
2021-04-02
2021-04-30
2021-05-28
2021-06-25
2021-07-23
2021-08-20
2021-09-17
2021-10-15
2021-11-12
2021-12-10
2022-01-07
2022-02-11
2022-03-11
2022-04-08
2022-05-06
2022-06-02
2022-07-01
2022-07-29
2022-08-26
2022-09-23
2022-10-28
2022-11-24
SW医药医疗服务中药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药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2019-2021年,不同医药生物二级行业之间的估值差距持续拉大,主要是由于政策扰动,产品型公司业绩和估值均有一定压力,市场更加偏好医疗服务(包括CXO和民营医院) 、生物制品(二类疫苗)等不受政策扰动的细分领域。

经过持续调整,目前医药生物各二级行业之间的估值差距已经大幅收敛,估值结构趋于合理。其中医疗服务板块、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板块的PE回到30X 附近,中药和医药商业的PE在20X附近。

我们认为,经过近2年以来的行业整体估值持续回调和各细分领域之间估值的再平衡,目前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和估值结构已经调整到位。无论是行业龙

头和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均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个股机会多于整体性板块机会,需要放宽选股的视野,着眼于产业趋势和估值性价比,进行标的挖掘。

7

着眼成长性,注重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度
图 4: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及二级行业指数近10年来表现

14 12 10 8
6
4
2
0

2012-11-30
2012-12-28
2013-01-25
2013-03-01
2013-03-29
2013-04-26
2013-05-24
2013-06-21
2013-07-19
2013-08-16
2013-09-13
2013-10-11
2013-11-08
2013-12-06
2014-01-03
2014-01-30
2014-02-28
2014-03-28
2014-04-25
2014-05-23
2014-06-20
2014-07-18
2014-08-15
2014-09-12
2014-10-10
2014-11-07
2014-12-05
2014-12-31
2015-01-30
2015-02-27
2015-03-27
2015-04-24
2015-05-22
2015-06-19
2015-07-17
2015-08-14
2015-09-11
2015-10-09
2015-11-06
2015-12-04
2015-12-31
2016-01-29
2016-03-04
2016-04-01
2016-04-29
2016-05-27
2016-06-24
2016-07-22
2016-08-19
2016-09-14
2016-10-21
2016-11-18
2016-12-16
2017-01-13
2017-02-10
2017-03-10
2017-04-07
2017-05-05
2017-06-02
2017-06-30
2017-07-28
2017-08-25
2017-09-22
2017-10-27
2017-11-24
2017-12-22
2018-01-19
2018-02-14
2018-03-16
2018-04-13
2018-05-11
2018-06-08
2018-07-06
2018-08-03
2018-08-31
2018-09-28
2018-11-02
2018-11-30
2018-12-28
2019-01-25
2019-03-01
2019-03-29
2019-04-26
2019-05-24
2019-06-21
2019-07-19
2019-08-16
2019-09-12
2019-10-11
2019-11-08
2019-12-06
2020-01-03
2020-02-07
2020-03-06
2020-04-03
2020-04-30
2020-05-29
2020-06-24
2020-07-24
2020-08-21
2020-09-18
2020-10-16
2020-11-13
2020-12-11
2021-01-08
2021-02-05
2021-03-05
2021-04-02
2021-04-30
2021-05-28
2021-06-25
2021-07-23
2021-08-20
2021-09-17
2021-10-15
2021-11-12
2021-12-10
2022-01-07
2022-02-11
2022-03-11
2022-04-08
2022-05-06
2022-06-02
2022-07-01
2022-07-29
2022-08-26
2022-09-23
2022-10-28
2022-11-24
SW医药医疗服务中药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药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以20121130日收盘价为基数进行计算)图 5: 医药生物板块二级行业指数PE和利润复合增速情况
60% 50% 40% 30% 20% 10% 0%
20304050607080 90
SW医药生物
医疗服务中药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药
2012-2021年,医药板块6个二级行业中,医疗服务板块业绩增速和指数涨幅均 名列首位,估值也持续处于较好水平;中药板块业绩增速较低,指数涨幅和估值也 相对较小。长周期角度看,医药行业主要体现为成长属性而非价值属性,因此医药 行业投资需要重点着眼于未来业绩的成长性和边际变化趋势,同时注重估值与业绩 增速的匹配度。
在我们重点覆盖的公司和行业中,建议关注:一、药品行业总量增长空间有限,但细分行业的景气度、生命周期阶段、公司经营趋势和竞争壁垒有较大差异,存在 较多结构性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特色仿制药和独家中成药等领域相关公 司。二、医药制造板块中,1.中长期角度看,CXO行业未来的景气度仍有望处于较 好水平,在估值回到合理区间、消化业绩高基数因素后,有望通过业绩驱动股价增 长;2.特色原料药板块中经营趋势向好,有望迎来估值和业绩双击的公司;3.药品 包材、药品辅料和制药装备相关公司。三、具有清晰产业逻辑,行业保持高增长,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1.纵坐标轴为2012-2021年该行业利润复合增速;2.横坐 标轴为2012-2022年各二级行业平均PE
具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的生命科学上游领域。8

疫情冲击下,医药行业需求具有较强韧性
图 6: 2022年以来中国台湾地区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2022/1/32022/1/72022/1/112022/1/152022/1/192022/1/232022/1/272022/1/312022/2/42022/2/82022/2/122022/2/162022/2/202022/2/242022/2/282022/3/42022/3/82022/3/122022/3/162022/3/202022/3/242022/3/282022/4/12022/4/52022/4/92022/4/132022/4/172022/4/212022/4/252022/4/292022/5/32022/5/72022/5/112022/5/152022/5/192022/5/232022/5/272022/5/312022/6/42022/6/82022/6/122022/6/162022/6/202022/6/242022/6/282022/7/22022/7/62022/7/102022/7/142022/7/182022/7/222022/7/262022/7/302022/8/32022/8/72022/8/112022/8/152022/8/192022/8/232022/8/272022/8/312022/9/42022/9/82022/9/122022/9/162022/9/202022/9/242022/9/282022/10/22022/10/62022/10/102022/10/142022/10/182022/10/222022/10/262022/10/302022/11/32022/11/72022/11/112022/11/152022/11/192022/11/232022/11/27
中国台湾地区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数据截至2022.11.27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2022年2季度以来虽然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图 7: 2022年以来中国台湾地区部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各月累计收入同比增速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仍然较为稳健,表明医药行业的需求在疫情冲击下仍然具有较强韧性。
40%
35%
生达化学(1720.TW):产品以化学药制剂(心脑血管、代谢、抗感染和呼吸类等)为主,还包括保 健品和原料药,2021年内销收入占比超过80%。
30%
25%
20%
杏辉药品(1734.TW): 产品以抗肿瘤药制剂、眼科制剂、呼吸系统制剂等为主,还包括功能性食品 等其他业务,2021年药品收入占比为64.73%。
15%
10%
5%
永信(3705.TW):核心子公司永信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处方药、OTC药物、保健品 等,2021年药品收入占比为66.71%。
0%2022.12022.22022.32022.42022.52022.62022.72022.82022.92022.10大树医药(6469.TWO):公司为台湾地区连锁药店龙头企业之一,产品包括妇婴用品、保健药品和处
-5%
-10%
方药品等。
永信(3705.TW)杏辉药品(1734.TW)生达化学(1720.TW)
杏一(4175.TWO)大树医药(6469.TWO)杏一(4175.TWO):公司为台湾地区连锁药店龙头企业之一,产品包括医疗护理用品、健康护理用品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和保健品等。9

严肃医疗场景下各类需求恢复有望成为医药板块的投资主线之一 图 8: 国内医疗机构月度累计总诊疗人数情况(单位:万人)

900000 800000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10/1/110/4/110/7/110/10/111/1/111/4/111/7/111/10/112/1/112/4/112/7/112/10/113/1/113/4/113/7/113/10/114/1/114/4/114/7/114/10/115/1/115/4/115/7/115/10/116/1/116/4/116/7/116/10/117/1/117/4/117/7/117/10/118/1/118/4/118/7/118/10/119/1/119/4/119/7/119/10/120/1/120/4/120/7/120/10/121/1/121/4/121/7/121/10/122/1/122/4/1

总诊疗人次数:医疗机构:累计值

2010-2019年,国内医疗机构(包括各类等
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
总诊疗人次数年复合增速约为5.48%,保持稳 健增长态势。2019年1-6月,国内医疗机构总 诊疗人次数为31.62亿,与2019年1-6月相比下 降24%,疫情对国内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造
成一定影响。
2010-2019年,国内各类等级医院总诊疗人 次数年复合增速约为10%,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022年1-6月,国内各类等级医院总诊疗人次 数为19.62亿,与2019年1-6月相比年复合增速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图 9: 国内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月度累计总诊疗人数情况(单位:万人)
500000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0/1/110/4/110/7/110/10/111/1/111/4/111/7/111/10/112/1/112/4/112/7/112/10/113/1/113/4/113/7/113/10/114/1/114/4/114/7/114/10/115/1/115/4/115/7/115/10/116/1/116/4/116/7/116/10/117/1/117/4/117/7/117/10/118/1/118/4/118/7/118/10/119/1/119/4/119/7/119/10/120/1/120/4/120/7/120/10/121/1/121/4/121/7/121/10/122/1/122/4/1
总诊疗人次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值总诊疗人次数:医院:累计值
为2.55%。医院端诊疗需求在疫情影响下仍然 具有韧性,但增速明显放缓。
2022年1-6月国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 人次数为10.41亿,仅为2019年同期总诊疗人 次数的47.4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需求受 疫情影响较大。
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
疫情对于国内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影响将 越来越小,预计2023年严肃医疗场景下各类需 求恢复有望成为医药板块的投资主线之一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10
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调整,医药行业投资将逐步回归主线 图 10: 2022年以来我国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毒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表 1:纳入中成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中的相关品种情况

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调整,医药行业投资将逐步回归主线

表 2: 我国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进展
企业药物靶点进度(中国)进度(海外)
真实生物阿兹夫定RdPd普通型附条件 获批轻中度III期临床结束(巴西)
重度III期临床结束(巴西)
君实生物/旺山旺水(海 正药业代工)VV116RdPd轻中度临床III
期( VV116
和Paxlovid头
对头)已完成,达到主要和次
要终点
乌兹别克斯坦EUA
轻中度II/III期
中重度III期
开拓药业普克鲁胺AR轻中症III期巴拉圭等国EUA
轻中度非住院III期临床(美国)
中度III期临床(巴西)
中重度III期临床(美国)
先声药业SIM04173CL轻型和普通型 临床III期-
暴露后预防 IND获批
众生药业RAY12163CL临床III期-
前沿生物QLS11283CL临床II/III期
齐鲁制药QLS11283CL临床I期-
泽璟制药杰克替尼JAK重度IND已获 批-
歌礼制药ASC10RdPd-轻中症递交IND申请(美国)
科兴制药SHEN26RdPdIND已获批 --
石药集团SYHX1901JAK/TYK 2IND已获批
云鼎新耀EDDC-22143CL临床前-
广生堂GST-HG1713CL临床前-
盟科药业MRX-118RdPd临床前-
华润双鹤LGN-20RdPd临床前-

资料来源:相关公司公告,首创证券

表 3: 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
公司
疫苗类型毒株类型进度备注
国药中生
灭活疫苗原始株已上市附条件获批
二代灭活疫苗Omicron临床II期
二代重组蛋白疫苗多种变异株获批临床已在阿联酋获批
EUA
科兴中维
灭活疫苗原始株已上市附条件获批
康希诺
吸入式腺病毒疫苗原始株II期临床国内作为加强针纳
入紧急使用,已在
摩洛哥获批EUA
腺病毒疫苗原始株已上市附条件获批
mRNA疫苗Beta和Omicron临床II期
智飞生物
重组蛋白疫苗原始株已上市附条件上市
重组蛋白疫苗Omicron、Delta临床前
康泰生物在国内已获批紧急
灭活疫苗原始株临床III期使用及作为第三针

同源加强免疫接种

丽珠集团
重组蛋白疫苗原始株临床Ⅲ期国内获批EUA
重组蛋白疫苗Beta、Delta、Omicron已申报临床
石药集团
mRNA疫苗Omicron等变异株临床Ⅱ期
神州细胞
重组蛋白四价疫苗Alpha/Beta/Delata/Omicron变异临床Ⅲ期
重组蛋白二价疫苗Apha/Beta变异株已获批
艾美疫苗
mRNA疫苗Delta临床前
灭活疫苗原始株临床Ⅰ期
mRNA疫苗原始株已完成临床Ⅱ期
沃森生物
mRNA疫苗(蓝鹊)变异株临床III期
重组蛋白疫苗变异株获批临床
mRNA疫苗(艾博)原始株临床III期已在印度尼西亚获
批EUA。
复星医药中国香港和中国澳
mRNA疫苗原始株已完成临床II期门获批EUA,大陆

获批

万泰生物
(鼻喷)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原始株+变异株已获批
三叶草生物
重组蛋白疫苗原始株已上市
重组蛋白疫苗变异株南非临床I期
斯微生物
mRNA疫苗原始株+变异株完成临床Ⅰ期,在老挝已完
成临床II期
华兰疫苗
腺病毒疫苗原始株临床前
云顶新耀/Providence
mRNA疫苗原始株已完成临床Ⅱ期,向海外提
交加强针临床III期申请
翰宇药业
(鼻喷)多肽Delta、Omicron已完成临床I期
资料来源:相关公司公告,CDENMPA,首创证券12

二、药品板块:总量约束下紧抓结构性机会

sczq.com.cn

药品市场:总量小幅平稳增长,结构性机会突出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图 11: 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图 12: 医保基金(包括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收入和支出同比增速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药品销售
2000015%35%2020年1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3月
2020年1-4月
2020年1-5月
2020年1-6月
2020年1-7月
2020年1-8月
2020年1-9月
2020年1-10月
2020年1-11月
2020年1-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3月
2021年1-4月
2021年1-5月
2021年1-6月
2021年1-7月
2021年1-8月
2021年1-9月
2021年1-10月
2021年1-11月
2021年1-12月
2022年1月
2022年1-2月
2022年1-3月
2022年1-4月
2022年1-5月
2022年1-6月
2022年1-7月
2022年1-8月
2022年1-9月
金额为17747万元,同比增长7.97%,但仍然 没有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2022年上 半年,我国药品销售金额为8670亿元,同比 增长1.7%。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1.集采持 续推进导致仿制药降价;2.部分地区疫情散
发,终端医疗需求未能充分释放。
根据国家医保局披露的基本医疗保险和
生育保险运行情况数据,2022年1-9月医保 基金收入和支出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5.51% 和-0.54%,2022年1-9月累计新增结余4205亿
18000
1600010%25%
14000
120005%15%
10000
80000%5%
6000
4000-5%-5%
2000
0-10%-15%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H1
药品销售额(单位:亿元)yoy保基yoy医保基金支出yoy
保基元,短期内收支平衡状况良好。

资料来源:米内网,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首创证券

图 13: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职退休比 图 14: 历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
从长期来看,由于上世纪60年代初“婴
4.0320132.952.842.772.783000儿潮”人群逐步进入退休阶段,我国即将迎
3.52500来老龄化高峰期,医保支出压力加大。虽然
3.0近年来在职退休比(参加职工医保中在职职
2.92.782.82000工人数/退休职工人数)基本稳定,但中长期
2.5
2.78
2.82来看仍然存在收支平衡压力,确保医保基金
1500
2.0
收支平衡将成为医保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
1.52012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1000预计医保控费力度和措施仍然会持续进行。
1.0
500从总量角度看,我们认为我国药品市场
0.5
0规模未来将保持平稳增长,但预计增速水平
0.0
1957
1959
1961
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不高,未来药品领域仍然以结构性投资机会
在职退休比全年出生人口数(单位:万人)为主
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首创证券 14

图 15: 2021年中国药品市场各大类产品收入和未来产业趋势展望

2021年我国药中成药4590亿元政策利好持续催化,整体市场规模有望平稳增长。中药创新药、品牌OTC和配方颗粒
是未来主要增长点。
创新药1952亿元与美国、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创新药销售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仿制药集采的
推进节省大量医保费用,为创新药的医保战略性购买创造出支付条件,未来中国创新药
品市场规模
1.77万亿元市场规模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仿制药等1.12万亿元
集采影响下,整体规模增长潜力有限。但高壁垒专科药、OTC等存在结构性机遇,
拥有丰富仿制药集群的制剂企业也有望保持业绩稳健增长。

资料来源:BCG,米内网,首创证券

图 16: 中国创新药销售金额占比图 17: 美国创新药销售金额占比图 18: 全球药品市场中,仿制药、孤儿药和其他药品销售金额占比

14% 12%
11%
10%

7%
10% 8%
6% 4% 2% 0%
20162019
中国创新药销售金额占比
2021

创新药:关注产品临床价值和公司自身的商业化 图 19: 我国热门靶点创新药集中度较高2021年11月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要 求“应该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最佳治疗方式/药物,而不应该为 了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性和/或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 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当计划选择安慰剂或最佳支持治疗( best support care, BSC)作为对照药时,则应该确定该适应症在临床中确无标准治疗;当有 BSC 时,则应优选 BSC 作为对照。

2022年11月CDE发布了《新药获益-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对 于创新药在整个研发周期中的“获益-风险”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使用阳性对 照时,需要确保与已批准的可选择疗法相比该药没有不可接受的获益/风险,或该药相

较现有疗法更有效”。

上述指导原则的提出大幅提高了创新药临床研究标准。2022年1-9月,药明康德 DDSU业务收入6.7亿元(-27.9%),公司披露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该部门主动迭代升

资料来源:药融云,首创证券
图 20: 2016-2021 靶点的治疗领域分布
级以满足客户对中国新药研发服务更高的要求,新研发项目以全创新药物为主,研发难 度提升、周期变长” ,体现出me-too类药物研发热度有所下降。
图21:2016-2021 新药受理的治疗领域分布
国内创新药研发存在同质化的情况,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肿瘤等少 数领域,部分成熟靶点如EGFR、PD-1/L1、HER2等均有多个药物处于 各个研发阶段。“fast-follow”模式虽然提高了创新药研发率,但上市
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对企业的临床研究速度、商业化能力提出了较
高要求。
我们认为对于创新药领域投资,现阶段着重关注:1.产品本身临床 价值,即是否可以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或与竞品相比带来临床获益;2.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3.公司自身的商业化能力
除了市场关注度较高的肿瘤之外,我们认为其他领域如精神、感染、
心脑血管和消化等领域的优质创新药品种也应该重点关注。
资料来源:药融云,首创证券16

创新药支付体系不断完善图 22: 2016-2022年上半年首次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数量图 23: 2016-2021年历次医保谈判纳入的国产药品和进口药品数量
行)全年合计销售规模超过233亿元,同比
增长71%,药品在纳入医保目录后销售金额

增速显著提升。
增加,2022年仅上半年就有14个国产创新药
获批,与2020年全年水平相当。历年来通过
近年来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数量持续

医保谈判规则更加明确,有利于稳定创新药市场预期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2022年医保目录谈判对于药品续约规则进行了创新,首先明确了纳入常规目录管理的条件,包括:(1)非独家药品;(2) 2018 年谈判进入目录,且连续两个协议周期均未调整支付标准和支付范围的独家药品。

另一方面,本次谈判确定了简易续约原则,对于协议将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药品,可以简易续约,续约有效期2年 ,条件包括:(1)独家药品;(2)本协议期基金实际支出未超过基金支出预算的200%;(3)未来两年的基金支出预算增幅合理 ;(4)市场环境 未发生重大变化。

图 26: 2022年谈判药品续约规则

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首创证券(基金实际支出/基金支出预算=比值 A;未来两年因调整支付范围所致的基金支出预算增加值/本协议期 基金支出预算和基金实际支出中的高者=比值 B

18

医保谈判规则更加明确,有利于稳定创新药市场预期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简易续约规则对于医保支付标准调整幅度也做了进一步明确。我们认为规则的明确有助于产业界、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销售金额形成稳定和

可持续的预期,对创新药板块形成较大利好。

假设医保基金对于某创新药实际支出为15亿元/年(按20%自费比例计算,对应终端销售金额为18.75亿元),基金预算支出为10亿元,则比值 A=150%(15亿元/10亿元),在不调整支付范围情况下,续约中支付标准下降幅度为19%(140%<比值 A≤ 170%,支付标准下调 10 个百分点,年 均实际支出在 10 亿元-20 亿元(含)之间,支付标准的下调幅度增加 4 个百分点)。2年后协议到期再次续约时,假设创新药销售金额不发生大 的变化,由于医保基金支付预算提升,比值A将大幅下降,再次续约谈判价格降幅将更小,有助于市场对创新药中长期销售金额形成稳定预期。

对于增加适应症的创新药,假设调整支付范围,增加适应症后覆盖患者数量增加50%(即比值 B,未来两年因调整支付范围所致的基金支出 预算增加值/基金实际支出中的高者= 50%),按照现行谈判规则,支付下降初始比例也仅为10%,医保支付范围调整后覆盖患者数量增加的弹性

远大于医保支付标准下降的损失,对于通过简易谈判程序实现覆盖适应症范围扩大的创新药形成较大利好。

表 4: 简易谈判中医保支付标准调整方法

类型调整幅度其他规则
不调整 支付范 围的药 品比值 A≤ 110%,支付标准不作调整。对于 110%<比值 A≤ 200%的药品,支付标准降幅同时与基金年均实际支出挂钩:基金年均实 际支出在 2 亿元(含)以内的,支付标准按以上规则调整。
年均实际支出在 2 亿元-10 亿元(含)之间,支付标准的下调幅度增加 2 个百分点。年均实际支出在 10 亿元-20 亿元(含)之间,支付标准的下调幅度增加 4 个百分点。年均实际支出在 20 亿元-40 亿元(含)之间,支付标准的下调幅度增加 6 个百分点。年均实际支出在 40 亿元以上的,支付标准的下调幅度增加 10 个百分点。
110%<比值 A≤ 140%,支付标准下调 5 个百分点
140%<比值 A≤ 170%,支付标准下调 10 个百分点。
170%<比值 A≤ 200%,支付标准下调 15 个百分点。
调整支 付范围 的药品比值 B≤ 10%,支付标准不作调整 。对于 10%<比值 B≤ 100%的药品,支付标准降幅同时与基金支出预算的增加值挂钩:基金支出 预算的增加值年均 2 亿元(含)以内的,按以上规则调整。
增加值年均 2 亿元-10亿元(含)的,支付标准的下调幅度增加 2 个百分点。增加值年均 10 亿元-20 亿元(含)的,支付标准的下调幅度增加4 个百分点。增加值年均 20 亿元-40 亿元(含)的,支付标准的下调幅度增加 6 个百分点。
增加值年均在 40 亿元以上的,支付标准的下调幅度增加 10 个百分点。
10%<比值 B≤ 40%,支付标准下调 5 个百分点 。
40%<比值 B≤ 70%,支付标准下调 10 个百分点。
70%<比值 B≤ 100%,支付标准下调 15 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首创证券19

创新药板块即将进入商业化驱动的新投资周期
表 5: A股biotech公司、传统制药转型公司研发管线、已上市创新药概况

公司临床II临床IIINDA获批上市
信立泰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酯(S086)、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SAL0107)、苯磺酸复格列汀和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SAL0108)恩那司他阿利沙坦酯
海思科HSK-7653、HSK-21542HSK16149环泊酚
京新药业地达西尼
恩华药业TRV130
罗欣药业替格拉生
浙江医药ARX788奈诺沙星注射液/胶囊
科伦药业A166(HER2-ADC)、A277、A223A140、SKB264(TROP2-ADC)KL-A167 (PD-L1单抗)
艾力斯伏美替尼
泽璟制药外用重组人凝血酶、杰克替尼多纳非尼
奥赛康ASK120067
亿帆医药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F-627)
悦康药业爱地那非
海正药业海博麦布
贝达药业Balstilimab、ZalifrelimabBPI-16350贝福替尼、伏罗尼布埃克替尼、恩沙替尼
人福医药苯磺酸瑞马唑仑、磷丙泊酚二钠
康辰药业KC1036
苑东生物优格列汀
神州细胞SCT1000、SCT200SCT510A、SCTV01、SCT-110ASCT400、SCT510、SCT630重组八因子
凯因科技培集成干扰素α-2 注射液(治愈乙肝适应症)盐酸可洛派韦
特宝生物YPEG-GH、YPEG-EPOYPEG-G-CSF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b 注射液
华东医药HDM2002迈华替尼、HDM3001、HDM2002(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利拉鲁肽注射液
先声药业Y2 舌下片、SIM0417、赛伐珠单抗SIM0395依达拉奉右莰醇、恩沃利单抗、注 射用曲拉西利
艾迪药业ACC008艾诺韦林
前沿生物FB2001注射用艾博卫泰
首药控股SY-3505、SY-707、SY-1503
迪哲医药舒沃替尼、戈利昔替尼
海创药业HP-558、HP-501HC-1119
资料来源:相关公司公告,首创证券 (药品进度以进展最快适应症为准)20

创新药板块即将进入商业化驱动的新投资周期

表 6: 港股biotech公司研发管线、已上市创新药情况

公司临床II临床IIINDA获批上市
滕盛博药BRII-179/BRII-835/BRII-877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
赛生药业Vibativ (telavancin)、那西妥单抗
德琪医药Eltanexor、Onatasertib塞利尼索
基石药业普拉替尼、阿伐替尼、艾伏尼布、舒格利单抗
康宁杰瑞KN046KN035
科济药业CT041CT053
康诺亚CM326CM310
和黄医药安迪利塞、HMPL-45索乐匹尼、他泽司他呋喹替尼、索凡替尼、赛沃替尼
荣昌生物泰他西普、维迪西妥单抗
诺诚健华Tafasitamab、Gunagratinib奥布替尼
康方生物莱法利单抗、普络西单抗、古莫奇单抗、曼多奇单抗依沃西单抗、伊努西单抗、伊库奇单抗、卡度尼利、派安普利单抗
Quavonlimab

资料来源:相关公司公告,首创证券 (药品进度以进展的最快适应症为准进行统计)

A股、港股的biotech公司和转型中的传统制药公司,已经有多个企业拥获批或即将获批创新药。

对于传统制药企业,由于存量产品陆续进入集采,短期内业绩承压,但企业通过新产品梯队培育(包括增加仿制药新品种或创新药)、新渠 道拓展(从以院内市场为主向零售药店、电商拓展)和新业态培育(向其他领域转型)等多种方式,业绩逐步走出低谷,迎来经营的“第二曲 线”。另一方面,传统制药企业通常在某个科室或适应症具有成熟的销售体系和专家资源等,同类创新药上市后可以能够借助原有渠道快速实现 市场导入。此外,传统制药企业原有业务在集采后仍能够提供一定的收入和利润,有助于在一级和二级市场融资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提供稳定的现 金流,持续支持公司创新药研发投入。

目前欧美国家创新药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big pharma手中。我们认为,与欧美国家不同点在于,中国创新药市场的整体规模仍处于快速增长 阶段,仍有大量细分领域无法被big pharma充分覆盖。因此我们认为现金流充沛、创新药已经/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的biotech公司未来仍有机会逐步 成长。随着国产创新药陆续上市,同时能在较短时间内纳入医保,公司收入增长、业绩释放速度大幅度提升,创新药板块即将进入商业化驱动的

新投资周期。21

再生元复盘的启示:创新药商业化初始阶段,季度销售收入增速是股价的核心驱动因素

图 27:2009-2015年再生元PE、股价和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对比图28:2012-2016年阿柏西普各季度销售金额
31200
150
26100
2150
16
0
11
6-50
1-100
08/12/109/2/109/4/109/6/109/8/109/10/109/12/110/2/110/4/110/6/110/8/110/10/110/12/111/2/111/4/111/6/111/8/111/10/111/12/112/2/112/4/112/6/112/8/112/10/112/12/113/2/113/4/113/6/113/8/113/10/113/12/114/2/114/4/114/6/114/8/114/10/114/12/115/2/115/4/115/6/115/8/115/10/115/12/1
再生元PE(坐标右轴)再生元股价(坐标左轴)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坐标左轴)
1200180%
1000160%
800140%
120%
600100%
40080%
60%
20040%
020%
0%

阿柏西普各季度销售金额(单位:百万美元)yoy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再生元股价、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以20081231日收盘价为基准)资料来源:再生元公告,首创证券

我们对再生元制药(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的股价、业绩和估值进行了复盘。

公司核心产品阿柏西普于2011年11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美国以外独家销售权归属于拜耳,再生元收取销售分成),适应症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 性(Wet AMD)。上市后首个完整年度(2012年)再生元的阿柏西普销售金额达到8.38亿美元,2014年销售金额达到17.36亿美元。2014-2015年,美国FDA相 继批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 macular edema following RVO )和糖尿病视网膜( Diabetic retinopathy with DME)3个新适应症,2015年阿柏西普销售金额为26.7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54%。

2011年起,再生元制药股价开始明显跑赢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体现出市场对于阿柏西普获批上市预期逐步增强。2012-2013年上半年,随着阿柏西普销 售金额逐季度增长,公司股价持续强势。2013年后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由于阿柏西普增速放缓,公司股价开始区间震荡。2014年后半年随着3个新适应症获 批。阿柏西普销售额增速再次回升,公司股价迎来新一轮上涨,2015年4季度阿柏西普销售额增速见顶回落,公司股价达到阶段性高点。

通过上述复盘后,我们认为2011-2015年,公司股价核心驱动因素为阿柏西普季度销售收入增速,期间公司股价涨幅高达1554%。2012年中以前,公司 PE(ttm)始终为负值,主要是由于创新药收入体量较小,各项费用(销售、研发等)支出较大,公司PE仅在2013年下半年处于较低区间,后续随着公司股价上

涨,估值持续扩张。

22

再生元复盘的启示:研发平台实力决定公司上限

图 29:2016-2020年初再生元PE、股价和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对比图30:2016-2022年阿柏西普各季度销售金额2016-2019年,再生元股价跑输纳斯达克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100180050%生物技术指数,PE从接近100倍下滑至不足 20。主要是由于:1. 2015-2019年,阿柏西 普销售金额从26.76亿美元增长到46.44亿美 元,年复合增速为14.78%,增速明显放缓;2.竞品获批,2019年诺华制药的
Brolucizumab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
AMD 。

2020年至今,再生元股价再次跑赢纳斯
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得益于公司的新冠病毒
中和抗体药物组合casirivimab/imdevimab于 2020年11月获得美国FDA紧急使用许可
(EUA),销售金额快速增长。由于新冠 病毒持续变异,2022年中和抗体未能实现销

售收入,但得益于阿柏西普、度普利尤单抗
等产品的销售分成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1-9月,剔除新冠中和抗体后,公司实现销售 收入85.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6%,目前公 司PE在15X左右。
再生元拥有Trap ®和VelocImmune ® 2大
技术平台,在阿柏西普之后,相继有度普利
尤单抗(IL-4R)、阿莫罗布单抗( PCSK9 )
等多款产品上市,带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打开了公司市值天花板。
90160040%
801400
70
60120030%
50100020%
40800
3010%
600
204000%
10
0200
0-10%
2016Q1
2016Q2
2016Q3
2016Q4
2017Q1
2017Q2
2017Q3
2017Q4
2018Q1
2018Q2
2018Q3
2018Q4
2019Q1
2019Q2
2019Q3
2019Q4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2Q1
2022Q2
2022Q3
再生元PE(坐标右轴)再生元制药收盘价(坐标左轴)
阿柏西普各季度销售金额(单位:百万美元)yoy
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收盘价(坐标左轴)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再生元股价、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以20151231日收盘价为基准)图:再生元公告,首创证券
图 31:2020年初再生元PE、股价和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对比 图32:2012年至今再生元制药业绩情况

创新药企业核心产品收入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表 7:A股创新药企业2022年以来经营情况

代码公司20212022Q12022Q22022Q32022Q1-Q3经营情况
收入增 速扣非净 利增速收入增 速扣非净 利增速收入 增速扣非 净利 增速收入增 速扣非净 利增速收入增 速扣非净 利增速
688321 微芯生物60%-170%39%54%3%-762%28%8%21%-13%西达本胺平稳增长,西格列他钠处于市场导入阶段。
300558 贝达药业20%4%-5%-47%25% -125% -28%-98%-4%-81%凯美纳(埃克替尼)销量同比增长 26.54%,但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纳入医保后支付价 下降;恩贝美纳(恩沙替尼)销量同比增长 797.57%;研发费用、股权激励费用大
幅增长拖累业绩。
688331 荣昌生物 46753% 122%3407%——652%——162%6%397%-4%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于2021年底进入医保后,目前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688266 泽璟制药 588%-40%——-33%45%-35%65%4%101%-18%多纳非尼于2021年底进入医保后,目前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688578艾力斯 94410%83%202%40%123% 177%-41%-92%6%-76%伏美替尼二线适应证获批进入医保后销量持续增长,2021 年3季度确认了较大金额的 伏美替尼海外授权相关收益,导致2022年3季度收入增速较低。
688221 前沿生物-13%-29%-2%-26%20%-26%166%-19%66%-23%公司第3季度单季度营收3149.22万元,环比增长53.65%,同比增长166.12%;2022年 1-9月,累计营收达到5765.83万元,同比增长66.42%,主要系核心产品艾可宁的收入
增加。
688488 艾迪药业-12%-276%-55%-621% -51%-
3445%
15%-120%-36% -1694%2022 年 1-9 月艾邦德®实现销售收入 1848.70 万元,其中1季度实现收入 154.90 万元 2季度实现收入 630.99 万元、3季度实现收入 1062.81 万元。
688687 凯因科技33%3%0%-33%14%-25%36%34%18%-3%可洛派韦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688180 君实生物 152%48%-61%-219% -37%-9%-55%-66%-55%-208%特瑞普利单抗第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约2.18亿元,前三季度共实现销售收入约5.15亿 元,同比增长36.9%
688520 神州细胞 40853% -15%——43%0%66%2631%51%6374%54%重组八因子处于放量阶段,22Q1、22Q2和22Q3公司收入分别为1.56亿元、2.20亿元 和2.74亿元。
688278 特宝生物43%77%60%92%46%45%26%37%41%53%派格宾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688428 诺诚健华 76390%80%138%7%—— -471% -78%——-55%-892%2022年第3季度奥布替尼(宜诺凯®)销售额为 1.83亿元,相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 64%。2022年1-9月奥布替尼(宜诺凯®)销售额为4.00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 129%。2022年第3季度及1-9月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是由于2021年第三季度 公司与渤健达成战略合作,并获得约7.76亿元的首笔授权收入。
资料来源:相关公司公告,首创证券24

现阶段注重创新药公司的财务平衡能力
图 33:有产品上市的创新药企业现金流情况

创新药板块核心观点

随着biotech型公司的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和纳入医保,除了研发管线进展之外,商业化能力也成为了重要考量因素。

2022年前3季度经营情况来看, 大部分公司的创新药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其中荣昌生物泽璟制药艾力斯诺诚健华收入增速较快,主 要得益于:(1)其核心品种均于2021年末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2022年为纳入医保后首个完整年度;(2)核心品种均为抗肿瘤用药,大中型

城市、头部医院是主要销售市场,公司通过组建精干的销售团队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对核心市场的有效覆盖。

除了抗肿瘤药物外,其他领域创新药同样保持快速增长。前沿生物艾迪药业的抗艾滋病药物艾博卫泰和艾诺韦林销售金额同比、环比均处

于快速增长之中;凯因科技的可洛派韦收入上半年增长约274%,前3季度仍处于快速放量态势,未来随着《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 方案( 2021-2030 年)》在各地陆续落地执行,丙肝治疗药物市场有较大成长空间;特宝生物的派格宾®(聚乙二醇 干扰素α-2b注射液)受益于慢

性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推进,保持较快增长;神州细胞的重组八因子凭借定价、供应量优势也呈现出放量趋势。

通过复盘美国再生元股价、估值和业绩历史表现后。我们认为,在商业化初期,销售金额高速增长的阶段,创新药公司的股价具有较大弹性。

中期来看,随着收入体量增长,规模效应体现后公司利润率逐步提升,PE会大幅下降,但在业绩保持平稳增长情况下,股价依然可以保持较为平

稳增长。长期来看,由于单产品销售峰值、“专利悬崖”等因素限制,若保持业绩持续增长,需要公司在技术平台、临床研究组织与设计和商业

化等多个方面均具有突出实力。

目前A股创新药公司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因此现阶段其股价与创新药商业化表现的相关性将更大,我们认为在创新药快速放量、后续研发

管线持续进展等多重催化下,创新药公司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推荐凯因科技,相关其他公司包括康方生物泽璟制药荣昌生物诺诚健华、

艾力斯等。

26

集采对于传统制药公司业绩的冲击已经接近尾声
表8:历次全国药品集采情况

4+7”城市集采47”城市试点扩围第二批全国集采第三批全国集采第四批全国集采第五批全国集采第七批全国集采
时间2018年12月2019年9月2020年1月2020年8月2021年2月2021年7月2022年8月
中选品种数(按通 用名)25253255456160
平均降幅52%59%53%53%52%56%48%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光明网,首创证券(第六批集采品种为胰岛素,与其他集采批次品种差异较大,故未纳入统计)

2021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工作的通知》,

提出“着眼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价格水平、稳定临床用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

表9:近期部分省份集采续约结果
省份江苏辽宁上海安徽浙江
接续产品(个)3347384747
中标企
业(个)
原中标 企业数3234223026
新中标 企业数11237161721
价格变 动幅度平均-5.54%0.58%-30.60% -20.60% -26.50%
原中标 企业-0.74%7.74%-19%-7.50% -11.70%
新中标 企业-14.69%-7.24% -46.50% -43.70%-45%

资料来源:《中国医疗保险》,首创证券

建设兵团)或省际联盟为单位,依法合规,平稳开展接续工作,引导社会形成长期稳定预期” 。
在续约规则上明确提出:“分类开展接续。着眼于维护市场和临床用药稳定,综合考量企业和产
品的多方面因素,通过询价、竞价、综合评价等方式确定中选企业和中选价格仿制药政策底 部已经出现。集采规则在“4+7”城市集采后实际上处于不断修正和优化之中,中标规则更加温 和,从最初的最低价独家中标、变为1-3家中标,直至第七批集采的多家中标(通常为N-2N-3N为实际申报企业数)。我们认为药品领域政策的影响已经充分体现,目前集采已经制度化、常
态化,预计后续药品领域将不会有更加严厉的政策出台。
从集采续约结果看,由于在首次集采中价格降幅已经比较充分,因此原中标企业在各地降幅
较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药品集中带 量采购品种达到500个以上(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前7批集采已经涵盖294个品种,其中16个为

胰岛素,其余均为化学药,且以口服剂型为主;从数量上看,集采已经进行过半,未来的集采将

逐步拓展至注射剂。我们认为集采对于传统制药公司业绩的冲击已经接近尾声,后续集采虽然仍

将延续,但纳入集采品种的市场规模会更小(市场规模大的品种已被优先纳入集采),对于业绩

的负面影响边际递减。27

辉瑞制药复盘启示:产品结构调整完毕后,big pharma业绩有望重返增长轨道2010年后由于阿托伐他汀等 一系列核心品种专利到期,2010 年至2015年公司收入从678.09亿 美元下降至488.51亿美元。但公 司在2012年前后有阿哌沙班、哌
柏西利等多个重磅品种获批,目
前已经成为公司核心品种,特别
是在2021年新冠疫苗上市后,公 司收入大幅增长,2021年实现营 业收入813.88亿美元,达到近年
来最好水平。
2010年至2015年,公司市值
表10:2010年辉瑞制药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表11:2021年辉瑞制药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
产品收入收入占比
Lipitor(阿托伐他汀)1073315.83%
Enbrel(依那西普)32744.83%
Lyrica(普瑞巴林)30634.52%
Prevnar/Prevenar 13(13价肺炎疫苗)24163.56%
Celebrex(塞来昔布)23743.50%
Viagra(西地那非)19282.84%
Xalatan/Xalacom17492.58%
Effexor(文法拉新)17182.53%
Norvasc(苯磺酸氨氯地平)15062.22%
Prevnar/Prevenar(7-valent)(7价肺炎疫苗)12531.85%
其他处方药2850942.04%
以上biopharma业务合计58523
其他业务(动保、OTC、营养等)9286
合计67809
产品收入收入占比上市时间
Comirnaty(新冠疫苗)3678145.25%2021年
Eliquis(阿哌沙班)59707.34%2012年
Ibrance(哌柏西利)54376.69%2015年
Prevnar系列(肺炎疫苗)52726.49%2009年
Xeljanz(托法替布)24553.02%2012年
Vyndaqel/ Vyndamax20152.48%2019年
Xtandi(恩杂鲁胺)11851.46%2012年
Inlyta(阿西替尼)10021.23%2012年
生物类似药23432.88%
其他院线处方药73018.98%
其他产品979612.05%
以上biopharma业务合计79667
CentreOne业务等1731
合计81288
资料来源:辉瑞制药年报,首创证券资料来源:辉瑞制药年报,美国FDA,首创证券增幅约为35%,主要由估值驱动,
图 35:辉瑞制药收入和利润情况图 36:辉瑞制药市值的估值情况期间PS3提升至42015年至
400000
100000
40000
20000
0

80000


6000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收入(单位:百万美元,坐标左轴)净利润(单位:百万美元,坐标左轴)

150000
100000
50000
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62021年,公司PS变化不大,主要
5由收入增长驱动市值提升。
4对于原来以仿制药业务为主的传统制药企业,
3
2我们认为集采的影响类似于跨国药企面临的“专利
1悬崖”。在仿制药收入大幅下降后,随着收入结构
0从以仿制药为主调整至以创新药为主后,业绩有望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重回增长轨道。
市值(单位:百万美元)PS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PS=当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值/当年营业收入)28

图 37:恒瑞医药近年来收入、药品上市/集采等事件

传统药企收入结构调整接近尾声


第五批集采,阿曲库铵、
100 90 右美托咪定 卡瑞利珠单 甲苯磺酸瑞 马唑仑获批 氟唑帕 多西他赛等品种中标,碘克沙醇未中标。海曲 泊帕获批。恒格列净、达尔西利 林普利塞 获批 60% 50% 80 集采未中标 抗获批 利获批 获批 40% 吡咯替
瑞维鲁胺 70 尼获批 获批 30%
恒瑞医药:
5批集采(8个品种,2020年合计收 44亿元,收入占比为16%)于20219 月开始执行,20214季度为公司业绩低
点。
2021年以来,公司陆续有氟唑帕利 5个创新药获批上市,阿得贝利单抗、HR20033SHR8008SHR8554等品种处 NDA阶段,公司有望迎来创新药驱动
60硫培非格20%
50司亭获批10%
400%
30-10%
20-20%
10-30%
02017Q4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40%
收入(单位:亿元)yoy

资料来源:恒瑞医药公告,NMPA,首创证券
图38 :中国生物制药近年来收入情况
增长的新局面。
14060%
50%
12040%
10030%
8020%
6010%
400%
-10%
20-20%
0-30%

收入yoy

中国生物制药:
2018年末公司重点产品恩替卡韦、氟比洛芬注射液被纳入集采。但公司近年来 陆续有多款创新药、仿制药获批上市,2022年上半年公司近5年内上市的新产品收入 占比已经达到43.5%,创新药收入占比达到22.9%2022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4.73亿元,同比增长21.3%。我们认为公司已经消化重点品种集采的负面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制药公告,首创证券(由于20213季度起公司不在发布季报,因此自2021年下半年起按半年度进行业绩统计)29

传统药企收入结构调整接近尾声
图 39:翰森制药近年来收入情况

6030%翰森制药:
5025%
20%
4015%
3010%公司原主力仿制药品种培美曲塞、吉西他滨、伊马替尼、
5%
奥氮平等均已经被纳入集采,但公司创新药保持快速增长,2022
0%
20-5%年上半年,阿美替尼、氟马替尼、 吗啉硝唑、聚乙二醇洛塞那
10-10%肽和艾米替诺福韦5款创新药收入为23.21亿元,同比增长84.8%
-15%收入占比为52.3%。公司已经成功完成收入结构转换。
0
-20%
2017H12017H22018H12018H22019H12019H22020H12020H22021H12021H22022H1
收入(单位:亿元)yoy

资料来源:翰森制药公告,首创证券
图40 :先声药业近年来收入情况

4030%
20%
35
3010%
25
200%
15-10%
10-20%
5
0-30%
2019H12019H22020H12020H22021H12021H22022H1
收入(单位:亿元)yoy

资料来源:先声药业公告,首创证券

先声药业: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27.19亿元。其中创新药已经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约人民币17.67亿元,创新药收入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44.8%,增速强劲。创新药 收入占同期总收入比重创历史新高,达65.4%20202021年度该比例分别为 45.1%62.4%)。先必新®(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带动神经系统领域 产品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4.7%,收入达到10.4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约为 38.5%
30

传统制药板块核心观点

图 41:2017-2021年化学药ANDA受理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准量 图42:化学药品制剂行业PPI(当月同比)

处方中成药市场保持平稳增长
图 43:中成药院内销售情况

20%

15%
10%
5%
表12 :2022年第三季度医院用药前10大治疗领域产品情况
排名治疗领域MAT同比增长率
1其他(中成药为主)5.50%
2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1.3%
3消化道和新陈代谢-2.8%
4全身用抗感染药-0.8%
5神经系统-1.5%
6心血管系统1.0%
7医用溶液-0.7%
8血液和造血器官药-1.7%
9呼吸系统-4.0%
10骨骼肌肉系统-7.8%
0%201720182019202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
-5%
-10%
-15%
-20%医院其他类药物(主要是中成药)MAT销售金额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IQVIA,首创证券
图44 :红日药业、上海凯宝中药注射液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IQVIA,首创证券(医院统计范围为≥100张床位)

独家处方中成药具有较好的价格体系维护能力

表13 :A股上市公司中成药在各地集采中价格情况

产品名称剂型规格转换比 最小包装单位生产企业北京中选价格(元) 湖北中选价格(元) 广东中选价格(元)原中标价(元)降幅
复方丹参滴丸滴丸27mg/丸180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18 ——22.18 26.08 14.95%
连花清瘟颗粒颗粒剂6g10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23.30 ——22.40 23.53 0.98%
乌灵胶囊胶囊剂0.33g54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6.27 ——46.27 58.32 20.66%
百令片素片0.44g36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34.20 34.20 ——79.92 57.21%
康复新液合剂10ml10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10.32 12.56 10.32 29.48 64.99%

资料来源:药融云,各地药品招标采购机构网站,首创证券

图45 :中成药行业PPI情况

1052021年至今,已经有广东、湖北和北京进行了3次中成药地区联盟
104
集采,从最终结果来看,广东集采包括了独家和非独家品种,品种数量
103
较多,具有较强参考意义。
102广东中成药集采共涉及企业产品品规257个,药价降幅达到40%以上
101
10064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32.5%,最高降幅90.9%,上市公司的独家中
成药品种如复方丹参滴丸、连花清瘟颗粒和乌灵胶囊降幅均小于平均降
99幅,百令片、康复新液等竞争性品种降幅较大,可以看出独家品种在中
2014-012014-042014-072014-102015-012015-042015-072015-102016-012016-042016-072016-102017-012017-042017-072017-102018-012018-042018-072018-102019-012019-042019-072019-10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
成药集采中具有较强的价格体系维护能力。

PPI:中成药生产:当月同比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33

中医药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表14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主要目标
主要指标20202025 指标性质
中医医疗机构数(万个)7.23 9.50 预期性
中医医院数(个)5482 6300 预期性
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0.68 0.85 预期性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48 0.62 预期性
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人)0.66 0.79 预期性
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 师比例51.58% 60.00%预期性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59.43% 70.00%预期性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的比例36.57% 60.00%预期性
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覆盖 率85.86%100.00 %预期性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发热门 诊的比例——1.00 预期性
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万张)6.75 8.43 预期性
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86.75% 90.00%预期性
二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43.56% 70.00%预期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的比 例81.29%力争22 年全部
设置
预期性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20.69% 25.00%预期性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首创证券

与化学创新药、生物创新药相比,中药创新药上市后放量速度相对较慢,
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1.我国医疗体系仍然是以西医为主,根据《2021年我 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 1030935个,其中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77336个,占比为7.5%2021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398.3万人,其中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88.4人,占比为6.3% 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7亿,其中全国 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0亿(包括中医类医院、中医类门诊部及 诊所和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占比约为15%。中药创新药临 床价值得到充分认知和认可需要更长时间。2.中药创新药适应症主要包括在
呼吸、消化、精神和感冒发热等,上述适应症的很大一部分诊疗需求集中在
基层医疗机构,公司不仅要拥有完善的销售体系和一定规模的销售团队,也
需要较长的推广周期,才能够逐步覆盖各类医疗终端,带动产品增长。
2022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201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本次新的五
年规划由国务院印发,规格明显提升,体现出高层对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视,
未来中医药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我们认为,销售体系健全,具备从理论研究、新药发现和转化、临床试
验、循证医学证据积累等全方位中药创新药研发能力的处方中成药龙头和在
细分领域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34

中药处方药板块核心观点

表 15:中药处方药重点上市公司2016年以来收入变化趋势(单位:倍)
公司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Q1-Q316-21GAGR
天士力11.06 1.06 0.86 0.88 1.01 1.20 0.10%
以岭药业11.07 1.27 1.53 2.32 2.67 2.75 21.69%
步长制药11.13 1.11 1.16 1.30 1.28 1.26 5.05%
康缘药业11.09 1.27 1.52 1.01 1.22 1.41 3.99%
济川药业11.21 1.54 1.48 1.32 1.63 1.68 10.28%
新天药业11.08 1.10 1.22 1.19 1.53 1.81 8.90%
达仁堂10.92 1.03 1.13 1.07 1.12 1.17 2.25%
众生药业11.16 1.40 1.50 1.12 1.44 1.61 7.49%
红日药业10.87 1.09 1.29 1.68 1.98 1.81 14.68%
昆药集团11.15 1.39 1.59 1.51 1.62 1.73 10.10%
方盛制药11.35 1.97 2.05 2.39 2.93 3.91 24.01%
奇正藏药11.09 1.25 1.45 1.52 1.83 2.21 12.83%
佐力药业10.95 0.87 1.08 1.30 1.73 2.12 11.65%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首创证券(1.收入以2016年为基数,历年倍数数值=当年收入 /2016年收入;2. 2022年前三季度倍数数值=2022年前3季度收入/2016年前3季度收入;3,.天士力收入采用公司披露的中成药业务收入,其他公司收入为公司整体业务收入)

表16 :中药处方药重点上市公司2016年以来扣非净利润变化趋势(单位:倍)
公司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Q1-Q316-21GAGR
天士力11.14 1.16 0.82 0.72 0.53 0.78 -12.03%
以岭药业10.96 1.07 1.05 2.20 2.39 3.21 18.99%
步长制药10.94 0.99 1.16 1.11 0.77 0.95 -5.00%
康缘药业11.07 1.22 1.44 0.83 0.89 0.95 -2.20%
济川药业11.28 1.77 1.74 1.37 1.73 2.24 11.54%
新天药业11.14 1.07 1.24 1.29 1.70 1.98 11.22%
达仁堂11.18 1.57 1.72 1.82 2.13 1.95 16.34%
众生药业10.90 1.14 0.80 -1.71 0.82 0.91 -3.99%
红日药业10.65 0.28 0.62 0.82 1.10 0.92 1.85%
昆药集团10.83 0.82 1.06 1.05 0.89 0.90 -2.33%
方盛制药10.80 0.98 0.80 0.77 1.01 1.39 0.23%
奇正藏药11.24 1.23 1.36 1.54 1.55 2.03 9.09%
佐力药业10.58 -0.10 0.30 1.50 3.09 3.39 25.30%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首创证券(1.扣非净利润以2016年为基数,历年倍数数值=当年收入 /2016年收入;2. 2022年前三季度倍数数值=2022年前3季度扣非净利润/2016年前3季度扣非净利 润)

我们对中药处方药重点上市公司2016年以来业绩表现进行复盘,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之间业绩趋势呈现出分化态势。

2016-2021年,扣非利润复合增速较快的公司包括以岭药业达仁堂佐力药业,这3家公司在经营层面均有较为明显的积极变化。以岭药业受益于疫情

后由于品牌知名度提升,连花清瘟系列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销售金额快速增加;心脑血管类用药持续稳健增长。达仁堂对核心产品速效救心丸进行提价,

同时公司在2019年实施了股权激励,业绩释放动力更加充足。佐力药业的核心产品乌灵胶囊于2018年进入基药目录后,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

我们建议关注:1.核心品种竞争格局良好,中长期看价格体系稳定;2.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迎来拐点;3.中药新药创制、临床研究和销售均具有明显优

势的中药处方药企业。推荐:新天药业(坤泰胶囊等3大核心品种高速增长,OTC渠道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股权激励目标明确)、康缘药业(收入结构持续

优化,口服制剂成为公司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公司迎来中长期业绩拐点,股权激励目标明确)、济川药业(收入结构持续优化,BD成果持续落地,股权激

励目标明确),其他相关公司:以岭药业达仁堂天士力

35

中药OTC板块核心观点

表 17:OTC中药重点上市公司2016年以来收入变化趋势(单位:倍)
公司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Q1-Q3 16-21GAGR
华润三九1.00 1.24 1.50 1.64 1.52 1.71 1.96 11.27%
同仁堂1.00 1.11 1.18 1.10 1.06 1.21 1.23 3.85%
片仔癀1.00 1.61 2.06 2.48 2.82 3.47 4.07 28.28%
云南白药1.00 1.08 1.19 1.32 1.46 1.62 1.65 10.17%
东阿阿胶1.00 1.17 1.16 0.47 0.54 0.61 0.76 -9.43%
太极集团1.00 1.12 1.37 1.49 1.44 1.56 1.84 9.30%
康恩贝1.00 0.88 1.13 1.12 0.98 1.02 0.99 0.43%
马应龙1.00 0.83 1.05 1.29 1.33 1.61 1.98 9.99%
江中药业1.00 1.12 1.12 1.57 1.56 1.84 2.63 12.97%
健民集团1.00 1.15 0.91 0.95 1.04 1.39 1.61 6.76%
仁和药业1.00 1.08 1.23 1.28 1.15 1.38 1.48 6.71%
九芝堂1.00 1.42 1.18 1.19 1.33 1.42 1.28 7.19%
特一药业1.00 1.05 1.35 1.40 0.96 1.16 1.27 2.94%
千金药业1.00 1.11 1.16 1.23 1.27 1.28 1.46 5.04%
吉林敖东1.00 1.09 1.21 1.13 0.82 0.84 1.03 -3.39%
羚锐制药1.00 1.28 1.43 1.50 1.62 1.87 2.18 13.35%
桂林三金1.00 1.06 1.04 1.08 1.03 1.14 1.43 2.68%
华特达因1.00 1.14 0.99 1.17 1.18 1.31 1.66 5.59%
寿仙谷1.00 1.17 1.62 1.74 2.02 2.44 2.46 19.49%
葵花药业1.00 1.15 1.33 1.30 1.03 1.33 1.52 5.81%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首创证券(1.收入以2016年为基数,历年倍数数值=当年收入/2016 年收入;2. 2022年前三季度数值=2022年前3季度收入/2016年前3季度收入。)

表 18:OTC中药重点上市公司2016年以来利润变化趋势(单位:倍)
公司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Q1-Q316-21GAGR
华润三九1.00 1.05 1.17 1.12 1.25 1.73 2.23 11.61%
同仁堂1.00 1.10 1.10 1.01 1.11 1.33 1.32 5.84%
片仔癀1.00 1.48 2.15 2.59 3.04 4.61 4.35 35.72%
云南白药1.00 1.03 1.08 0.85 1.07 1.24 1.20 4.34%
东阿阿胶1.00 1.13 1.10 -0.31 -0.02 0.20 0.40 -27.33%
太极集团————————————————
康恩贝1.00 1.43 1.55 -0.90 0.03 0.32 1.05 -20.15%
马应龙1.00 1.12 1.30 1.47 1.50 1.97 2.30 14.58%
江中药业1.00 1.12 1.22 1.15 1.18 1.13 1.78 2.48%
健民集团1.00 1.51 1.28 1.72 2.84 6.21 5.44 44.08%
仁和药业1.00 1.07 1.45 1.55 1.59 1.80 1.59 12.48%
九芝堂1.00 1.07 0.42 0.25 0.41 0.39 0.36 -17.01%
特一药业1.00 1.09 1.59 1.73 0.38 1.25 1.41 4.53%
千金药业1.00 1.28 1.57 1.92 1.91 1.88 2.83 13.40%
吉林敖东1.00 1.10 0.56 0.82 1.06 1.19 0.79 3.52%
羚锐制药1.00 1.26 1.53 1.79 1.88 2.23 2.70 17.39%
桂林三金1.00 1.16 1.02 0.97 0.66 0.69 0.99 -7.25%
华特达因1.00 1.22 0.76 0.98 1.36 1.82 2.31 12.75%
寿仙谷1.00 1.11 1.29 1.49 1.95 2.83 1.58 23.14%
葵花药业1.00 1.55 2.08 2.13 2.01 2.58 5.61 20.91%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首创证券(1.扣非净利润以2016年为基数,历年倍数数值=当年收入/2016年收入;2. 2022年前三季度数值=2022年前3季度扣非净利润/2016年前3季度扣非净利润;2.太极集团2016-2021年扣

非后利润为负,未统计。)

我们对OTC中药公司的过往业绩进行复盘,业绩具有持续增长能力的公司有以下特征:1.产品具有稀缺性,具有较强定价、提价能力,例如片仔癀通过

开设体验馆、增加线上直营渠道等方式带动销量提升,同时由于产品和品牌具有稀缺性,通过提价能够显著增厚利润。健民集团参股公司健民大鹏的体外

培育牛黄保持量价齐升态势。2.具有较强的品牌赋能、品类拓展能力,华润三九以“999”系列为核心品牌,带动感冒药、胃药和皮肤药等各类产品稳健增 长,同时通过并购打造“天和”、“好娃娃”、“易善复”、“康妇特”、“澳诺”等品牌和产品矩阵。3.产品所处的细分领域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同时公 司具备较为深厚的品牌积淀。例如羚锐制药拥有两只老虎®、小羚羊®等多个知名品牌,同时受益于老龄化趋势,外用镇痛用贴膏剂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36

中药OTC板块核心观点

图46 :历年我国实体药店中药品销售金额图47 :2021年实体药店化学药和生物药、中成药销售金额占比图48 :2021年实体药店OTC、处方药等收入占比
500012%41.70%58.30%
450010%
4000
35008%
3000
25006%
20004%
1500
10002%化学药和生物药
500
00%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成药
历年实体药店中药品销售金额yoy
7.50%
38.90%
53.60%
OTC处方药双跨

资料来源:米内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米内网,首创证券资料来源:米内网,首创证券
图49 :近年来中国网上药店终端药品(化学药+中成药+药品组合)销售情况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实体药店中药品销售金额近4500亿元,其中OTC和双跨产品

收入占比合计接近50%2021年网上药店药品销售规模超过300亿元,增速超过50%,一方面是

受疫情影响,大众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更愿意转为线上购买,另一方面随着线上处方药监管政

策的完善以及工业企业在电商平台推广力度加大,进一步推广网上药店销售增长。

我们认为,由于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新兴品牌产生较强影响力的难度更大,费用投入也更

高。另一方面,零售药品市场的集中度较为分散,具备品牌整合和赋能能力公司有望通过品类

拓展和并购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建议关注:1.已经具备较强影响力和认可度的品牌OTC药品企 业,推荐羚锐制药、相关公司:华润三九2.产品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在医院取得较好销售成 果,大众认可度高,通过院外市场导流和推广提升OTC市场占比的公司,推荐济川药业新天

资料来源:米内网,首创证券药业37

中药板块有望复制专科药公司的历史表现

图50: 2012-2017年A股专科药公司股价表现(各公司股价、行业指数以2011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基准)

7
6
5
4
3
2
1
2011-12-312012-1-312012-2-292012-3-312012-4-302012-5-312012-6-302012-7-312012-8-312012-9-302012-10-312012-11-302012-12-312013-1-312013-2-282013-3-312013-4-302013-5-312013-6-302013-7-312013-8-312013-9-302013-10-312013-11-302013-12-312014-1-312014-2-282014-3-312014-4-302014-5-312014-6-302014-7-312014-8-312014-9-302014-10-312014-11-302014-12-312015-1-312015-2-282015-3-312015-4-302015-5-312015-6-302015-7-312015-8-312015-9-302015-10-312015-11-302015-12-312016-1-312016-2-292016-3-312016-4-302016-5-312016-6-302016-7-312016-8-312016-9-302016-10-312016-11-302016-12-312017-1-312017-2-282017-3-312017-4-302017-5-312017-6-302017-7-312017-8-312017-9-302017-10-312017-11-30
华东医药恩华药业信立泰恒瑞医药医药生物指数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各公司股价、医药生物指数以20111231日收盘价为基准)

我们对A股专科药公司历史股价和业绩进行了复盘分析,选择了华东医药、恩华药业、信立泰和恒瑞医药4家公司。2012-2017年,这4家公司 股价年复合涨幅分别为27.54%、21.36%、34.68%和34.50%,远超同期医药生物指数15.81%的年复合涨幅。业绩方面,华东医药在阿卡波糖和百令 胶囊2大品种带动下,2012-2017年扣非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29.19%;恩华药业在麻醉和精神产品线带动下,2012-2017年扣非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 22.83%;信立泰在核心产品氯吡格雷带动下, 2012-2017年扣非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23.24%;恒瑞医药在肿瘤、麻醉和造影产品线带动下, 2012-2017年扣非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24.11%。其中信立泰、恒瑞医药股价增速大于利润增速,主要是由于其创新药管线价值逐步被市场发现,估值中

枢出现系统性提升。恩华药业、华东医药的股价增长主要由业绩驱动。

目前中药板块也具有类似专科药公司特征,包括:1.竞争格局好,独家中药无同通用名竞品;2015年药审制度改革之前,国内仿制药审评速度 缓慢,客观上为专科药较好的竞争格局创造了条件。2.价格维护能力较好,专科药此前在省级招标中,历年价格降幅有限;独家处方中成药具有 较好的价格体系维护能力,OTC中药为自主定价。我们认为,随着中药板块新投资周期的到来,业绩长期稳健增长的中药公司市值将不断提升。

38

三、医药制造板块:CXO逐步进入配置良机,看好特色

原料药、药用包材和药用辅料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sczq.com.cn

我国比较优势依旧明显
图 51:近年来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CXO 行业兼具人力密集型和重资产型行业属性,我国凭借“工程师红 利”、上下游产业配套齐全等优势已经在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
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产业链被替代难度大。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为CXO行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了企业的人均产值,同时我国CXO行业人均薪酬约为 海外一半,人力成本比较优势显著。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图 53: 国内外CXO公司人均年薪(单位:美元)
图 52:国内CXO公司人均创收(单位:万元人民币)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SalaryZippiaWind,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按6.8计算,海外数据按 最新数据计算,国内薪酬按2021年薪酬计算

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与CXO股价有较强相关性图 54:美国biotech季度融资金额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生物医药二级市场走势与投融资数据高度相关。在二级市场表现较为低迷,估

值出现收缩的时期,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决策更为谨慎,从而影响到生物医药融资金

额,融资金额会出现环比下滑。而二级市场表现较为强势的阶段,融资金额通常会

环比持续增长。

2021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受宏观经济、二级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同比/ 环比有较大幅度下滑。我们复盘了2016-2021年各季度美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资金额(包括PE、VC和IPO)等与NBI指数(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季度涨跌幅之间的关

系,可以看出在二级市场表现较为强势的阶段,融资金额通常会环比持续增长,反

之在二级市场表现较为低迷的阶段,融资金额会出现环比下滑。在投融资数据表现资料来源:ICON,首创证券
图 56: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月度融资情况
不佳的阶段,CXO公司股价表现较为低迷。
图 55:美国CXO公司股价情况
20
15
10
5
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0.90
0.80
0.70

biotech融资金额(单位:十亿美元)NBI指数收盘价(以15Q4收盘价为基数)
查尔斯河药明康德
ICONIQVIASYNEOS资料来源:查尔斯河公司演示材料,wind,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月度投融资数据开始企稳,长期看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持续增长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图 57: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情况(不含IPO、定增)
目前虽然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主要是由于40003699500%
2021年基数过高。我们跟踪月度数据后认为,目前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近3500400%
期已企稳并出现小幅回升,且仍然高于疫情前水平,融资活跃度仍处于较好水300020242808300%
平。2500
2000200%
拉长周期看,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从2015年的425亿美元增长到150013811359100%
2021年的3699亿美元,CAGR为45.9%,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从2015年100044763844256570%
的13亿增长到2021年的1114亿元,CAGR高达109.6%,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500
此从中长期角度看,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金额保持了持续增长,驱动CRO行业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H1-100%
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亿元)同比
长期稳健增长。资料来源:动脉网,首创证券
图 58: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月度投融资情况(不含IPO、定增)图 59: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情况(不含IPO、定增)
9000120067131052413094268841114401800%
80001000700%
7000800600%
6000500%
5000600400%
4000300%
3000400200%
2000200100%
1000
0%
0
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H1-100%
单月融资金额(不含IPO、定增,单位:百万美元)最近3月平均额(百万美元)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亿元)同比

资料来源:动脉网,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动脉网,首创证券

多个前瞻指标指引CXO行业公司业绩具有较好的成长性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A CXO 行业公司最新数据来看,我们认为目前行业景气度仍处于较好水平。CDMO行业重资产属性较强,从上市公司存货、合同负债/预收账款、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管线数量等指标的高速增长可以看出 CDMO 企业在手订单充沛,创新药项目管线丰富,仍处于高景气度;员工数量的变化对于药物

发现阶段 CRO 业务和临床阶段 CDMO 业务具有较强前瞻性意义,目前主要 CXO 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均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资

本开支和员工数量等指标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出现有产能不足以满足订单需求,企业正在持续进行产能和人员扩张,体现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各项指标均

预示着公司业绩有望维持较快增长。

图 60:CDMO企业合同负债/预收账款情况(亿元)图 61:CDMO企业存货情况(亿元)图 62:CDMO企业固定资产(亿元)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图 63:CDMO企业在建工程情况(亿元)图 64:CDMO企业资本性支出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多个前瞻指标指引CXO行业公司业绩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近年来,主要CXO公司和全流程一体化CXO公司创新药项目数量保持稳健增长趋势。

图 65:九洲药业创新药CDMO项目情况图 66:博腾股份创新药CDMO项目情况图 67:凯莱英创新药CDMO项目情况
资料来源:九洲药业公告,首创证券资料来源:博腾股份公告,首创证券资料来源:凯莱英公告,首创证券
图 68:康龙化成创新药CDMO项目情况图 69:药明康德创新药CDMO项目情况图 70:药明生物创新药CDMO项目情况
资料来源:康龙化成公告,首创证券资料来源:药明康德公告,首创证券资料来源:药明生物公告,首创证券

Lonza复盘的启示:投融资数据对于CDMO龙头业绩影响较小 表19: Lonza公司CDMO公司近年来经营情况(单位:CHF million)

LONZA Pharma&BiotechCustom ManufacturingCustom DevelopmentBioscience Solutions) 板块历年营收情况汇总
年份收入yoy总营收 占总营收比例业绩表现分析
20131426-7.90%358439.79%Testing Solutions业务欧洲、北美需求下降;汇兑损失。
201414461.40%364039.73%市场上外包趋势、大型制药公司为避免潜在的供应短缺而采取的风险缓解策略、监管 机构更严格的审查使得临床阶段产品需求上升;Bioscience Solutions业务在北美、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都有所增长。
2015159610.40%380341.97%哺乳动物业务的强劲需求;显著提高的运营绩效;Bioscience Solutions业务收入增长。
2016184915.90%413244.75%与Kodiak Sciences、bluebird bio、Clovis Oncology战略合作;哺乳动物制造业表现优秀;化学和微生物制造业务进展明显;Bioscience Solutions需求上升。
2017212418.90%510541.61%商业哺乳动物和化学制造业发展强劲带来的所有业务的高需求;对临床开发服务的持 续高需求;收购Micro Macinazione SA。
2018311329.30%554256.17%全球制药市场持续强劲的需求;生物业务表现强劲;收购Octane Biotech的控股股权。
2019416711%592070.39%小分子业务继续受益于创新的商业模式;高效活性药物成分(HPAPI)产品做出了积极 贡献;哺乳动物和微生物的发展势头持续强劲;综合临床服务获得了吸引力;药品服 务(DPS)继续在巴塞尔、斯坦因和Visp(CH)扩张;bioscience business for media, research tools, testing solutions and quality control software业务需求增加。
202044727.30%450899.20%业务需求持续或增加:新冠肺炎候选新药的关注上升;因为疫情,营养品需求上升;Bioscience business客户量上升;Capsules & Health Ingredients业务表现稳定。
2021527217.89%540997.47%
LONZA Biologics板块
2021269925.80%540949.90%生物制品部门得益于持续的客户需求,产能利用率高以及批量成功率,尤其是客户对 Ibex® Dedicate的持续兴趣;健康的市场。
Small Molecules板块
202176710.80%540914.18%签署了大量新计划,该部门能够支持客户供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 五种创新药物;在美国和中国的扩大投资;
Cell & Gene
202160225.20%540911.13%客户需求强劲。
Capsules & Health Ingredients
202112044.40%540922.26%在美洲和亚太地区的特定区域支持下,产品线需求强劲。
我们对Lonza公司经营情况进行了 复盘,2013-2021年公司CDMO板块持 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在2015年 后受益于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的快速 增长,CDMO板块增速明显提升。
CDMO业务主要服务于进入商业化 阶段的药品,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因素 来自于客户数量/项目数量增加、所服 务创新药项目进入商业化阶段后放量 带来的API需求提升。一级市场投融资 波动主要影响biotech企业研发投入,因此对于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波动对 CDMO龙头企业的业绩影响有限

资料来源:Lonza公告,首创证券(2021LONZA将原CDMO部门划分为BiologicsSmall MoleculesCell & GeneCapsules & Health Ingredients四个

新部门)

45

查尔斯河( CHARLES RIVER )复盘的启示:行业龙头在景气度下行阶段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表20:查尔斯河DSA业务板块经营情况

查尔斯河PCS业务(Discovery ServicesSafety AssessmentBiologics)历年情况汇总
年份收入yoy总营收 占总营收 比重业绩表现分析
2007653 1231 53.09%
2008684 4.62%1343 50.88%对大型模型安全测试和某些专业毒理学研究的持续需求以及对NewLab BioQuality AG的收购。
2009543 -20.63%1203 45.12%对临床前服务的需求放缓和不利的外币汇率。
2010466 -14.04%1133 41.20%对临床前服务的需求放缓。
2011437 -6.26%1143 38.30%对临床前服务的需求放缓。
2012434 -0.64%1130 38.50%受不利的外币影响,部分被临床前服务需求的增加抵消。
2013458 5.51%1166 39.30%对临床前服务的需求增加。
查尔斯河DSA业务(Discovery ServicesSafety AssessmentContract Manufacturing)历年情况汇总
2013432 1166 37.10%
2014538 23.08%1298 41.48%发现服务业务增加,其中包括Argenta和BioFocus收购;安全评估业务收入增加。
2015612 13.75%1363 44.91%研究量增加导致安全评估业务收入增加;发现服务业务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rgenta、BioFocus、ChanTest,以及对Oncotest的收购。
2016837 36.65%1681 49.76%安全评估业务收入增加,主要原因是WIL Research的收购,研究量、服务组合和 我们传统业务的定价增加;发现服务的活体业务收入增加,其中包括收购 Oncotest和Aglux;由于全球客户需求疲软,Early Discovery收入下降。
2017980 17.14%1858 52.76%收购WIL Research使得安全评估业务的服务收入较高(包括有利的数量、服务 组合和定价);发现服务业务的服务收益较高,主要原因是收购了Agilux和 Brains OnLine。
20181317 34.38%2266 58.11%收购了MPI Research、KWS BioTest和Brains Online;生物技术和全球生物制药 客户的需求上升、良好的定价和mix of services;汇兑收益。
20191619 22.94%2621 61.76%收购了Citoxlab和MPI Research;生物技术客户的需求和服务价格的提高,安全 评估和发现服务业务的服务收入都有所增加。
20201834 13.30%2924 62.74%higher study volume;服务价格上升。
20212107 14.87%3540 59.52%生物技术和全球生物制药客户的需求使得安全评估和发现服务业务的服务收入 增加;提高服务定价;收购Retrogenix和Distributed Bio;汇兑收益;2021和 2020财年期间,DSA收入没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显著影响。

资料来源:查尔斯河公告,首创证券(2013年后公司PSA业务分类调整为DSA业务)

查尔斯河( CHARLES RIVER )的业务包括研究模型和 服务(RMS)、药物发现和安全评估(DSA)以及制造解决方案(Manufacturing solutions) 三部分。其中 DSA 提供综合药
物发现服务,旨在识别、筛选和选择用于药物开发的先导化
合物,并提供安全评估服务,包括生物分析、药物代谢、药
代动力学、毒理学和病 理学。RMS业务包括研究模型生产、
研究模型服务等,主要提供包括小鼠在内的模式动物。
从查尔斯河( CHARLES RIVER )DSA业务(原分类为 PCS业务)历史业绩来看,2009-2012年表现不佳,主要是由 于下游需求放缓、汇率波动等因素,特别是在2011-2012年全 球生物医药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不佳阶段,公司PSC业 务收入出现下滑,但在2015-2016年生物医药行业一级市场投 融资数据不佳阶段,公司DSA业务仍然保持平稳增长,体现
出行业龙头在景气度下行阶段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46

海外CXO公司陆续提高今年业绩指引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部分海外CXO公司Q3上调今年业绩指引,表明需求依旧强劲。CHARLES RIVER为临床前CRO龙头,受益于药物发现和安全评估(DSA)的强劲需求,进

一步上调今年业绩指引;MEDPACE主要业务为临床CRO,客户主要以中小型Biopharm(小型占比77%,中型占比16%),得益于客户临床端的强劲需求,进

一步上调今年业绩指引;CATALENT为CDMO企业,进一步上调业绩主要得益于非新冠业务的强劲增长。以上三家公司分别代表CXO不同类别,表明全球

CXO行业龙头业绩具有较好韧性。

表 21: 海外CXO公司收入(单位:亿美金)和业绩指引情况

名称3Q20213Q2022YOY2022H1全年业绩指引2022Q3全年业绩指引
CATALENT28.135.225.1%19%-22%20%-23%
MEDPACE8.310.727.8%23.0%-25.6%26.1%-27.8%
CHARLES RIVER26.428.89.1%9%-11%10%-11%

资料来源:Wind,各公司投资者交流材料,首创证券

图 71: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走势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比

10 9 8 7 6 5 4 3 2 1 0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单位:%),坐标左轴NBI(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坐标右轴

级市场逐步企稳后有望生物医药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进


一步恢复,利好全球CXO板块预期修复。


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自今年以来进入连续加息周期,


NBI指数以及美股CXO公司股价从去年底开始提前反应,


进入下降通道。近期随着美国通胀出现缓和迹象,加息


节奏有望放缓,随着未来通胀见顶和加息进入尾声,二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CXO板块有望逐步迎来配置机会

图72: 近年来CRO指数PE(ttm)情况 图73:2021年以来全球主要CXO龙头公司股价变化情况
1601.9 1.7 1.5 1.3 1.1 0.9 0.7 0.5 0.3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19-01-042019-02-152019-03-222019-04-262019-05-312019-07-052019-08-092019-09-122019-10-182019-11-222019-12-272020-02-072020-03-132020-04-172020-05-222020-06-242020-07-312020-09-042020-10-092020-11-132020-12-182021-01-222021-02-262021-04-022021-05-072021-06-112021-07-162021-08-202021-09-242021-10-292021-12-032022-01-072022-02-182022-03-252022-04-292022-06-022022-07-082022-08-122022-09-162022-10-282022-12-02
CRO指数PE(ttm)查尔斯河ICONIQVIASYNEOS药明康德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2021年3季度以来,国内CXO板块持续回调,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一、美股CXO龙头股价

表 22: CXO板块历史业绩和2023-2024年业绩预期
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
收入220.73285.89514.33921.161018.371373.96
yoy29.52%79.90%79.10%10.55%34.92%
归母净利润36.3465.62122.9225.51252.58320.46
yoy80.57%87.29%83.49%12.00%26.87%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持续下跌,全球市场联动导致国内CXO公司股价走势不佳;二、2022年国内部分CXO龙头业绩 大幅增长得益于承接新冠小分子药物外包服务业务,受疫情演变影响药物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市场对于2023年整体板块的业绩预期增速较低。
我们认为国内CXO公司业务主要以CDMO和临床前CRO为主,通过复盘Lonza和查尔斯河业 绩情况,可以看出生物医药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对于龙头企业业绩影响较小,对于CDMO业务

的影响要小于临床前CRO业务。目前CRO指数PE(ttm)已经回落至近年来低位,已经较为充分反

映出市场对于板块景气度下滑的担忧。我们认为随着业绩高基数的逐步消化、行业景气度的回

升,CXO板块有望逐步迎来配置机会。推荐: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和博腾股份。相关公司:

洲药业48

特色原料药板块:寻找景气度处于提升周期的公司 特色原料药行业兼具成长和周期属性。

图74: 天宇股份PB和扣非ROE(ttm)情况

1040%由于下游仿制药承受降价压力,且特色原料药 在制剂成本中占比较大,企业出于维护客户关系和 平衡上下游利益的考虑,不会一味通过提价来获取 利润,中长期来看特色原料药成长性主要来自于成 长性主要来自于原料药品类的拓展和销量的增长。
周期性体现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在特定情况下出 现波动,例如行业供给出现收缩,原料药价格具有 向上弹性;原材料价格变化也会影响盈利能力。
我们对天宇股份和普洛药业近年来经营和估值 情况进行复盘,可以看出PB与ROE呈现出较强的 正相关性。即在ROE提升的阶段,公司PB估值同
935%
8
30%
7
25%
6
520%
415%
3
10%
2
5%
1
00%
2018Q3 2018Q4 2019Q1 2019Q2 2019Q3 2019Q4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2Q1 2022Q2 2022Q3
PB(坐标左轴)扣非ROE(坐标右轴)
资料来源:Wind,公司公告,首创证券
图75: 普洛药业PB和扣非ROE(ttm)情况
1019%
918%
17%
8
16%
7
15%
614%
513%
12%
4
11%
3
10%
29%
2018Q3 2018Q4 2019Q1 2019Q2 2019Q3 2019Q4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2Q1 2022Q2 2022Q3
PB(坐标左轴)扣非ROE(坐标右轴)

资料来源:Wind,公司公告,首创证券

步出现扩张,体现出在景气度扩张的阶段,市场会
给予原料药公司更高的估值
天宇股份:
2019-2020年,由于缬沙坦杂质事件影响,全球

沙坦类原料药供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缬沙坦为
代表的沙坦类原料药价格大幅提升,公司沙坦类原 料药迎来量价齐升。2018Q3至2020Q2,公司PB与 ROE出现同步提升。
普洛药业:
2018-2021年,公司ROE从10%左右提升至15% 以上,主要是得益于:1.盈利能力提升,主要得益 于利润率更高的CDMO等业务收入占比增加;2.公 司经营效率和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

49

特色原料药板块:寻找景气度处于提升周期的公司
表23: 特色原料药行业上市公司扣非ROE情况

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变化趋势
天宇股份29.93%20.58%18.54%12.19%6.06%4.34%2.52%2.81%1.75%
普洛药业16.52%16.63%17.12%17.90%17.47%17.23%15.79%15.17%16.06%
国邦医药——26.59%25.80%21.88%14.04%14.10%13.85%12.24%13.39%
华海药业14.56%13.22%12.12%7.10%3.69%0.89%0.59%6.66%10.06%
司太立16.31%16.52%16.99%13.81%13.73%15.12%15.10%9.90%4.37%
仙琚制药14.27%12.33%13.29%13.73%12.30%12.41%12.62%12.79%12.61%
同和药业9.07%8.74%9.09%8.52%8.85%9.18%9.54%8.37%8.12%
海正药业-31.62%0.86%3.43%0.84%2.12%2.94%3.18%3.25%4.06%
富祥药业20.16%12.00%10.87%8.57%5.42%3.57%2.18%0.29%0.04%
奥翔药业9.93%9.54%11.83%12.45%11.19%11.00%12.70%13.18%14.30%
金城医药-0.96%-13.23%-14.70%-15.75%-17.85%2.77%4.76%6.89%7.34%
美诺华10.37%5.44%5.30%4.84%3.95%7.24%10.24%10.62%12.07%
奥锐特17.54%12.94%10.73%9.36%10.15%11.18%11.79%13.00%13.77%
博瑞医药11.98%11.31%12.18%13.17%14.28%14.20%14.26%12.48%12.77%

资料来源:Wind,公司公告,首创证券

我们认为ROE处于上升周期,未来估值有弹性,同时现阶段估值与业绩匹配度高,具有安全边际的特色原料药公司具有较大弹性。

相关公司:国邦医药(疫情后抗生素需求恢复,大环内酯类原料药量价齐升;动保原料药产能逐步释放,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华海药业(美国 FDA禁令解除后制剂出口逐步恢复;多个品种在集采成功中标)、普洛药业(CDMO、制剂快速增长,海外需求恢复带动原料药业务重回增长轨道)。

50

药用包材: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和集采带动一类模制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行业龙头受益显著

图76: 历次集采纳入抗生素类药物情况图77: 满足集采条件(4家过评或3家过评+原研)的抗生素
自第五批国家集采起,陆续有包括头孢 类抗生素在内的多种注射剂被纳入。根据米 内网统计,目前全身用抗细菌药有16个品种 满足国家集采条件(4家过评/3家过评+原 研)。其中注射剂多达12个。
我们认为,在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带动的 包材升级和集采带来商业化需求增长的背景 下,高品质包材的需求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 段。其中山东药玻作为国内中硼硅模制瓶龙 头,有望显著受益。

资料来源:米内网,首创证券

表24: 山东药玻中硼硅模制瓶产销情况(单位:吨)
时间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销量产销率
2019年11135 10894 97.38%11145 102.78%
2020年11135 11634 104.47%13107 112.67%
2021年15754 15975 101.39%19890 124.52%
2022年1-3月35240 9095 103.23%7987 87.82%

资料来源:山东药玻公告,首创证券

2021年公司中硼硅模制瓶销量约4.5 亿支,接近翻倍增长。根据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 意见的回复》中的数据,自2021年起公司中硼硅模制品产能持续增加,同时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公司再次扩充中硼硅模制品产能,目前已经提升至10亿支/年。
由于模制瓶产品生产工艺要求一个窑炉周期(窑炉建成至大修的期间,通常为 3-5 年)内,炉内玻 璃液持续保持熔融状态,须连续生产,因此公司历史上扩产较为谨慎(2019-2021年需求未出现迅速增 长时产能扩张速度较慢),确保扩产后的产能可以被充分消化(2019-2021年产销率均在100%以上)。
2022年11月公司公告完成定向增发,发行价为27.19 元/股,定增募投项目包括“一级耐水药用玻璃 瓶项目”和“年产 5.6 亿只预灌封注射器扩产改造项目”,后续投产后公司中硼硅模制瓶产能将大幅增加。

51

药用辅料:迎来进口替代良机

2021年2月,CDE发布《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变更制剂处方中的辅料进行了分类,包括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微小 变更。其中部分情形下,变更辅料供应商属于微小变更,仅需在年度报告中报告该情形即可,程序更为简化。

口服制剂一致性评价于2018年陆续开始,制药企业为确保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对于一些关键辅料选择进口。集采过后中标产品需求量增长带动辅料需求 量的自然增长,另一方面随着集采的推进,制药企业主观上有降低成本的意愿,更加重视国产优质优价的原辅材料的使用,从而给国产优质原辅材料带来了 更多替换进口的机会,将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逐步更换为国产辅料。目前,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实施关联审评审批,制药企业成为产品质量第一责任 人,同时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制药企业基本不会考虑选择食品厂、化工厂等非专业辅料生产企业的产品,预计中小辅料企业市场份额将逐步萎缩,辅料行业 集中度持续提升。在进口替代和集中度提升带动下,我们认为国产药用辅料龙头迎来发展良机,相关公司:山河药辅

表25: 辅料微小变更的类型

制剂分类微小变更内容研究验证工作
普通口服固体制 剂1.变更辅料的供应商,但是辅料的技术等级不变,辅料的质量不降低。2.提高辅料的质量标准(如收紧 质控限度)或者因药典版本的更新或增补而引起的质量标准的变更。3.去除或部分去除着色剂、矫味剂 将印字油墨的成分改为另外一种在已批准药物中使用的成分。4.变更辅料用量(在规定范围内)。1.说明变更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对变更后的处方进行研究。 2.对 变更后一批样品进行检验,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3.对于可能
。影响溶出行为的辅料(如SDS、聚山梨酯80等)供 应商的变更,应对变更前后样品进行比较研究,证明变更前后的药物 溶出曲 线一致。4.对变更后首批样品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并在年报中 报告该批样品的长期稳定性试验数据。
口服缓释/控释制 剂、肠溶制剂一、非释药控制性辅料的变更 ,包括(1)变更辅料的供应商,但是辅料的技术等级不变,辅料的质 量 不降低;(2)提高辅料的质量标准(如收紧质控限度)或者因药典版本 的更新或增补而引起的质量标 准的变更;(3)去除或部分去除着色剂、矫味剂,或者将印字油墨的成分改为另外一种在已批准药物 中使用的成分;(4)变更辅料用量(在规定范围内)。 二、释药控制性辅料的变更,包括(1)变更
辅料的供应商,但是辅料的技术等级不变,辅料的质 量不降低;提高辅料的质量标准(如收紧质控限 度)或者因药典版本 的更新或增补而引起的质量标准的变更;(3)变更辅料用量(在规定范围内)。
1.说明变更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对变更后的处方进行研究。 2.对 变更后一批样品进行检验,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3.变更释药 控制型辅料的供应商,应进行变更前后样品的比 较研究,证明 变更前后的药物溶出曲线一致。 4.对变更后首批样品进行长期稳 定性考察,并在年报中报告 该批样品的长期稳定性试验数据。
非无菌半固体制 剂1.去除或部分去除着色剂、矫味剂。 2.提高辅料的质量标准(如收紧质控限度)或者因药典版本 的更新 或增补而引起的质量标准的变更。 3.变更辅料用量。 各辅料用量变更不超过该辅料原批准用量的5%,所有辅料用量 的变更总和应不超过 5%。但由于处方改变而导致稀释剂(如水)用 量变更幅度允许超出 此范围。 4.防腐剂用量的变更不超过原批准用量的 10%。 5.结构为单一化学实体(纯度≥95%)的基质
供应商的变更,或者其他辅料供应商、技术等级的变更。
1.说明变更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对变更后的处方进行研究。 2.对 变更后一批样品进行检验,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3.对变更后
首批样品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并在年报中报告 该批样品的长
期稳定性试验数据。 4.如防腐剂发生变更,应进行规定范围内抑
菌剂最低浓度的 抑菌效力试验。
资料来源:CDE,首创证券52

制药装备:进入景气度验证阶段,2023年市场预期有望逐步改善2022年前3季度,制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合同负债同比/环比增 速明显放缓。由于合同负债中包括了1.新签订单首付款、2.现场
图78: 制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合同负债情况(单位:百万元)验收完成后,发货前收取客户的发货款,是制药装备行业公司业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132014 东富龙20152016 楚天科技20172018
新华医疗
20192020
迦南科技
20212022Q1 2022H1
泰林生物
2022Q3
绩的前瞻性指标,因此市场对于制造装备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性存
在担忧。
我们认为合同负债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12021年同期由
于有大量新冠疫苗生产线处于建设阶段,需求增加,相关设备订
单增多,预收款增加导致合同负债基数较高:(2)一级/二级市 场融资活跃度下降后,biotech公司产能扩张速度低于预期,疫情
等因素导致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新签订单金额增速下降。
由于新冠疫苗生产线建设在2021年已经完成,2022年新增生产线 需求较少,预计2023年起,随着高基数因素消化,预计制药装备
资料来源:相关公司公告,首创证券企业合同负债有望恢复增长,市场对于制药装备板块的预期有望
图79: 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累计同比增速(单位:%)逐步修复。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2015-022015-052015-082015-112016-022016-052016-082016-112017-022017-052017-082017-112018-022018-052018-082018-112019-022019-052019-082019-112020-022020-052020-082020-112021-022021-052021-082021-112022-022022-052022-08
-20

-30
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累计同比(单位:%)

资料来源:Wind,首创证券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1)国内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 速预计会与医药制造业增速同步,保持平稳增长,龙头制药装备 企业由于客户资源积累丰富,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领 先,研发能力突出,并能够根据药物发展趋势,持续推出新型制 药装备,满足客户需求,预计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市占率还有较 大提升空间;(2)通过对制药装备国际市场拓展和向耗材领域 延伸,能够有效降低国内医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周期性波动 对业绩的影响。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制药装备行业公司业绩将更 多体现为成长性而非周期性。 中长期角度,推荐:东富龙、楚天
科技53

四、生命科学上游产业:短期景气度有所波动,不改长

期向好趋势

sczq.com.cn

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投入快速增长

图80: 近年来我国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情况(单位:亿元)图81: 近年来我国生命科学研发投入情况
3000025%120025%国内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额 保持高速增长。2010-2021年,我国
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年复合增 速为13.29%,超过同期GDP增速。
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 入在2015-2020年CAGR高达 17.7%,增速远高于全球7.1%的水平。2020
2500020%100020%
2000015%80015%
1500010%600
10%
10000400
50005%2005%
00%00%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我国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yoy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我国生命科学研发投入(亿元)我国同比
GDPyoy年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也仅次于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首创证券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科技部,灼识咨询,首创证券美国和欧洲,全球占比达到9.6%左 右。
我们认为,以科研试剂、模式动 物为代表的医药和生命科学研究工 具,一方面受益于国内生命科学研 发投入快速提升带动下行业保持较 快增速,另一方面海外生命科学研 究投入费用远大于国内,相应的市 场天花板也更高,未来海外市场也 有望成为潜在的增长点。
图82: 近年来全球生命科学研发投入情况图83: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投入地域拆分(2020年)
180010%
16008%
1400
6%
1200
1000
8004%
600
4002%
2000%
0
20152016 2017
全球生命科学研发投入(亿美元)
20182019yoy2020
其他, 15.1%
中国 , 9.6%
欧洲, 19.7%
日本, 7.2%
美国, 48.4%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经合组织,日本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经合组织,日本统计局,国家统计局,55
国家科技部,灼识咨询,首创证券国家科技部,灼识咨询,首创证券

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快速增长,国内企业迅速崛起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内增速显著快于全球。从全球来看,生物科研试剂市场的整体规模预计将从2015年的83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599 亿元,CAGR为7.5%。相比国外,我国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发展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整体规模预计将从2015年的7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60亿元,CAGR为15.3%,增速远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

生物科研试剂主要包括分子类、蛋白类以及细胞类试剂三大类。分子类主要是核酸类试剂,主要用于核酸类相关实验例如PCR扩增和DNA测序中涉及 到的各种工具酶、底物等,近年来核酸药物、细胞基因治疗、PROTAC等新领域的发展赋予了核酸类试剂新的应用场景,除了可以作为研究工具被用于相

关领域研究,还可以作为治疗药物的关键原料。蛋白类试剂主要是指围绕蛋白质大分子进行的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型,包括重组蛋白试剂和抗体试

剂等。细胞类试剂主要是指围绕体外细胞进行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包括特定的细胞和用于细胞培养、转染、检测凋亡、裂解细胞的产品或试剂盒等。

图 84:2015-2025E年全球及中国生物科研试剂规模及预测图85: 2019年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分类及规模(亿元)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快速增长,国内企业迅速崛起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科研试剂从各细分行业看,国内行业集中度不够高,国产替代率空间大。从重组蛋白、抗体类、分子类三个细分领域历史数据看,国内CR5均未超过

50%,行业集中度较低;国产尤其是本土头部企业市占率均不到10%,随着近年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本土企业科研能力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业务水平

的进步,国产生物科研试剂有望通过价格优势、供应链稳定性和服务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打破进口产品主导的行业局面。

图 86:全球及中国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及预测图 87:全球抗体类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图 88:中国分子类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首创证券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首创证券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首创证券
图 89:2019年中国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竞争格局(万元)图 90: 2019年中国抗体类科研试剂市场竞争格局图 91:2021年中国分子类科研试剂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首创证券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首创证券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首创证券

模式生物需求旺盛,国内企业快速发展图 92:中国实验小鼠产品及服务市场(亿人民币)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全球动物模型服务行业持续高增长,小鼠模型需求最高,市场前景

广阔。根据GMI数据,2021年全球动物模型市场规模约为178亿美元,

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265亿美元,2021-2026E的CAGR约为8.3%。按照

使用的动物类别划分,2021年小鼠模型的全球市场规模约为90亿美元,

预计2026年将增至130亿美元,占总市场规模的比例约为50%,是动物

模型最主要使用的模式生物载体。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集萃药康招股书,首创证券

图 93:全球动物模型市场规模(亿美元)图 94:2021年全球动物模型市场规模按动物类型划分
25012%42%, 其他8%, 51%, 小鼠
20010%
1508%
1006%
504%
2%
00%大鼠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
全球动物模式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yoy

资料来源:GMI,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GMI,首创证券

模式生物需求旺盛,国内企业快速发展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我国模式生物行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布局各有侧重。从国内成品小鼠销售、小鼠模型定制化服务、小鼠繁育服务三个较大的细分的领域看,CR3均未超过

26%,行业集中度较低,各家企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内模式生物企业起步较晚,与海外龙头相比,在收入体量、研发能力、品系种类和技术服务等多

个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依托于生命科学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利好政策,同时凭借在成本、模型构建效率等多重优势,国内模式生物企业迅速发展,甚

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国内公司逐步开拓海外市场并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从发展路径来看,药康生物通过小鼠品系拓展,将模型小鼠的供应从定制化转变为模式化,能大幅降低交付时间和生产成本。南模生物一方面深耕B标准

化模型业务,另一方面积极拓展CRO服务业务。百奥赛图以模式动物业务为基础,逐步向抗体开发、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拓展。

图 95:中国成品小鼠销售市场规模和份额图96:中国小鼠模型定制化服务市场规模和份额图97:中国小鼠繁育服务市场份额和份额图98:中国非CMC临床前药物研发技术服务市场份额
217 40.2
(9.2%)
61.0
(10.1%)
维通利华40.1
(9.2%)
(13.7%)95.3 45.4南模生物22.333.7百奥赛图
(6.0%)(7.5%)
集萃药康百奥赛图(25.5%)
32.0
斯莱克29.5
(6.8%)
南模生物
87.6 (5.3%)集萃药康(38.6%)
(5.5%)
斯贝福20.7
(4.8%)
集萃药康赛业生物集萃药康
1069.5
(67.2%)
81
(5.1%)
赛业生物其他12.3南模生物
南模生物304.2
(70.0%)
其他
(14.1%)
39.4
463.3
(77.1%)
其他
(2.5%)其他
19.1
(21.8%)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首创证券(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

国内生物药步入商业化阶段,耗材需求快速增长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图99:2017-2021年创新化学药和生物药NDA受理量图100:2017-2021年创新化学药和生物药INDA受理量

国内生物药步入商业化阶段,耗材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企业迎来战略性机遇

图103: 生物药生产流程表26: 国内生物药生产所需耗材情况
耗材生产厂家国产化程度
一次性反应袋赛多利斯、Cytia、Thermo Fisher等很低
一次性配液/储液袋子赛多利斯、Cytia、Thermo Fisher、东富龙、国产产品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乐纯生物、楚天科技、多宁生物等
培养基Cytia、Thermo Fisher、Merck、奥浦迈、健国产产品逐步替代
顺生物、多宁生物、东富龙、上海源培
色谱填料Cytia、Thermo Fisher、蓝晓科技、纳微科技、国产产品实现商业化,逐步替代
博格隆、赛分科技等
超滤膜包赛多利斯、Millipore、Pall、科百特、东富龙国产产品逐步替代
资料来源:奥浦迈/纳微科技/多宁生物/纳微科技招股书,东富龙/楚天科技公告,首创证券
生物药生产流程较为复杂。以单抗为例,可 分为原液生产和制剂生产两部分,其中原液生产 可细分为上游发酵、下游分离纯化两部分。上游 发酵包括了细胞株构建、培养放大、生产等流程,
资料来源:奥浦迈招股书,首创证券下游分离纯化包括了离心分离、层析、纳滤、超
图104:全球和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单位:百万美元)图105:全球和中国一次性产品市场规模(单位:百万美元)滤、除病毒过滤等。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短期业绩波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图106: 生命科学产业上游相关公司固定资产金额(单位:百万元)图107: 生命科学产业上游相关公司在建工程金额(单位:百万元)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风险提示:

随着治疗药品的储备增加和疫苗接种率提升,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预计线下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将逐步恢复正常,但仍存在局部地

区疫情散发导致出现管控的可能,影响到药品、器械正常销售,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创新药研发流程长,各临床阶段均存在一定失败风险。医保谈判存在不确定性,目录内药品有可能出现续约失败或医保支付价格降幅超预期的情

况,目录外药品有可能出现谈判失败,未能纳入医保目录或医保支付价格降幅超预期的情况,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由于仿制药、非独家中成药竞争仍然较为激烈,且政策规则演变方向仍有不确定性。产品在国家集采或地方集采中降价幅度过大,导致上市公司

业绩不及预期。

受到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导致全球制药工业产业链分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CXO、特色原料药行业的订单获取造成不利影响。

全球和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恢复力度不及预期、我国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速放缓,导致CXO、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景气度下滑。

生命科学产业链目前景气度较高,存在潜在进入者增加,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导致行业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63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分析师简介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王斌,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博士,曾就职于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开源证券研究所等,具有多年卖方从业经验。作为团 队核心成员,于 2019 年获得“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 总榜单第 5 名,公募榜单第 4 名;于 2020 年获得“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 总榜单第 3 名,公募榜单第 2 名。

陈智博,医药行业研究助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商务分析和金融硕士,北京大学药学学士;拥有3年大型医疗集团总部供应链和医疗信息化工

作经验。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本报告所在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首创证券认

为可靠,但首创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

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 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首创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

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需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

效。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或分析工具仅提供给阁下作参考用,不是也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该等

信息、材料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首创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

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首创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 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首创证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首创证券的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

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首创证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 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首创证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

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本报告的版权仅为首创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64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65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谢谢!

sczq.com.cn

浏览量:1356
栏目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