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买入)银行业2022年3月份金融数据点评:3月社融缘何大超预期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报告名称 :银行业2022年3月份金融数据点评:3月社融缘何大超预期
评级 :买入
行业:
2022 年 4 月 11 日
行业研究
3 月社融缘何大超预期
——2022 年 3 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银行业 买入(维持) | 要点 |
事件:
作者 | 2022 年 4 月 11 日,央行公布了 3 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 |
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 010-56513033 wangyf@ebscn.com 联系人:刘杰 010-56513030 liujie9@ebscn.com | (1)M2 同比增长 9.7%,增速较 2 月末提升 0.5 个百分点; (2)M1 同比增长 4.7%,增速较 2 月末持平; (3)新增人民币贷款 3.13 万亿,同比多增 3951 亿,同比增速 11.4%; (4)新增社会融资 4.65 万亿,同比多增 12835 亿,同比增速 10.6%,较 2 月 末提升 0.4 个百分点。 |
行业与沪深 300 指数对比图 | |
资料来源:Wind | 点评: 一、3月份季末高景气度信用投放具有较强的“政策驱动”特征,未来关注是否 存在“寅吃卯粮” 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同比多增3951亿,Q1合计新增8.34万亿,同 比多增6636亿。根据Wind一致性预期,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均值约2.6万亿。实际 数据显著高于市场预期,造成这种预测偏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二:①考虑到3月份疫 情影响较大,映射各项宏观经济的高频指标表现不佳,市场基于线性外推思维,认 |
为3月份信贷投放景气度较低。②3月份前期信贷投放偏弱,信贷投放尚未开启“冲
相关研报 | 量”,导致预测信息“失真”。 | |
2 月社融为何显著低于预期?——2022 年 2 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1 月份“天量”信贷背后的故事——2022 年 1 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12 月份贷款少增是为了“开门红”蓄力 吗?——2021 年 12 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为何 11 月份信贷投放不及预期?——2021 年 11 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房地产融资正在恢复——2021 年 10 月份金 融数据点评 在途的“宽信用”与难期的“信贷脉冲”——2021 年 9 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社融增速或在 9 月触底——2021 年 8 月份金 融数据点评 社融为何超预期走弱?——2021年7月份金 融数据点评 超预期社融与全面降准相矛盾吗?——2021 年 6 月份金融数据与全面降准点评 信贷好与社融弱背后的秘密——2021年5月 份金融数据点评 | 今年以来对于信贷投放的预测,不能回避狭义信贷规模“窗口指导”,这是央 行调控的“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在年初时点,各家银行会向央行报送全年信贷投 放计划,央行则按季下达狭义信贷指标,并根据信贷投放情况适时进行窗口指导。特别是在“稳增长”诉求加大的背景下,银行信贷投放需要发挥“逆周期”调节职 能时,政策驱动力就会进一步放大。出现信贷投放与经济景气度的背离,在今年Q1 体现较为明显。 我们观察到,年初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 出。疫情反复冲击下,部分居民、企业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迹象。在去年基数 较高的背景下,今年Q1信贷、社融分别同比多增6636亿、1.8万亿,呈现出了典型 的逆周期调节特征。信贷活动和经济景气的背离,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驱动的效果,目的在于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避免进入“经济下行——微观主体风险偏好审慎——需求减弱——信用收缩——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负向循环。 归纳起来,3月份信贷投放呈现两个特点,能够较好印证需求不足+政策驱动带 来的影响: 一是节奏“前低后高”。Q1每月信贷投放节奏均有“前低后高”特点,即便是 在1月份“开门红”时点,元旦过后的几个工作日信贷投放依然不佳。3月上旬,受 2月末票据和非银贷款冲量回落和新发放贷款规模不足影响,部分银行新增人民币贷 款出现深度负增长。但在狭义信贷规模指导下,信贷投放从中旬开始发力,月末“冲 量”较为显著。再考虑到Q1核心存款竞争格局较为激烈,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上行, |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1- | 证券研究报告 |
银行业 |
在一季末时点银行也存在通过信贷集中投放“冲存款”的诉求,最终表现为3月 单月信贷投放总量上同比多增。
二是贷款利率下行明显。在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政策驱动银行加大信贷投 放,会加剧信贷市场供需矛盾,进而造成贷款利率下行。今年年初以来,新发放 对公贷款利率降幅超过了1Y-LPR报价下调幅度,预计达到10BP左右。而根据融 360数据,全国42城市3月份首套房主流贷款利率环比下降11bp,按揭贷款利率 呈现连续下行态势;消费贷等零售非按揭贷款利率也出现一定程度下行。信贷定 价具有典型的买方市场特征,以LPR减点定价的信贷投放占比进一步提升。
今年受经济“三重压力”、房地产销售低迷等因素影响,政策驱动Q1信贷 投放同比大幅多增,将可能对于项目储备形成了较大消耗。尽管今年各项政策靠 前发力,地方政府专项债年内剩余额度也已下达,但在疫情扰动下,资金使用效 率和实物工作量形成率并不高。后续需关注:一是基建实物工作量的形成情况,预计基建领域稳投资政策将继续“适时加力”;二是料国有大行后续项目储备尚 可,但中小银行项目上需关注是否存在“寅吃卯粮”的现象,造成4月信贷投放 回落。
二、国有大行继续发挥“头雁效应”,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边际改善
3月信贷投放的机构分化现象依然存在,但较1-2月份有改善:
(1)预计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继续发挥“头雁效应”。3月份信贷投放 依然延续了1-2月份的机构分化特点,即表现为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信贷投放 景气度相对更高。预计国有大行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幅度为30-50%,部分银行可能更高,新增规模接近1月份体量。
(2)股份制银行、中小行信贷投放边际改善。受项目储备不足以及实体经 济融资需求偏弱影响,加之中小银行在服务大企业上能力不足、定价偏高,成本 收益倒挂,导致信贷投放明显弱于国有大行,特别是在优质企业的贷款定价方面 并不具备优势。1-2月份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信贷投放普遍较弱,单月新增人 民币贷款均出现同比少增。3月份股份制银行和中小行信贷节奏“前低后高”态 势较国有大行更加明显,月末冲量力度较大,部分股份制银行3月份新增人民币 贷款同比明显多增,一改1-2月份同比少增情况。
城农商行信贷投放依然面临冷热不均态势,江浙地区优质城农商行信贷投放 景气度较高,但在疫情影响下,也出现了一定投放压力。非江浙地区城农商行依 然同比少增,但幅度较1-2月份有所改善。
三、 信贷投放结构表现不佳,对公短贷+票据融资冲量明显
尽管 3 月份新增信贷超过 3 万亿,但结构表现不佳,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公短贷冲量较为明显。3 月份对公短贷新增 8089 亿,同比多增 4341 亿,Q1 合计新增 2.23 万亿,同比多增 1.03 万亿,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比重 为 26.74%,较 2021 年 Q1 提升约 11 个百分点。这反映出,银行实体经济特别 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较为疲软,信贷投放“资产荒”压力较大,月末时点通过对 公短贷冲量力度较大,既可以满足央行狭义信贷管控要求,也有助于派生存款,改善“331”时点存贷比压力。
二是票据融资依然偏高。3 月份票据融资新增 3187 亿,同比多增 4712 亿,Q1 合计新增 8027 亿,同比多增 1.28 万亿。3 月份贴现承兑比为 72%,较 2 月 份回落约 6 个百分点,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事实上,3 月份票据利率并未出现如 2 月份的大幅走低甚至“零利率”行情,而是从月中开始稳步走高,仅仅只在月 末有所下行,但 3M 和 1Y 转贴利率在月末出现小幅倒挂。这反映出: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2- | 证券研究报告 |
银行业 |
一方面,央行的狭义信贷管控要求总量、结构双优,避免通过票据融资冲量 信贷,对公短贷与票据融资之间存在一定“跷跷板”效应,相较票据贴现交易,法人透支的“随借随还”临时冲量对银行而言成本更低。
另一方面,3 月末银行信贷冲量存在一定“冷热不均”情况。部分银行信贷“冲量”力度较大,超出了狭义信贷指标要求,通过抛售票据腾挪信贷额度。而 相较于 1Y 期转贴,1M 品种流动性更好,抛压相对更大。但也有部分银行信贷 投放未达到狭义信贷要求的,在月末也通过票据融资占据了信贷额度。
三是对公中长期贷款具有较强的政策驱动效应。3 月份对公中长期贷款新增 13448 亿,同比多增 148 亿,Q1 合计新增约 3.95 万亿,同比少增 5200 亿,其 中主要是对公中长期经营性贷款少增,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略好。反映出在当前 形势下,企业资本类开支更多是银政合作项目,市场化需求偏弱;银行自身风险 偏好也不高,信心不足,中长期经营性贷款被短期流贷所替代。另外,我们推测,年初以来新增的对公中长期贷款政策性需求力量更大,可能导致资本投入产出比 的下降,部分资金并未形成实物工作量,因此与产业数据匹配度不高。受房地产 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影响,地产企业拿地意愿显著下降,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承压,银行发放的对公中长期贷款中,部分资金投向城投平台或地方性国有房企,用于 偿还企业债务,支付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货款和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按揭需求走弱态势进一步加深,定价仍有大幅下行空间。3月份居民中 长期贷款新增3735亿,同比少增2504亿。Q1合计新增1.07万亿,同比少增9100 亿。这反映出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就业压力加大,居民端扩表意愿显著下降,住房销售和按揭需求恢复缓慢。目前,监管对房地产维稳政策转入需求侧,部分 城市已推出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放松“四限”、按揭利率、首套认定标准、首付比 例等,未来在“因城施策”框架下,需求侧会有持续的刺激性举措,用以稳定住 房销售。我们判断,在供求压力下,后续按揭贷款利率仍有大幅下行空间,通过 价格下行能够部分刺激居民购房需求,进而起到稳定房地产市场销售的作用。预 计若疫情不继续恶化,2Q按揭投放将较2~3月份继续回暖,但疫情扰动可能导致 复苏强度滞后。
五是预计开发贷延续正增长态势。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贷有所恢复,主要 体现为三方面特点:其一,国有大行投放力度较大,预计增量占比近80%,而股 份制银行和中小行投放较弱。其二,资金需求仍以具有地方政府背景的房企和平 台为主,银行风险偏好较为审慎,对公房地产贷款实施了严格的名单管理制,民 营房企资金可得性一般。其三,并购贷款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贷增长较快,而 其他投放相对较弱。综合来看,预计Q1开发贷新增规模有望维持在3000亿左右,同比尽管依然少增,但较2021年4-12月负增长态势有了一定好转。
表 1: 2022 年 3 月份新增信贷规模与结构(亿元)
当月新增 | 环比变动 | 同比变动 | |
新增贷款 | 31300 | 19000 | 3951 |
票据融资 | 3187 | 135 | 4712 |
居民短贷 | 3848 | 6759 | -1394 |
居民中长期贷款 | 3735 | 4194 | -2504 |
非金融企业短贷 | 8089 | 3978 | 4341 |
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 | 13448 | 8396 | 148 |
非银贷款 | -454 | -2244 | -184 |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3- | 证券研究报告 |
银行业 |
四、表内融资+非标融资+政府债券是支撑 3 月份社融走高的主要动力
3月份新增社融4.65万亿,同比多增1.28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10.6%,较 2 月份提升 0.4 个百分点。其中,表内融资+非标融资+政府债券是支撑 3 月 份社融走高的主要动力。
对于社融的预测,市场分歧较 2 月份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在于非银贷款高增 造成社融口径与央行口径人民币贷款出现较大偏差。而 3 月份非银贷款新增-454 亿,同比多减 184 亿,使得两个口径的数据偏差缩小。
其他值得关注的结构分项方面:
非标融资压降幅度明显放缓。3 月份委托+信托贷款新增-153 亿,同比少减 1680 亿,未贴现票据新增 288 亿,同比多增 2584 亿,这也能够解释为何在 3 月份银行票据融资依然高增情况下,票据利率并未出现“零利率”行情,主要在 于票源供给有所恢复,缓解了票据供需矛盾。
3 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 3924 亿,同比多增 213 亿。拆分细项看:短融超短 融净融资 1172 亿,同比少增约 900 亿,但 Q1 合计净融资 4600 亿,同比多增 约 2100 亿,是企业债多增的主要贡献力量;中票(MTN)净融资 488 亿,同比 多增约 600 亿。这反映出,年初以来,直接融资市场主要以短期品种为主。
可以说,企业端融资呈现出明显的低成本置换特征,表现为:①通过“早偿”或“到期不续”向低定价金融机构切换;②通过短期流贷置换中长期经营贷;③ 通过短债、票据贴现代替流贷;④通过表外承兑、信用证替代表内贷款。
表 2:2022 年 3 月份社融总量与结构(亿元)
当月新增 | 环比变动 | 同比变动 | |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 46500 | 34572 | 12835 |
人民币贷款 | 32328 | 23244 | 4817 |
外币贷款 | 239 | -241 | -43 |
委托贷款 | 106 | 180 | 148 |
信托贷款 | -259 | 492 | 1532 |
未贴现票据 | 288 | 4516 | 2584 |
企业债券融资 | 3924 | 547 | 213 |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 | 958 | 373 | 175 |
政府债券融资 | 7052 | 4330 | 3921 |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五、Q1 准货币增量创历史新高,货币贮藏需求增加,流通速度放缓,需关 注信贷高增背后的资金空转
3 月份 M2 同比增速为 9.7%,较 2 月末提升 0.5 个百分点,M2-M1 增速差 再度扩大。从存款结构来看:
3 月份居民存款新增 2.7 万亿,同比多增 7623 亿,企业存款新增 2.65 万亿,同比多增 9221 亿。从数据层面看,3 月份银行一般存款增长情况较好,似乎与 3 月份国股大行同业存单发行“量多、价高”行情并不相符。但事实上有一个问 题需要注意,即 3 月份存款的高增,可能与月末银行信贷冲量有着较强相关性,部分银行在临近月末时点通过对公短贷冲量,有效兼顾了央行狭义信贷要求和存 款增长。
3 月份 M1 同比增速为 4.7%,较 2 月份持平。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即 3 月份准货币增量(M2-M1)为 3.27 万亿,同比多增约 1.5 万亿,Q1 准货币增量 为 11.7 万亿,同比多增约 1.8 万亿,且单季增量创历史新高。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4- | 证券研究报告 |
银行业 |
基于准货币高增的实际情况看,在需求较弱+政策驱动下,信贷供需矛盾加 大导致贷款利率出现明显下行,不排除部分央企和优质企业所获得的信贷资金利 率大幅低于 1Y-LPR 报价,而这些钱可能并未完全流入实体经济用于实物工作量 的形成,而是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3%的利率)、人民币理财(3.5%的利率)以及不合规地通过 SPV 购买协议存款(4%以上利率),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金 空转。
表 3:2022 年 3 月份存款增长情况(亿元)
当月新增 | 环比变动 | 同比变动 | |
存款 | 44900 | 19500 | 8600 |
居民存款 | 27023 | 29946 | 7623 |
企业存款 | 26511 | 25122 | 9221 |
财政存款 | -8425 | -14427 | -3571 |
非银存款 | -6320 | -20220 | -3040 |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六、投资建议:“宽信用”预期仍可延续,银行股投资可依然看好
进入 2Q,“稳增长”进入关键期,“宽信用”依然是核心抓手,监管层面 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稳增长——稳投资——稳信贷”的逻辑依然成立。
对于银行板块走势:(1)虽然资产端定价下行压力较大,但负债成本管控 或有新政策,用以稳定银行 NIM;(2)地产板块在政策暖风下持续表现,与银 行股形成共振,随着疫情平复,房地产销售在 2-3Q 有恢复可能,推动按揭需求 逐月回暖;(3)部分潜在问题贷款“能展尽展”,预计 1Q 财报季上市银行资 产质量变化不大。在此情况下,我们相对仍然看好银行股投资:
一是国有大行信贷投放持续发挥“头雁效应”,尽管贷款定价有所下行,但 依然能够通过“以量补价”维持营收稳定。同时,负债优势较为明显,避免过度 依赖市场类负债推高综合负债成本。可重点关注邮储银行。
二是我们依然看好江浙、成渝经济圈等优质区域地方银行,这些银行信贷投 放相对“供需两旺”,经营业绩确定性更强,建议关注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江 苏银行、常熟银行、成都银行。
七、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后续宽信用力度不及预期。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5- |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
评级 | 说明 | |
行 | 买入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 15%以上 |
业 | 增持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 5%至 15%; |
及 | 中性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 5%; |
公 | ||
减持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 5%至 15%; | |
司 | ||
评 | 卖出 | 未来 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 15%以上; |
级 | 无评级 | 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
基准指数说明: | A 股主板基准为沪深 300 指数;中小盘基准为中小板指;创业板基准为创业板指;新三板基准为新三板指数;港股基准指数为恒生 | |
指数。 |
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
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 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 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负责准备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任何关于 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研究人员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光 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 的联系。
法律主体声明
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负责本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港澳台)的分销。本报告署名分析师所持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编号已披露在报告首页。
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和 Everbright Securities(UK) Company Limited 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机构。
特别声明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创建于 1996 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 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本公司经营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 绍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此外,本公司还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期货、基金管理以及香港证券业务。
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获得的我们相信为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 保证我们所获得的原始信息以及报告所载信息之准确性和完整性。光大证券研究所可能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 新。
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发布时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且不予通知。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 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 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 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信息、建议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可能会向客户 提供与本报告中观点不同的口头或书面评论或交易策略。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子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板块可能会独立做出与本报告的意见 或建议不相一致的投资决策。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并理解投资证券及投资产品存在的风险,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建议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 谨慎抉择。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 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本公司及本公司附属机构就报告内容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 的唯一信赖依据。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分发,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 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进行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保留追 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光大证券研究所
上海 | 北京 | 深圳 |
静安区南京西路 1266 号 | 西城区武定侯街 2 号 | 福田区深南大道 6011 号 |
恒隆广场 1 期办公楼 48 层 | 泰康国际大厦 7 层 | |
NEO 绿景纪元大厦 A 座 17 楼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联机构
香港 | 英国 | |
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 | Everbright Securities(UK) Company Limited | |
香港铜锣湾希慎道 33 号利园一期 28 楼 | 64 Cannon Street,London,United Kingdom EC4N 6AE |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6- | 证券研究报告 |